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政策】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常州市人民政府2022年12月.1.1.刖S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区域概况(二)工作基础(三)区域优势(四)面临机遇与挑战二、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规划范围(四)规划期限(五)规划目标(六)建设指标三、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高起点保障美丽常州建设(一)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二)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五)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四、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二)深入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攻坚战(四)实施城
2、乡净土保卫战(五)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六)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五、科学管控生态空间用途,高规格筑牢长三角安全屏障(一)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二)自然保护地体系(三)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六、高效激活生态经济功能,高质量发展长三角绿色产业(一)生态产业发展(二)产业结构调整(三)能源结构调整(四)运输结构调整(五)行业清洁化生产(六)园区循环化改造七、全面提升生态生活水平,高品质建设长三角常乐之州(一)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二)绿色城镇化及生态城区建设(三)乡村生态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四)绿色生活方式八、聚力打响生态文化品牌,高标准打造中吴文化亮点(一)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三)生态文明共建
3、共享九、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二)效益分析十、保障措施(一)组织领导,落实责任(一)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三)拓宽渠道,保障投入(四)科技创新,技术支撑(五)营造氛围,公众参与附表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表-XX-a=刖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确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二C)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
4、和“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新目标,并就“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具体部署,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11月底,江苏省已评选命名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31个(全国第三,仅次于浙江、福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5、区)顺利接受生态环境部复核。常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二十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的目标定位,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常州市先后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和省生态园林城市。漂阳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金坛成功开展省级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试点,洗漏片区获批
6、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现阶段是常州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推动“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再出发的关键阶段,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央、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统筹推进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建成通江达湖、联山结水、特色鲜明、普遍赞誉的“长三角生态中轴常州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组织规
7、划编制工作,形成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30年本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致力于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的样板城市,提出了新阶段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等六大体系的建设任务,是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区域概况1 .自然资源概况常州地处太湖流域西部、长三角腹地,北携长江,南衔太湖,总面积4372.16平方公里,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8、境内山坪相依,湖灯相连,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6%,平原地区每平方公里有河浜2条、池塘30余个。物产资源优渥。常州素有鱼米之乡”美称,作物优质高产,是主要的粮食产地、河蟹主产区。宽广的平原灯区在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畜禽等特色产业。山区丘陵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产茶区,茅山青峰、金坛雀舌等茶名闻全国。森林资源可观。常州市西部及西南部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覆盖率达7()%,其中潦阳南部山区,素以“竹海”著称,竹产量居全省第二。优势矿产突出。平原区是江苏省内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金坛盐矿储量高达163亿吨,品位居全省之首;漂阳方解
9、石储量为2700万吨,居全国第一,且为全省唯一产地;膨润土潜在资源量可观。2 .社会经济概况常州市辖漂阳1个县级市,以及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五个区。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7.96万人,人口密度全省第四,城镇化率77.1%。近几年,常州市总体经济发展迅速。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810.3亿元,增长4.5%,增幅位列全省第三。一、二、三产比例为2.1:46.3:51.6。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在加速机械、纺织、化工、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壮大,尤其以动
10、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其综合实力领先全省乃至全国。2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0832.62亿元,增幅位列苏南第一、全省第三。(二)工作基础常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发布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五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 .生态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垂管改革,被评为全省十佳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形成了环保垂改
11、常州模式”。制定出台常州市天目湖保护条例,推进常州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立法进程,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断面长制、站长制,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长制问责办法”和“民间河长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率先启动综合执法改革,形成“环保+执法模式“环保+法院3环保+监察”“环保+公安”“环保+供电”联动执法模式,“八步法”现场执法得到省厅的认可、推广,环境执法能力大幅提升。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积极实施与污染物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实施绿色金融政策,25家银行机构建立绿色信贷制度,多家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污染防治资金24.59亿元,连续两年省辖市第一。2 .生态环境质
12、量显著改善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0.3%,优良天数改善率位列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9.8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较2015年减少16天。33个“水十条”国省考断面达标率87.5%,达到或优于H1.类标准的比例为84.4%,全部消除劣V类断面,全部达到In类水质标准;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严格管控类耕地占比仅0.0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8.81%,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2745家企业用地风险筛查和信息采集工作圆满完成,首次绘制全市土壤质量”一张图,11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均较
