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必读).docx
《中医经典(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典(必读).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经典(必读)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百病挟痰 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 行气则后重自除,理血则脓血自愈。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医家不用新荆芥,木贼从来不用鲜. 诸花皆升,唯旋复花独降。 脾气喜升胃气喜降 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 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 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百病生于气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久病先针足三里 兵
2、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忍怒以全阴片卬喜以养阳. 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上下交损,当治其中.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上燥治中,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白丹皮去无汗之骨蒸,地骨皮去有汗之骨蒸,桑白皮去往来寒热 之骨蒸。 学不博不足以达其理,思不精不足以通其变。 救阴不在血,而在养津与测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摄阴之内,必兼顾阳气。 汗药宜早,下药宜迟。 秦芮退黄最
3、妙,以其性能退阳明经湿热邪气也。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 四善清痰喘之热。 大黄去积,水荡之也;巴豆去积,火燎之也。 黄苓之退热,乃寒能胜热,折火之本也;柴胡之退热,乃苦以发 之,散火之标也。 荆芥最散血中之风。 木香行气,平肝实肠;厚朴散满,行水平胃。 盖外无恶寒发热身痛之表证,则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 证,则不必用肉桂。 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 柴胡散胆经之专药,即能散其郁勃之气,复能解其郁结之热,郁 中有热,故风药不能治而柴胡能治之也。 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 可加入芦根、石斛。 凡治病勿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经典 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