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公司运营风险损失的控制.docx
《物业服务公司运营风险损失的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业服务公司运营风险损失的控制.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业服务公司运营风险损失的控制企业无不在一个有规律、不确定、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时刻面临各种风险的挑战。如果措施得当,对于可避免的风险损失,企业可以防患于未然;对于人力无法抗拒的风险损失,也可以通过预测、预防、转化、转移等措施,使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此,有必要分析研究风险损失的控制与防范等有关问题。一、风险损失的控制技巧1 .风险损失的概念与分类风险损失是指由于一个或多个意外事件的发生,在某一特定条件和特定企业内外产生的多种损失的综合。产生于企业内部的损失,称企业风险损失;其余称企业外部风险损失。在本概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一,意外事件是产生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防范风险损失的关键在
2、于预测、预防、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预测是指注重风险预测,变意料之外为意料之中;预防是指在预测的基础上,预先作好各种应变准备;防止则是指对可以避免的不利的意外事件,通过全面管控,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实现上述目标,有必要对意外事件的分类做简要说明。据事件的可预见程度,可分为可避免与不可避免意外事件;据事件的可控程度,可分为可避免与不可避免意外事件;据事件发生的地点,可分为企业内部与外部意外事件;据事件的性质,后分为自然意外事件、社会意外事件、经济意外事件、科学技术意外事件等。据事件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积极意外事件与消极意外事件。第二,风险损失是由意外事件引起的企业内外多种损失的综合。这实
3、际上是强调风险损失构成的复杂性及与非企业风险的区别。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损失,诸如正常的停工损失、废品损失等,这些不是这里侧重研究的内容。所谓风险损失是特指出乎意料之外的有关损失。风险损失种类繁多。从损失的性质上分,可分为经济损失、政治损失、企业信誉损失等,从损失的作用时间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期损失与短期损失;从损失与企业经济联系程度上分,可分为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从损失的可预防程度上分,可分为可预防风险损失与不可抗拒风险损失。人们对待风险损失的态度,往往注重经济损失,忽视间接经济损失;强调不可抗拒风险损失,忽视可预防风险损失;强调企业内部风险损失,忽视企业外部
4、风险损失。这些认识对全面防止风险损失极其不利,必须加以纠正。第三,概念中强调的“特定条件、特定企业”,是指意外事件的发生只是产生风险损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就是说,只有意外事件的发生,企业不一定产生风险损失。对于采取了得力预防措施的企业,不仅不会蒙受风险损失,相反会获得风险收益;只有那些措施不得力的企业,才会蒙受风险损失。这实际上是提醒人们,风险损失通常是可以预防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要积极主动采取防范风险损失的措施。2 .风险损失的特点一般地说,风险损失具有以下特点:可预见性。即风险通常是可以预测。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意外事件的发生都有先兆,只要人们能及时采集这些先兆性信息,综合分
5、析处理,总会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对意外事件的发生作出准确及时的预测预报,这对于企业防止风险损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但目前由于人们的能力所限和工作失误,尚不能及时预测预报全部意外事件。可预防性。既然意外事件通常可以预见,当然也就可以预防对应的风险损失了。对于未知意外事件可能引起的损失,企业一方面可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有害意外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企业也可预先做好应变准备,不幸事件虽然发生也可以化险为夷。当然,所谓可预防不是绝对的。可分配性。即风险损失可以依据风险共担原则,在企业内外和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合理分配。这也为企业风险损失提供一条有效途径。突发性。即风险损失往往瞬间出现,被人以突然袭击,卒不及
6、防。这就要求企业临危不乱,沉着应变,化不利为有利。并存性。即指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两个侧面,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伴随风险的增大,风险收益和风险损失会同步增大。如果企业敢于承担风险,既可望获得风险收益,也可能蒙受风险损失,企业必须做好两手准备。竞争性。就是说企业风险源之一来自竞争对手,企业风险损失大小通常与企业竞争成败有关,因而,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对手的竞争策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多样性。即风险损失的存在形式是复杂多样的,企业对此必须深刻理解。系统性。即风险损失是一种覆盖面很广的多种社会损失的综合,各类损失是相关的整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用系统工程
