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docx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I.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马模式。2.了解I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局部.4.1. 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方法与过程1 .运用比照、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2 .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3 .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4 .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可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晚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济谢全球的热址平衡和水册平衡的重要作用,
2、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2 .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效劳于社会.教学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3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上下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玳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4 .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5 .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蓿,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
3、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1.板书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I教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上下玮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盘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理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环流形式:三圈环流.板书)一、三圈环流I教师)我In前面已经学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那从理乙#想状态上来讲,我们地球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是在哪呢?学生答复赤道极地/N)I教师对。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外表上运动的,赤道R1而且不考虑地球自依的膨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上下萍度=间
4、的受热不均.因而在终年炎热的赤道地区,大气受热膨胀上升:在终年赤道与极地间严窸的两极地区,大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在高空,赤道形成岛气压,气的闭合环流图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极地,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在近面,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两极形成1.气压,气压悌度力的方向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回赤道,因此,在北半球,赤道和极地之间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如上图.Ite15J1单圈环流I教师J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苦.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他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阳环流.板书12.三圈环流由于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石,此时仍然假设地表性质均一,
5、那么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上下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说明此时大气运动情况.极培育压带副热芾湎压芾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画张头卜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画箭头),到30”N附近上空时,双向偏游到与等压线平行,变成了西风.这样气流就不能继续向北流向北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地区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使在30N附近上空堆枳,空气密度加大产生下沉气流(画箭头),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而气压带,在低空,气压悌强力的方向是由副高指向赤道低气压带,火气在向南流动
6、过程中逐渐向右偏招,形成了东北信双画简头),这样在赤道与30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板书低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同部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局部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角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角形成东北风,乂叫极地东风(而箭头).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暧不同的气源.在60N附近相遇.暖空气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局部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玮环流圈。【板书(2)中纬环流
7、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局部流向极地上空(画修头),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这样在60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等环流圈。板阳(3)高玮环流教师)同理分析,南半球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华球不同,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极地高气压第1.里然副画M压希、/7藕西风带30,热.高气压带/JZ,ZJ低.信风带o1赤道低气压带”、低环信风带3o副热磊气压.)、中探西风带760、极地低气压带.7z遐地和越N极地当气压铲后广7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宿.南、北半球的副
8、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帚,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耸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教师可结合p38的活动题2(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帚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赤遒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所以是由热力潦因形成的。副帙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J卡带是大气运动所引起空气质肽的变化而形成的.因此,这两气味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J卜板书)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师)图2.“由于太阳口射点做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
9、冬季倜南.同时,也由于气质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承转)我们上面讲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外表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慢式要复杂得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而形成了一个个气压中心.便书)二,北半球冬,受季气压中心教师)请同学们先读图2.13”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和图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思考以下时时:1.为什么全球的气味分布不是成带状的?2.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布什么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节气 和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