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教育“十四五”规划.docx
《通渭县教育“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渭县教育“十四五”规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22年7月通渭县教育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通渭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落实“三年争上游、五年创名县”教育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提升育人质量和教育治理能力,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通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定西市教育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三五”教育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全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
2、层基础,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截止“k三五末,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19所,其中独立高中3所、独立初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9所、幼儿园142所(城区公办8所、乡镇18所、民办幼儿园13所、行政村幼儿园103所)、特教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另有教学点85个(空壳37个)。在校学生44734人,其中普通高中7006人、职业生1070人、初中生7749人、小学生18281人、特教1人人、幼儿园10492人。现有教职工5770人(专任教师5633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3798人、高中803人、学前955人、职业教育161人、教研室53人。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
3、积174.8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58.36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41.27万平方米,图书102.73万册,计算机5596台,固定资产9.7亿元。(一)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1 .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全力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6年6.55亿元逐年增长到2020年8.772亿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由2016年的12676元增加到21449元,初中由2016年的10823元增加到17477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由2016年的1374元增加到2951元,初中由2016年的到95元增加到2925元。全面落实“两免一
4、补”政策,“十三五”期间,共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38.6万人次1934.6万元。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资金17.59万人次17819万元,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生活补助9.27万人次5319.4万元(其中县级配套22.775万元),义务教育学校1014万人次学生享受营养餐,共拨付7293.1万元,确保日享受4元全部吃到学生嘴里。教育爱心协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通过向社会各界爱心团体及爱心人I:募捐,已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797名,资助金额133.2万元;金徽正能量公益基金会从2012年开始已累计向我县捐资65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300人。2 .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
5、全县共争取实施各类教育项目216个、总投资3.42亿元,建成校舍8.85万平方米。其中全面改薄项目103个,投资2.13亿元,建成校舍5.08万平方米(食堂4226平方米);普通高中建设项目4个,投资6350万元,建成校舍2.19万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项目3个,投资1094万元,建成教师周宿舍114套3990平方米;学前教育项目106个,投资5420万元,建成校舍1.18万平方米。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一是通过实施行政村幼儿园项目,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二是通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三是通过实施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补齐了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
6、短板:四是投资2.61亿元,建成思源实验学校、温泉路学校、姜滩小学、县第四幼儿园、第五幼儿园和第六幼儿园;五是投资1.17亿元,完成县职专整体搬迁和通和初中换址办学:六是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及辅助用房7.58万平方米、生均4.77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11.88万平方米、生均7.48平方米;初中教学及辅助用房6.94万平方米、生均5.68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11.1万平方米、生均9.08平方米,全部达到省定标准。3 .努力完善教育设施。20162020年,配发图书6.2万册、各类教学器材3660万元,全县现有教学仪器设备1.05亿元,计算机5900台,图书117.86万册,各级各类学校占地面
7、积174.8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枳58.36万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30万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41.27万平方米.(二)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在2011年顺利通过“两基”验收的基础上,不断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2018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向优质教育均衡迈进。二是建立健全学生入学保障机制。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将控辍保学列入县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实行联控联保责任制。严格落实“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实行阳光编班,均衡配置师资和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不设实验班和重点班,全县小学、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43%。全面落实国家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时入学,20162020年共安排100O余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城区学校就近入学,按规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重视留守儿童关爱关怀,全县建成乡村少年宫6个、留守儿童之家18个。切实保障“三残”儿童入学权利,建立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逐步加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比例,20162020年将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447、576、920、712名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县域内薄弱初中学校,2016、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占招生计划的30%(县一中30%、县二中20%)、4
9、0%、50%、50%、50%。三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规范课程开设,确保按国家规定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小学、初中学生学业合格率分别达100%、98%。加强音体美、实验课程课堂教学,把兴趣小组作为拓展载体和深化渠道,提高教学质量。举办理化生实验操作人员培训班,初中理化生实验操作合格率达93%以上。加强学校教学用书、教辅资料使用和课外作业管理,严禁教师利用节假H开展校外补课或有偿补课,严禁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小学低年级不安排家庭作业,高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照小学、初中在校时间分别不超过6、7小时的要求,依据季节变化,合理调整学生作息时间。四是促进学生
10、全面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墨香校园、科技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六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2017年文庙街小学被命名为“全国首届文明校园”o建立党团组织为主的纵向和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横向德育工作体系,深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涵。2016-2020年,累计有1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被评为“甘肃省德育示范学校”。大力开展“六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三节三爱”教育,义务教育学生行为规范率达99%以上。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组织开展大课间等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阳光运动1小时。大力开展传统体育训练项目,促进足球、武术进校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义务教
11、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8%以上。定期举办中小学生田径、球类运动会和武术比赛,提升体质健康水平。五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制定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义务教育发展联盟,推行中心校托管教学点体化管理模式,在教职工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和公用经费拨付等方面对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给予照顾和倾斜,加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教师工资福利政策,依法保障教师权利,将教职工工资全部列入县财政预算,实行教职工工资县财政统一发放和调资政策,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制定了通渭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试行)
