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附墙计算书.doc
《塔吊附墙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吊附墙计算书.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编制时间:塔吊附墙计算书目 录一、塔吊附墙概况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三、结构柱抗剪切验算四、附墙杆截面设计和稳定性强度验算、塔吊附墙概况本工程结构高度53.4 m另加桅杆15米,总高度68.4米。本 工程采用 FO/23B 塔吊,塔吊采用固定式现浇砼基础,基础埋设深度 -5.35m,塔身设两道附墙与结构柱拉结:塔身升到12标准节时,设第一道附墙于第 6 标准节(结构标高 23.47 米),塔吊升到第 17标准 节时,设第二道附墙于第 14标准节(结构标高 42.8 米),然后加到 第 23 标准节为止。在加第二道附墙之前,第一道附墙以上有 17-6=11 个标准节
2、 而第二道附墙以上塔身标准节数最多为 23-14=9 节,因此,第二道附 墙设置之前第一道附墙受力最大。 本计算书将对第一道附墙进行受力 计算和构造设计。 为简化计算和偏于安全考虑, 第二道附墙将采用与 第一道附墙相同的构造形式。本工程计划使用金环项目使用过的塔吊附墙杆。根据塔吊与结 构的位置关系, 附墙杆夹角较小, 附墙杆与结构柱连接的予埋件分别 采用不同的形式。本计算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附墙杆及支座受力计算,结 构柱抗剪切及局部受压验算,附墙杆予埋件锚筋设计 , 附墙杆型号选 用。二、塔吊附墙杆受力计算 (一)、塔吊附墙内力计算,将对以下两种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 1、塔机满载工作,起
3、重臂顺塔身 x-x 轴或 y-y 轴,风向垂直于起重臂(见图 1);2、 塔机处于非工作状态,起重臂处于塔身对角线,风向由起重臂吹向平衡臂(见图 2)。对于第一种受力状态, 塔身附墙承担吊臂制动和风力产生的扭矩 和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产生的水平剪力。对于第二种受力状态, 塔身附墙仅承受附墙以上自由高度下塔身 产生的水平剪力。以下分别对不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二)、对第一种受力状态,附墙上口塔身段面内力为: 弯矩: M=() 剪力: V=(T)扭矩: T=12() , 则:1、当剪力沿 x-x 轴时(见图 a),由刀MB=0, 得T+V*L1 -L B0*N1=0 即: N 1=(T+ V*
4、L 1)/ L B0 =(12+*)/=(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 A 反力为:R AY= N1*=*=(T)R Ax= N1*=* = (T)由刀M=0,得N3*LG0+T+V*=0即: N3=-(T+ V*)/ L G0=-(12+*) /=( T)由刀 M0 =0,得 N2*Lco-(T+V*L6)=0即:Nb = (T+ V*L6)/ L c o=( 12+*) /=( T)由力平衡公式刀N=0,得RAy+RBy=0 和-Rax-Rbx +V =0,故RBY= -R AY = ( T) ( 负值表示力方向与图示相反 , 以下同 )RBx = -R Ax +V =+= (T)2、当剪
5、力沿 y-y 轴时(见图 b),由刀MB=0,得T- (V*L4+LB0 *N1) =0即: N1=(T-V*L4) / L B0=(*) /=( T)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得支座 A反力为:R AY= N1*=*=(T)R Ax= N1*=* =(T)由刀MC=0, 得N3*L c0 +T+V*=0即: N3=-(T+ V*)/ L C0=-(12+*) /=( T)由刀 M0 =0,得 N2*Lco-(T+V*L5)=0即:Nb = (T+ V*L5)/ L g o =( 12+*) /=( T)由静力平衡公式刀N=0,得RAY +RBY+V =0 和 RAX+ RBX =0 ,故RBY=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塔吊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