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中期检查总结报告.doc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中期检查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中期检查总结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中期检查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可燃固体废弃物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机理研究项目编号:2011CB201500项目首席科学家:严建华课题名称: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及产物高值利用机制课题编号:2011CB201505负责单位:东南大学 承担单位: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课题负责人:金保昇起止年月:2011 年 1 月至 2015 年 8 月2012年7月42目 录一、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01、计划任务完成情况02、预期目标实现情况23、所取得的突出进展6二、与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相比的创新性39三、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情况40四、经费使用情况40五、存在
2、的问题和建议41一、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1、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第一年度文献查阅,进一步掌握国内外有关固体废弃物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已完成。掌握了国内外有关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及产物高值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进行实验的前期预备性工作,完善技术路线和创新研究手段。已完成。提出了四种固废高效能源化及产物高值利用途径,完善了相关研究手段。进行典型固体废弃物的基础特性分析。已完成。利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试验台,获得了可燃固体废弃物燃烧、热解和气化反应特性参数。建立可视化冷态多相流动装置,研究不同操作参数下各相的运动和传递规律以及多相流动结构转变规律。已完成。搭建了可
3、燃固体废弃物流化床冷态实验装置和流动特征的测量表征方法,研究不同形状、尺度、密度、比例的固体废弃物在流化床中的流化特性、混合/分层特征、流动结构转变及其数理描述方法。第二年度研究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过程的多组份之间耦合协同作用机理、热质传递规律。已完成。研究了可燃固体废弃物单组分、双组分和多组分热解气化过程的多组份之间耦合协同作用机理、热质传递规律。利用数值实验,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和操作参数对单元过程的影响,获得反应器内气固速度、温度、组分浓度分布规律。已完成。构建了热解、气化和燃烧单元过程的复杂多相流动与化学反应耦合数值模拟平台,通过对多组份固体废弃物热转化过程的数值建模和数值实验,获得了流
4、化床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和燃烧的气固速度、温度、组分浓度分布规律,及其随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初级热解油分级分离方法,进行催化酯化等品质提升研究。已完成。提出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生物油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利用流化床快速热解试验台制备了垃圾热解油。通过催化酯化提高了初级热解油的品质和稳定性。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热解油中的烃类物质,得到的淋洗溶液中绝大多数是芳香烃和脂肪烃,可作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研究多功能复合吸附剂,以及对富集了重金属的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细微飞灰的吸附特性。已完成。对来自炉排炉和流化床炉的垃圾焚烧底灰进行不同粒径的分级,且对各粒径底灰进行改性,获得了改性后的底灰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
5、提前完成部分提出了一种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制取富烃可燃气的方法,研究了可燃固体废弃物单组分、双组分和多组分的气化过程以及多组份之间的作用机理。初步研究了提高可燃气热值的催化重整方法。提出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活性炭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初步研究了可燃固体废弃物组分和热解条件/活化方法对炭基吸附材料的孔隙结构、表面活性、吸附能力的影响。对飞灰中重金属的热迁移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2、预期目标实现情况掌握国内外有关固体废弃物研究的现状以及最新进展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比例平均在8-10%,2010年垃圾产量达到2.21亿吨。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餐厨垃圾、纸类、织物、橡胶、塑料、玻璃、金属、
