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规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目录一、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创新竞争力百强县(市)(一)发展基础(二)短板弱项(三)发展形势(四)指导思想(五)基本原则(六)发展目标二、科技创新发展重点任务(一)明确引导支持重点,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二)加快重大项目实施,推进技术开发与产业化(三)加快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整体效能(四)加大高企培育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升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能三、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着力培育区域科技创新特色(二)着力完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三)着力拓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四)着力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五)着力推进高质量招才引智工程四、优化完善科技
2、创新生态环境(一)构建科技创新管理新机制(二)建立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三)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四)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五、强化政策激励措施(一)强化科技项目支持政策(二)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政策(三)强化企业创新与研发投入支持政策(四)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五)强化高端人才引育支持政策六、组织保障(一)加强协作配合(二)加强分类管理(三)加强监督考核(四)加强宣传引导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助力千年古城新崛起,根据省、市“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
3、定本规划。一、加快建设高水平全国创新竞争力百强县(市)(一)发展基础“十四五”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创新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构建层次分明、内容丰富、措施科学的政策体系架构,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十四五”期间,全市共承担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9项,争取支持资金8200余万元,攻克了低聚生物基增塑剂及生物催化关键技术、高铁牵引变压器调容降耗及智能化研
4、究、供水管网漏损监控大数据分析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励128项。全社会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先后有114家企业获批研发财政补助资金4500余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20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3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8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创新平台体系日趋健全。围绕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创新平台培育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十四五”时期,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2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家。2016
5、年以来,获批认定备案科技部星创天地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市级4家,省级众创空间6家、市级2家。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和“小升高”计划,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41家增长到110家,5年增长2.68倍。2020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1家,数量居各县市第2位。科技人才引育成效显著。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推进各类人才与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精准对接,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十四五”期间,先后
6、培育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市“一事一议”顶尖人才1人,科技口莺都产业领军人才5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0余人。外国高端人才引进取得较大成效,先后入选省重点人才工程项目3个,省高端专家项目1个,省引智示范推广项目2个;2人荣获市政府莺都友谊奖。产学研融通创新深入推进。围绕产业链升级需求,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对接,吸引人才、技术向企业流动。2016年以来,先后举办“院士专家行”、“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对接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30余次,我市多家企业同中科院、吉林大学、大学等几十家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科技合作协议60多项。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共
7、建,新认定科研院所合作平台40个。2016年以来,新增省院士工作站7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市级10家。(二)短板弱项虽然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政策环境有待完善优化。我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扶持政策与先进地区相比,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大,引导作用较弱。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还需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强,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健全。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技术研发机构,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真正拥有高端研发机
8、构的数量很少,全市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只有8家,承担过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只有10余家。企业产学研合作还不紧密,技术合作项目不多、合作层次不高。创新服务平台数量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足。我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产业领军人才严重不足,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不多,对引进外国高端和专家人才的激励政策不配套,企业引进外国人才的积极性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研发基础弱,成果转化水平不高,许多企业仅依赖于引进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技术交易市场运行不完善。高端创新平台的成果转
9、移转化支撑力不强,大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没有组建研发机构。科技金融结合不紧密。科技和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信贷总量小,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活动融资难的矛盾突出,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有待加大,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短缺。(三)发展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造成了颠覆性影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趋势加速形成,不断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场景。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
10、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国内科技创新资源战略布局正在深度重构,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市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高质量迈进。同时,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我市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区域科技创新实力还不强。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高的目标、更长远的眼光,对全市科技创新进行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赢得发展主动权。(四)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
11、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企业为中心,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力度,强化科技人才引育,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努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提升创新供给能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富裕的现代化美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五)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好党
12、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党领导科技创新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党的政治要求贯穿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和障碍,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重点突破。把握科技前沿发展态势,聚焦科技创新重大目标,突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联动,整合统筹各方创新要素资源,在创新驱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构筑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体系。坚持开放合作。加强
