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
《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CECS :20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urban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pace(征求意见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城市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导则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urban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paceCECS :20主编单位:批准单位:施行日期: 前 言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会2015044号文关于印发2015年第一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国近年来地下商业空间建
2、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相关标准及成功案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本导则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要素;4 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布局;5 地下商业空间的建筑设计。本导则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标协会负责管理,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5号2号楼技术质量部,邮编100037) 。主编单位: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主要起草人:XXX主要审查
3、人:XXX目 次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3.1 用地特性3.2 规划期限3.3 规模、强度与定位3.4 地下退线3.5 预留发展空间3.6 建设模式及运营管理4 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布局4.1 商业业态4.2 建筑形式4.3 流线组织4.4 平面布局4.5 竖向设计4.6 合理尺度5 地下商业空间的建筑设计5.1 衔接与过渡5.2 物理环境及景观设计 5.3 口部设计5.4 防灾设计5.5 无障碍及导向标识设计本导则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1 总 则1.0.1 为适应我国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建设的需要,使城市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符合适用、安全、经济、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制订本导则
4、1.0.2 本导则适用于城市广场、停车场、道路、绿地、公园等城市公共用地的地下,相对独立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下商业空间,不包括轨道交通、市政管廊等地下市政及工业设施空间,不包括以体育、文化、娱乐为主要建设内容的地下商业空间。地面建筑的地下商业空间部分设计可参照本导则执行。1.0.3 本导则是对国家标准地下建筑设计统一规范中地下商业建筑的相关内容的细化及补充,可作为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与设计的指导性设计依据。1.0.4 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符合国家现行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并满足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2 应符合以人为本、节约用地、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原则。3 应采取防
5、火、防洪、抗震等防灾安全措施,并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规定。关于防爆等其他未尽事宜,参见相关规范执行。4 应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2 术 语2.0.1 地下商业空间 Undergound commercial space 修建在地表以下的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房屋或场所。2.0.2 地下商业街 Underground commercial street 沿地下公共人行通道设置商业设施的地下建筑。2.0.3 地下购物中心 Underground shopping center (mall) 由各类零售业态、服务设施等组合在
6、一起的地下商业建筑。2.0.4 地下公共人行通道 Underground pedestrian passageway 在地下空间内,用于连接地下空间中各种设施的人员步行通道。2.0.5 集散空间 Distribution space 在建筑空间内用于人流聚集和疏散,并设有问询、交通等服务设施的空间。2.0.6 下沉式广场 Sunken yard (square) 广场的整体或局部下沉于周围环境,形成一个围合的开敞空间。2.0.7 采光天窗 Roof light 由透光材料与支承体系组成,设置在建筑内部空间顶面用于采光的装置。2.0.8 通风口 Ventilation opening 与室外大气
7、相通,供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进风及排风(烟)口部。2.0.9 设备吊装孔 Hole for hoist equipment 为地下空间内大型设备的安装及维修设置的与地面连通的垂直通道。2.0.10 地下建筑控制线 Basement line 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2.0.11 地下建筑埋深 Basement depth 自室外地面至地下建筑物底板的底部距离。3 基本规定3.0.1 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既有地下构筑物等场地特征,节约开发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3.0.2 地下商业空间应依据城市用地的强度、周边商业布局规划、
