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档案存储与备份研究评述.docx
《我国电子档案存储与备份研究评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电子档案存储与备份研究评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国电子档案存储与备份研究评述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存储;档案备份;质性分析;光盘;云计算;区块链;标准规范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面临着革命性的挑战与机遇,具体体现在档案的生成、存储、传递、利用与开发等各个方面。正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环境、对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迫切要求创新档案工作理念、方法、模式,加快全面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1其中,海量电子档案的生成及档案安全的需要,给档案的存储和备份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对电子档案的存储与备份这一课题已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形成了较大的研究规模,取
2、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学界忽视了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使得针对目前的成果,尚未有文章进行系统的总结,缺乏对不足的反思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将基于已形成的相关文献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切入,通过文献计量软件对当前相关文献进行较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加以定性分析,梳理目前学界对电子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课题的研究脉络,并总结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尚存的不足。1研究要素的计量分析1.l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的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在检索过程中以“档案+存储+备份”作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时间限制为1998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经过筛选,共得到1968篇主题文献。本文在这里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学
3、的方法,通过CNKl数据库可视化分析总结发文年份,同时对关键词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时间共现和作者共现以及知识图谱分析,揭示国内档案存储与备份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问题。1.2我国档案存储与备份研究现状的多角度分析1.2.1发文时间分布。基于CNKl检索可获得有关档案存储和备份这一课题的发文量情况。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自1998年开始,到2008年相关文献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而2008年至2014年发文量则增长迅速;2015年至2017年相关文献发文量虽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数值;2017年至今相关文献的发文量下降趋势显著。对此,可以关
4、注到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第一阶段是该课题研究的开始时间,即1998年。1998年全德敏在四川档案上发表的浅谈计算机档案文件的保存一文2,是目前在CNKl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关键词为“档案、存储、备份”的最早的文献,其主要介绍了对计算机软盘和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档案文件如何进行载体和数据的保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问题的研究之初,主要是从载体介质上切入的,这个时间节点发生在我国档案信息化的初期,符合我国档案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4年,这一时期关于电子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献数量快速增长,主要有自然灾害频发、电子档案快速增长、电子信息安全广泛关注等三个
5、原因。3,4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2017年,该问题的讨论热度虽然仍处于高位运行,但疲态已现,热点不再,进入下降通道。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有成果应用初现成效、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初探、研究范围扩大等三个原因。5,6而2015年到2017年国内新研究热点的出现,很明显借鉴了国外的相关研究。第四阶段是2017年至今。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主题的文献发文量明显下降。根据文献老化规律,该主体发文量的下降有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研究逐渐被包含在其他的课题之中、研究进入瓶颈时期等三个主要原因。7,81.2.2关键词分布。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得到关键词的词频以及中心性。研究发现,与档案存储与备份相关性最强
6、的两个关键词为“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分别出现了197次与162次。这说明“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主题主要是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范畴内进行研究的,其实质是“电子档案”的问题,特别是档案管理中的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次高频词有“电子文件”“数字档案”“档案”“异地备份”“数字化”“档案数据”“大数据”“管理”“信息化”“云存储”“云计算”等等,次高频词共献有交叉性和多元性9,10、热词性、关联性等三个特点。在交叉性和多元性方面,缺乏统一名词、用语多元、交叉混乱恰恰是事物新生阶段的特有现象,说明了人们正试图在事物多变的表象中,慢慢靠近事物的本质。而“电子时代下新生的档案”也是这个
7、道理。在热词性方面,出现了现阶段热咒的研究领域相关的词语。例如“云计算”“云存储”等,这也成为研究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课题的新热点,体现出伴随着计算机领域中“云”的兴起和发展,“档案”与“云”的结合成为必然,“云计算”已经渗透到档案工作中来,“档案云”的研究迫在眉睫。11在关联性方面,多个关键词之间均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关键词聚类中,两个主题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近,按照高频词之间的距离远近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子领域,形成了一个一个的类团。12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关键词之间交织十分密集,这说明在该领域下目前研究处于一个学科之间相互交融、技术之间相互共享、资源之间相互
8、穿插的过程。通过突现词检测,可以分析出有关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主题的研究热点和关注侧重点。以2015年为时间节点,在2015年之前存储方式和备份手段是该领域研究的重心,这一时段侧重强调档案存储与备份的技术指导;而2015年之后,“大数据”“数字化”“数据安全”“数据管理”等词的突现,表明了在此之后,在大数据背景下生成的海量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已成为档案存储与备份过程中攻克的重点和难点。王善柏在档案数字资源长期存储介质一文中谈道:数字档案安全面临着人为因素和载体本身因素两方面风险。”13其中“存储载体”“信息系统”体现了载体与管理系统的要素,或者说技术层面的安全性研究;而“管理模式”“策略”则体现
9、了人为因素方面的安全性研究。同时正如王平、安亚翔在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平台建设一文中所说:“档案信息化管理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对海量档案信息收、存、管、用的需求,实现对档案大数据的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14在这一时期,关于档案存储与备份的研究整体滑向如何对海量电子档案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分析发现大多数关键词的产生相对聚集且时间较为靠前,例如“信息安全”“异地备份”“档案管理”等,均在2012年之前产生,而“存储技术”“数字资源”“安全风险”“功能建模”等词则出现时间较晚,这表明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重心逐渐从体量较大的课题逐步过渡到体量较小的课题
10、从较表面的问题向较深入、具体、功能性强的问题过渡。同时,也可以发现,早期词汇的出现十分密集,而伴随着时间的增长,新词汇出现的概率相对减少。这一方面表示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主题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并已经形成了特定的术语团和研究范式;同时,新的相关术语出现减少,也说明该问题的研究目前发展到了一个瓶颈,需要着手寻找新的突破点。结合三方面的总结,对于我国档案存储与备份关键词的分析,基本可以寻觅到此前的研究热点、研究视角和发展走向,并呈现出热点聚集性、视角与词汇多元性、方向固定性等特点。1.2.3作者分布情况。作者分布情况和高频作者群体分析也是信息分布和信息评价研究的重要指标,对作者分布可视化研究可以概括
11、出该课题目前的研究深度与广度且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这一课题下涉及的发文作者十分广泛,但作者与作者之间关联性较低,没有形成大的聚合群体,且多数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的追踪性较差,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档案存储与备份这一课题的跨学科性较强,且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该问题的分析角度和研究侧重点不同。例如在档案学视角下,档案存储与备份研究的侧重点多为“电子档案管理策略”“管理体系构建”“可行性方案”等,偏向于从总体的角度研究管理策略;而在计算机科学的视角下,则更多是从微观角度研究数据库具体运营的算法、备份技术等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究其根本是用档案学的管理理论来不断追踪计算机科学在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电子 档案 存储 备份 研究 评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