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十五五”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是开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机遇期。为加快推进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回顾。“十四五”时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自治区党
2、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委、市人民政府强力推动文化广电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旅游综合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更加凸显,文化广电事业、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首府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全面繁荣向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推动首府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文化力量和经济动力。文化建设快速发展,智慧广电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综合影响力、服务社会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作用大幅提升。旅游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效能持续提升,品牌力量更加彰显。文旅融合不
3、断推进,旅游产品供给更加丰富,旅游彰显城市文化、赋能美好生活、展示城市形象取得明显成效。坚持守正创新,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等群众性主题教育、先进典型进基层和高质量发展大讲堂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依托红色阵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艺术创作成果丰硕,陆续推出方言话剧水街、邕剧顶狮山人玄奘西行、舞剧刘三姐、话剧大山壮歌等精品剧目,共获得16个国家级奖项和103个自治区级奖项。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四大类25项系列活动,举办国际民歌艺术节、民歌湖大舞台周周演等各类文化活动3万余场。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实现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场所免费开放,全市1
4、3个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纪念馆)、10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5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扶持乡村社区业余文艺队1003支,开展演出2.7万场,惠及人数1563万人;开展送戏下基层进校园演出2135场,惠及观众约110.75万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强化,先后新建了博物馆、顶狮山遗址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有28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1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强化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文化艺术中心、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公共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基本形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5、共有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2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352个;建设提升一批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旅游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54座;积极推进广播电视覆盖“最后一公里”建设,以有线为主、无线和直播卫星为辅的广播电视覆盖体系建成,累计完成广播电视乡镇无线发射台站44个,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5660户。“壮美智慧广电”工程稳步推进,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广电光缆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2025年,广播电视台在全区首个实现电视全频道高标清同播,新增“广电云”用户约20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32%、99.8
6、3%o马山县古零镇(三声部民歌)成功入选20182025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丰富产品供给,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季全时全域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区三分之一;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多年位居全区首位,2019年,旅游总人数达1.53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1725.24亿元;2016至2019年,旅游总人数实现年均增长16.8%,旅游总消费实现年均增长23.38%。2025年,旅游总人数平稳恢复至同期水平的75.85%,旅游总消费平稳恢复至同期水平的70.51%。积极推进100个健康产业特色小镇、100个健康产业重大项目、100个健康产业示范基地
7、100个健康产业龙头企业等大健康产业”四个一百”培育工程,覆盖全产业链的大健康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文旅龙头项目集聚布局,重大产业项目万有O国际旅游度假区、牛湾文化旅游岛等落户;园博园、方特东盟神画、国际旅游中心等重大文旅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品牌创建扎实推进,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被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中国高铁旅游名城,全市拥有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名县6家,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20家、国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82家、星级乡村旅游区65家、星级旅游饭店42家。扩大交流合作,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特色文
8、化广电和旅游品牌初步形成,进一步巩固“中国绿城壮美”旅游品牌形象,持续擦亮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外宣品牌,打造出一系列“以走促亲”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品牌;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七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项支持。对外交流平台日趋成熟,依托“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促进“渠道”发展,建立中国与东盟双向联通的重要渠道,加入澜湄旅游合作联盟、北部湾经济合作组织、北部湾(中国)城市群旅游联盟,牵头推进北部湾O旅游联盟旅游合作,塑造“浪漫滨海秀美南疆”区域旅游品牌,-4-与桂、滇、黔三省(区)、6市(州)缔结“3+3”文化旅游推广联盟,昆仑关战役旧址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国
9、际和港澳台地区交流活动不断增多,打造了“中国东盟O戏剧周”“文化走亲东盟行”等活动品牌,舞剧刘三姐等艺术精品项目赴香港、缅甸、老挝等地演出,促进文化交流。依托粤桂滇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产业联盟和北部湾旅游联盟组织多场专题旅游推介、促销活动。强化政策保障,行业监管规范有序。立法保障不断加强,推进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市地方戏曲文化保护办法立法工作,组织开展市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政策扶持不断倾斜,出台市支持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办法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市加快文化旅游
10、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法规文件。规划引领作用提升,编制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2030)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72030)市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规划(20172025)等规划。市场管理水平稳步提升,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稳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旅行业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实现零扣分;指导、协调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全年安全播出,保障重大活动、重要工作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加强广播电视行业监管,境外电视传播秩序持续向好,广告播放综合管理成效明显。(二)存在问题。“十四五”时期,文化广电和旅游事业不断繁荣,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旅游、人文
11、等方面双向联通的重要渠道。但也存在以下问题:资源的内涵挖掘、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力度不足,文化旅游与其他行业融合度不高,高质量产品供给数量与资源禀赋不匹配;文化和旅游行业龙头企业、跨国企业和上市企业数量较少,综合实力不够强,产业发展层次较低,集群效应不凸显,经济贡献度不高,产业质量效益与行业战略定位不匹配;文化和旅游市场规模、品牌影响力与“渠道”地位不匹配;公共服务设施仍存在基础设施设备老旧、功能缺失、设施更新速度较缓等问题,公共服务效能与供给规模不匹配;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市场开放度还不高,行业发展环境与首府地位不匹配。(三)发展环境。“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12、时期,我国文化和旅游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和旅游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将成为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签订-6-及生效,中国一东盟关系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对提出“提高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的发展要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将重塑城市发展形态,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
