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docx
《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沅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沅陵县人民政府二o二二年十二月rr1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2(一)地质灾害现状2(二)“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成效4(三)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6(四)“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7二、指等思想和规划目标9(1.)指导思想9(一)规划原则10(三)规划目标IO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点防治区11(一)地质灾害易发区11(二)地后灾害重点防治区12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15()调查评价15(二)监测预警16()姝合治理18(四)防治能力建设20五、经费估算和数就评估23(一)经费传算23(二)经费筹措26(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实施的效益评估
2、26六、保障措施27(一)加强组织领导27(一)坚持依法防灾28(三)加强技术保障28(四)加强资金保障29(五)调动社会力量29(六)强化宣传培训29(七)加强规划实施评估30较集中、沿公路呈带状分布、沿岩性走向呈带状分布、沿构造走向呈带状分布,主要如下:地质灾害沿河流分布:沅水及其一级支流酉水、深溪、朱红溪、怡溪等河流两岸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带;沿公路呈带状分布:国遒G319凉水井-官庄段滑坡带,省道S228深溪口-信母溪南部段滑坡、不稳定斜坡带,省道S227官庄段滑坡、不稳定斜坡带,板溪口低庄公路(凉水井段)滑坡带;沿岩层走向呈带状分布:借母溪-火场滑坡、岩溶塌陷带,北溶乡大合坪乡滑坡
3、带,二酉苗桂乡西北部滑坡带,楠木铺五强溪滑坡、崩塌带,筲箕湾-麻溪铺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带;沿构造走向呈带状分布:沅陵镇-肖家桥滑坡带,凉水井马底驿滑坡带,官庄南部滑坡带.*1-1沅陵县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现状表行政区险情JC卧情况大S1.中型小型合计百分比(%)JK卧人口(八)潜在经济损失(万元)I1.-Z1527338.64%14855332年一涮216161.19%394HM4.大合坪夕17184.71%_28J_907杜丁抨乡661.57%55126Wf。.I1tW;*424287.33%270172561.比VI3334,90%5501271火场土家等乡1451.31.%146380依
4、姆溪乡892.36%200585慈溪乡12133.40%519730源水井证437I4110,47%I双)13382麻濡铺健SI51.31%210马底骅乡311143.66%8131476明溪口忸782.W4731.11榆木铺乡110112.88%5861661At古乡215I174.19%9622057七甲坪忸116174.45%368968ifijfi21I21550%44212K4箕湾tn782.09%594964Ii强Sttf1.1892.36%4X624071316205.24t759IyK1.沅段做13一”工工一NH-、将5113.35%29707399总计343338T34100
5、00%16M09419393、地质灾害危害沅陵县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较严重,毁坏房屋959间,毁坏农田122亩,毁坏公路2050m,毁坏水渠100m,直接经济损失2622.3万元。根据险情分级标准,地质灾害大型3处、中型43处、小型338处,威胁人口16809人,潜在经济损失41939万元。(二)“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成效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日拉规范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沅陵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合会商、数据共享、信息发布等相关工作机制。构建了“县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支两委包组、监测人员包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沅陵县针对本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和多发生在汛期
6、的特点,建立了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报制度、巡查检查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以及应急调查处理制度等,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正富轨道。2、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成果比较扎实在沅陵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完成了沅陵县中小学校地质灾害调查工作;2018年-2019年开展了沅陵县地质灾害变更调查;2016年-2020年开展了湘西北沅陵县沅陵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二酉苗族乡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北溶集镇地质灾害勘查、五强溪集镇地质灾害勘查、官庄镇地面变形地质灾害补充调查。这些工作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为工作区防灾缄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
7、了科学基础。3、春专结合的收测预警体系基本建成县局按照制度规定开展汛前、汛中、汛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工作,督导监测员开展雨前、雨中、雨后监测工作:每年对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进行了更新,对每个地质灾害隙患点,明确了具体的责任人姓名与联系电话,更新地质灾害两卡一案”:积极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设备和普适型监测设备的应用,推动“人防+技防相结合;推动完善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十三五”期间沅陵县对区内49处稳定性较差、险情为中型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地面位移监测仪,其中40处为普适化监测建设项目。2015-2020年,累计排查230(X)人次,累计排查灾害点7740处。20152020年,累计
8、发送气象预警信息92000条。4、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成效明显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1434万元,撤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322户,有效保护322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2875.49万元,对县内26处地质灾害隙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其中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8个,投入1982.77万元,中小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8个,投入887.72万元;保护居民238户100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163.24万元,开展了201处地质灾害(隐患)及置,保护居民6005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及应急处置,避免一些地质灾害发生,有效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
9、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均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5、快速高效的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启动了沅陵县地质灾害技术服务中心平台建设,落实1支技术支撑队伍,装配了相应通讯保障设备及应急设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张贴宣传画、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和“6.25土地日”等节点开展地灾防治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地噂宣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着力提高公众识灾辨灾防灾知识水平。2015年以来,投入资金180万元,累计开展防灾宣传培训138次、宣传培训人
10、数10837人,累计开展应急演练76次、参演人数14051人,编印读本或手册数量7660册。(三)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质灾害防治保障能力与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匹配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短缺,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列入政府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十分有限,汛期地质灾害调查及应急处置无经费来源,大量隐患点得不到有效的防治。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不断向低山区、丘陵区地带延伸,引发地质灾害趋势明显增加,地质灾害防治和监管工作仍十分艰巨。基层防灾人员数量素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不相匹配,基层人员技术能力欠缺,需要通过不断的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其认识灾害、监测、预防和预报灾害的能力。地灾防治
