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语言的语言迷途.docx
《论文:语言的语言迷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语言的语言迷途.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文:语言的语言迷途摘要:当代诗歌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当下以口语写作为中心的写作现象自然地保持了距离,通过语言对虚无性的深度体验与精神探索,构成了当代诗歌书写的可能,李心释所具有的语言学家、诗人双重身份,使得他的诗歌书写有效地深入到诗的语言内核,对当代诗歌写作、诗歌史的诗学建构、以及诗歌突破文体边界走向当代社会与生命意识的建构,均产生了较为重要的话语启示。关键词:诗歌语言;隐喻性;当代诗歌如何给李心释的诗歌命名,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他身为语言学教授,曾经出版语言的语言迷途等语言学著作;他熟悉解构主义哲学观,在生活观念与诗中均践行,均试图实现自我生命体验的双重在场;也是沉浸语言在虚无深处不断体验生命真
2、谛的空空和尚(诗人曾经用过此笔名)。这份艺术简历,构成他进行生命省思的精神背景与艺术前提,远离通过诗歌获得世俗虚名之嫌。倘若没有此相关的精神领域与哲学态度,我们也自然无法考究他的诗歌动力、功力、活力、魅力。在一部分读者看来,省察他的诗歌或许令许多读者感觉不知所云,间或以晦涩拒之。正如许多现代诗歌的探索者一样,对读者提出较好的专业性、精神性的要求。马拉美在法国创造了所谓艰深作者的概念。他明确地将必须付出的努力引入到艺术中来。正是这样,他提高了对读者的要求,并且他还带着一种真正光荣的令人钦佩的智慧,为自己选择了为数甚少的一群特殊爱好者,这些人一旦领略过他的作品,就再也不能忍受不纯粹、肤浅和毫不设防
3、的诗歌。l202李心释着重于语言的诗歌书写,也同时关顾生命意识与能动性的精神在场。李心释自然站在这个时代的高度上以世界性的眼光写作的,他深知汉语思维自身嵌带的问题及汉语发展的危机感,积极地通过语言不断修复汉语诗歌的信心,不断在形而上学的思索中试图抵达某种艺术可能。一、在语言深处深究虚无如果对诗人李心释的语言学的专业背景、延异哲学观、空空的生命意识这种种精神背景稍加考察,我们发现他的诗歌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何谓真正的生命事实的难题的思索,而语言成为沟通以上三种精神背景的媒介,让他在自我的精神在场与终极性体验中切近自我与世界关系的难题,并展开形而上的思辨、探析。近年来,他陆续完成了致敬、冬天的苦念头、
4、遭遇橡皮树、乡村邻居、路上的眩晕、逛书店晚归、灵塔、我在这里呆过、老茅、天空等作品,他的诗歌取自日常的生活或者工作的语言,这里面的致敬、苦念头、眩晕却成为后现代心灵投射的支离图像,这个世界不再仅仅由日常支配,而是不断深处挖掘自我的潜意识,诗人更像一个历史学家在虚无之坟寻觅心灵的拓片、零散而寓意深刻的字符,这些组合成从日常导向形而上或者神性的精神语境,诗篇成为一个现实的场域供读者沉思、巡游、审视、辨析自我存在的空间。如他致敬中写道:高原的公路沿线一匹马静立,低着头疾驰的车经过它像一个轻浮的笑话一匹黑色的马,公路唯一的高度静止的速度比所有速度都快是因为我把眼睛留在了它的身上作者要致敬的正如面对语言
