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
《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拔火罐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念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腌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具有温经活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二、适应症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胃脱痛、呕吐、腹痛、腹泻、风寒感冒;疮疡及毒蛇咬伤,以排毒祛脓。三、禁忌症1、高热惊厥、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有溃疡、过敏、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的腹部、腰舐部不宜拔罐。四、罐的种类1、竹罐:用一种坚固的竹子,制成腰鼓状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优点:取材易,经济、轻巧,不易摔碎,较常用;缺点:易燥裂、漏气.2、陶罐用陶土烧制而成
2、形似腰鼓。优点:吸附力大;缺点:易摔碎、损坏。3、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而制成,状如球形,罐口平滑,有大、中、小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优点:便于观察局部充血情况;缺点:易摔碎、损坏。五、点火的方法1、闪火法:用长纸条(卷成卷)或长镜子夹一个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口扣在应拔部位,即可吸附于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而较安全,常用。2、投火法:是用燃烧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此法适宜侧面横拔。3、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的下1/3处,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六、拔罐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拔火罐 中医 护理 技术 操作 流程 评分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