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与课程读后感.doc
《儿童与课程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与课程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儿童与课程儿童与课程一书是杜威对教育中两大因素在教育界对立而形成的两大学派的批判,同时,他提出教育真正应该需要考虑两者的相互作用,下面,我们就有关杜威先生所做的批判进行解读: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只是考虑教育中某一因素而忽视另一因素,或者完全不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有一定的理论原因的,因为把各个因素孤立起来看,坚持一个因素而牺牲另一个因素,使它们相互对立起立,这较之发现每个因素所属的现实要容易的多,另外,对于已经产生的理论,我们通过寻找证据来支持它以防非难较之抛弃已有的观念和摆脱已熟悉的事物要容易的多。因此,很多学派就挑选出银河自己的一些因素,然后把它们上升为完全和独立的真理
2、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的一个侧面加以考虑校正。杜威那时候把教育中基本要素归为两大类:其一是儿童世界;其二是成人世界。这两者的核心分别是儿童与课程,而有一些学派就选择了其中一个因素加以考察,从而形成了对立的两大的学派。这两大学派,一个注重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另一个注重儿童,认为儿童才是中心,其它一切都需要围绕它进行。这样儿童与课程之间的矛盾就赫然存在,主要体现为三大方面:一、儿童狭小的个人世界与空间和时间都无限扩大的非个人的世界对立;二、儿童生活的统一性和全神贯注的专一性与课程的种种分门别类的对立;其三,儿童生活的实际与情绪与知识逻辑分类和排列的抽象原理的对立。课程中心的学派强调训练、知识
3、的逻辑、教师必须具备充分的训练和学识强调规律,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控制。而课程中心的学派强调兴趣、教材的心理化、教师必须具备对儿童的同情心和关于儿童天赋本能的知识,强调自发性、注重儿童的自由和主动性。这两大学派都各自鼓吹自己而批判对方,使得儿童和课程这两大教育中的基本要素处于不相容的地位。这也导致问题的产生。那么问题是什么呢?问题就是要摆脱那些偏见,而这一偏见就是认为儿童与课程之间存在着性质上的某些鸿沟。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在儿童方面,我们要看到儿童的经验本身怎样早已包含着已组织到系统化的科目中去的那些同类的因素,以及儿童的经验如何在发展个组织教材达到现有水平中起着作用的那些态度、动机和兴趣,从而,
4、我们更要做的是发现介于儿童现在经验与已形成的科目之间步骤,让儿童一步一步得掌握这些成人世界的东西。教材与儿童的经验都不是一成不变、固定的东西,儿童与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就像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如何将儿童从现在的经验进展到有组织的真理的过程,就是继续改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育的过程。回归到教育的现实,儿童现在的经验是教育的起点,有组织的课程则是教育要达到的终点。知道了教育的终点,对于教育的重要之处在于,它可以起着目标指向的作用,如果儿童现在的经验得到正常的发展,那么,课程就可以帮助儿童进行引导和指导,并且可以按照儿童生活直接所表现的那样来解释它。解释其实是帮助教师确定儿童现在的经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课程 读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