7、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整个风险系统,统筹兼顾全方位、全过程,发挥系统优势,采取综合调控措施,既要抓住重点,又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才能确保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二、控制风险损失的策略(一)风险回避策略风险回避是指事先预料风险事件产生的可能程度和相关损益,判断导致其实现的条件和因素,在行动中尽可能地避开对应的风险领域,以求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的做法。实行这种策略的人认为,既然产生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是意外事件(风险),那么,只要能避开意外事件,就可以减少风险损失。从这个意义上看来,不能说这种策略没有道理。但是,也应该看到,风险通常有收益和损失两种效应,如果彻底避开了意外事件(风险),那么,一者可以避免风险损
8、失,二者也放弃了风险收益。因而,风险回避策略只是一种消极的控制风险损失的策略。事实上,风险在本质上是永远存在的,企业不可能避开所有风险,保险学上的所谓消除风险,实际上也是指在最小成本水平上承受风险。如果企业时时处处回避风险,不仅会失去大量的竞争机会,而且会带来永久的因循守旧、停滞落后的更大风险。作为战略,回避风险是下策,但做为经营战术,它却大有用武之地。例如,假定企业了解某用户资金周转困难,且还款信誉不好,企业则可以主动避开这种贸易伙伴,寻求更理想的用户;再如,企业似投资开发某种新产品,而对该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仍看不清楚,则可暂缓开发和另外寻求新产品开发途径。总之,风险回避策略是一种实用的控制
9、风险损失的策略,也是一种消极的控制策略,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酌情采用。(二)风险抑制策略风险抑制是指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风险实现的可能性(概率)及相关损失的程度。风险抑制是行为人在分折风险的基础上实施对抗的积极措施,属于进攻型的防止企业风险损失的策略。实施这种策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所面临的风险是可以抑制的,其中分两种情况。一是企业面临一种纯风险,并且是可控风险,由于纯风险只会给企业造成风险损失,并且风险越大,损失越大,因而,企业应采取风险抑制策略,最大限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关损失。例如,企业为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正常进行,采取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就属于风险抑制策略,这种策
10、略重在减少纯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再如,煤矿为最大限度减少井下生产事故损失,除采用各种技术管理手段,防止生产事故发生外,还建立矿山救护机构,以便一旦事故发生时,及时抢险救灾,使风险损失尽可能减少,这也属于风险抑制策略。这种策略除注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外,还注意对风险发生后的相关损失积极控制。二是企业面临一种投机风险,即不想放弃获取风险收益的机会,又不愿蒙受很大的风险损失,而风险事件的可控程度又很差。由于企业不愿放弃风险收益,决定了不能采取回避策略,可以设想采用抑制策略。并且,在抑制过程中,不能抑制风险事件本身,只能重在制定有关的应变措施,编制应变计划,以保证不幸事件发生时,企业能临危不乱
11、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损失。例如,企业在投资决策前期,要做全面系统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深入的分析研究,事前编制各种应变计划,并做必要的灵敏性分析,以保证企业投资决策合理可靠,就属于这种风险抑制策略。(三)风险自留策略风险自留是指对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行为者根本或大局利益的前提下承受下来。它是一种可较为积极的控制风险损失的策略。企业风险自留有多种情况。一是大企业面临某些纯风险,它们不可避免,又无法转移,企业不得不把风险承受下来,这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风险自留。例如,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有毒气体渗漏的危险,而社会上又不办理这种风险,企业只能风险
12、自留,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风险自留尽管是被动形式的,但也有主动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企业在自留风险的同时,对企业风险情况已作全面分析评估,并采取了全面的预防措施,承担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二是风险损失已经发生,又无法转移,企业不得不承受损失。这完全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留。在自留风险损失的同时,企业要注意总结经验与教训,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三是企业面临可转移的纯风险,经综合分析评估之后,决定风险自留,这种自留完全是积极主动的。它的目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水平承受企业必须承受的风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用科学的方法对比,分析风险损失总额与相应的防险成本水平。例如,某大型企业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本厂职工