8、配套交通设施等条件,适度开发,使商业价值最大化。3.0.3 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坚持地上与地下相协调的原则,充分利用地下交通设施,与周边地下建筑相互连通,促进城市建设的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3.0.4 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坚持平灾(战)结合、综合开发利用的原则,地下商业空间应兼顾平时防灾和战时防空的要求。3.0.5 大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合理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中、小型城市可适当延长至305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根据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导则(征求意见稿),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期
9、一般为20年。)3.0.6 地下商业空间的规模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用地条件、规划定位、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经验,对于大型城市而言,城市级别的商业项目规模一般在1030万平方米,服务范围可以辐射全市;区域级别的商业项目规模一般在515万平方米,服务半径约35公里左右;社区级别的商业项目规模一般在15万平方米,服务半径约12公里左右。3.0.7 地下商业空间的定位应综合分析研究项目所在地的人口特性、周边既有商业模式等因素后确定。分析项目优劣、明确市场供需、预测项目方向、确立项目形象、明确消费群体、构架业态组合、完善财务分析,最终开发适宜的地下商业项目。3.0.8 地下商业空间的设计
10、使用年限应为50年。3.0.9地下商业空间内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围护结构应考虑保温隔热措施,满足节能设计标准。3.0.10 地下商业空间应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确定退线标准,在不考虑场地内市政管线及设施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地下空间的外围护结构应后退用地红线/绿线的最小距离为5米。3.0.11地下商业空间的外围护结构与周边现状地下构/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地下空间总埋深的0.7倍。地下商业空间的地下挡土墙、底板、基础、围护桩和自用管线等地下建筑/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以及出入口、通风口、采光口、集水井等出地面建筑/构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用地界线。3.0.12 地下商业空间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建设步骤,采用循
11、序渐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近、远期建设步骤,为未来预留发展的空间,实现地下空间开发的可持续性发展。根据经验,城市中心区地面建筑多、交通压力大、人流集中、商业回报率高,可作为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的起始点及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地区的整体效益。3.0.13 地下商业空间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从整体规划、开发规模、项目定位、项目管理者的经验、技术及能力、项目的资金运作、融资计划、收益回报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择合理的公共、私人或混合型建设模式,采用科学的自行管理、参与管理、委托管理及BOT等工程运营管理模式。4 地下商业空间的规划布局4.1 商业业态4.1.1 商业业态主要分为:百货零售、餐饮、文化娱
12、乐及生活服务类。一般情况下,商业业态结构中百货零售功能占40% ,餐饮功能占30% ,娱乐休闲功能占30% 。4.1.2 百货零售按照商品种类主要分为:服饰类、食品类、日用百货类及其它,其中服饰类商品约占总量的50%以上。百货零售按照购物空间形式主要分为:主力店、超市、专卖店及其它,经营商品的特性决定其采用的购物空间形式的不同。1 主力店以流动顾客为主,营业面积一般为0.62万平方米,采用综合性商品经营结构,宜采取柜台销售和开架面售相结合方式。2 超市以居民为主要顾客,大型超市面积大于6000平方米,商品种类包括衣食住行多方面的食品及生活用品,服务半径在2公里以上;小型超市面积小于6000平方
13、米,商品种类以食品及日用品为主,服务半径在2公里以内;采用自选销售,出入口分设,在收银台统一结算的方式。3 专卖店是指经营某种类型或某种品牌商品的零售商店,营业面积不大,往往根据经营商品的品质需求设置一定规模及档次的购物空间形式。4.1.3 餐饮业主要分为:正餐、快餐及其它。其中以正餐业为主。1 正餐业按照提供食物的档次及就餐环境分为高、中、低三档,营业面积从501000平方米,往往是档次越高、面积越大、就餐环境越奢华。2 快餐业因其快捷优质的管理及服务、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日渐成为餐饮业的主流,一般营业面积为200500平方米,宜采用连锁店的模式,开设在写字楼、商业中心等人流聚集的区域及大型
14、购物中心内,共享商业客流,提高商业价值。 3 其它餐饮类型包括酒吧、咖啡馆、茶馆、面包房、茶餐厅等,营业面积不大,多独立设置,以就餐环境取胜。4.1.4文化娱乐主要包括:影院、KTV、夜总会、冰场、健身、儿童乐园、音像书店、网吧电玩等,种类繁多,为顾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宜设置在大型购物中心内,为商业带来新的客流来源并活跃商业气氛。4.1.5 生活服务类主要包括:美容美发、通讯、银行、干洗店等,营业面积多在50100平方米,多独立设置,其中美容美发类占比最高。宜开设在居住区附近,方便居民日常生活使用。4.2 建筑形式4.2.1 地下商业空间的建筑形式主要分为地下购物中心及地下商业街两种类
