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电大政府经济考核册答案.docx
《2024电大政府经济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电大政府经济考核册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形式:综合论述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联系实际打算提纲,作业包括以下内容:1 .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所举实例应能够证明其观点;2 .依据所学基本理论提交综合论述提纲(70分)答:1.什么是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I)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加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安排,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
2、公共权力。例: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协作理化2.个人提纲: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协作理收入安排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我国收入安排差距的扩大己进入安排不公允区间。又因为收入安排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详细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安排制度是按劳安排与按生产要素安排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安排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允,逐步走向共同富有。为此就须要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安排政策,将收入安排差距调整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各国蓄量收入去排差距的标准是依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安
3、排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肯定公允;20世纪80年头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O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24年至2024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24年又超过0.4。这标记近年来我国收入安排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安排不公允区间。我国自20世纪50年头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始终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夫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
4、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接着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L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肯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缘由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缘由加剧了此状况的发生: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2 .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
5、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3 .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整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实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4 .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状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定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3.小组探讨后形成的提纲:探讨成员:张芳、刘群弟、邹丽芬、姚如龙
6、黄春燕、席梅、邓席山、宁嘉威、彭鹊飞、余延、梁健梅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究竟应当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当首先考虑公允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议。公允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推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允。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动身,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安排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允,逐步走向共同富有。在公允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1 .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动身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
7、国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供应牢靠的物质保证。2 .解决公允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须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干脆相关,就须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安排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允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困走向共同富有的目标须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3 .效率优先,兼顾公允,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安排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安排问题的大思路。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
8、顾公允原则的实现,还须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安排机制:其,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安排和按生产要素安排结合起来。这就要求主动推动企业内部安排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安排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安排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淌、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供应必要的体制保证。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整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动身,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允。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社会收入安排的差距。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
9、各方面的力气,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允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主动的作用。政府经济学作业2一、名词说明(每题4分,共20分)1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2 .在存在外部成本的状况下,假如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开效率损失。由于这一订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捉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3 .所谓财政贴息,是指
10、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须要,政府财政对运用某些规定用途银行贷款的企业或个人,就其支付的贷款利息供应的一种补贴。其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或个人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个人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4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5 .复式预算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将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安排不合格。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B2.D3.B4.C5.A6.D7.A8.B9.D10.C三、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
11、均不得分)1.ABCD2.ABC3.ABCD4.BCD5.BC6.ABC7.ABC8.AD9.ABCD10.ACD四、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安排;(4分)(2)经济稳定和发展;(3分)(3)资源配置。(3分)2 .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等。(5分)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确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气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
12、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须要政府加以扶持。(5分)3 .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3分)(2)比例偿还法;(3分)(3)抽签偿还祛;(2分)(4)一次偿还法。(2分)五、论述题(每个15分,共30分)1. (1)公允。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的个人,都有不同的公允观。一般指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动身对某种现象的评价,是一种价值推断。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产出成果,就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称之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电大 政府 经济 考核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