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防控依从性监测方案.doc
《使用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防控依从性监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防控依从性监测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医院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依从性)监测方案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监测1.监测目的(1)调查统计使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2)调查评价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2.监测对象使用有创呼吸机的住院患者。3.监测指标序号监测指标1VAP发病率=同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例次数*1000同期患者使用呼吸机通气总日数2使用呼吸机患者集束干预措施=依从率集束干预措施符合标准的完成条目数*100%集束化干预总措施数3.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定义VAP是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
2、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小时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3.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核心预防措施3.2.1人员素质:(1)参与呼吸机维护的医务人员需经过相关知识培训;(2)有呼吸道感染的医务人员禁止接触病人;(3)掌握呼吸机使用指征,减少机械通气使用;(4)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5)目标性监测,发现感染,及时上报。3.2.2清洁消毒:(1)患者周围高频接触的物表,应常规清洁消毒;(2)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等保持清洁,遇污染时及时消毒;(3)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湿化瓶等统一由CSSD清洁消毒。3.2.3患者管理:(1)若无禁忌症,床头应抬高,以30-45为宜;(2
3、定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3)肠内营养患者应匀速输注,避免胃过度膨胀;(4)遇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接触隔离措施,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5)每日行镇静唤醒、脱机评估及自主呼吸试验,以便尽早拔出气管插管;(6)医护合作实现患者早期下床活动。3.2.4气道管理:(1)尽量使用无创通气或经口气管插管,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减少再插管;(2)气囊充盈至20-30cmH2O或手捏鼻尖至嘴唇之间硬度;(3)气囊放气或移动气管插管前应声门下吸引,及时抽吸气囊上、声门下气道分泌物;(4)呼吸机管道更换时间2次/周(有污染随时更换);(5)冷凝水1/2须倾倒,积水杯位置管路最低位;(6)湿化罐、湿化液应为
4、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3.2.5其他预防措施:(1)规范人工气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不常规使用口服抗菌药进行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2)不常规使用细菌过滤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目标性监测,并有持续改善。4.监测方法4.1监测前的准备4.1.1监测开始前对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4.1.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4.2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保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监测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4.2.1住院医生掌握呼吸机使用指征、呼
5、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标准,落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措施;每日评估使用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如有异常及时做培养;若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登记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宣教和指导。4.2.2病房护士落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措施;每季度按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依从性核查表(附件2.1)对监测对象进行调查,统计集束干预措施符合标准的完成条目数与使用呼吸机通气总日数;做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宣教和指导。4.2.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监督、评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与经管医生
6、确定患者有无院内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及时完成标本送检及相关检查,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定期统计、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控制监测指标,并反馈至临床科室。 二.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监测 1.监测目的(1)调查统计使用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2)调查评价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有效降低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发生。2.监测对象使用中心导管(CL)的住院患者。中心导管(CL)指导管尖端位于或接近心脏或以下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以及新生儿的
7、脐静脉或脐动脉,用于输血、输液、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3.监测指标序号监测指标1CLABSI发病率=同期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数*1000同期中心导管插管总日数2使用中心导管患者集束干预措施=依从率集束干预措施符合标准的完成条目数*100%集束化干预总措施数3.1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定义CLABSI指患者留置中心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心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的,且与其他部位存在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3.2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核心预防措施3.2.1人员素质:(1)参与置管与维护的医务人员需经过相关知识培训;(2)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置管车的使用;(3
8、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4)熟悉并掌握拔管指征;(5)采用正确的方法采集标本。3.2.2导管置入:(1)接触病人前正确洗手;(2)遵守最大可能无菌屏障预防:口罩、帽子、无菌衣、无菌手套、大无菌巾;(3)皮肤消毒方法正确、消毒范围10cm;(4)穿刺时皮肤准备消毒剂完全干燥,至少停留2min以上;(5)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避免颈静脉和股静脉。3.2.3置管后维护:(1)接触穿刺点或敷料前操作者进行了手卫生;(2)根据输注液体的种类定时更换;(3)每天观察及触诊注射部位,记录置入深度,回血情况及患者情况;(4)更换注射部位同时更换所有管路、连接器及延长管,妥善固定 ;(5)每天
9、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6)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拔出导管;(7)怀疑有导管相关感染送检导管;(8)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及早拔管,发现感染,24小时内上报;(9)置管部位覆盖;(10)置管部位覆盖更换。4.监测方法4.1监测前的准备4.1.1监测开始前对临床科室科主任、护士长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4.1.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4.2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为了保证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监测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4.2.1住院医生掌握中心导管使
10、用指征、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诊断标准,落实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措施;每日评估,如有异常及时做培养;若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并登记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做好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宣教和指导。4.2.2病房护士落实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措施;每季度按照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依从性核查表(附件2.2)对当天监测对象进行调查,统计集束干预措施符合标准的完成条目数与使用呼吸机通气总日数;做好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宣教和指导。4.2.3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监督、评价中心导
11、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与经管医生确定患者有无院内感染情况;督促医生及时完成标本送检及相关检查,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定期统计、分析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预防控制监测指标,并反馈至临床科室。 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控制监测1.监测目的(1)调查统计使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2)调查评价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有效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2.监测对象使用导尿管的住院患者。3.监测指标序号监测指标1CAUTI发病率=同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尿路感染例次数*1000同期患者留置导尿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使用 侵入 诊疗 器械 相关 医院 感染 依从 监测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