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
《娄底市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娄底市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娄底市大气污染防治守护蓝天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5年)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努力实现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根本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2324号)娄底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
2、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潮非。突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举全力、出重拳、使实招,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基本原则坚持优化结构,标本兼治。有效推进能源、产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切实提升清洁低碳水平,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大幅减少重点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坚持突出重点,协同增效。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突出重点区域、任务、时段,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湖非,推进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坚持齐抓共管,压实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攻坚
3、合力.加强监测、执法和监管联动,夯实能力建设,严管严直严考核,推动责任落实、措施落地。(三)攻坚目标2024年,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6gm3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2%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0天;2025年,中心城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gm3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为0天。2024年,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PM2.5平均浓度分别控制在37gm333gm3.34gm3.33gm3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达到93%、93%、93%、93%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均为0天;2025年,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
4、县PM2.5平均浓度分别控制在35gm332gm3.33gm3,32gm3以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分别达到94%、94%、94%、94%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均为0天。二、攻坚任务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部署攻坚彳壬务,推动攻坚行动取得实(一)能源领域1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落实煤炭等量、减量替代,提高电煤消费占比。多渠道扩展天然气气源,扩大外受电比重,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大力推进使用清洁能源或电厂热力、工业余热等替代锅炉、炉窑燃料用煤,加快推动建材行业企业以及有色冶炼行业鼓风炉、反射炉等“煤改气,依法依规推进煤气发生炉有序退出,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到2025年,煤炭消费占一
5、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1%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3%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市发改委卓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2 .强化禁燃区管控,推进散煤替代。加强煤炭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优化调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严厉查处禁燃区内煤炭燃用行为。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基本完成淘汰35蒸吨每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推进农村用能低碳化转型,加快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替代。(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全市低于能效基准水平
6、的存量项目全面实施节能技改,在建、拟建项目按照国家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到2025年,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的比例超过30%;全市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0克标煤/千瓦时以下。(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工业和信息化领域1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生态环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i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涉及产能置换的项目,被置换产能及其配套设施关停后,
7、新建项目方可投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链布局,开展传统产业集群排查整治,针对现有产业集群制定专项整治方案,依法淘汰关停一批、搬迁入园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做优做强一批。到2025年,按照相关政策和环保标准整合关停环境绩效水平低的砖瓦企业。(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健全节能标准体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直能耗降低14%,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10%建成4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园区、40家绿色工厂.各县市区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完成T仑清洁生产审核
8、持续推进火电、水泥、化工、有色、煤炭、钢铁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2025年前全部落实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方案,推动重点行业完成限制类产能装备的升级改造.(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大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生产、销售、使用符合VOCs含量限值标准的产品。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胶粘剂使用等为重点,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明确提出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要求。(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交通运输领域1.推动货物运输绿色转型.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进多式联运散
9、改集外集内配等运输模式,逐步提升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大宗货物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煤矿、钢铁、火电、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优化提质路网结构。到2025年全市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10%;火电、钢铁、煤炭、焦化、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大宗货物清洁方式运输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铁路专用线和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既有线路效能,扩大现有作业区铁路运输能力.对重点区域城市铁路场站进行适货化改造。新建及迁建大宗货物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和储煤基地,原则上接入铁路专用线或管道。(市交通运输局、市
10、发改委、市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2 .推进车船清洁低碳发展。以公共领域用车和中重型货车为重点,推动传统汽车清洁化,加快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高耗能高排放船舶淘汰力度,加快船舶受电装置改造。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轻型环卫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完成1000载重吨及以上的内河干散货船舶、多用途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3 .加强船舶及港口污染防治。加强船舶燃油使用监管,有条件的船舶加装烟气处理设施。加快岸电设施建设,有受电设施的船舶(液货船除外)三具备岸电供应能
11、力的泊位靠泊超过2小时且未使用有效替代措施的,应当使用岸电。推动港口码头使用电动机械,逐步禁止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工业治理领域1.推进锅窑炉超低排放与深度治理.全面开展钢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入开展锅炉窑炉深度治理和简易低效处理设施排查,对高排放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整治。生物质锅炉使用专用炉具和成型燃料并配套高效治理设施,推动城市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设施。到2025年,全面完成钢铁和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市生态环境局奉头)2 .开展涉VOCs重点行业全流程整治I,持续开展VOCs治理突出问题排查,清理整顿简易低
12、效、不合规定治理设施,强化无组织和非正常工况废气排放管控。规范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推动新建1个涉Vc)CS“绿岛”项目。(市生态环境局奉头)3 .加强工业源重污染天气应对。完善应急减排清单,确保涉气企业全覆盖。将应急减排措施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严厉打击在线监控运维及手工监测报告弄虚作假、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和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未落实等违法行为。积极提升应急减排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绩效水平。到2025年,全市非最低等级绩效水平企业占比力争达到10%,钢铁、水泥企业力争全部达到B(含B-)级及以上.(市生态环境局牵头)(五)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领域1.强化机动车达标监管。加大路检路查和入户检查力度.严格机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娄底市 大气污染 防治 守护 蓝天 攻坚 行动计划 2024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