13、协同创新,积极适应大科学、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新要求,拓展空间、搭建平台、建立机制,支持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广泛的科技创新合作,有效集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系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高全市整体创新能力。坚持人才开发。树立人才优先理念,不断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全力做好人才改革、开放、发展、服务等各项工作,通过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打造结构合理、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坚持服务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组织、模式、文化等全面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和社会民生服务的贡献率。积极
14、发挥重大科研创新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六)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具体目标: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立足我市经济发展实际,促进企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集中科技资源,对制约区域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提升行业领域创新能力。争取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5处以上。发挥科技项目实施带动作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加大项目检查监督及验收考核力度,做好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依靠项目实
15、施带动创新能力提升。力争实现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以上,争取补助资金3000万元以上。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发挥科技部门在企业和科研院所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我市院企对接、校企对接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产学研合作水平。促进更多院士、专家与我市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建立工作站、研究所。争取新成立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载体30处以上。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使高新技术产业真正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70家以上。扎实推进科技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
16、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快引进外国高端专家、院士、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高端科技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保障。区域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全市先进位次,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表1“十四五”科技创新指标体系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2025年1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0.822.852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12.7562.833全社会每
17、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人年/万人)21.941104每万人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3.88115高新技术企业数(家)1101706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个)017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个)128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家)119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13.118、科技创新发展重点任务(一)明确引导支持重点,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根据市重点产业区域空间布局和市发展战略,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内部空间布局,按照全域统筹、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立足各镇街区实际、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功能定位。按照各产业发展基础、特点和趋势,促进产业布局优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益都街道:重点发
18、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建设碳化硅陶瓷基地。云门山街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黄楼街道: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新材料等产业,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弥河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邵庄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猫山经济发展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发展区。何官镇:重点发展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高效农业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科技创新引领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海洋装备等行业发展,超前布局未
19、来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打造制造业强市。专栏1:先进制造业发展格局重点园区:重点推进经济开发区、猫山经济发展区,卡特彼勒工业区、弘润精细化工产业园、英科医疗高端装备产业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度辰制造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绿色铸造产业园、海洋装备产业园(疏浚)、轨道交通电气装备产业园、特种设备产业园、清科智造产业园、新松智慧产业园、耐威航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高端装备:重点推进永磁伺服电机及智能动力控制系统研发制造,现代自动化农牧装备及环控装备研发制造,高效石油支撑剂分级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高速铁路牵引变压器基地,耐威科技大型
20、无人机保障条件建设、无人机及惯导研发生产中心.“一站两机”立体测绘无人机产线建设、警戒防卫车无人机产线建设,永欣电子超声波元器件研发制造等项目建设.智能制造:重点推进中大智能特种高端设备产业、卡特彼勒新产品生产技术改造.卡特彼勒采煤机、亚泰军民两用智能构工装备、山沃重工机械年产1万台小型装载机,林德东虹车桥年产15万套工程机械配件等项目建设。新材料:重点推进山东电力国家能源青州农光互补、博奥炭黑2X2万吨/年新工艺湿法造粒特种炭黑生产线技术改造、龙马风能风电轴承及电气、奥润德新材料植物基切削液.海岱精密陶瓷年产1200吨高纯度氯化硅粉体和100OO吨碳化硅粉体、科思姆5G(智能)电子级高导热石
21、墨烧结用超高纯度聚酰生胺薄膜制备等项目建设。海洋装备:重点推进海洋核动力冷源产业园、海洋疏浚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高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兴花”工程,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现代花卉品牌。专栏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推进青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二大数据中心、青州智能物联网产业园、潍微科技智慧水5数据平台、耐威智能科技聚能国际(氮化钱)项目等园I项目建设。生物医药:重点推进海洋生物一类新药生产,尧王f中药配方颗粒二期、汉麻综合开发医药
22、中间体、生物大/医药、药品生物技术等项目建设。现代农业:重点推进绿圣兰业高档花卉育繁推现代/园、青州花卉种苗科技产业园、青州花卉公共研发中八BlC)START国际观赏凤梨育种育苗项目、高柳现代农业J园、凯欣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金潮来现代农业健康产业青州市育种育苗中心、华盛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和项目建I文化旅游:重点推进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及数1用、全域旅游智慧服务综合平台等项目建设。(二)加快重大项目实施,推进技术开发与产业化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面向长远发展,找准科技创新突破口,在我市具有基础和优势的重点领域超前部署,实施重点项目推进工程,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研究,加快技术研发与
23、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发展推动力的核心技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专项支持。每年力争有10个以上项目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到2030年,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0项以上。高端装备领域。立足我市良好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提升我市装备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组织实施宝丰镀膜“磁控溅射卷绕镀膜机”、齐鲁包装“全自动高速智能调味品灌装生产线技术研发”、晨宇电气“深远海大容量绿色智能化风机变压器的研发”、华龙农业“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示范”、泽诺智能科技“智能传感器、采集器研发制造项目”、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现代科技 创新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