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申论模拟168.docx
《四川省申论模拟16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申论模拟168.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申论模拟168申论一、注意事项1 .本藁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2 .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给定资料1 .经五四十余年改革开放,中国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已经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我们还面临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继续葆有并强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精神特质。因为“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的能力”。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一切优秀分子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从来都不曾从中华大地上消逝,也永远不会消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谆谆告诫全党,“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2 .2019年8月23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一片欢歌笑语,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跳起欢快的安召舞,共同庆祝第三个“班彦感恩纪念日”。3年前的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冒着蒙蒙细雨来到这里,考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当时的班彦新村还只
3、是一片建设工地,总书记入户察看建筑布局,询问施工进展,对工程建设和搬迁后的脱贫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3年来,紧跟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步伐,拥有369户1396人的班彦村中,长期生活在大山上的129户484人喜迁新居,组成班彦新村,一步一步踏上脱贫奔小康的幸福路。过去,村民们在山上住的是土坯房,风蚀雨侵、烟熏火燎,连墙面都成了炭黑色。今天,从高处俯瞰,班彦新村就像一颗镶嵌在绿树丛中的红宝石,行走在村道上,仿佛是在“画中游”。由于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新村绿树成排、鲜花争艳,一排排富有土族特色的新房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砖墙彩饰,院门上的“七色彩虹”和太阳花图案尤为醒目。同时,班彦新村将居住区和养殖区
4、隔离建设,配套修建了排水管网、光储污水处理站,污水、垃圾乱倒的现象不见了。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袁光平说:“生活环境变化给群众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带来的改变更大,影响更深远。”山大沟深、土地瘠薄,对于祖祖辈辈困守在这里的班彦村民而言,有些人一辈子都盖不起新房。实施易地搬迁,一下子把他们挪穷窝和盖新房这两个“最大的包袱“给解决了。2018年,青海省将班彦新村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传承保护规划,投入专项资金扶持民族特色发展项目。“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这是过去班彦村的真实写照。搬下山后,在各级支持帮扶下,村集体经济“破零”,产业扶持资金到户到人,全村初步形成了多元增收渠道。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算了两笔账:
5、一是发展特色养殖业,依托当地特有的八眉猪品牌,给每户在集中养殖区配套建设了36平方米的圈舍。全村八眉猪存栏最多时超过1200头,户均年可增收3000元。二是发展光伏产业,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户均年收益2500元;政府投资的村级光伏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收益。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91元,是3年前的近4倍。土族盘绣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没有渠道与市场对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不成效益。2018年,班彦新村组建土族盘绣合作社,并与知名电商合作,使盘绣逐渐成为民族特色产业,带动了全村145名妇女就业,有的绣品还远销国外。现在,除了从事
6、传统盘绣工艺,绣娘们还开始承接民族服装的加工制作。为了形成产业规模,村里在省道边建起盘绣园,还为盘绣等产品注册了“班彦”商标,探索特色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由于长期受贫困困扰,过去村民们对奔好日子缺乏信心,“太阳出来墙根站,太阳下去屋里转”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为了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积极推进建章立制、移风易俗,以扶促教、以教助扶,引导村民实现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观念转变。搬迁前,村里娶媳妇的彩礼一般都在15万元以上,因婚致贫比较多。搬迁后,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村规民约加以引导,彩礼少了一大半。在2019年“班彦感恩纪念日”上,村里还增设了“好婆婆”“好
7、媳妇”评选、“脱贫光荣户”表彰等活动。这些工作和活动,使很多人首先在志气上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班彦新村的干部群众有一个共识,就是村“两委”班子是带领群众脱贫的主心骨、致富的领头雁。在搬迁过程和产业发展中,村“两委”严格按照程序,始终公开、公正、公平地实施房屋分配、项目推进、资金收益分配等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重大事项,用真心真情换取信任。全村47名党员,都积极参与农民讲习所的宣讲和每月一次的“固定党日”活动。村里每次开会,村民都争着发言,生怕自己的好想法说漏了。村干部普遍感到,只要增强组织凝聚力,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就能融洽干群关系,把村里的每项工作做好。互助土族自治县委书记陶启业说,班彦新村的
8、脱贫实践,是互助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2018年全县已经脱贫摘帽。脱贫只是第一步,只要继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定走好富有土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3 .2004年8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专访,畅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回忆在延安的插队岁月。20余分钟的视频,揭秘了习近平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的经历。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记者:习书记,我以前读过您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您在这篇文章当中,把陕北高原称为是自己的根,同时还说在陕北这个地方,培养了您的一种既定的、不变的信念,那就是要多为老百姓,多为群众办实事。那么您
9、从政的这20多年来,是不是一直在这样一个信念的支持下去开展工作?习近平:是这样,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解说: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大幕,习近平的父亲,曾为西北人民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被打成“黑帮”,正上中学的习近平作为“反动学生”,被关进了学习班。习近平要求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老区延安插队落户。没想到,这一请求居然很快就有了结果。1969年冬天,16岁的习近平和其他两万多名知青一起,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记者:到后来
