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docx
《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分析摘要:本研究着眼于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随机抽取中南民族大学回族大学生16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由民族内涵认同、民族外在认同、民族政策认同三维度构成(2)成长环境是影响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3)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通过外在表现或与其成长环境的交互作用影响社会适应水平。关键词:民族认同社会适应回族大学生1问题提出民族认同是指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将自己和他人认同为同一民族,对这一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持亲近态度。回族是在中国分布最广的回少数民族,回族大学生是回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认同状况及其与社
2、会适应的关系,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回族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各种民族认同研究理论共存的现状,我们从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四个维度出发,综合民族认同的发展阶段和构成内容,自编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调查问卷,以期多维度、多学科综合地对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进行调查。2对象与方法2.1被试随机抽取中南民族大学回族学生,发放问卷163份,回收问卷121份,有效问卷115份。其中男生59人,女生54人,缺失值2人;来自聚居区的52人,非聚居区61人,缺失值2人;来自城市39人,农村76人。2.2研究材料及工具自编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调查问卷:在访谈的基础上,参考有关
3、民族认同研究,编制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调查问卷,其信效度检验结果为Cronbach1SAlpha系数=0.907o少数民族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该问卷由严义娟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其Cronbach1SAlpha系数为O.872o该问卷由5个分问卷组成:生活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2.3数据处理采用Spssll.5forWindows20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结果3.1 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及信效度检验我们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调查问卷的项目,并请心理学专业人士进行项目评估,最终由小组讨论形成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调查的
4、初试问卷。实施预试后,对预测的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其信效度,淘汰多重负荷或因素负荷过低的项目,并修改相应项目,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对正式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因素的累积贡献率为49.07%,各项目在公共因素上的负荷介于0.329-0.842之间。我们将这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对民族内涵的认同、对民族外在表现的认同、对民族政策的认同。3.2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对性别、生源地、父母民族、聚居地、父母受教育水平(以下简称背景变量)在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水平上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下:结果表明,回族大学生的父母民族、聚居地在民族认同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回族
5、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在民族认同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3 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在民族认同水平与社会适应水平间进行考察,同时也考察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与社会适应五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结果显示,二者在总分水平上无显著相关(r=0.014),但在二者的不同维度上有显著相关。将民族认同水平按照高低分的前27%进行高、中、低分组,并与背景变量共同列为自变量,社会适应列为因变量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如下:结果表明,生源地、母亲的受教育水平主效应显著。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水平与父亲受教育水平以及聚居地产生共同交互作用于社会适应水平。事后检验的结果显示,社会适应水平随民族认同水平上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回族 大学生 民族 认同 及其 社会 适应 关系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