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
《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实施方案发布者: 数学组 查看次数: 1363 发布时间: 2010-10-18 一、问题的提出学习是一个人终身都面临的重要任务。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学习,然而,近些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越大越不喜欢学习,不少学生常常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他们的心理生理健康都有明显的问题。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厌学情绪,这是摆在我们每一名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个体差异,情感态度与学习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的则对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在学习上就会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在有的班级问题相当突出,尤其中高年级最严重。这给课堂教育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和阻碍,成为限制学生综合
2、素质提高的瓶颈,因此,我们将以“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以期找到克服厌学的对策,通向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标。二、问题归因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1、自身原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历过一些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上课方法不适应,智力水平、原有知识背景、自我效能感、元认知发展水平等等都会造成其焦虑、紧张、惧怕、对自己失去信心等心理。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2、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里成员间关系
3、不和,整天吵吵闹闹,甚至是父母离异,抑或是家庭里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还有家长的不良言行,教育方法的不当,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者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的现象,家长的重视程度,文化层次,都是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3、社会环境,学校背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所处的教育环境、所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学生主要在学校接受教育,但社会是他们活动的大空间,社会的不良风气、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很多消极、低俗的不健康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热情,甚至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家长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街道居民、周边农民和做生意的小业主为主。学校班额较大,环
4、境较差,无法封闭,管理难度极大。4、教师原因教师的策略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丰富的策略教学经验,能促使或加快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的失效归根到底就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失败、问题表现于学生,而主要原因则在于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文化程度、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不少教师患得患失,故步自封,凭经验教学,不思进取,有的得过且过,有的自以为是,不善于反思,不学习先进经验,难以让学生信服。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通过对学生厌学的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5、2、通过研究探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3、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这充满竞争,弘扬个性,追求创新的时代,需要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个背景下进行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学校有结构合理、责任感和事业心强的领导班子,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师队伍,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6、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全体数学教师均是课题研究成员,学校领导及时为课题研究排忧解难;从政策上给课题研究一定的条件保障,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教导处加强档案建设,制定了相关的教科研的管理制度,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交流研究的情况,调控研究的进程,优化研究方案,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六、课题研究设计报告(一)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厌学的界定:厌学指学生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模式。研究依据:学习动机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个人在良好的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倾向或能力,即使是丧失了
7、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可重新取得这一能力。内因和外因是形成学生厌学的重要依据,在实施克服学生厌学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行为动机、性格、智力水平、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元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材料、学习时间的长短、教师因素、学校背景、社会背景的影响,除了在共性要求之外,还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特征,以此作为具体实施这一课题的支撑。(二)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3、在培养方法和内容上,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引导学生建
8、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学生厌学现状的调查研究。2、造成学生厌学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1)内因的分析(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2)外因的分析(社会、家庭、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分析)3、矫正学生厌学情绪的策略探究(1)树立正确的引导观(2)注重表扬鼓励,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3)成因分析,充当心理医生(4)办好家长学校,与家庭共同引导孩子(5)做孩子的朋友(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如下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师生及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走访询问、座谈等方式,
9、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并开展归因分析。2、文献研究法,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设适合本校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培养学习的积极性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七、预期研究成果调查研究报告,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1、第一阶段(2010.72010.8),研究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有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方法,报相关部门审批立项。2、第二阶段(201
10、0.92011.9),研究实施阶段,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3、第三阶段(2011.102011.12),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申请结题验收。九、课题组织管理及成员课题领导小组:组 长:王 琳副组长:田志坚 皮仕全 吴玉姝成 员:郎维忠 汤 杰 邹 琳 李才淑课题实验小组:组 长:郎维忠副组长:李才淑实验教师:李才淑 钱 静 李 莉 杨福云 沙 琴 陈兴进 李 琴 金 莲翟培兴 李 卫 王剑钦 刘卫萍程太国 蒋丽梅 吴林慧 程太军刘远萍 徐仁杰 孙 磊 常开凤王昀蕺 李景斌 韩德红 刘朝兵梅大军 顾 菊 赫章一小课题实验小组 二0一0年七月一十三日小
11、学生厌学问题原因探析与解决对策的实施方案 秦素兰研究内容:研究调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和方法。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起止时间:2009.9_2010.9成果形式:论文形式厌学症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1、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2、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
12、反。2、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 3、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二、学校教育的失误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对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做过大型调查,调查显示,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服 学生 厌学 对策 研究 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