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
《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全教程.doc(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上部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和练习口令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中国古代人民经过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一种集易径、内径、拳径于一炉、融养生、保健、技击于一体的传统体育和武术瑰宝。它综合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武术、气功导引术和吐纳术、汲取了中国古代 太极阴阳学说和祖国医学的精华,使至成为整体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 术。由于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博大精深,对普通老百性来说学习深感困难。不谈高深理论,一招一式的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是极好的教材。二十四式太极拳整套练习的口令预备式第一式 起式第二式 左右野马分鬃样第三式 白鹤亮翅第四式 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 手挥琵琶第六式 左右倒
2、卷肱第七式 左揽雀尾第八式 右揽雀尾第九式 单鞭第十式 云手第十一式 单鞭第十二式 高探马第十三式 右蹬脚第十四式 双峰贯耳第十五式 转身左蹬脚第十六式 左下式独立第十七式 右下式独立第十八式 左右穿梭第十九式 海底针第二十式 闪通臂第二十一式 转身搬拦捶第二十二式 如封似闭第二十三式 十字手第二十四式 收式-预 备 姿 势“预 备 式”面向南方,身体自然直立;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脚尖向前;胸部放松,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两腿外侧,手指微屈;头颈正直,下頦微回收,口微闭,上齿轻叩下齿,舌抵上腭,面部表情自然,眼平看前方;精神集中,全身放松。第 一 式 “起 势”第一动 “两脚
3、开立” 1、 左脚向左迈出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随即全脚掌踏实,脚尖向前,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成开立步。2、 眼看前方。第二动 “两臂前举”1、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至两手高于肩平,两臂自然伸直(不要用力挺直),距离与肩同宽,两肘微下垂(肘尖不要外敞),两肩松沉,两 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屈,指尖向前。2、 眼看前方。第三动 “屈膝按掌”1、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慢慢屈膝成半蹲状,松腰松胯,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2、 同时随屈膝下蹲,两臂慢慢下落,两掌轻轻下按至与腹部同高,展掌、舒指,两肩松沉,两肘微下垂与膝相对;落臂按掌须与屈膝下蹲协调一致。3、 眼看前方。这是“起势”的定式。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一)左野马
4、分鬃第一动 “抱球收脚” 1. 上体微向右转至面向南偏西,身体重心置于右腿上。 2. 同时右手略上收在胸前,右臂在右胸前平屈,肩部放松,右肘尖 微下垂,右手手心向下,手指微屈。左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左臂屈 肘向右下方划弧至与腹同高,左手手指微屈,置于右手下方;两手手 心上下相对,在胸前右侧成抱球状。3. 左脚随之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左膝正向南方。4. 眼看右手。第二动 “转体迈步”1. 上体向左转至面向南偏东,左腿膝部略向外开(膝盖向正东),随之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伸直,脚跟着地;右腿保持原 屈膝程度承担体重,两脚跟之间的横向距离约20厘米。2. 随转体和左脚迈出,两手开始分别
5、向左上、右下斜线分开。3.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三动 “弓步分手” 1. 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东方;随转体左脚全脚掌逐渐踏实,左脚尖正向东方,左腿屈膝慢慢向前弓出,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至偏于左腿, 左膝与左脚尖上下相对在一条垂直线上;右腿自然伸直,左脚跟后蹬 稍外展,右脚尖向东南方,成左弓步;上体保持正直,松腰松胯。2. 随转体两手继续分别向左上、右下斜线分开,视线随左手移动,直至左手向左上移至体前、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展掌、舒指;右手 向右下方落安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两臂肘部微屈,保持弧形;转体、弓腿和分手要协调一致。3. 最后眼看左手。这是“左野马分鬃”的定式(二)
6、右野马分鬃第一动 “后坐翘脚” 1. 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左腿自然伸直。2. 同时上体微向左转,两手开始翻掌边划弧,准备“抱球”。3. 眼看左手。第二动 “抱球跟脚”1. 上体继续左转。2. 同时两手继续划弧,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心相对在胸前左 侧成抱球状。3. 同时左脚掌踏实,屈膝弓腿,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随即右脚 跟进至左脚内側,脚尖点地。4. 眼看左手。第三动 “转体迈步”动作说明与“(一)左野马分鬃”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且转体幅度稍小些。第四动 “弓步分手”动作说明与“(一)左野马分鬃”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野马分