13、人身安全风险损失的年平均值低于社会人身安全保险投保金额,决定企业内部设立人身安全保险基金,对全厂职工实行企业内部人身安全保险,就属于这种情况。四是企业面临一种投机风险,为最大限度获取风险收益,决定风险自留。实行这种策略,企业要单独承担全部风险,尽管可望获取巨额风险收益,也可能蒙受巨大的风险损失。为此,企业必须作系统全面的可行性分析,慎重决策并做好应变准备,预先安排退路,在风险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时时防险、处处小心,千方百计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例如,企业拟投资开发某种新产品,要承担开发失败的风险,为减轻企业的风险,可以组织联合开发,但必须风险收益共享,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风险收益,企业经综合分析论证
14、决定独立开发这种新产品,就属于这种情况。还可以举出许多风险自留的形式,其共同特点,是企业自动承担有关风险,并在事前做过充分的分析论证,预先做好防止风险损失的准备,因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控制企业风险损失的策略。(四)风险集合策略风险集合是指大量同类风险发生的环境下,行为人联合行动以分散风险损失并降低防范风险损失的成本的控制风险损失的策略。这种策略的基本特点是风险损失共担,风险收益共享。其风险共担有多种形式。一是企业与合作伙伴风险共担,这是一种常用的集合风险的手段。采用这种策略,首先要合理分配风险。为保证合作有效,通常采用协议形式明确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二是企业与社会风险共担,也是一种集合
15、风险的手段。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它即从社会吸取营养,促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永远是企业的合作伙伴,当然也应该共担风险损失,共享风险收益。社会为各类企业提供均等的合作机会,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充分利用机会,争取与社会共担风险。三是企业与竞争对手风险共担,这是一种特殊的集合风险的手段,表面看来,竞争对手之间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不可能共担风险。实际上彼此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某些特定领域而在某些其他领域,二者一定存在很多共同点,这就是彼此共担风险的前提条件。由于竞争对手之间是竞争关系,因而,彼此通常不会在事前协商各自应承担风险的比例及应获收益的比例,而主要
16、是彼此心照不宣,各行其是,采用竞争手段,力图对方多承担风险损失。例如,两个生产电冰箱的生产厂家,对冰箱滞销这类市场风险实际上是要共担风险的,但各自承担风险损失的比例,却要由各自的竞争能力决定。四是企业内部风险共担,这种集合风险的手段属于企业风险责任的范畴,本书其他部分将专题阐述。(五)风险转移策略风险转移是指某风险承担者通常采用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把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策略,也称风险转嫁。这是依据风险可分配性提出的措施。风险转移可在时间、空间两个领域进行,有多种形式。其一,企业在决策从事风险事业之先,考虑到自身无力承担全部风险,事先向社会保险公司投保,风险损失发生时,由保险公司给予适当方式的补偿
17、或者要求社会有关部门提供担保,风险损失出现时,担保者以某种方式提供损失补偿。这种风险转移是在企业与社会之间进行的,企业为获得转移风险的权力,必须预先支付某种费用或做出某种承诺,因而这种风险转移是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之上的,通常有协议或法律条文提供担保,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转移风险方式,企业优先采用。其二,企业面临风险损失之后,采用某种艺术手段,将损失合理合法地转嫁他人。这种方法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必须注意,这种转移只能采取通情达理的方式进行,绝对不能采用不道德的行为嫁祸于人,否则,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其三,企业内部的风险转移,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将风险损失在企业内部之间以适当比例分配
18、二是风险损失可以由企业较长一段生产经营过程逐步摊配吸收。这是企业经常采用的策略,为增强企业抵御风险损失的整体优势,企业要逐步健全内部的风险责任体系,并且要依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建立企业风险基金。(六)风险转化策略转化策略是指企业面临风险困境时,临危不乱,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化不利为有利,以求摆脱困境,争取主动的策略。中国有句古语,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讲的是任何事物都是由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组成,都可能向其反面转化的道理。企业陷于风险困境,本来是件坏事,也可能变为好事,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到消极因素中隐含的积极因素,采取巧妙措施,化消极为积极,变不利为有利。例如:某大型机床