15、型。4.2.2 地下购物中心包含多种类型的商业业态及配套健全的服务设施。是地下商业空间的主要形式。宜设置在地下12层,由于商业客流需求,宜与地下停车库水平或垂直相邻设置。根据购物中心的规模及服务半径,将其分为三类: 1 小型购物中心主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物服务,面积在26万平方米,由1020家店铺组成,主要承租户有超市、杂货店等;服务商圈内的居民为0.254万人,服务半径5公里以内,停车位20100个。主要设置于住宅区附近。 2 中型购物中心提供多种商品的购物服务,面积在615万平方米,由2050家店铺组成,主要承租户有小型百货店、超市、杂货店、专卖店等;服务商圈内的居民为415万人,服务半
16、径510公里。主要设置于住宅区附近。 3 大型购物中心(又称为shopping mall)提供多种商品的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服务,面积在1530万平方米,由50100家店铺组成,主要承租户为多家大型百货店,次要承租户有超市、杂货店、专卖店、餐饮、文化娱乐等;服务商圈的日人流量达2030万,服务半径1030公里。主要设置在市郊。4.2.3 地下商业街主要由步行道、出入口、商业及附属设施组成。一般情况下,商业面积占比约为50%,交通面积占比约为35%,辅助面积占比约为15% 。宜设置在地下12层,因其具有交通功能的特性,宜与地下交通设施及其它地下建筑相连。地下商业街从规模上分为功能单一的小型及功能
17、复杂的大型地下商业街,从主要使用功能的特征分为交通型及商业型地下商业街。1 交通型地下商业街是以人行通行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商业街,地下空间仅设置一条商业街。宜与地下交通设施相连,作为地下交通设施出入地面或连接其它地下建筑的通道。2 商业型地下商业街是以商业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商业街,地下空间单一的仅设置一条商业街,地下空间复杂的宜设置多条商业街相互交叉。多设置在城市道路、地面建筑组团之间的地下,作为区域内商业需求的补充。4.2.4 地下商业街的长度应符合步行的心理距离,一般情况下,地下商业街总长度为1500米、步行20分钟左右为宜,人的心理步行距离宜采用500米或510分钟的步行距离。过长的地下商业
18、街,应在适宜的步行距离内设置局部放大的节点作为集散及休息空间。4.3 流线组织4.3.1 交通流线的组织是地下商业空间中各种功能空间合理布局及灵活组合的关键因素,也是地下空间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的重要保证,好的交通流线的设计可以使建筑、人与环境和谐统一,也决定着商业投资价值的回报率的高低。交通流线的组织从使用性质上分为对外及对内交通组织。4.3.2 地下商业空间的对外交通流线组织主要是通过衔接商业空间的外部的交通设施(如:通道、出入口、竖井、楼电梯等)及配套的标识、设备系统,来解决地下的人流、物流的进出问题。安全、合理而便捷是重要的设计原则。根据交通流线组织的对象不同,分为人员疏散流线及货物
19、运输流线。1 地下商业空间中人员疏散流线从使用性质上分为两种,其一是地下发生火灾时的防火疏散要求,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在疏散流线上严控疏散导向的准确、疏散方式的便捷、疏散距离及宽度的合理,把地下客流快速疏散至地面安全区域。其二是日常生活中满足顾客的购物需求,在交通流线上做到地下空间人行主要主入口位置明显、交通设施周全、人行通道顺畅,使地面客流方便进入、地下客流安全出去。2 地下商业空间的物流量较大,货物运输流线布置的合理顺畅是商业品质的保障,主要包括地面卸货区、货梯、地下中转库房及货运通道,其中地面卸货区主要解决货物从地面运送到地下中转库房,货运通道主要解决货物从中转库房
20、运送到每个商业店铺。货运流线应尽量减少与人行购物流线的交织,货运区宜设置在相对隐蔽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货梯出地面后与城市道路的方便衔接。在合建地下车库的情况下,可借用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及汽车坡道作为货运流线与地面交通组织的衔接,地面卸货区可设置在汽车出入口附近,节约货运空间,缩短货运距离。3 商业货运停车位的数量与商业规模、业态种类、车位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45千平方米的商业租售面积配建1个货车位,每个货车位的尺寸约为(89)3米。 4 地下商业空间中还需考虑垃圾清运流线,主要包括地下集中垃圾收集房、货梯及运输通道,其中地下集中垃圾收集房主要职责是收集每个商业店铺的垃圾,集中存放,收集分类整合
21、后,每天定时由货梯运至地面,由垃圾车运走。因此垃圾收集房的设计最为重要,其位置即要方便垃圾运输、缩短运输距离,又要考虑设置在相对隐蔽的地方。一般情况下,垃圾清运流线与货运流线相结合设置,共用货梯及运输通道。垃圾收集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及清扫保洁设施。宜用的垃圾运输车辆为5吨,其运输通道的宽度不小于4米,环卫车辆装卸垃圾的操作需要楼层净高不小于4.5米。4.3.3 地下商业空间的对内交通流线组织主要是通过穿插在地下空间内部的交通设施(如:走道、连廊、楼电梯等)及配套的标识系统,来解决地下的人流与物流的交织问题。合理、舒适而高效是重要的设计原则。对内交通流线根据使用对象不同,分为人行购物流线(又
22、称商业动线)及服务流线。根据交通流线组织的空间场所不同,又分为水平交通流线及垂直交通流线。1 商业动线是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的灵魂,它为顾客串联起所有商业店铺及配套服务设施,好的商业动线是让顾客在不走回头路的情况下,在所有店铺中长时间的停留,好的商业动线可加强所有商业商铺的可见性、可达性及可追溯性。商业动线按线性分为单一型(一、L、T、O字型等)及复合型(网状、自由型等),其中单一型适用于中、小型地下商业空间,购物路线单一明确,秩序感强,可通过曲直动线相结合来创造空间的生动性及趣味性,增加商业空间的活跃气氛。复合型适用于大、中型地下商业空间,购物路线丰富多变,灵活性强,商业空间利用率高,可通过增加
23、中庭等组合节点来营造良好的秩序感及舒适性,减少购物盲点和死角。商业动线的线性设计应尽量减少锐角线性,确保顾客的购物视线过渡自然、走行动线衔接流畅。商业动线的设计元素应考虑对顾客购物的辅助引导作用,这些设计元素包括导示牌、店招、地面铺装、景观小品、颜色、照明、以及业态布置等。 2 服务流线包括为顾客提供的咨询、休息、结账等对外服务流线以及物业管理、货运、垃圾转运等对内服务流线。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内、外服务流线的交织以及与商业动线的交织,提升地下商业空间的品质。3 水平交通流线是指地下商业空间中同一楼层的横向流线组织,包括购物的商业动线、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流线以及货运、物业管理的流线。设计中应确保各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地下 商业空间 设计 征求意见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