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师德小故事11个.docx
《名人师德小故事11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人师德小故事11个.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名人师德小故事11个名人师德小故事11个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里,励志故事网为大家精选了11个名人师德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名人师德小故事1孔子:善待盲人和狗孔子去世以后,学生们不但经常谈起他的思想、道德、遭遇,还常常清晰地回忆起他的日常为人。孔子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在待人接物方面,事事处处做到有礼有节,言行适度,举动文雅,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例如,和乡下人一块饮酒时,喝完酒以后总是让年长的先走,然后自己才退出来.吃着饭的时候,不和别人交谈;临睡之前,不高谈阔论。孔子既注重礼貌,又很强调要有真情实感。他很富有同情心.本来孔子好唱歌,但是遇到人家办丧事的时候,这一天他就不
2、再唱歌了。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他不曾吃饱过。他看见盲人、穿孝服的人,即使对方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路上碰到的也赶快迎上前去。一天,有位盲人乐师来见孔子,孔子赶紧迎上去。乐师走到台阶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台阶.当走到席子边的时候,孔子就告诉他:“这是席子.等乐师坐下以后,孔子又向他一一介绍屋子里的人,说:某某坐在这里,某某坐在那里.送走乐师以后,学生子张便问道:”这样不是太麻烦吗?孔子回答说:接待盲人就应该这样。有一次马棚失火,孔子赶紧问:伤着人了吗?并不问伤没伤马。孔子的一个学生因事被捕,进了监狱。孔子并没有嫌弃他,认为他虽然进了监狱,但并不是他的罪过”,还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孔子
3、也很爱惜动物.据说孔子养的一条狗死了,便叫子贡给埋起来.他对子贡说:我听说,破帐子别扔,好埋马;破车盖儿别扔,好埋狗。我连车盖儿也没有,你拿我的破席子把狗盖上吧,别叫他脑袋露着啊!孔子很喜欢结交朋友。对于朋友之情,他很珍惜,就是和自己作风不同的人也不肯轻易绝交。他和原壤的交往就是如此。原填是鲁国人,孔子早年的朋友,为人狂放,不拘礼节,思想作风和孔子很不同。可是孔子和他相处得很好,直到老年仍保持着密切交往.孔子给人的印象是谦和的,可是他对于认为应该做的事,便坚决地去做,百折不挠.他说:看见道义上该做的事而不去做,这就是没有勇气。他还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名人师德小故事2蔡元培:称新生为“先生191
4、6年冬季,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那时的交通工具很简单,走马上任还需要坐马车,当蔡先生从马车上下来以后,看见学校门口,有许多人在夹道迎接。原来,这是学校的规矩,工友们必须遵循礼仪表示欢迎,随行人员对蔡先生说了声:您请.蔡元培先生一边往前走,一边脱帽向两边欢迎他的工友们致意,并和颜悦色地对工友们点头致谢,不住地说道:谢谢诸位,大家辛苦了!”工友们见此情景,非常感动,纷纷赞叹道:蔡先生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人啊!”这件事情要是发生在今天,当然没有什么可以大肆宣扬的。但在刚刚推翻封建帝制的民国初期,蔡元培先生抛弃了旧官场上的那一套官礼陋习,对普通老百姓谦恭礼让,这种礼待庶人的行为,不能不令人佩当时
5、有一位叫马兆北的学生,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报到那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马兆北踏着轻快的脚步,迈入了北京大学的校门.谁知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张公告:凡新生来校报到,一定要交一份由现任的在北京(北平)做官的人的签名盖章的保证书,才能予以注册。马兆北看完公告以后,欢欣的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一种被愚弄的感觉霎时涌上了心头。他怀着忿忿不平的心情,给蔡元培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不远千里而来,原是为了呼吸民主空气,养成独立自尊的精神。不料还未入学,就强迫我到臭不可闻的官僚面前去磕头求情,未免令我大失所望.我坚决表示,如果一定要交保证书,我就坚决退学.言语中不免流露出对蔡元培先生为首的校方的不满
6、信发出去以后,马兆北并没有抱着多大的希望,本来嘛,人家是举国上下鼎鼎有名的校长,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入学的学生,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呢?不过是借此保持一下自己的自尊,泄一泄自己心中的愤恨情绪而已。于是,马兆北开始收拾行装,准备追求自己新的前程。谁曾想,过了几天,马兆北突然收到一封来信,猜了半天也猜不出究竟是谁写给自己的信,打开一看,见开头写着“元材先生(即马兆北先生),急忙再看看下边的著名,居然是蔡元培校长的亲笔:弟元材谨启,马兆北激动得差点没喘过气来,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急忙观看全文,只见信中写道:查德国各大学,本无保证书制度,但因本校是教授治校,要改变制度,必须由教授会议讨论通