13、2014年有所改善。第三方调查的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逐年上升,2020年达87.3%。2019年我市荣获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考核优秀等次,被评为全国五个大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明星城市之一。3 .生态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全市共划定13类47块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划定190个管控单元。积极推进长江大保护,在全省率先发布化工企业安全关闭基本要求化工企业安全关闭现场监督管理服务规范等两项地方标准,沿江一公里范围内安全拆除化工生产企业28家,累计新增复绿面积超3000亩。围绕“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累计建设1290个生态绿城项目,实现增核6.13万亩、扩绿12.3万亩、连网1205公里。漂阳市被命名为
14、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坛区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获得省级资金3亿元。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7.7%,建成深阳天目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漂阳天目湖、金坛长荡湖以及漂阳长荡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生态园林城市。4 .生态经济发展高质高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依法关停取缔各类,散乱污企业736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产业链占比达到4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8%左右,借助产业链融合能力和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出台常州市印染行业发展规划,布局了3片印染园区,推进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全
15、市煤炭消费总量占比从2015年的54.4%下降到2020年46.13%,关停中天钢铁、东南热电等一批燃煤机组,35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均淘汰或清洁能源替代,65吨/时以上锅炉均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大唐国际金坛燃机热电联产、华润钟楼天然气分布式等一批重点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光伏发电装机累计超过11()万千瓦。2020年全市9家企业入围江苏省第一批绿色工厂,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园区1家,创建数居全省前列。5 .生态生活环境日益宜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污水主管网达1279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3.5万吨/天,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位居全省第3位,达标排放率100
16、农村生活污水初步得到有效治理,累计完成1576个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达90.78%。生态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全市累计完成1301个小区、1922个单位、535个行政村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建成区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全市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均达100%,累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220个,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个。公众绿色出行比例不断提升,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累计更新648辆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使用比例超过60%。6 .生态文化培育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化发
17、展,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开设公益性非遗课程,有效推进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起步较早,创成国家级绿色学校8所、国际生态学校8所,学校绿色创建工作成效在省内位列第一方阵;漂阳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金坛区荣获江苏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试点;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和天宁区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共建共享,开展一系列环保宣城活动,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开拓宣传渠道,通过网站、两微一端、主流媒体等平台,加大生态文
18、宣传力度,“常州:让生态文明教育在学校生根开花”文章被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刊登;2020年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达到了89%,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满意率达到了83%。(三)区域优势1 .历史文化悠久自然禀赋特色鲜明常州是拥有3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风景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春秋淹城遗址、天宁禅寺,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漂阳天目湖旅游景区是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华恐龙园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常州东冽太湖,北襟长江,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漏湖、长荡湖镶嵌其间,形成河道纵横、湖泊相连、江河相通的江南水乡特色。常州是长江下游两岸及环太湖流域生态关键城市,也是沿江生态涵养带、丘陵湖荡
19、生态屏障交汇的生态重要节点。境内拥有丘陵、平原、灯区、湖荡、江河水网农田等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有芳茂山、天目湖、长荡湖、涌湖湿地等构建绿色城市景观的自然资源;有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热量富裕、雨量充沛的气候条件,是新江南“鱼米之乡二“候鸟天堂,的宜居福地。境内漂阳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的基地,目前常州市正高标准推进深阳“生态岛”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品质。2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常州市一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委和政府日常工作考核,不断强化组织保障,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成立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市委书记任主任,印发实施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专项行
20、动方案,从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湖.创新区生态修举、深化“危污乱散低,治理、无废城市”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推进生态绿城建设工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空间保护等十大方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相关要求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赋予重要权重。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推进常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3 .经济发展持续保持高质量高水平常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常州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呈现“新常态: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5281亿元上升为2020年的7810.3亿元,增速超过47%,位居江苏省前列,人
21、均地区生产总值近五年增加44.5%,在江苏省排名第四。产业结构不断调优调轻调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8.4%,获中国工业大奖数、工业强基工程项目数全国地级市第一。建立了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迈入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快车道”。(四)面临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常州市全面开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新篇章的关键阶段,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上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常州生态文明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策 常州市 生态 文明 建设 规划 20212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