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全.doc
《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致性评价药学申报资料全.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附件 2化药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 )第一部分:研究资料信息汇总表(研究综述部分)一、目 录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 (介绍产品的历史沿革, 简述原研产品情况)1. 1.2 批准及上市情况1. 1.3 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1. 1.4 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1. 1.5 生物药剂学分类1.2 剂型与产品组成( CDE 格式为 )1.3 产品再评价研究(参照 CDE 资料 “ 产品开发”)1.3.1 处方组成1.3.1.1 原料药1.3.1.2 辅料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 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
2、具体内容)1.3.2.2 生产工艺再研发 (如有工艺改变, 详述具体内 容)1.4 生产(参照 CDE 资料 ,删去与注射剂相关 的叙述)1.4.1 生产商1.4.2 批处方1.4.3 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4.4 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1.4.5 工艺验证和评价1.4.6 临床试验 /BE 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1.6 包装材料(基本同 包装材料 / 容器, 考虑 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1.6.1 包装材料类型1.6.2 选择依据1.7 质量控制(基本同 CDE 资料 制剂的质量控 制)1.7.1质量标准1.7.2分析方法1.7.3分析方法的验证1.7.4批
3、检验报告1.7.5杂质谱分析1.7.6质量标准制定依据1.8 对照品1.9 稳定性(参照 CDE 资料“ 稳定性”)1.9.1 稳定性总结1.9.2 后续稳定性承诺和稳定性方案 (针对有处方和生 产工艺改变的品种)1.9.3 稳定性数据1.10 参比制剂1.10.1参比制剂的选择1.10.2基本信息1.10.3质量考察1.10.4溶出曲线考察1.10.5溶出曲线长期稳定性考察1.11 体外评价1.11.1 质量一致性评价1.11.1.1 国内外质量标准收载情况比较 (含国内外药 典标准、橙皮书等)1.11.1.2 关键质量属性研究(影响一致性评价的关键 参数,例如杂质分析、晶型等)1.11.1
4、3 参比制剂与被评价制剂的检验结果1.11.2 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1.11.2.1 体外溶出试验方法建立(含方法学验证)1.11.2.2 不同溶出仪之间结果差异考察1.11.2.3 批内与批间差异考察1.11.2.4 溶出曲线相似性比较结果1.12 体内评价1.12.1 生物等效性(按 CDE 相关资料要求提供)1.12.1.1 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样品处方及生产规1.12.1.2不同规格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情况1.12.1.3生物等效性试验设计与实施1.12.1.4试验受试者1.12.1.5方案偏离1.12.1.6安全性评估1.12.1.7试验结果1.12.1.8生物样本分析测定1.12.
5、1.9分析方法验证1.12.1.10质量保证1.12.2 临床有效性1.13 综合评价1.14 参考文献1.15 附件二、信息汇总表正文及撰写要求1.1 品种概述1.1.1 历史沿革 说明同品种原研产品上市背景信息,包括品种治疗领域、 国内外上市情况、立题的合理性分析。提供包括原研药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以及被仿制药的质 量概况或文献资料来论证本品剂型、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 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1.1. 2 批准及上市情况介绍产品 INN 名、通用名、商品名等名称批准以及上市后变更情况。说明再评价品种具体的已上市信息。包括剂型,规格,批 准时间(批准文号)、执行标准、标准号、有效期等内容
6、简要说明本再评价品种自批准上市以来的生产销售、相关 变更及质量稳定性情况。1.1.3 临床信息及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收集生产企业统计的不良反应情况,对于 治疗窗狭窄的药物说明临床治疗安全窗口指数。1.1.4 最终确定的处方、工艺及标准情况处方如有变更,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处方组成、 变更后处方组成,主要变化及原因。列表方式的示例如下:再评价品种处方组成变化汇总原研产品处方变更前处方变更后处方主要变化及原因工艺如有变化,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变更前生产工艺, 变更后生产过程,主要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 变化)及原因。列表方式的示例如下:生产工艺变化汇总变更前生产工艺变更后
