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docx
《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式现代化的几个基本问题提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大创新、突出重点和亮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阵厉奋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对苏联现代化高度集中体制的借鉴与创新,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与升华,必将影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拓展发展中国
2、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选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他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五个牢牢把握”,其中第三个就是“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习近平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
3、团讨论时强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8日。牢牢把握这一使命任务,就要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其推进历程、理论构成、未来征程、深远意义,弄清楚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历程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可是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腐败无能、视野狭窄、轻视工业发展,再加上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为武器、以宗教渗透为手段,野蛮入侵中国
4、这就使得我国从鸦片战争失败起,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文明蒙尘、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在国家衰亡面前,无数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先后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运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建国方略,更是20世纪上半叶我国现代化最系统、最完整、最杰出的构想和建设蓝图。可是自1840年以来的80多年间的现代化追求,正如毛泽东所描述的,“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
5、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一一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1471、1439页。于是,有了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启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党100多年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经过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探索中国现代化新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大革命胜利与失败的基础上
6、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独立、国强民富,必须先“上山”、搞武装革命,推翻反动政权。于是,毛泽东带着攻城未果的农民革命武装上了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探索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抱有强烈的工业化愿望。1944年,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
7、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147页。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庄严宣布,中国将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1471、1439页。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
8、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人民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49年至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经,进行抗美援朝,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国民经济。1953年,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党过渡时期“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造”(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总路
9、线。这一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提前完成,结束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创立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8页。1964年,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
10、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周恩来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39页。但“文化大革命”延误了这一战略的进程。尽管如此,经过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旧中国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仍建立了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1978年至2012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智慧和理论勇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
11、大决策,把党的工作重心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首次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他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在党的十三大提出分“三步走”战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科学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总体小康的实现,党在十五大又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以江泽民、胡锦
12、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系统地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时代课题的认识,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力地引领着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四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战略安排,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坚持精准扶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世界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党进行的探索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在长期
14、实践中付出巨大代价而取得的伟大成果,理应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2年第17期。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一一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15、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长期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积累起来的伟大成果。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构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
16、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那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框架是怎样的呢?这一柜架包括三个基本点。(一)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7、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包含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如: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化、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又基于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求是,2022年第17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除了阐述五个特色外,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范畴、话语体系提出了一些标志性概念、命题、范畴。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统揽“四个伟大”,明确“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四
18、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就使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具有了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话语体系。(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19、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这九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的基本愿景。其逻辑思路,是从“总体”到“五位一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这九条本质要求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管总、管全局、管根本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这是党和国家的命脉所在、利益所系、幸福所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
20、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年2月8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关于
2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求是,2012年第23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我国工人阶级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必由之路”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坚持这条必由之路,必须同时坚持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制度;坚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政治定力,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实质上解决了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理论作指导思想、坚持什么精神文明的根本政治问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其重要性十分明确。其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物质文明的本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设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建设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建设社会文明上的本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这些要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思想,贯彻执
23、行这五条本质要求的关键,在于注重协调发展、综合平衡、整体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世界大变局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方案,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的人间正道,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体现了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意志。得道者多助,我国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出发而倡导的“一带一路”,一直发展得较为顺利,拥护者、赞成者、践行者众多。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原则,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新路径、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起点,为更好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创造有利于推动全人类“
24、协和共生、普惠共赢”的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观的理论总纲。为了更好地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必须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各地区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各种全面性挑战,不断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牢把握五条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报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几个 基本 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