5、的沉默,因为自我的清醒而促成了致敬的时效、深刻,在生命奔走的匆忙旅途中,静下来想想生活、想想那类融留的沉默的客观生活,保持清醒的意识与态度也成为生命探索的另一种可能路径,我把眼睛留在了它的身上,再次强调主体对世界发现的必要性、必然性,如果自我是清晰的、秩序的,那么语言就试图反思、颠覆自我世界的平衡、秩序,唯有不断破除自我的幻象,认识你自己,方可抵达内心的隐秘、诗意与可能。所有的写作都在写作中完成。在许多诗人看来,诗歌写作的经验就是多写、练笔,在多写中练就、发现某种诗体表意的经验与能力上的提升,不断深化、纯粹,直到形成自我的风格,这成为当代诗歌书写的重要经验。瓦雷里的学生梁宗岱曾有如下一段代表性
6、的论述:所谓纯诗,便是摒除一切客观的写景,叙事,说理以至感伤的情调,而纯粹凭借那构成它底形体的原素一一音乐和色彩一一产生一种符咒似的暗示力,以唤起我们感官与想象底感应它自己成为一个绝对独立,绝对自由,比现世更纯粹,更不配的宇宙。2李心释的诗歌,是带着深刻的空观,在语言的通道不断触及、呈现的外壳,从他的诗歌更能触碰到的现代的语言意识及哲学观对当代的积极影响,更能从诗篇领略其对当下认知的启示、意义。艺术是艰难的,而艺术家在这种艺术活动中经历着不确定诗歌只是一种练习,但这练习是精神,是精神的纯洁性,是纯净之处一一意识,这种可用以交换一切的空无的能力,在那里成了实际的能力,并在严格的范围内包藏着它的各
7、种结合的无限性和它的动作的广阔性。373世界的认知是难的,这同样成为李心释语言、生命、思想、哲学的综合性的认知前提,他的诗篇展现了这种种语言观、生命观、哲学观、思想观,对读者不断提供了自我反思的可能。诗歌成为对现实焦虑、虚无人生的某种积极有效的肯定性的书写,这种书写再次呈现了诗歌作为艺术的重要样式对生活信心的修复与理解的可能。当代诗歌书写需要体验能力、想象能力,还有自觉的语言、诗体意识,才可能达到诗意、思辨形成较佳的审美、认知效果。头巾、菜刀、把手成为他脑海深处的语象,不断从日常经验导入形而上的精神遐想与探索之中。他写道:迎面一个中年妇女包着头巾,过冬的暗花棉袄手上动作深入本地有黑色的血在她身
8、旁循环这样一直走着,可到黄泉又一老者男性是边上的树与房子的性别干黑的皮肤褶皱有无数生的厌烦的堆积日复一日,毫无差别惟一重大的变化就只剩一个了曾是那大学教室里的青春早早结在食物链上等来的饕餐大餐却不是他自己(李心释:冬天里的苦念头)梯子不用于我们之间的通达梯子是扭曲了的生活的精致化融洽的关系会像菜刀收集疼痛菩萨坐在最高层因为人们不让她有排泄属泥土的才有心肠为一只鸡的权利而斗争我们同拥一枚巨大的青褐色丹药取名曰天空加入夕光的糖水夜夜共享它的苦(李心释乡间邻居)我说这片土地犹似说这一张纸写满后注定要翻过去翻过去了也许不再有纸而决无空白这片土地我呆过当我被翻过去了土地还在我,一个临时钉在地球上的把手过
9、往的时光将通过我转动她(李心释我在这里呆过)他不断捕捉日常的诗意经验通过语言的存在之思,试图理解生命的困惑、虚无,语言因而有了敞开的多义性、丰富性。敞开,即诗歌。这空间,在那里所有一切都返回到深刻的存在,在那里在两个领域之间有着无限的过渡诗人当然无法进入其中,诗人进入其中只是为了消亡,在这空间中,诗人只有保持一致才进入裂口的深处,这裂口把诗人变成一张无人理会的嘴,正像它对待聆听寂静的分量的人一样,这就是作品,是作为渊源的作品。3139在语言的本体的质询与探索中,在诗的经验与幻象之间,他的诗歌进行语言/思想的平衡与裂生,生成多种生命、艺术的可能,不断走向澄明之境的存在之思。法国文艺批评家保罗瓦莱