6、木屑及建筑垃圾(石头、瓷片、灰分)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热值不断增加,由原来的3-4MJ/kg上升至目前的4-5MJ/kg。针对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使用餐厨垃圾生产油脂、沼气、有机肥、饲料等。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8%以上;到2015年,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50%的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各省(区、市)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预计“十二五”期间,
7、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投资1730亿元(含“十一五”续建投资345亿元),占65.6%;收运转运体系建设投资351亿元,占13.3%;存量整治工程投资211亿元,占8.0%;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109亿元,占4.1%;垃圾分类示范工程投资210亿元,占8.0%;监管体系建设投资25亿元,占1.0%。目前,北京、上海、南京、大连等大中城市正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干湿分离试点及餐厨垃圾处理厂的建设。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特别是餐厨垃圾有效分离出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将大幅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制备高值能源产品(生物油、炭基吸附材料、燃气等)并同
8、时余热发电将成为可能。针对城市生活垃圾直接焚烧存在的诸多不足,美国和西欧在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气化熔融焚烧方法,80-90年代以后传入日本,90年代以后,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东欧、南美等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引进和研发相关技术。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可较彻底地解决二噁英与重金属污染问题:在低温气化过程实现深度脱氯、减少金属氧化,在高温熔融过程促使二噁英及其前驱物完全分解、重金属有效固化,从而缓解受热面腐蚀,提高蒸汽参数和发电效率,实现二噁英和重金属的近零排放。德国西门子公司1997年就开发出处理量480t/d的系统,并投入商用试运行;瑞士热选公司也于1997年在Chiba建造
9、150t/d示范装置;日本到本世纪初从事垃圾气化熔融焚烧技术开发的企业已超过20家,拥有垃圾气化熔融焚烧厂55座,其中部分由原焚烧厂改建而成,单炉最大日处理量达到450吨。此外,美国、法国、卢森堡等国也都有该技术的应用实例。按照灰渣熔融方式,这些技术可分为两类:灰渣全熔融的气化熔融技术(即一步法)和飞灰熔融的气化熔融技术(即二步法)。其中一步法对于垃圾热值要求较高(8MJ/kg以上),并且需要增加辅助燃料或富氧燃烧;二步法对垃圾热值的要求相对较低(7MJ/kg左右),但需配备垃圾破碎预处理系统。为了更有效的从城市生活垃圾中回收资源,近年来,美国、英国、瑞典、日本、韩国、墨西哥等国家的科研院所正
10、在探索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等新的处理方法,通过催化热解制备生物油或生物质炭,通过纯氧气化和催化重整制备中高热值燃气,在制备高值能源产品(生物油、炭基吸附材料、燃气等)的同时,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我国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和欧美等国几乎同时开展了城市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制备高值能源产品的研究,特别是在本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工作迅速推进,研究水平已经和欧美等国处于同一层次。购置实验仪器,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台架的改(搭)建、采样、制样与保存等实验的早期预备性工作购置了美国CDS热裂解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HCl红外气体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
11、光度计,搭建了固体废弃物流化床冷态实验台、固体废弃物富氧气化及可燃气催化重整制城市煤气试验台和热解炭活化试验台,完善了固体废弃物气化熔融试验台、固体废弃物热解制油试验台,建立了多相流动特性的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压力信号采集与现代频谱分析、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颗粒混合示踪测试等系统。为了便于焦油的冷凝收集,改造了金属网反应器台架。为了实现反应气体的在线迅速检测,搭建了新型的固体废弃物利用多级流化床试验台。为了实现高升温速率以及气固充分反应,搭建了小型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机理性试验台和小型固体废弃物燃烧机理性试验台。获得典型组分的分拣分类、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等的基础数据
