新时代建设总体规划.docx
《新时代建设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建设总体规划.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时代建设总体规划党的十九大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美丽建设的具体要求,根据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建设的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美丽建设的实施意见(锡委发202066号1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编制美丽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本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美丽建设的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是指导当前和
2、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美丽建设总的行动纲领。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为20212025年,峨中远期为20262035年。第一章时代背景第一节重大意义建设美丽中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布局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作出部署,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明确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悠久,
3、素有江南明珠、太湖盛地”的美誉。新时代新使命下,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厚植生态环境优势,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美丽典范,争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不懈奋斗者。美丽建设是传承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多年来,不断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加快构建城市绿色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在全方位各领域持续向纵深推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推进美丽建设,有助于太湖佳绝处”的山水灵秀之美、运河水弄堂的江南韵味之美、千年古吴都”的文脉悠长之美、
4、百年工商城的务实进取之美、产业新高地的创新活力之美在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率先构建生态环境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模式。美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多年来,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摆在全市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把生态环境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致力于建成人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第二节面临形势强富美高的总目标总定位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新要求,为美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
5、丽”的战略部署,为美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弓I;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1匚叠加、深入实施,为美丽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从国际形势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作为开放前沿城市和制造业大市,既面临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也迎来全球经贸规则变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重构带来的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愿景。市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6、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从国内形势来看,我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已成为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新使命。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准确把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着力提高经济强的显示度、百姓富的幸福感、环境美的含绿量、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包容性,为美丽建设探索经验、贡献力量。从区域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在密集叠加,城市群、都市圈日趋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形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公共
7、服务等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进程不断加快。省内江海河湖联动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城市间一体化协同发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各项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推进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发展提供了战略红利,但区域竞争态势的加强也对集聚要素争先进位形成压力。在美丽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尚存的一些关键问题和短板:市域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短板,民生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绿色发展方式转变步伐还需加快,等等。随着全市城乡社会结构深刻演变,发展需求更趋多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幸福家园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更加紧迫。深入推进美丽建设,就是
8、推动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和补齐短板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第三节现实基础自然资源禀赋突出。地处华东地区、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倚长江、南滨太湖,被誉为太湖明珠,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境内以平原为主,少量分布着低山、小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为推进美丽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基础。文旅资源底蕴丰厚。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的摇篮、苏南模式”的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江南文化始泰伯,吴歌似海源金匮()之说。以江南水乡、古运河为背景,以名地
9、名镇(街区名居、名遗为重点,形成四大历史文化品牌。拥有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等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众多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环境改善成效明显。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完成长江干流岸线利用清理整治,全面落实长江流域禁渔令二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建成区72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优m类比例提升到86.0%,连续13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和两个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z5)平均浓度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1.7%
10、0固废危废处理处置能力大幅提升,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85%以上,成为全国首个建成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到十三五期末达到12370.4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全国城市前列。积极推进现代产业新高地建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欠产业播勾从十二五期末144755L1调整为十三五期末的1.0:46.5:5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力口值达到3968.80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达到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9%。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66%,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2
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33%,为推进美丽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制定实施锡澄、锡宜协同发展区规划,市域初步形成一轴一环三带和一体两翼两区空间格局。苏南硕放区域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地铁1号线南延线和3号线一期建成通车,南沿江铁路、锡澄轨道Sl线、地铁4号线一期、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宜马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快速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效明显。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明显
12、提高,全国先进集街口先进个人不断涌现,创成首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群。文化事业产业加快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推进,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更加彰显。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法治建设、平安建设、信用建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等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