7、生产工艺主要变化及原因对于仅涉及工艺变化、而不涉及处方变化的品种,也应列 出制剂处方,并核实与已批准的处方的一致性。列表说明拟定 处方组成及关键辅料的控制要素与现行原处方情况的差别及优 势,以及与原研产品或参比制剂处方情况的异同及其依据。如无法核实,应说明理由。列表说明拟定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要素与现行原工艺的差 别及优势。如有关联变更,应说明关联变更的具体事项及变更理由。1.1.5 生物药剂学分类列表说明不同来源的生物药剂学分类,以文献为主,必要时,进行试验研究或验证。不同来源的生物药剂学分类来源分类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BCS分类(2005年)NICHD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研究归纳的 BCS
8、 分类(2011年)tsrlinc网站的BCS分类BDDCS分类1.2剂型与产品组成(1)说明具体的剂型,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单位剂量产品的 处方组成,列明各成分在处方中的作用,执行的标准。如有过 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 剂也应列出。成分用量过量加入作用执行标准工艺中使用到并最终去除的溶剂说明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或容器用流程图简要表述制剂工艺过程,并说明生产工艺关键点 (如为包衣制剂,应说明包衣材料 ),及与参比制剂生产工艺的 主要差异。1.3 产品再评价研究 结合原研药或者参比制剂的质量概况 (QTPP) ,简要说明产 品再评价目标,包括剂型、规格的选择依据,以及
9、处方组成、 生产工艺、包装材料选择和确定的合理性。1.3.1 处方组成1.3.1.1 原料药 简要分析与制剂生产及制剂性能相关的原料药的关键理化 特性(如晶型、不同 pH 条件下溶解性、粒度分布、 pKa 、logP 等等)及其控制。说明是否进行了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试验及依据。如进 行了原料药和辅料的相容性试验,简述试验情况,包括试验设 计、考察指标、试验结果等。1.3.1.2 辅料 简述辅料是否适合所用的给药途径,结合辅料在处方中的 作用简述辅料的与制剂性能相关的关键特性。如有变更,对变 更处方后新增辅料的合理性进行分析。1.3.2 制剂的再研发(相对处方、工艺有改变的品种)1.3.2.1
10、 处方再研发(如有处方改变,详述具体内容) 简述处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处方再评价与开发的基本 思路,试验设计、考察指标和方法,试验结果,与原研药或参 比制剂的比较研究情况,处方的放大和调整等。示例如下: 某普通片剂的处方研究小结:调研情况表明,本品原处方组成与原研产品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其质量与疗效的一致性,参考原研药说明书、原辅料相容性试验情况、相关生产经验等, 确定了辅料的基本种类;参考原研药的重量和大小、以及各辅 料常规用量,确定了辅料的用量范围,以XXXX为指标,采 用XXXX方法,对XXXX的种类和用量进行了比较筛选, 对XXXX处方进行了研究,以原研药为对照药,结果显示X XXX
11、根据以上研究确定了初步的处方;在以上研究基础上, 进行了影响因素稳定性考察,与原研药进行了 XXXX的质量 对比;在批量放大过程中,对XXXX进行了调整,确定了最 终处方。以列表方式说明不同开发阶段(小试、中试、大生产)处 方组成的变化、原因以及支持变化的研究与验证。示例如下:再评价产品处方组成变化汇总小试处方中试处方大生产处方主要变化及原因支持依据过量投料:过量投料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依据。132.2生产工艺再研发(如有工艺改变,详述具体内容) 综述生产工艺评价研究的主要过程、主要内容与关键点。包括生产工艺开发的基本思路、试验设计、考察指标和方法、 试验结果,与原研药或参比制剂的比较研究情况,
12、批量放大过 程中的调整等。以列表方式说明从小试到中试直至放大生产过程的变化(包括批量、设备、工艺参数等的变化)及相关的支持性研究与验 证。汇总研发过程中代表性批次 (应包括但不限于临床研究批、中试放大批、生产现场检查批、工艺验证批等)的样品情况,包括:批号、生产时间及地点、批规模、用途(如用于稳定性试验, 用于生物等效性试验等)、分析结果(例如有关物质、溶出度以及 其他主要质量指标)。示例如下:批分析汇总批号生产 日期生产 地点规模收率样品 用途样品质量含量杂质其他 指标如果涉及到生产工艺的局部变更,对于分属口类变更和川 类变更的工艺变更情况,应重点对变更内容进行研究和验证; 如果涉及到生产工
13、艺的整体变更,应对完整的生产工艺进行研 究和验证。如果处方变更涉及工艺变更,也应提供完整的工艺 研究和验证资料。结合变更情况,应重点阐述针对变更所进行的研究和验证 工作及自我评价。包括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的确定依据以及 合理性分析;起始物料、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合理性、变更后生 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可放大性、验证工作情况等。同时应阐述处 方工艺变更前后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设备是否发生改变,如改 变,应提供其生产能力、操作参数,说明是否适宜于大生产规 模。1.4 生产(参照CDE资料生产,删去与注射 剂相关的叙述)生产商生产商的名称(一定要写全称)、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生产场所的地址、电话、传真等批处方以
