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x
《新文科视域下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科视域下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文科视域下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摘要: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不仅仅包括学科交叉、专业重组和综合性学习,还包括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德和育人的作用,增强文化软实力,引导人的价值重塑,培养有自豪感、自主性和自信心的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在全国大力推进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跨媒体艺术这个新兴专业在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基于我国新文科建设理念,提出在跨媒体艺术教学实践中构建“主题一项目一虚拟”复合式的教学模型,以期实现专业优化、模式创新和教学提质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新文科;跨媒体艺术;教学改革2018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这一概
2、念被正式提出,“四新”建设也迅速成为热点话题,这预示着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强调要大力建设本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全面发展工、医、农、文“四新”学科,深化推进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此次会议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四新”建设工程正式全面开启,也由此推动全国高校掀越一场教学质量的改革。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公开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的建设从顶层设计上作出了全面部署。此次会议讨论了新文科“新”在哪里、该怎样建设等相关问题,强调我国的新文科建设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发展道路,即以立足国情为基点,尊重文科教育特点和发展规律,
3、坚持守正创新。至此,新文科也从提出步入正式实施和建设阶段。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笔者将跨媒体艺术专业本科生的跨学科学习作为研究目标,积极探索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将主题教学、项目教学以及虚拟教学深度融合,拓展跨媒体艺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增强跨媒体艺术教学中各学科的联动性与递进性。一、文科与新文科(一)文科广义上文科也被称为哲学社会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涵盖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层面。人文学科(HUmanitieS)源自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人文学科以人类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其经典学科是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人文地
4、理学等,其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能够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导向。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WiIhe1.n1.DiIthey)首次提出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离,指出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科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因果关系推演客观规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方法研究自然;而人文科学以精神世界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思考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主体体验和解释学的方法把握内在的精神思想。人文科学是以微观领域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主要研究社会问题、社会发展以及社会规律。社会科学研究客观人类社会而不是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侧重于
5、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较为宏观的社会现象。(二)新文科新文科的理念相对于传统文科被提出,最早源于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对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指的是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的重组,形成文理交叉,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科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以及知识扩展能力。西方学术界对于新文科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学科交叉、专业重组和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我国的新文科理念在全球新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飞速更新迭代的新时代背景下,由教育部提出,并且被提高到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并重的地位,强调专业交叉与深度融合,从传统文科的思维中进行突破,全方位推动协作共享与继承创新。基于
6、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新文科建设不仅仅包括推进学科交叉、专业重组和综合性学习,还包括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德和育人的作用,增强文化软实力,引领人的价值重塑,培养有自豪感、自主性和自信心的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等。二、跨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一)主题教学的内涵切入与表达跨媒体艺术的创作核心是以观念为前驱和主导进行的一种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思考与总结。1980年,在关于“艺术和科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的七次系列讲座中,贡布里希(EJ1.Gombrich)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提出现代语境下自然科学和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性质是相似的,即二者都具有实验性。科学实验和艺术创作都具有明确的实
7、验目标和完整的实验过程,最终实验的结果都由市场进行检验。跨媒体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已然完全突破了传统绘画以及各种传统艺术创作的范畴,实验性是其鲜明特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媒介材料的融合,跨媒体艺术创作通过行熟、图像、文本、数据、声音等媒介,将特定观念主题的创作以行为表演、网络艺术、动态影像、观念摄影、实验装置以及交互艺术等形式呈现,融合了科技与多学科、多领域,充满了交叉和变化的各种可能。“主题(ThCme)”是个外来词语,源自德国,最早只是音乐术语,特指乐曲中的主题旋律,后来这一术语被引入艺术创作领域,指的是文学以及艺术作品的中心思想。在主题教学中,依据当代艺术的主题:1980年以后的视
8、觉艺术一书中提出的七个主题,即身份、身体、时间、场所、语言、科学、精神性展开实践教学,在当代全球化视野下通过对主题的探讨,一方面熟悉和回顾自1980年以来的艺术发展与表现;另一方面从不同主题视角切入,对跨媒体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主题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主题的选择与分析,将材料媒介的综合运用、多元化的表现手法以及多维度的形式要素在主题性创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出跨媒体艺术教学实践综合性的特质,以及表现方式与思维观念的转化与融合。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调研社会各层面现状,在分析与解构、思考与批判的语境中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分析、总结、个性化理解以及艺术形式的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科 视域 媒体 艺术 专业 教学改革 实践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