12、对国内代表性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特性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数据整理,对其中的典型组分进行了分拣分类,建立了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与元素成分和热值的对应关系的计算模型,以南京和武汉生活垃圾的实际测量值作为模型的校核数据,获得了国内代表性城市的生活垃圾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灰成分、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等基础数据,并据此推测了分类收集后该基础数据的变化情况。对南京某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回收试点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调查,得出:生活垃圾主要组分包括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大类,质量比为6:4:3:1;可回收垃圾与其它垃圾比例为3:2。可回收垃圾各组分及比例为纸板类:塑料类:织物:木质垃圾:橡胶=3:4:1:2
13、1,其中纸板类主要组分及比例为牛奶盒:日用品盒:包装纸=4:5:6,塑料类主要组分及比例为包装塑料:塑料袋:硬塑料比例约为1:1:1;其它垃圾报纸:污染纸:厕所垃圾=1:1:4。对汉口北垃圾焚烧厂厨余、毛竹、塑料、纸张等典型垃圾组分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对国内五个垃圾焚烧厂飞灰和底渣进行了灰成分和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赋存形态。获得冷态条件下不同操作参数下各相的运动和传递规律以及多相流动结构转变规律通过冷态实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形状、尺度、密度、比例的固体废弃物与床料的共生流化特性,并提出了适合于多组分固体废弃物的最小流化速度预测关联式;揭示了多组份固体废弃物颗粒在流化床的混合特性,及其随物性参
14、数(形状、尺度、密度)和操作参数(固废比例、流化气速、床料特性)的变化规律;获得了多组份固体废弃物流化床流动结构的转变规律,并提出了流型描述的数理方法。详见“3.1.5固体废弃物在流化床中的流化、混合和流动结构转变规律”。获得复杂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在热解、气化、燃烧单元的多相流动、传热传质与化学反应机制建立了“欧拉-欧拉+化学反应”、“欧拉-拉格朗日+化学反应”和“稠密异型颗粒离散元气固耦合模拟”三种数值模拟方法和数值实验平台。基于“欧拉-欧拉+化学反应”、“欧拉-拉格朗日+化学反应”模拟方法,研究了多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在流化床中的气化特性,获得了温度、空气当量比(ER)等气化参数对气化反应的
15、影响。此外,基于“稠密异型颗粒离散元气固耦合模拟”,获得了固废流化床中异型颗粒的受力、运动和传递机制。详见“3.1.6多组份固体废弃物热转化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在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垃圾中典型组分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快速热解实验,收集热解油进行GC-MS分析,获得了温度、催化剂种类及垃圾组分等对固体废弃物热解制油的影响规律。在垃圾处理量为3-6kg/h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进行垃圾在凹凸棒土做催化性床料的快速热解制油实验,通过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单元的多相流动、传热传质与化学反应的耦合,获得了品质较好的垃圾热解油。详见“3.1.1.2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制油实验研究”。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高吸附性能的炭材料,
16、获得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规律。详见“3.1.2.2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制炭初步实验研究”。在可燃固体废弃物富氧气化实验平台上对厨余、织物、纸屑、木屑、橡胶及塑料等进行了单元组分及混合组分的纯氧气化试验,获得了单元组分及混合组分的气化反应特性,并构建了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预测模型。详见“3.1.3.2可燃固体废弃物气化初步实验研究”。初步掌握还原性气氛下液相热转化产物的高值利用途径通过流化床热解实验获得了模拟垃圾和部分实际垃圾热解油,对初级热解油进行催化酯化提质,热解油中酸、醛和酮转变为酯、缩醛和缩酮,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采用柱层析方法分离热解油中的烃类物质,得到的淋洗溶液中绝大多数是芳香
17、烃和脂肪烃,可作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详见“3.2.1垃圾热解油高值化研究”。掌握氧化性气氛下细微飞灰中的重金属资源化回收方法对两种典型的垃圾焚烧电厂飞灰进行了热转化,获得了氧化性气氛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选取了三种典型的垃圾焚烧飞灰进行热转化实验研究,同时通过将富钙飞灰和富硅铝的灰样进行混合烧结,研究了不同矿物组成之间的反应对六价铬生成的影响规律。对来自炉排炉和流化床垃圾焚烧底灰进行不同粒径的分级,且对各粒径底灰进行了改性,并分析了改性后的底灰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详见“3.2.4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资源化利用”。发表论文8-12篇,SCI收录4篇。申请发明专利1 项。培养硕士生2人目前已经发表