7、鬃”的定式。(三) 左野马分鬃第一动 “后坐翘脚” 动作说明与“(二)右野马分鬃”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相反。第二动 “抱球跟脚”动作说明与“(二)右野马分鬃地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 “转体迈步” 动作说明与“(一)左野马分鬃”第二动相同第四动 “弓步分手” 动作说明“(一)左野马分鬃”第三动相同。 这是“左野马分鬃”的定式。三、 白 鹤 亮 翅第一动 “跟步抱球” 1. 上体微向左转。2. 左脚脚跟先离地,随即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左腿。3. 同时左手翻掌向下,平屈于胸前;右手翻掌向上,向左方划弧至左腹前,两手手心上下相对,在胸前左侧成抱球状。4 眼看左手。第二动 “
8、后坐转体”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脚全脚掌踏实,身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2. 同时两手随转体开始向右上、左下分开。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三动 “虚步分手” 1身体微向左转至面向前方(东方)。 同时两手继续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额前右侧,手心斜向左后方(西北),虎口朝上,展掌、舒指;左手下按至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 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前掌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转体、分掌和步型的调整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5 . 眼看前方。这是“白鹤亮翅”的定式。四、 左右搂膝拗步 (一) 左搂膝拗步 第一动 “转体落手” 1. 上体微向左转。 2. 同
9、时右手微向右、向上翻掌,由额前下落至面前;左手开始外旋向上翻掌。 3. 眼看前方第二动 “转体收脚” 1. 上体向右转。 2. 随转体右手继续下落,经胯侧再向右后上方划弧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胯侧向上经面前再向右下划弧至右肩前、肘部略低于腕部,手心斜向下。 3. 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右腿。 4. 眼看右手。第三动 “迈步屈肘” 1. 上体微向左转。 2. 右腿保持原屈膝程度,身体重心仍在右腿;随转体,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一步,左腿自然伸直,脚跟着地,两脚跟的横向距离约30厘米。 3. 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至右耳侧,虎口对耳,掌心斜向左下方;左手下落至右腹前,手心向
10、下。 4. 眼转看前方。第四动 “弓步推搂” 1. 上体继续至面向前方。 2. 左脚掌踏实,左腿弓屈、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身体重心主要移至左腿,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3. 同时右手从耳侧向前推出,手指高与鼻平,推掌时沉肩垂肘,推到顶点时要坐腕、展掌、舒指;左手继续向前、向下、向左划弧由膝前搂过,按在左胯侧稍偏前,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坐腕、展掌、舒指。 4. 两手推搂和转体弓腿必需协调一致,同时完成。5. 眼看右手。 这是“左搂膝拗步”的定式(二) 右搂膝拗步第一动 “后坐翘脚” 1. 右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略向外撇;同时上体微向左转。 2. 同时两手
11、放松,开始翻掌划弧。 3.眼看右手。第二动“转体跟脚” 上体继续向左转。 同时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继续划弧,左手由胯侧边向上翻掌、边向左后上方划弧至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由右侧向上经面前向左下划弧至左肩前,肘部略低于腕部,手心斜向下。 眼看左手。第三动 “迈步屈肘” 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四动 “弓步推搂” 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这是“右搂膝拗步”的定式。(三) 左搂膝拗步第一动 “后坐翘脚” 说明与“(二)右搂膝拗步”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二动
12、 “转体跟脚”说明与“(二)右搂膝拗步”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 “迈步屈肘”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三动相同。 第四动 “弓步推搂” 说明与“(一)左搂膝拗步”第四动相同。 这是“左搂膝拗步”的定式。五、手挥琵琶分解为三动第一动 “跟步松手” 1. 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向前跟进半步,前脚掌着地。2. 同时右掌放松,准备回带;左掌准备上挑。3. 眼看右手。第二动 “后坐挑掌” 1. 右脚全脚掌踏实,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随右脚踏实上体稍向右转,左脚跟离地。 2. 随转体左掌由下向左、向上划弧挑至体前,掌心斜向前下方,高与鼻平;右臂屈肘回带,右手收至胸前,掌心斜向前下方。 3.