19、厂,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一支能维持温饱,因而不思进取。但随着社会进步,其产品瞬间滞销,大量产品库存压得企业几乎陷于绝境。对此,该厂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变压力为动力,集中优势兵力,千方百计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短时间内实现了扭亏为盈。转化风险是技术也是艺术,它要求当事者临危不乱,随机应变,知己知彼,深谋远虑,开拓创新。从工作方法角度研究问题,企业为控制风险损失,有风险回避、抑制、自留、集合、转移、转化等多种策略,各种策略都有特定的适用条件,企业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综合、创新地采用上述方法,才可能获得理想效果。从时间角度分析问题,控制企业风险损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
20、程,它包括企业风险预测、风险预防、风险诊断与控制,风险损失的补偿,摆脱风险困境的探索多个环节,在整个风险控制过程中,上述策略在不同程度上均可采用,关键在于企业能否用得恰到好处。三、企业风险损失的防范技巧防患未然是控制企业风险损失的最积极的方式,为此企业应注意抓好以下各项工作(一)风险的综合分析与预测风险预测包括两个环节,一是风险识别,即分析企业面临哪些风险因素,其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其产生原因是什么,以便企业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二是风险评估,即测算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并估算企业由此可能产生的风险损失,以便企业制定合理的防范风险损失的方案。风险预测是防范企业风险损失的首要环节,企业应组建
21、强有力的风险预测组织机构,使预测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以确保为企业全面、准确、及时、经济地提供风险预测信息。风险预测的方法很多,它依赖大量的企业内外的信息资源,要求预测者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因而,企业应逐步创造条件,形成风险预测的模型库、数据库、知识库,建立健全风险预测报警系统,有条件的企业应注意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和企业风险系统模拟仿真。风险预测范围很广,包括企业内外、技术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有时专业性很强,必要时,风险预测应注意利用社会咨询机构和有关专家的力量。风险预测是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因而,对风险预测过程本身也应做技术经济分析,以确保预
22、测方案经济合理。(二)投资决策风险的防范1.投资决策风险分析投资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经济活动,是维护企业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在生产的必要条件,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投资成功,则企业兴旺发达;投资失败,则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投资是风险极大的经济行为,企业在投资决策期间,必须对其所面临的一切风险因素作全面系统地分析,否则将一失足成千古恨。企业投资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二者通常结合进行。这类投资的相关风险因素主要有:(1)市场风险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空间,能否准确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决定企业的生命,市场是企业最大的风险源。一
23、般地说,企业主要面对两类市场风险。其一,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风险,它包括产品的市场需求总量与可接受的价格、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对手变化情况等;其二,原材料供应情况,它包括原材料的紧缺情况、价格水平、质量情况、可否代用等。这两类市场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危及企业投资的成败,必须慎重分析。(2)技术风险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会为企业投资带来成功的机会,也会造成失败的风险损失。其主要表现是:第一,由于技术进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物美价廉的新产品,可以取代企业投资开发的产品,是企业进退维谷;第二,由于技术进步,竞争对手找到一种质优价廉的代用材料或代用技术,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成本,企业在投资之初未看到这
24、一点,近期又无法得到这种新技术和新材料,不得不蒙受损失。(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种类很多,企业投资所面临的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国家政局稳定程度、经济发展趋势、财产金融政策、技术经济政策、法律、军事、国际关系等。这些方面稍有变化,都可能对企业的投资效果产生深远的影响。(4)其他风险主要指灾变风险、竞争对手风险、资金融通风险、环保政策风险等,这一切都对企业的投资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投资决策风险损失的防范为确保企业投资获得预期效果,必须加强对投资决策风险损失的防范,其主要手段是在投资决策前期做全面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并事前做好各种应变准备。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前对该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业 服务公司 运营 风险 损失 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