13、发的“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支持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扶持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形成相互促进、优势互补、融合联动的区域文化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特色文化强市;支持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特色文化城市”,为确定“以文化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整体形象和发展品质”的文化发展重点指明方向;国务院印发的“十五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市的发展任务是建设“旅游枢纽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快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建设一批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推动文化
14、和旅游领域对外开放政策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域、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先行先试,在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动旅游消费免税等政策实施”,为市文化和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出政策契机;“十五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市要围绕“三地两带一中心”的发展布局,提升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紧扣开放发展优势和发展使命,为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建设“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和“文化强市”的远景目标;止匕外,将承办2023年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文化旅游业基础与服务设施、产业与产品、服务与
15、管理、开放与交流水平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面临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国际环境仍较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复,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活动明显减少,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发生新变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仍处在转型升级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够强劲,开放合作水平还不够高,城乡协调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均衡保障等领域仍存短板,突发公共事件等也将给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总体来看,“十五五”时期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全行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稳中求进,
16、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门户城市和北部湾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在展示城市形象、促进对外交往、增进合作共赢等方面的作用,紧扣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加强商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深化改革创新,开创市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新局面,助力市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滨海型城市。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
17、展格局,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护和利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持文化引领,以文铸魂,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化地标、加大高标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塑造新时代城市文明形象,建设文化强市,坚持创新、融合,构建极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旅游业体系、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着力推进商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区域发展协同力,按照河港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建设运河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
18、心城市,为首府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助力建设“国际滨海型城市”,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提高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程度,激发人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服务和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的赋能作用,全面推进模式创新、业
19、态创新、产品创新,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以更大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广电和旅游业深层次改革,优化发展机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方位扩大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要素流动便利化为重点,推动渠道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平台优势。坚持融合发展。强化系统观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积极推进文化广电和旅游业与其他领域融合互促,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挥文化铸魂、广电传播、旅游带动作用。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强文化
20、和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发挥好绿色生态、红色历史、多彩民俗的资源特色,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发展方式。(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首府文化品质全面提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绿城老友”城市品牌全面打响,文化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及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进展。文化广电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文化铸魂和文化赋能、旅游为民和旅游带动、智慧广电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凸显,基于平陆
21、运河开工建设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和文旅产业布局逐步推进,为国际滨海型城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城市文化集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持续提升,市民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壮乡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品味。新时代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基本建立,各艺术门类有序发展,创作一批讴歌新时代、反映新成就、展现壮乡文化新形象的文艺精品,重点打造舞台精品剧目23台,小戏小品不少于10个,舞蹈、歌曲不少于10个(首),复排23部传统剧目,力争获国家级奖项23个,上报50件原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参加推优评优,培育一批有示范价值的旅游演艺品牌。公共文化服务为民惠民成效显著提升。建设结构合理、功能
22、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成效显著提升,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推动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显著提高。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等基本实现系统性保护、数字化管理和动态监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全部达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传承机制基本健全。现代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不断增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对市GDP贡献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竞争力取得新突破。旅游
23、核心吸引物体系不断壮大,旅游服务国际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枢纽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产业融合实现纵深发展。文化和旅游、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效果显著,面向东盟市场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有效供给不断提升,商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拉动消费、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建设提升12个商文旅专业市场,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广播电视引导力进一步增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内容有效供给不断丰富,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加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智慧广电工程深入实施,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推动实现广播电视人人通、移
24、动通、终端通、优质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推进广电监测监管系统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安全监管体系更加健全。面向东盟交流合作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唱响“中国绿城老友”城市品牌,旅游宣传营销及交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面向东盟对外开放力度全面加强,出入境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流合作平台丰富多元,组织5次以上海外文化广电和旅游交流活动,指导5家(含)以上文化企业走向东盟市场,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现代化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文化广电和旅游业市场现代化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以信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文化 广电 旅游业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