7、过。在未决定前,如先生认为我个人可以作保的话,就请到校长办公室找徐宝璜秘书长代为签字盖章.信中表现出蔡元培先生虽然身为一校之长,但他办事绝不擅做主张,独断专行,而是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教授和教授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尽管他本人也对交保证书的做法并不赞同。字里行间还表达了蔡元培先生对自己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恳之情。马兆北看完信以后,心情很不平静:蔡元培校长在百忙之中,竟然对我这样一个不知深浅的无名小卒以礼相待,真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后来,马兆北先生在一篇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件事使我一辈子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名人师德小故事3陶行知:甘为骆驼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
8、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爰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方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就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就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这个故事中的那位老师就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
9、己进入反省室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南京晓庄学校的初期,曾作过一条规定,即全校师生员工一律不准喝酒,违者要进自省室里反省。一次,晓庄的农友请陶校长吃饭,农友们敬他一杯酒,陶行知一再解释说不能喝,农友们却坚持道:您不喝就是瞧不起我们农民,瞧不起我们就不算我们的朋友。”陶行知没办法,只好把酒喝掉了。农民们非常高兴,把陶校长引为自己的朋友.他们哪里知道,陶行知一返回学校,便立即进自省室里了。为了苦孩子,甘为骆驼1941年,在极端困难和不断遇到迫害的严重情况下,陶行知更表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的阴霾笼罩下,物价暴涨不停,育才学校开支发生了极大困难,常有断炊之忧。他以至于发出了现在我不得不和米价赛跑”的感
10、慨.*教育部长陈立夫乘机向他提出,如同意他们派训育主任,即可拨给全部经费,但遭到陶行知断然拒绝。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刻,陶行知不得不忍痛宣布,全校节衣缩食,每天改吃两餐.他甚至提出要像武训那样用行乞兴学”的精神来度过难关。1944年9月25日,陶行知在为画家沈淑羊画的武训画像题词时,深情地写道: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自己节衣缩食,把捐到的涓渭滴滴都拿去哺养儿童。常穿着敝衣奔走于富贵大人和太太之门,他从英国回来之时曾买了一件晴雨夹大衣,穿久了,又脏又破,他便把它翻过来穿。一次去找一位阔大人,通报的人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老爷向来不接待这样装束的人,请你回去吧陶行知不慌不忙,
11、掏出一张名片来递给他,那人只好恭顺地送进去了.在晓庄师范学校,陶行知和大家一起穿草鞋、打缕、种田、种菜、养鱼,他请唐家洼一位出色的庄稼人唐老头教大家耕种的方法,他自己也做了唐老头的学生。他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有我们的老师.那时候,大家都是自己扫地、抹桌、烧饭所有生活上的事不用听差、伙夫,陶行知也亲自参与其事。名人师德小故事4梅贻琦:不苟取分文1931年冬,梅贻琦42岁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自此连任清华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其中包括在西南联合大学的8年。他上任后住在当时的法定校长住宅,按旧例,连卫生纸都是公家供给,由公务人员按时送到。他却主动放弃可以享受的一些特权,自己付家里工人工
12、资;自己付电话费;不要学校每月免费供应的两吨煤;从不让他的家里人乘坐小轿车来办私事,他的夫人也只是在和他一起进城时才可以顺便搭他的小轿车。他在生活上的要求很简单,从不讲究吃饭,处处精打细算。梅贻琦用一些废纸头起草的一些报告提纲、公函等,现在仍保存在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见证着他廉洁、持身以俭的工作作风。在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国统区的经济日益凋敝,民众生活极其贫困。作为教师阶层的教授的生活,也是困苦不堪.他们中的许多人放弃了出国生活的舒适而甘于清贫,从教不辍,这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崇高精神气节的体现。梅贻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许多教师一样,抱定了“科教救国的信念.他的弟弟梅贻宝后来回忆说:抗日战争期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人 师德 故事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