14、表格的方式列出生产规模产品的批处方组成,列明各成 分执行的标准。如有过量加入的情况需给予说明并论证合理性。 对于处方中用到但最终需去除的溶剂也应列出。成分用量过量加入作用执行标准工艺中使用到并最终去除的溶剂生产工艺和工艺控制(1)工艺流程图:提供简单明了的工艺流程图(2) 工艺描述:以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或改变处方后的 注册批)为代表,按单元操作过程简述工艺(包括包装步骤), 明确操作流程、工艺参数和范围。(3)主要的生产设备:列表提供本品的实际生产线的主要 生产设备的相关信息,如型号、操作原理、规格、正常的批量 范围、生产厂、用于的工艺步骤等,并说明与现有最大批量的 匹配性。如不匹配,应提供
15、充分的依据。示例如下:生产设备名称型号正常批量范围关键技术参数生产厂备注(4)现行生产规模及其依据:说明大生产的批量及其制定依据。如拟定的批量超出了目前生产的最大批量(包括临床试 验/BE试验样品)所用生产设备的正常批量范围,应提供放大 研究的依据。制定依据包括处方工艺研究放大情况、验证情况、 生产设备情况、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情况等。(5)列表说明拟定生产工艺及关键工艺要素与现行原工艺 的差别及优势。1.4.4 关键工艺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列出所有关键步骤及其工艺参数控制范围。简要说明关键步骤确定以及工艺参数的研究情况和确定依据。 示例如下:关键工艺步骤关键工艺参数研究情况/确定依据列出中间
16、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项目、方法和限度。工艺验证和评价(对于修改处方、工艺的品种需提供)简述工艺验证方案内容,包括工艺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工艺必须在预定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拟验证的 时间、地点、批次、批量、验证的主要内容(关键工艺参数的 验证情况),具体的生产线及主要设备,验证的可接受标准。以附件形式提供验证承诺书及空白的批生产记录样稿(应 与今后正常生产本品的 SOP保持一致)。1.4.6 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生产情况列表比较临床试验/BE试验样品的处方工艺、生产设备、 批量、关键工艺步骤和工艺参数的控制、中间体的控制等与拟 定的生产线的异同点,说明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产品的质
17、量,简 要说明研究情况。1.5 原辅料的控制提供辅料的来源、相关证明文件以及执行标准成分生产商批准文号执行标准工艺过程中溶剂的使用与去除明确其中的关键辅料,以及对原料药及关键辅料的关键质量属性(CMA )控制情况。如所用原辅料系在已上市原辅料基础上需要精制而得,需 提供精制工艺选择依据、详细的精制工艺及其验证资料、精制 前后的质量对比研究资料、精制产品的内控标准及其起草依据。如制剂生产商对原料药、辅料制定了内控标准,应分别提 供制剂生产商的内控标准以及原料药/辅料生产商的质量标准。提供原料药、辅料生产商的检验报告以及制剂生产商对所 用原料药、辅料的检验报告。1.6包装材料(基本同包装材料/容器
18、考虑容器主要指注射剂,暂不在题目中强调)包装材料类型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包装材料类型、来源及相关证明文件:项目包装容器配件注2包材类型注1包材生产商包材注册证号包材注册证有效期包材质量标准编号注1 :关于包材类型,需写明结构材料、规格等。如铝塑泡罩包装,组成为:铝3.2. 铝、铝;复合膜袋包装,组成为:聚酯/铝/聚乙烯复合膜袋、聚酯/低密度 聚乙烯复合膜袋。注2 :表中配件一栏应包括所有使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材配件。提供包材的检验报告(可来自包材生产商或供应商)。162选择依据在常规制剂稳定性考察基础上,需考虑必要的相容性研究。 一方面应关注包装材料中的成分(尤其是包材的添加剂成分) 是否会迁移
19、至药品中,引起产品质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应关注 包装材料的密封性是否会吸潮导致药品质量改变,从而引起安 全性担忧。1.7质量控制(参照 CDE资料制剂的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按下述表格方式提供质量标准。如具有放行标准和货架期标准,应分别进行说明。检杳项目方法(列明方法编号)放行标准限度货架期标准限度性状鉴别降解产物溶出度含量均匀度/装量差异残留溶剂水分粒度分布无菌细菌内毒素其他含量质量标准如果发生变更,应以文字或列表方式说明质量标准项目变更前后的内容对比,明确主要变化及原因。分析变更 对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影响,变更质量标准不应引起产品质量 控制水平的降低。标准变更应有充分依据,应对标准变更合理性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致性 评价 药学 申报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