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发展逻辑——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分析.docx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发展逻辑——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发展逻辑——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分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发展逻辑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分析提要:从现代化的视角来说,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关于现代化的宣言。它通过考察大工业与世界市场互动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兴起,揭示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不仅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中国式现代化给予了巨大启迪。它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紧跟工业化引领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的逻辑,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科学阐明了现代化资本主义模式的内在固有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超越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历史限度,必
2、须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保证现代化的正确航向;它明确其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要跳出现代化的“欧洲中心论”,必须遵循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彰显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确定为党的中心任务,并明确把中国式现代化界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8页。这一规定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
3、现代化发展的逻辑,又要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还要遵循中国历史发展的逻辑。作为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用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科学而透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起源、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及历史趋势等问题。有学者也把共产党宣言看作是未来一个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和宣言的原型,甚至认为它是第一件伟大的现代主义艺术品。参见美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一现代性体验,徐大建、张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15页。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共产党宣言可以被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关于现代化的宣言。笔者试图回到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原初语境,透过这一经典
4、著作的文字信息进而捕捉其背后或隐或显的现代化思想,以求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三重发展逻辑的思想渊源。一、紧跟工业化引领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参照现代化发展的一般逻辑,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人们普遍把新航路开辟、西欧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等看作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其中,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人类现代化探索的开端,西欧和北美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则标志着这些国家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历史共识也是认可的。然而,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他们以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来揭示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从
5、生产力的变化开始,劳动工具是生产力的显著标志。宣言从生产力出发揭示了现代化生成的一般规律。它把机器大工业称为“现代大工业”,表明工业现代化的标志就是机器大工业。这样,从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来看,“现代化”的历史界标即肇始于西方的“工业化”,“工业化”便成为现代化的原初语境。正如宣言所说的,“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3、402-403、403页。工业化让生长于传统自然经济夹缝中的商品经济成为社会主流经济形态,确立了现代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和交换体系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统治地位,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现代
6、大工业的历史转变。在现代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和交换体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基于人身依附的“人的依赖关系”变为以等价交换和自由交易的商品关系为基础的“物的依赖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变革让“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To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3、402-403、403页。宣言用极具文采和充满激情的文字,对这种商品关系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作了这样的描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
7、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3、402-403、403页。这种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让“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
8、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3、402-403.403页。这一段关于商品关系对全社会渗透的描述,是放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之后的,表明相对于传统社会下含情脉脉的宗法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把现代社会的这种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看
9、作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为这种纯粹的利己主义和金钱关系是基于等价交换和自由交易原则的,它使社会成员摆脱了人身依附的封建羁绊,成为独立的“人”。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推动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商品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为商品寻找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以攫取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在世界范围不断扩张,从而“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对于工业化与世界市场的互动关系,宣言这样说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10、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这表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进而促进了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种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主要体现在封建作坊或行会的解体并被工场手工业所代替,工场手工业又进而被机器大工业所取代。在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的持续互动中,催生出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巨大发展,现代工业与现代商业、现代交通业则共同构成
11、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正如宣言所说的,“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这种工业化与世界市场互动与发展的内聚力,来源于资本的逐利性而引发的扩张性。作为资本人格化的群体,资产阶级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步代替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中间等级,依靠自己资本的快速增加,排挤掉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与这种社会经济变革相适应,资产阶级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欲望日益强烈,并在提升自己政治地位
12、直至取得政治统治地位的斗争中,推动了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转变。正如宣言所说的,“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在公社里是武装的和自治的团体,在一些地方组成独立的城市共和国,在另一些地方组成君主国中的纳税的第三等级;后来,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它是等级君主国或专制君主国中同贵族抗衡的势力,而且是大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
13、历封建统治下的被压迫等级、工场手工业时期在君主国中同贵族相抗衡的等级等阶段后,最后以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为标志,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政治地位这种提升的历史过程表明,代议制民主是现代国家普遍采用的政治制度安排,而这种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生,归根到底可以归因为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是机器大工业和世界市场互动的结果。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的持续互动,让“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
14、这一功绩的取得,原因就在于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统治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构建起“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1、401、401-402、402、405、405页。,即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制度和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现代政治制度。从宣言描述的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世界历史变革来看,工业化是现代化生成的重要引擎。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启、推进与拓展,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融入世界工业文明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这一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之所以在近代蒙难、蒙辱,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新航路拉开
15、世界现代化序幕时,曾经“万国来朝”的古老中国却逐渐关上了国门而成为与世隔绝的“天朝上国”,从而阻断了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1949年,毛泽东在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使我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以及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和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战略目标。1954年,他又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将工业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显著目标,并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尔后,我们党便将现代化的工业与现
16、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国防一起构成“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按照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的“两步走”构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第一步要实现“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一九七六)(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96页。的阶段性目标。这表明,在“四个现代化”中,工业现代化是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关键作用的。当前,我们党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概念,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准确把握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
17、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挖掘城镇这一现代化建设载体的最大潜力。由此看出,在这“新四化”中,新型工业化是处于主导地位并起关键作用的。而基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需要紧跟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步伐。二、超越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历史限度,遵循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保证现代化的正确航向以工业化为引擎的世界现代化浪潮的兴起和发展,背后的动因源自资本的逻辑,但这种以逐利性为目的的资本逻辑并不能让现代化无限发展,其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发展的现代化具有必然的历史限度。宣言在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功绩之后,笔锋一转,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
18、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5-406页。这个“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就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这一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最基本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深刻剖析了现代化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瓶颈的固有根源。正如宣言所说的,“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1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5-406页。资本主义工业化,让社会生产日益专业化、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社会各生产部门更加相互依赖、紧密衔接,整个社会生产就成为劳动者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但是,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并不归使用生产资料并生产出劳动产品的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被少数资本家占有和支配。这便产生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宣言对这一矛盾作了如下阐述:“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
20、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6、412页。马克思、恩格斯把宣言发表以前几十年的机器大工业和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作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的历史。现代生产力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现代生产关系就是以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是资产阶级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存在条件。这种所有制便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
21、就是生产的社会化反抗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供求关系上直接表现为,从生产方面看,资本主义生产在资本追逐最大利润这一内生动力的驱使下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从消费方面看,相比较而言,资本家消费能力强但消费欲望不足,工人等普通劳动者消费欲望强但消费能力不足。这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一旦激化,必然爆发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宣言把经济危机称之为“商业危机”。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主要体现在周期性重复的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经济危机之所以总是周期性重复爆发,原因在于,经济危机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产党宣言 中国式 现代化 三重 发展 逻辑 基于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