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系统改造项目采购需求.docx
《XX市XX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系统改造项目采购需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系统改造项目采购需求.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XX市XX医院互联互通标准化系统改造项目采购需求一、建设内容序号类别内容数量单位1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医院服务总线1套主数据管理系统1套患者主索引系统1套单点登录系统1套互联互通标准服务1套智能分析B1.1套基于平台的系统集成临床服务系统接入1套医疗管理系统接入1套运营管理系统接入1套公众服务应用接入1套外部机构接入1套2临床数据中心电子病历共享文档库1套临床数据存储库(CDR)1套全院运营数据中心(ODR)1套患者全息视图1套全流程闭环管理1套3管理数据中心管理数据中心(MDR)1套综合运营分析1套医疗质量分析1套医院等级评审指标分析1套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分析1套多屏应用展示1套4互联互通测评
2、互联互通四甲测评(测评工具及服务)1套5互联互通四甲测评配套系统互联网医院1套随访系统1套知识库系统(CDSS)1套治疗管理系统1套急诊预检分诊系统1套二、建设需求1.I总体需求1.1.1建设背景国家医疗健康信息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0年新版)从数据资源标准化建设、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应用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评定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以测促用、以测促改、以测促建,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促进业务协同,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标准化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供技术保障。1.1.2建设目标顶层架构设计是在遵循国际、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发
3、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基础上,按照“整体规划,急用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成果与经验,按照“智慧医疗”的理念和“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目标,建立统一的数据、技术和管理标准,项目建设满足医院未来5-8年发展要求。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医院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评测,依照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标准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解决信息数据复杂且分散、缺乏有效整合的孤岛问题,促进医院医疗业务的闭环管理;减轻临床人员的工作负担,为医院的运营、管理、绩效、临床等各方面提供支持,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进一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初步实现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1.2项目遵循的政策法
4、规(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3)“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4)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6)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7)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8)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9)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规范;(10)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11)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2018年;(12)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相关标准(2020年);(13)基
5、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14)医疗环境电子数据交换标准H1.7v3.0(15)疾病和有关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IO)(16)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编码(ICD-9-CM-3)(17)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18)电子病历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1.3项目建设原则本系统建设要基于医院现状,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为医院提供全面的、开放的、高效的、安全的、可持续扩展的医院基础信息系统平台。1 .标准化和开放性系统的标准化和开放性是必须遵循的,要实现信息通讯与共享,须规范信息技术标准。采用
6、业务内标准的技术体系和设计方法,使系统具备与各种层次的平台的无关性和兼容性。在使用新技术的同时,充分考虑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严格按照国际国内相关标准设计实施。2 .先进性和超前性在实用可靠的前提下还要具有可扩展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技术上立足于长远发展,坚持选用开放性系统,使系统和将来的新技术能平滑过渡。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发展的主流产品,确保整个系统高效运行。3 .实用性和方便性系统建设要以满足需求为首要目标,采用稳定可靠的成熟技术,保证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确保系统应用后能为各级业务和管理节点提供智能化的网络信息环境,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的效率。4 .安全性和保密性遵循有关信息安全标准,具有