1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北京、上海、深圳、雄安新区等先进城市(地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依托优越的山水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为主抓手,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基本动力,着力在自然生态上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在城乡宜居上营造诗意栖居、令人向往的空间,在人文特色上传承江南文化、记忆的精华,在文明和谐上倡树崇德乐善、明礼诚信的新风,努力建设生态宜人、内涵品质跃升
14、的美丽城乡新家园,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贡献智慧、奉献力量,在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上体现担当。第二节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资源消耗少、环境代价小、发展质量高的绿色经济增长路径,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经济化W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以人为本,可观可感。IS寺内外兼修,始终酎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既要塑造令人感官愉悦、精致美丽的“外在美,又要打造令人感受城乡温度、可感舒适美好的内在美,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文化引领,特色彰显。发挥深厚文化底蕴优势,保护传承
15、历史文化,延续文化脉络,切实维护自然山水和城乡人居风貌,塑造具有特色风貌的城乡环境,深度彰显诗意栖居、诗画江南的内涵特色,增强群众自豪感和归属感。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美丽建设重点领麻口关键环节,协同推进魅力空间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美丽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建立健全美丽建设的长效机制。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径、新机制、新载体,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美丽建设的积极性。第三节目标愿景到2025年,美丽总体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基本形成,城市生态承载力稳步增强,群众绿色发展获得感持续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让太湖佳
16、绝处”的山水灵秀之美、运河水弄堂的江南韵味之美、千年古吴都”的文脉悠长之美、百年工商城”的务实进取之美、产业新高地的创新活力之美在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更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服务功能稳定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I:匕率达到82%以上,PM”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IH比例达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城镇人居品质更佳。森林覆盖
17、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1.3%,4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产业绿色发展更优。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0%,重点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物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水平持续下降。江南人文韵味更浓。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文明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2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旅游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左右,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6.8次/年以上,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到90以上。到2035年,人民群众过上品质更高、生态更佳、幸福感更强的美好生活,自
18、然和人居环境质量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绿色可持续的空间布局、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文化建设f口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建成美丽中国示范区,建成让人民群众可观可感的美丽,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名城、具有国际美誉度的生态宜居名城、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山水文旅名城,太湖明珠、江南盛地城市品牌更加彰显,世界格局中的城市地位更加突出,现代化形态中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表1美丽建设主要指标体系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25年目标属性自然生态1森林覆盖率%213约束
19、性2自然保护地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8.0约束性3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囚0%90约束性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匕碎囚0g%82约束性5细颗粒物(PM2.5)浓度微克/立方米30约束性6可吸入颗粒物(PMlO)浓度国微克/立方米59约束性分类序号指标单位2025年目标属性7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好于m类)比例l210ll%90约束性8地表水劣V类水体比例囚0%O约束性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冏2%90左右约束性10受污献地安全利用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约束性城乡宜居1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约束性1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约束性1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综合W用率%85约束性14生活垃圾分
20、类集中处理率即41%85约束性1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即5】%43.5约束性1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口引%99约束性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15以上约束性18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12码%28预期性19美丽宜居镇村建癖W%70%左右约束性20接受上门服务的居家老人数占比%18预期性2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合格村比例%100约束性22城乡居民收入比1.74预期性水韵人文23湿1耕率12)%63约束性24水土保持率皿2】%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约束性25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P附%5预期性26全民阅读指数口80约束性27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网次6.8预期性28社会文明程度测
21、评指数训9111590约束性2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年13约束性30游客满意度指数88预期性31旅游业总收入亿元2300左右预期性绿色发展32农膜回收率皿2%951U约束性33化肥施用总量口2吨削减3%约束性34绿色防控覆盖率0%60约束性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1氐%累计下降8约束性3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瞬做降低(划12】五年累计完成省内下达指标约束性3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B斜氐冲9】口2五年累计完成省内下达指标约束性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10%50预期性说明:为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揄示体系的指标为纳入美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指标3替代美丽中国建
22、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城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指标4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指标,不包含江阴、宜兴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自然湿地保护率”指标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化月呀J用率指标网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农药利用率指标9为纳入市市(县)区高质量绩效评价考核的指标10为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指标11按国省考断面计算的目标目标为2025年相较于2020年13替代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第三章江河湖库交融构建以水为嫩勺
23、魅力空间强化一轴一环三带一体两翼两区的市域总体空间布局,以江河湖库为媒,整合全域空间,高质量推进生态保护、风貌塑造、业态布局、功能完善,统筹推进江、湖、河联动发展,构建河拥湖抱、活力四射、各具特色、各现其美的全域山水城相融的空间格局,塑造独特江南水乡特色空间特质。工浅山丘修河湖姒展图1美丽魅力空间示意图第一节打造河拥湖抱的生态文化城区全面优化中心城区空间格局。加快中心城区资源整合、功能完善,形成一城两核四片六组团市区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梁溪老城、太湖新城双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与双核有机协同。增强产业创新聚合功能,促进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雪浪未来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时代 建设 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