11、保障能力不足与当前防灾要求及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匹配,制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2、地质灾害监测预普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地质灾害监测主要依靠群测群防专职监测,人工巡查制约了监测工作实时性与连贯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针对全县统一发布,不同区域降雨强度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差别较大,针对性不强。项警预报信息主要对在册隐患点的各级防灾责任人发送,无灾害点的地质灾害高易发、高危险区无法覆盖。专业监测设备投入较少,工作手段和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和提高,监测网点的管理与运行不够规范,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有待加强。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精度、广度、深度不能满足新时代对防灾现灾提出的新要求沅陵县为山地丘陵区,山高
12、坡陡,地形切割深,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植被茂盛,地质灾害极具障蔽性。以往调查时,新技术新手段如无人机JnSAR、1.idar、三维不接触测量、红外探测技等,不如现今可以普遍采用,导致工作精度不够高,成果利用起来不够方便,难于满足沅陵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领域较窄,在土地利用、国土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工作相对薄弱。以往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重点放在威胁程度的调查,而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的调查研究不够,不能有效研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也不利于进行地质灾害趋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四)“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1、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南质量发展,建设
13、现代化新沅陵对地质灾害防治提出更高要求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升灾种监测、风险分析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确保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安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统筹推进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湖南高质量发展三高四新”战喀要求,地质灾害防治是保安全、护稳定的大事,防范化解隙患风险,守住生命安全底线,确保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在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要历史使命。十四五时
14、期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要求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抓实效,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2 .“十四五”是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我县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在“十四五”建立健全我县防灾减灾救灾
15、力量体系,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格局,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灾害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关口前移,加强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3 .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产政我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和气象条件以及以往工程活动的叠加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受现有经济、技术等条件制约,基础调查的精度、广度、深度还不能满足
16、防治的需要,除患监测难精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防治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我县地质灾害基本形势主要为易发难防。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增大,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地质灾害仍将呈频发状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复杂,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遒远。二、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要求,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以建
17、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能力建设体系为核心,突出以防为主,科技引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适应地质灾害防治新形势,走出思维定势,敢于善于创新求变,强化和提高全社会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变被动应急救灾为积极主动防灾减灾,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级人民政府是地质
18、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地质灾害防治由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行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3、统筹部署,突出重点。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任务和重大发展战略等,结合乡村振兴,统筹规划,分类处置,以减缓地质灾害险情为重点,统筹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投迁、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和应急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任务,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4、依靠技术,科学减灾。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的作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特点,把握其发生变化规律,促进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19、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科学防灾减灾。(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显著减轻地质灾害风险。2021年到2025年,组织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颈警、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等工程。开展沅陵县I:100OO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工作,完成全县第一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和农村切坡建房地质灾害隐患风险调查评价工作,完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库,特别是农村房屋地质灾害隐患库,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加快综合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以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主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警预报建设,持续推进
20、精细化预警预报,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区管控,显著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精准度;实施一批重点撤迁与治理工程,消除现有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农村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意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装备现代化建设,大幅度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掾能力。全面建成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有效控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加剧的趋势,使沅陵县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规划基准年基础上减少30%,经济损失降低30%。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区沅陵县共划分了10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2个,面积2229.99km2,占全县面积的38.23%,区内发生地质灾害36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沅陵县 十四 地质灾害 防治 规划 202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