7、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系统应提供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各种形式与途径的非法侵入和机密信息的泄露,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5 .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成为支撑系统平稳运转的运行平台和开发新业务系统的基础平台。因此系统必须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厂商的技术服务、维护响应能力以及备件供应能力等方面考虑,使系统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少,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有可行的应急预案。6 .跨平台性和可移植性由于系统建设的复杂性要求,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性和在各种操作系统、不同的中间
8、件平台上可移植。7 .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要保证系统能在各种操作系统和不同的中间件平台上移植,实现信息标准统一,以便日后的系统维护。在数据中心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充分考虑了系统升级、扩容、扩充和维护的可行性。1.4建设内容1.4.1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依据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规范(2014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2On版)等规范要求,通过医院服务总线实现各医院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解决医院信息系统的系统异构集成、流程定义、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传输标准等关键性技术问题,实现全面集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采用具有中心
9、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S或C/S结构体系,降低维护的复杂性,本次医院信息集成平台产品应遵循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和互联互通相关评测等要求。1.4.1.1 医院服务总线集成引擎需基于SOA架构模式进行开发,具有服务的注册、发布、服务编排、流程发布和服务权限等基本管理功能,支持WebServicesSocketsMQJMS、Http等常见协议的消息接入、转换和输出,提供XM1.sH1.7v2v3CDA等(文档)消息格式的转换,提供消息路由、字典翻转、通用数据库操作等组件服务;总线监控平台需提供服务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用历史统计分析功能。系统架构需提供交互服务的分布式运行、负载均衡和
10、热发布机制,保证引擎和总线服务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还需提供基于总线技术的二次开发包。具体需求如下:服务总线遵循SoA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构建标准的企业服务总线平台,采用松耦合、分布式模式,将业务逻辑和应用逻辑、数据逻辑等分离开。能提供统一的数据交互开发运行环境,以创建和扩展图形化数据转换业务流程建模,能提供基于XM1.表示方式,可同时进行图形化和基于代码或文档的开发工作,为服务提供远程调用支持。提供服务卸载和更新服务。能提供创建定制适配器、消息、业务服务、业务操作和业务流程以及数据转换的向导。支持应用系统之间各功能服务和接口的调用权限管理,提供应用节点与应用节点之间,应用节点到接口服务之间的权
11、限控制,以保证数据交换的合法性。支持WebSerViCe服务、SOCket服务、MQ消息服务的多种类型服务的接入和输出。提供基于规则的数据发布/订阅服务,也提供基于多路由的消息队列选择和传输。满足平台数据交互高并发、大数据量、实时性高等需求,保持高性能运行。提供基于业务流程的流程配置服务,定制化服务配置,并可提供远程调用服务和分布式服务调用,并实现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等基本功能。支持对每一个消息传输环节的监控和审核,对于数据传输状况有较灵活的反馈服务,具有自动补传、重传等功能。支持应用节点和接口服务的统一配置管理,监控平台应能对各接口调用历史进行负载和响应时间分析,以便通过集成平台来一步优化性能
12、集成平台配置管理系统应能支持数据协议和公用代码标准化管理。提供基于集成平台的二次开发包,可以基于开发包扩展服务组件。消息引擎提供H1.7与XM1.消息等交换协议的配置、转换、对照功能。提供H1.7消息与自定义xm1.消息的协议转换服务组件。提供基于内容和规则的消息路由机制。提供基于规则的消息发布/订阅机制。支持各种工业标准如外部消息引擎:MQ和JMS,系统可以和企业中其他的消息总线结合;为实现支持异构环境的灵活性,可以和JaVa和.Net互操作;支持聚合、Web服务协议和标准,包括XM1.、WSD1.、SOAP、UDDI和BPE1.4WS;支持其他的公共工业标准如J2EE、JDBC、ODBC
13、和CoM。集成监控集成监控应能实现对平台的数据采集、数据交换、应用服务器的工作状态数据和性能数据、平台的整体性能数据以及平台工作日志中记录的监控数据进行记录、监测、跟踪和管理。具体功能技术指标应能满足:服务监控:提供服务监控功能,支持展示接收消息数量、发送消息数量、处理消息数量、异常消息数量、等待队列总数;提供服务调用数量展示功能,能够展示昨日、今日、最近7日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内发送消息、接收消息数量的趋势图;提供服务排名展示功能,支持按照服务调用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列;提供服务统计信息监控分析功能,能够展示昨日、今日、最近7日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内处理消息数量的趋势图;提供队列信息列表功能,支持
14、展示监控的队列列表;提供服务消息比例展示功能。ET1.总览提供平台接入的各服务器当前状态监控功能,能够展示各服务器的CPU和内存的状态;提供ET1.运行次数监控分析功能,能够展示昨日、今日、最近7日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内ET1.成功次数、失败次数的趋势图;提供ET1.模型耗时排名展示功能,支持展示当前运行的模型中耗时T0P5的模型信息,并展示耗时时长。ET1.查询支持按照今天、7天、14天、30天以及自定义时间范围查询ET1.运行情况监控情况;支持展示ET1.运行总次数、平均执行时间、失败次数、异常占比信息;支持展示ET1.运行间隔、执行耗时、运行状态等ET1.运行情况信息。1.4.1.2 主数