10、您干陕北的农活,或者跟老百姓的关系相处上,肯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习近平:那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所以我后来讲“过五关”。第一关是过跳蚤关。很有意思,我一去最受不了的就是跳蚤,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当时那个跳蚤,我这个皮肤很过敏,一咬就是成片的红包,最后红包就变成水泡了,水泡就烂掉,哎呀,痛不欲生啊。但是三年以后过去了,那也真是叫“牛肉马皮”了,不怕咬了。第二个关我说的就是饮食关。刚才讲了什么都不会吃不爱吃,五谷杂粮,那哪是五谷杂粮,是糠菜半斤粮,慢慢地我们就学会了,什么都吃了,没有还不吃嘛,最后最爱吃老百姓送来的东西,这家送一个玉米糕,那家送来一个高粱米的团子,吃得都很好。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
11、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还想念那个酸菜。心J第三个关就是生活关。生活关就是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后来就慢慢什么都学。我们都学着捻毛线,但是织袜子我还是织不好,羊毛袜子,但是缝衣服、缝被子这些活都是自己做,所有的这一套生活上的事情都会自己料理,所以这个是受益无穷啊,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强,就是在那打下的基础。第四关就是劳动关。劳动,刚才讲了嘛,我刚去上了山就气喘吁吁,后来给我们评的分是六分。当时六分是什么呢?刚刚参加劳动的小女孩,十五六岁,我们当时也十五六岁,拿跟我们一样的工分,我们觉得简直是一种歧视,实际上是自己没本事。但是这一年下来我就干得没黑没白,风里雨里我们都在窑洞
12、里锄草,牲口圈里侧草,然后一样一样地学,当然这些,一年过去了以后全掌握了,体力也上来了,后来就评成十分,十分还是里边最壮的劳动力。像我们到夏天担麦子,那也就是最多二百斤,十里山路一口气就下来了,这个是第四关。第五关,那我想就是思想关。开始是格格不入啊,我刚去了以后,看到我们这个窑洞在半山上,星星点点的煤油灯,我跟我的同学说,我说你们有没有像山顶洞人的感觉,那都是说得是很不像话了,但是后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住了七年。对老百姓是由怕他上炕,到请他们跟我一起睡觉,我这个窑洞里有四五个小伙子陪着我,晚上不仅是他们,村里的其他人,都是陆续地吃完饭以后进了我的窑洞,来串门,来听我讲古今,因为我的故事多
13、啊,问我这个问我那个,北京什么样子,知道还有国外,美国是怎么回事,很好奇。你们都吃些什么,在北京吃什么,什么最好吃,你们都还见过什么稀罕事,三国水浒红楼梦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给他们讲了,讲三国水浒红楼梦,跟大家都成了好朋友。石春阳(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从1973年他挑起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后来梁家河的面貌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是旱地,他打了两口井后,把旱地变成了水地。再紧接着就是改变地理条件,从沟上开始,前后打了五个大坝,打坝造田。记者:当时第一口沼气是怎么生产出来的?习近平:首先是我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一直想找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报,当
14、时头版有一条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我很兴奋,我觉得沼气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解说:几天后,习近平请了假,自费跑去四川绵阳考察沼气池建造。那时延安没通火车,习近平坐了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车辗转到四川。回村后,习近平给乡亲们讲沼气的好处,然而乡亲们听得云山雾绕。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让事实来说服村民。记者:这是您第一次听到沼气这个东西?习近平: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东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在梁家河要解决这个缺煤少柴的问题,就要搞沼气。第一口池子是颇费功夫,一直看到沼气池两边的水位在涨,但是就不见气出。哎,很奇怪怎么同事,最后的原因找到了,就是那个导气管堵塞了,最后一捅开溅得我满脸粪
15、啊,但那个气就呼呼往上冒,我们马上就接起管子来,我们的沼气灶上就冒出一尺高的火焰来,我看那个再憋一阵儿池子要炸了。就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个沼气池是捅开了,另外的沼气池是相隔了一两天以后也建成了,但是我们还是第一。当时是第一个池子,全省第一池,后来就变成全省第一村,全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户用上了沼气,那个时候我是天天到处督导,又是支部书记,又是沼气专家,帮助指导这件事儿。习近平:插队本身是一个标志界定的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么在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请熟
16、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源于此、获于此。记者:对着我们的电视机镜头,能不能给我们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几句知心话呢?习近平:我是衷心地希望我那个梁家河村子,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梁家河村实际上是我们整个延安地区的一个缩影,所以我实际上是希望整个延安地区发生一个更为巨大的变化,而且我现在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深刻的变化正在进行之中。过去讲于无声处听惊雷,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延安人民一定会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4 .初秋时节,汶川映秀镇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来往游客、小镇街景及远处苍翠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祥和安宁的山水画卷。惨烈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在中国的“心腹之地”划开了一道深深的伤口。这
17、是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从瞬间“归零”到物质重建、经济重振、文化重兴、社会重构,用了多久?三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汶川、北川、青川早已不只是川西崇山峻岭间一座座小小县城,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信念的象征,是窥见社会主义中国的窗口,更是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密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汶川奇迹”的根源所在。时光回溯到2008年。灾难发生后,党中央接连发出一道道决策指令:第一时间发布全国总动员令,启动国家一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从各大军区调集部队,协调全国各种资源驰援灾区。震后24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
18、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震后27天,国务院颁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所有灾区基层党员干部,同样经历家园破碎的苦楚,同样承受痛失亲人的悲伤,都是“五加二”“白加黑”,他们用自己的坚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灾区群众传递着信心与希望。灾后一年中,四川省各级基层党组织共动员120万名党员组成2万多支服务队,活跃在灾后恢复重建第一线,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建房选址、信贷资金、心理辅导、技术培训等各类问题。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着共产党人与灾区群众鱼水相依、血肉相连、患难与共。到汶川震区考察的外国友人感慨道:“有一本经我们很难取走一一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共产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申论 模拟 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