10、里在评价马拉美的诗歌时,指出语言(艺术)的不可完成的状态,艺术的对象逐渐脱离低俗和普遍的幻象,他的品行促使他去从事无形而浩大的工程。这种无情的选择吞噬着他的岁月,完成这个词不再具有意义,因为思想自身是什么也不会完成的。1194不断破除生活的幻象,深入语言的迷津,不断又通过语言呈现艺术与思想的通道,最终为生命意识提供某种精神理路与艺术可能。它要求思想具有最全面的素质,它永远不会完成,因为严格说来它永远不可能发生,这个工作试图建立一个人的话语,这个人要比任何真实的人在思想上更纯粹、更有力和更深刻,在生活中更激烈,在言语上更高雅和巧妙。这种非凡的话语以支撑它的节奏与和谐为特征,节奏、和谐应当与话语的
11、形成十分紧密甚至神秘地联系起来,使得声音与意义再也不能分离,并且在记忆中无限地相互应和。1181这也自然成了李心释诗歌的写作理念与精神可能的探索动力与前提,在他的诗歌中除了获得一种语言的思辨的知性的审美性的感悟,同时,还获得一种思想认知的震颤感、共鸣意识,可见,他的日常的诗性观察维系了诗歌语言本体的严肃性、终极性的思考魅力,不断抵达诗歌的精神世界。精神,在审美的意义上,就是指内心的鼓舞生动的原则。但这原则由此鼓动心灵的东西,即它用于这方面的那个材料,就是把内心诸力量合目的地置于焕发状态,亦即置于这样一种自动维持自己、甚至为此而加强着这些力量的游戏之中的东西。4158当代诗歌书写所表现出来的语言
12、本位意识很大程度上传承于西方现代语言哲学中的解构一脉。李心释在生命、哲学的语言意识受惠于传统的佛学空观的潜在意识,他不断否定自我、破除幻象的诗歌写作的精神前提也自然受到现代语言哲学的影响。凡是钻研诗歌者就避开了作为确实性的那种存在,遭遇到了诸神的不在场,生活在这种不在场的深处,并为这不在场负责,担当其风险,承受其厚意。钻研诗歌者应当抛开一切偶像,应同一切决裂,应当不把真实作视野,把前途视为逗留之地,因为他没有丝毫期望的权利:相反,他应当绝望。钻研诗歌者死,遭遇死亡如深渊。319他走向了存在主义的存在之思,这一切自然与现代主义以来的虚无的探究产生了关联,或者说,这种虚无的精神前提,让他在执着书写
13、与跳出窠臼并行的语言意识中不断深化、强化自我个体的思考与精神性认同。当代诗歌书写很大程度上不自觉地遮蔽了语言自身的生长态势力与发展可能,他们过度的意象与抒情、过度的形容词、语气词的使用、过度的叙事与口语写作,导致了诗歌愈加偏离诗歌追求的事实、真相。在美国学者奚密看来,哲学取向上的基本差异使现代的纯诗观念有别于中国的传统诗学。现代纯诗观念不仅导源于同质性读者群的消失,而且甚至在更多程度上导源于公认的整体价值系统的缺席。5李心释的诗歌始终坚持语言的可能为前提,不断表现出诗歌必然、本质的诗体意识,使得他的诗歌同时也表现出一种精简主义的倾向,这种精简性走向了诗歌的减法、凝练的原则,同时提供了种种自我语
14、言繁殖的能力,重新让诗歌恢复到生命这一立场与维度,驱除繁复的、过度的语词障碍,直达语言的表意现场、诗意生成的肌质与多向性、丰富性的这一精神层面。在澄明的自我与可能面前展开存在之思,精简、凝练的诗歌获得一种语言思辨与知性组合的审美性体悟,不断阅读产生思想认知上的震颤感,日常的诗性观察维系了诗歌本体的严肃性、终极性的思考魅力。他写道:书店外面,夕照像头颅一样坠落我出门的惊恐与悬空的文字有节制地不毁坏日常生活是胃里的黑暗催我起身结账的服务员嫣然一笑依旧如明码标价一条狗准时来围剿我是的,我总是被一条而非一条以上的狗围剿。跑到校门才有安全因为狗害怕比它大的狗校门吃进吐出一拨拨人它消化什么不得而知今晚的我