12、20162020年共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6701.89万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3789.69万元,县财政每年拨付约1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班主任津贴,共发放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津贴1.13万人次561万元。推行教师工资绩效考核,构建符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调动激励体系。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建立“控制总量、盘活数量、城乡统筹、调整结构”的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20162020年签约引进紧缺专业研究生10人、一本师范院校毕业生19人,补充录用教师524名,选派96名城区骨干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安排受教学校73名教师到城区顶岗学习;调整调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627名,调整学区校校
13、长132人次,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和教师结构进步优化。开展校长任职培训,定期举办暑期校长培训班。为教育系统聘请行风监督员246名,不断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坚持评优选先向线教师倾斜,20162020年,推荐评选出省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85人,表彰县级优秀和骨干教师499人,市县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87人。(三)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大力培育特色教育特色学校。依托全县深厚的书画文化底蕴,加强书画艺术教育,成立县教育书画协会,建立改琴书法培训基地、培训6期360人次,每年举办一届全县师生书画展暨师生现场书画大赛。将书画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书画长廊、书画教室,书写标语标牌
14、创建集教育教学资源、实验操作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生活用品于一室,融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批阅作业、辅导学生、阅读生活于一体,师生共同参与文体活动的“温馨教室”“温馨校园”“温馨学校”,以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为教学核心理念,师生多向充分互动,形成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业水平、关怀每一个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模式。同时,依托榜罗会议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各学校树立规范办学意识、特色办学意识、创新发展意识,秉承学校历史,从书画、体育、经典诵读、传承革命精神等教育领域挖掘潜力,深化教育内涵,创办特色学校,打造特色
15、教育。书画艺术教育、小规模小班化教学和革命精神传承教育成为通渭县教育的三大特色。二是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学校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促进内涵发展。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了通渭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狠抓班级管理精细等十个精细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求质量、促发展。依据通渭县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2016-2020年对小升初质量监测、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60所小学、32所独立初中和九年制学校,目标责任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的18个学区、29所独立初中和九年制学校、63所小学,由县财政列支595.5万元进行了奖励。2020年我县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文化课考生435
16、7人,文化课考生二本及以上上线2291人,上线率52.58%。其中应届生上线1172人、上线率48.09%,往届生上线1119人、上线率58.28%。按科类分,理工类第一批次532人、第二批次1144人,文史类第一批次87人、第二批次528人;按批次分,重点批619人,第二批1672人;600分以上高分考生22人,比去年净增3人,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三是不断改进督导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县教育督导委员会,设立了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聘任专职督学10名、兼职督学41名。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2016以来先后三次调整和划分督学责任区,为各级各类学校安排责任挂牌督学67名,实现各级各
17、类学校责任挂牌督学全覆盖。安排所有督学参加国家和省级督学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履职能力。2016-2020年,县政府分别专列教育督导经费30万元、30万元、45万元、20万元、20万元,保障督导工作顺利开展。建立了学区(校)教育教学工作一季度两督查一督导考核一通报制度,将督导工作与加强学区(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四是深入开展教研教改。“十三五”期间,通渭县被确定为甘肃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县,先后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等各类国培项目,累计培训教师1.02万人次,2016年文庙街小学被确定为甘肃省“金色教苑基地“,承担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任务。开展中小学语数外、低高学段数学等薄弱
18、学科课堂教学培训,组织中小学教师1633人次赴北京等省市开展跟岗培训,持续开展七届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共评选出501名县级课堂教学能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通过结对帮扶“同课异构研讨、“青蓝工程”等活动,助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策略选用、过程优化等全方位转变,形成个人课堂教学艺术。申报立项省级课题122个,市级49个,共结题评审省级课题55个、市级26个。五是持续加强安全防范管理。修订了通渭县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制度,逐级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力11强“三防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定期开展防火、防恐等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19、加强校内外寄宿生管理,校内实行男女寄宿区隔离;校外实行领导包片、班主任科任教师包户。累计创建县级、市级”平安校园”示范校10所、40所。建立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加大学生乘坐车辆安全整治,确保师生安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定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建立了以校长为第货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成立了学校学生膳食委员会。严格落实大宗食品政府统招标采购、其它食品原料定点采购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学校营养餐供应许可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四)聚焦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成果丰硕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大力实施科教优先战略,努力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目标,有效阻断贫困
20、代际传递。一是抓实控辍保学。建立落实“双线八包责任制,强化控辍措施,提高保学质量,落实“一生一案”,对61名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现阶段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二是优化资源配置。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1.96亿元建成行政村幼儿园118所,改善农村“两类”学校57所,实施40所乡村学校温暖工程,大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通过“特岗计划”等途径补充乡村教师448名,均衡城乡师资改造农村学校287所。三是落实惠民政策。2016年以来,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等学生资助政策资金3.4亿元、惠及29万人次,实现了应助尽助;统筹社会捐助资金2200余万元,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四是深化结对帮扶。自
21、2017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新轮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达成了福清市通渭县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落实东西部协作资助资金374.35万元,惠及1105名贫困学子;学校结对帮扶26所,帮扶资金247.92万元;福清市教育局倡议社会力量帮扶资金2223.5万元,大力改善学校硬件设施;采取了“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培训校长、教师4179人次,全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二、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到2035年建成教
22、育强国,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战略主题,针对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彻底解决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以乡村教育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国上下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
23、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目前,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全县教育工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相比,与全市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不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教学质量还不高,处于全市后歹U;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教育系统自身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教研
24、教改推进缓慢,实施新高考改革阻力大、师资、经费制约瓶颈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进城营商、购房入城等人员随迁子女的剧增,导致城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等等。因此,“十四五”期间教育事业既面临着严峻的困难挑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推进“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州西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政策机遇等,能够抓住这些机遇,通渭教育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三,“十四五”教育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新时代,新征程。2021至20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渭县 教育 十四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