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docx
《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时代性论断,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个结合”的实践展开,不仅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为何激活: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赋能。马克思主义是指
2、导中国发展前进的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和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使中华民族的思想聪明才智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方能激发出潜藏于文明深处的向上力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于人类现代化大潮中彰显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文化魅力。正是在彼此涵摄、双向赋能的互动演进过程当中,马克思主义推进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焕发蓬勃的时代生机与活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气质、更显中国风范。19世纪中叶,随着世界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国人在挑战与机遇共存的环境中走向现代世界。社会
3、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呈现出“古今、中西、新旧”交织混杂的色调。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中华民族只有拥抱现代性价值、变革古老文明中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部分,才能找到救亡图存、自立自强的正确出路。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旧世界的反思批判中提出超越资本逻辑的替代性方案,指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这一先进的文化形态带入现代化实践,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充盈到民族自身的文化血脉中,涵养现代文明。我们的现代化由此具备了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双重底色,渐渐从被动依附走向独立自主,开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探索进程。中国式现代化走
4、出了一条厚植文明底蕴、顺应时代大势的发展道路,既充分尊重现代化演进的一般性规律,也彰显鲜明的民族文化个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探索启示我们,中国式现代化既非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照搬照抄,更非对落后文化的敝帚自珍。我们从守先待后、继往开来的贯通性视域出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两者的相互资鉴与促动中去伪存真、取精用宏,充分挖掘中华文明的现代性价值,建构起适应现代化实践的文化心理结构。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两翼”,促使不同时
5、空的思想精华相互赋能,破除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教条主义思维,缓解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激活了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动能。何以激活:由“彼此契合”到“相互成就”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维范式、精神追求、整治管理理念、理想境界等方面存在诸多契洽地地方,现代化实践愈是深入推进和展开,两者就愈加水乳交融、交相辉映。让马克思主义指导和引领中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具备世界历史意义的现代转型,需要秉承“尊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理念,着眼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和价值诉求,以发展的眼光寻找结合的契机和桥梁,坚守马克思主义之魂,赋能传统文化“双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激活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时代 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