15、据管理系统1 .图形界面:提供主数据管理和维护的图形界面,实现界面化对字典数据的统一维护(如人员、ICD诊断码)及映射;2 .基础服务组件:对于数据字典等其他主数据提供下载、订阅服务,调用下载服务则将对应的主数据全部下载到本地,对于订阅服务,则主数据发生变化时(新增、删除、修改)主动推送相关的信息给订阅了服务的业务系统;3 .域信息管理:按照国家规范标准对院内相关数据值域进行统一管理,主要提供注册、更新、通知、映射等功能,实现医院标准与国家标准的对照映射,建立标准医院标准值域库;4 .支持对全院的科室主数据进行管理,需支持科室详细信息和历史变更信息的查看;具有版本记录功能,支持查看历史版本;根
16、据科室编码、科室名称查询科室;支持不同系统的科室信息映射;5 .支持对职工索引进行管理,能够对职工主数据进行查询;6 .主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基于Nosq1.数据库进行开发,并可跟进医院的实际主数据情况进行自由数据建模并提供主数据管理建模工具;7,主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S或C/S结构体系。1.4.1.3患者主索引系统患者主索引(EMPI)是指应用特定的算法实现医疗机构内患者标识信息的创建、维护,可以协助医疗人员对患者有效地进行检索。EMPI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的业务系统所提供的患者标识信息重新进行组织并生成同一患者的唯一标识编码,根据此编码能找到分布在各业务系统中的患者的所
17、有医疗信息,同时消除重复的患者数据。EMPI提供一个患者信息检索服务,提供给其它应用程序访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另外EMP1.能提供患者信息的各种管理功能,如合并、拆分、查询等。考虑到对异构平台的支持,消除系统平台的环境差异性等因素,各业务系统都可以通过EMP1.提供的接口使用EMP1.来检索相关的患者信息。在EMP1.返回的信息中,将包括患者标识信息集合。通过这些标识信息,可以进行跨系统的信息交互,从而达到信息共享及互操作的目的。需能够满足如下具体要求:1 .具有清洗功能,能够按照系统维护的权重及合并、查重规则对历史数据进行清洗,对可以直接合并的患者统一生成主索引;2 .具有停止清洗功能,支持根
18、据实际的业务需求,支持一键停止清洗历史患者;3 .具有查询功能,支持通过姓名、证件号、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等字段对疑似患者进行搜索查询,并且对查询出的数据根据权重规则提供疑似度提示,并提供相似度内容比对功能以便于直观的展示患者信息,帮助操作员判断是否是同一个患者;同时对于已合并的患者提供详细的合并轨迹等内容;4 .具有合并功能,基于查询出的患者,能够支持操作人员根据信息判断两条或多条患者信息为同一名患者时进行数据合并,同时确认保留的患者信息,并保留操作痕迹;对于身份证等信息可以通过权重设置后支持后台自动合并;5 .能够提供服务,支持患者在就诊建档时或诊疗过程中根据权重进行主索引的自动查重判断,并
19、提示操作人员进行合并;6 .具有解除疑似功能,基于查询出的患者,能够支持操作人员根据信息判断两条或多条患者信息不为同一名患者时解除疑似关系,对于解除疑似关系后后续疑似患者查询时将不在作为疑似患者显示;7 .对于患者信息,提供详细的数据来源显示,包括显示合并及解除疑似等操作来源的显示(如:通过预约挂号获取患者信息,通过医生站完成患者的主索引合并);8 .具有拆分功能,能够根据查询条件,对查询出来的已合并主索引的患者可进行拆分,拆分后形成不同的患者主索引ID,并记录操作轨迹,可根据轨迹进行追踪;9 .提供患者轨迹,能够对患者的主索引的所有操作轨迹信息进行存储,同时支持操作轨迹信息的查询;10 .提
20、供阈值配置,能够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设置合并的阈值;I1.提供匹配字段配置,能够进行患者信息的字段配置,支持自由扩展患者信息字段,并可根据患者的字段信息自由选择为权重项;12 .提供患者信息管理,支持患者信息更新、合并、拆分、患者查询、交叉检索和疑似数据处理;13 .提供用户管理,支持数据批量导入导出功能和数据模型维护功能;14 .提供EMP1.服务接口,能够对其他第三方系统提供统一的EMP1.标准服务接口;15 .EMPI权重设置能基于医院历史患者的就诊记录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基于分析结果形成基于医院的权重推荐值;16 .提供日志管理功能。17 .患者主索引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
21、B/S或C/S结构体系。1.4.1.4单点登录系统具有统一的数字身份管理功能,能够为各类应用提供数字身份的可靠认证和授权管理,需满足以下要求:1.身份管理:需要基于身份管理,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标识与鉴别;2 .授权管理:提供授权管理功能,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标识与管理;3 .数字认证:需要对每个用户构建起以数字身份为核心思想的综合信任机制,将其基本信息与各种特定领域的信息标识进行统一管理,并体现为不同的具体凭证,为各类应用提供基于数字身份的可靠认证和授权控制;4 .单点登录: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登录入口,并统一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判断校验,建立应用模块的导引,同时支持对C/S或
22、B/S架构的应用系统的接入;5 .分级管理:系统应能通过权限设置和委托,实现分级管理功能,以方便管理部门(如医务处、护理部和人事处等)或各临床科室管理各自的用户信息;6 .安全加密性:系统应采用SS1.加密协议,以避免密码探测,提供用户会话(SeSSion)有效期管理;7 .安全审计:可以对用户所有登录认证操作及授权访问行为的全面记录和监控,确保所有操作处于可控和可审计状态。8 .单点登录系统采用具有中心式自动更新维护功能的B/S或C/S结构体系。9 .满足“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对“单点登录”系统的要求。1.4.1.5互联互通标准服务基于平台实现符合标准要求的交互服务,增
23、加对就诊、医嘱、申请单和部分状态信息交互服务的支持,实现标准交互服务。序号业务分类服务名称1文档注册、查询服务电子病历文档注册服务2电子病历文档检索服务3电子病历文档调阅服务4个人信息注册、查询服务个人信息注册服务5个人信息更新服务6个人信息合并服务7个人信息查询服务8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查询服务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注册服务9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更新服务10医疗卫生机构(科室)信息查询服务11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查询服务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注册服务12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更新服务13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查询服务14就诊信息交互服务就诊卡信息新增服务15就诊卡信息更新服务16就诊卡信息查询服务17门诊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医院 互通 标准化 系统 改造 项目 采购 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