15、要消化五本书、黄花菜加五毛饭(李心释逛书店晚归)国内战争中死去的这些人与一千年前的和尚共葬一处想必亡灵自会去渡亡灵灵魂和石像,对应于早晨与太阳回收现世的目光而成石像的光明今年的梅花节上一块墓碑无缘无故地裂了对应于一角升天了的塔檐(李心释灵塔)李心释面对当代再现、叙事为主的口语写作话语统领诗坛这一现象,不无警示地提出隐喻是写给读者的情书的常识与诗观,可见其清醒的语言意识与诗思指向,让他的诗歌获得了修辞的较佳文本效果,也让读者深入到生命之维的另一种可能观照之中。他写道:月亮只亮一张熟人的脸一侧煞白,刚刚经历过我的数落门前橡皮树葱茏的叶子却以大音量要求我的生活跪拜枝干里的神灵视线被拨得像跳绳六十年后
16、的我加入,绊倒再也不能起身给一次闭目命名为夜晚吧我明白那些已逝的同类正在向我转述别处的生活(李心释遭遇橡皮树)留意脚,自然就深入土地凭一片硕大的枯叶大致能判定站立的纬度人群永远是细菌一样地分裂腰带的视线比头上的可怕只瞄准地图上的一个点或是在哪里预订了位置留在脑海里的面孔仍需一一标上序号(李心释路上的眩晕)我是九月份来这里的因为你一年旋即榨成刚刚却又匆匆把一生吞下慢慢化解一个朋友在语言里已经很老很老了我用语言的历史增进对他的感情把他逼到死角地图上的一个点我的笔尖无数次在想象中落下在他恰好于画架前把墨抹上(李心释老茅)在直觉、灵感的牵引下,语言的灵性、神性盎然于笔端,一首首诗篇像精神食粮,让写作者
17、有勇气写下去,也让读者阅读中找回生命的思维与信心,语言与思想形如基督,也神似弟兄,它又是诗,最终三者合一。其实其中的关系正是或此或彼,你我感染,相互扶持,共育诗华。阐释意义走向了体制,阐释的过程也许更切近诗的审美性、文学性。二、语言:不可能的可能当代诗歌语言的探索,表现出对汉语自身表述危机与自觉纠偏的文化意识,不断从日常的、经验的话语通过诗性的、文学性的话语的置换、书写去维护汉语自身的纯洁、隐喻的诗性结构。当代社会陷入种种话语的圈套的牢笼,对经验的、日常的、交流的、功能的语言也时刻应该保持警醒意识与辨别态度,日常话语的机械化、自动化,语词造成虚假的修辞幻象或名实相离,语言总体上工具性、非人化的
18、增强,等等。存在主义者认为这才是语言的危机,拯救之途是把诗与思的本质方式归还给语言,不断进行语言创新。6当代诗歌的语言的写作,时常滑入了语言的娱戏与一次性的消费行为,仅在语言的外部滑动、迁移,而真正走向文本效果的内部运动、探讨的话语实践,似乎还相差甚远。在李心释看来,有一类艺术作品观念先行,艺术家之创作就是要颠覆已有的或流行的艺术观念。那个被反抗的观念就像民歌手的动作做派一样,已程式化,几近化进艺术界大众中的无意识,令此类艺术越走越窄,缺乏生机。20世纪80年代中的诗歌观念的变迁似乎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由此产生的艺术作品,反叛意识浓烈,与其说是诗歌,不如说是诗歌行为。他在隐喻是写给读者的情书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 语言 迷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