18、论文24篇,其中SCI收录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培养硕士生3名。3、所取得的突出进展本课题以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及产物高值利用为目标,在可燃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和产物高值利用两个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3.1固体废弃物高效能源化方面3.1.1 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制油3.1.1.1 提出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制取生物油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图1城市生活垃圾制取生物油及热能综合利用方法系统图经初步分选、破碎后的城市生活垃圾,经加料器送入流化床热解炉内,发生快速热解反应,热解温度为50050,热解产物依次经旋风除尘、换热降温和过滤除尘后,得到洁净的热解气和粉末状热解残炭;热解
19、气经高温防腐风机增压后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送回流化床热解炉内作为流化气体,第二部分进入冷凝器内经两次喷淋冷凝后形成热解油和不凝结气体,不凝结气体进入焚烧炉燃烧,第三部分直接进入焚烧炉内燃烧;将旋风分离器和过滤式除尘器收集的热解残炭也送入流化床焚烧炉内燃烧;采用惰性颗粒床料作为热载体,在流化床热解炉和流化床焚烧炉之间循环,将焚烧炉内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流化床热解炉;焚烧炉内的高温惰性颗粒床料被高速气流带出炉外,经高温分离器分离后,通过非机械高温阀进入热解炉,而热解炉采用溢流方式将过量的惰性颗粒床料送返焚烧炉,通过调节惰性床料在两炉之间的循环量来控制热解温度;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炉外的高
20、温旋风分离器分离后,依次通过余热锅炉的过热器、蒸发受热面、省煤器、空气预热器、除尘器和污染物脱除系统,最后由引风机向烟囱排空,产生的过热蒸汽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或作为工业热源使用。对该系统进行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当垃圾低位发热量大于8MJ/kg时,可以在不需要辅助燃料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制油和余热综合利用。如果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去除50%左右厨余垃圾和建筑垃圾后,目前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发热量均可以达到8MJ/kg以上,可采用此方法处理。3.1.1.2 可燃固体废弃物热解制油实验研究3.1.1.2.1 单组分和双组分可燃固体废弃物静态热解实验研究在管式炉反应器中,进行垃圾
21、中典型组分的单组分和双组分快速热解实验,收集热解油进行GC-MS分析,找出典型固体废弃物热解制油的影响因素。主要结果如下:n 不同单组分原料均存在最佳制油温度,在此温度下产油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烯烃化合物的分解和缩聚反应促使废轮胎热解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增加,而纸板热解油含有较多的D-阿洛糖分解产生醛类、酮类和醇类等物质; 图2 催化剂对PVC热解产物产率影响 图3催化剂对纸板热解产物产率影响n 对于PVC原料,添加CaO、HY51分子筛和凹凸棒土作为催化剂均可增加其产油率和降低其产气率。对于废轮胎原料,添加NaOH、HY51、未处理的凹凸棒土、煅烧处理的凹凸棒土和盐酸活化并煅烧处理的凹凸
22、棒土作为催化剂,均可提高产油率并降低产气率,这些碱性或酸碱性催化剂对于催化焦油裂解有着较明显的效果,并可促使烃类发生聚合反应和其它反应,生成苯、甲苯等苯系化合物,使得热解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增加。对于纸板原料,选取凹凸棒土、石英砂、方解石、石灰石、红砖、白云石等廉价矿石原料作为催化剂,产油率有所降低,但热解油中酸类物质降低,糠醛类和糖类物质有所增加,热解油品质有所提高;n 对纸板原料使用碱性溶液去除其木质素类物质后进行热解,产油率有所降低,但降低了热解油中易于氧化的酚类物质含量,提高了热解油的稳定性;n 将PVC与废轮胎进行混合热解,产油率比单组分产油率加权求和值要大,可能是PVC热解气体释放
23、的HCl气体促进了废轮胎的热解,而热解油中废轮胎单独热解时含有的一些烃类、杂环类等有机物被转化为芳香族化合物,使得芳香族类化合物成为热解油的绝对主要成分。在PVC和废轮胎中加入木屑进行混合热解,产油率均有提高,PVC受热分解向生物质供氢,生成更多的可凝性气体成分;木屑产生的大量含氧自由基参与废轮胎的热裂解,氧化部分碳碳键形成更多小分子物质,使废轮胎产油率升高。就热解油组分而言,PVC热解产生的HCl促进纤维素脱水和生成醛类物质的反应在更低温度下发生,增加热解油中醛类物质含量;废轮胎与木屑混合热解油中杂环类物质减少,芳香族、酚类等增加明显。说明木屑对于PVC和废轮胎共热解油组分影响效果并不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重点 基础 研究 发展计划 973 课题 中期 检查 总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