1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三动 “虚步合臂” 1. 上体微向左回转,但仍保持稍向右侧身状。2. 同时,左脚稍向前移,脚跟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部;上体正直,松腰松胯。3. 同时两臂向里相合,左手心向右,高与鼻平;右手合在左前臂里侧,手心向左;两臂肘部均微屈。4. 眼看左手。这是“手挥琵琶”的定式六、左右倒卷肱(一)左倒卷肱 第一动 “转体撤手” 1. 上体微向右转。 2. 同时随转体右手边向上翻掌,边由下经右胯侧向右后上方划弧,平举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肘部微屈;左手随之在体前翻掌向上。 3. 眼随转体先略向右肩再转向前看左手。第二动 “提膝屈肘” 1. 上体微向左回转。 2. 同时左腿屈膝轻轻提起
14、脚尖自然下垂,准备向后退步。 3. 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向耳侧,手心斜向前下方。 4. 眼看前方。第三动 “退步错手” 1. 上体继续微向左转至朝前(东方)。 2. 同时左腿向后略偏左侧退步落下,前脚掌着地,身体重心仍在右腿。3. 同时右手经耳侧开始向前推出,手心向前下方。左手开始向后收回,手心向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手在体前交错。 4. 眼看右手。第四动 “虚步推掌” 1. 左脚全脚掌踏实,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右脚以前脚掌为轴将脚扭正(成脚尖朝前),右膝微屈成右虚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2. 同时右臂沉肩垂肘,右掌继续前推,推到顶点时,手指高与鼻平。要坐腕、展掌、舒指。左掌继续向下、
15、向后划弧收回至左胯侧,掌心向上。 3. 眼看右手。 这是“左倒卷肱”的定式。(二)右倒卷肱第一动 “转体撇手” 1. 上体微向左转。 2. 同时左手由左胯侧向左后上方划弧举至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肘部微屈。 右手随之在体前翻掌向上。 3. 眼随转体先略向左看,再转向前看由手。第二动 “提膝屈肘” 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三动 “退步错手”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四动 “虚步推掌”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倒卷肱”的定式。(三)左倒卷肱第一动 “转体撤手” 说明与“(二)右倒卷肱”中
16、的第一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二动 “提膝屈肘”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第三动 “退步错手”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第四动 “虚步推掌” 说明与“(一)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 这是“左倒卷肱”的定式。(四) 右倒卷肱第一动 “转体撤手” 说明与“(二) 右倒卷肱”中的第一动相同。 第二动 “提膝屈肘” 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二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三动 “退步错手”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 “虚步推掌“ 说明与“(一) 左倒卷肱”中的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注意此动在退右脚时,右脚尖外撤的角度要
17、略大一些,以便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这是“右倒卷肱”的定式。七 、左揽雀尾第一动 “转体撤手” 1. 上体微向右转。2 .同时右手由胯側向右后上方划弧举至与肩同高,手心向右上方,肘部微屈;左手在体前放松成手心向下,两臂约成侧平举状。3. 视线随转体向右方移动。第二动 “抱球收脚” 1. 上体继续右转。2. 同时右臂向胸前平屈,手心翻转向下;左前臂外旋,左手由体前划弧下落至右腹前,手心向上,两手上下向对成抱球状。3. 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身体重心仍在右腿上。4. 眼看右手第三动 “迈步分手” 1. 上体微向左转。2. 同时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两脚脚跟横向距离不超过十厘米。3
18、 同时两手开始向左上右下分开。4. 视线随左手移动。第四动 “弓腿掤臂” 1. 上体继续向左转至面向前方。2. 同时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右脚跟后蹬,身体重心前移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3. 同时左臂平屈成弧形,肘部略低于腕部,向体前掤出,腕高与肩平,手心向里;右手向右下方划弧落按于右晇旁,手心向下,四指朝前,坐腕 、展掌 、舒指。4. 眼看左前臂。这是“左揽雀尾”中的“掤式”。第五动 “转体伸臂” 1. 上体微向左转。2. 随转体左前臂内旋,左手向左前方伸出,手心向下;右前臂外旋,右手经腹前向上 、向左前伸至左前臂里侧,手心向上。3. 眼看左手第六动 “转体后捋
19、 1. 上体向右转。2. 同时随转体两手向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后捋,直至右手手心斜向上,高与耳平;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里。3. 同时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自然伸直,身体重心逐渐移到右腿。4. 眼看右手。这是“左揽雀尾”中的“捋式”。第七动 “转体搭手” 1. 上体向左转至面向前方。2. 同时右臂屈肘将右手收回,经面前向前搭于左腕内侧(相距约见厘米),手心向前,两肘部略低于腕部。3. 眼看左腕部。第八动 “弓腿前挤” 1. 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2. 同时左手心向里,右手心向前,双手与肩同高,向前慢慢挤出,两臂成半圆形。3. 眼看左手腕
20、部。这是“左揽雀尾”的挤式。第九动 “后坐收掌” . 左前臂内旋,左手向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手心转向下,经左腕上方向前伸出,随之两手左右分开,与肩同宽。2. 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到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翘起。3. 后坐的同时,两臂屈肘,两手沿弧线收至腹前,手心都向前下方。 4. 眼看前方。第十动 “弓步按掌” 1. 左脚掌逐渐踏实,左腿屈膝前弓,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上体正直,松腰松胯。 2. 同时两手向上,向前沿弧线按出,与肩同宽,手心均向前,按到顶点时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曲,坐腕 、展掌 、舒指。3. 眼看前方。这是“左揽雀尾”的定式。八 、右揽雀
21、尾第一动 “转体扣脚” 1. 右腿屈膝,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自然伸直,左脚尖尽量里扣。2. 同时右手掌心向外 、经面前向右平行划弧至右侧,手心向前,两臂成侧平举状。3. 视线随右手移动。第二动 “抱球收脚” 1. 左腿屈膝,身体重心移回左腿,上体微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恻,脚尖点地。2. 同时左臂向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右手由体前右侧边向上翻掌边划弧下落至左腹前,手心向上;两手手心相对成抱球状。3. 眼看左手。第三动 “迈步分手”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三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四动 “弓腿掤臂”说明与“左揽雀尾”第四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掤式”。第
22、五动 “转体伸臂”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五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 第六动 “转体后捋”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六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七动 “转体搭手”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七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八动 “弓腿前挤”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八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挤式”。第九动 “后坐收掌”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九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第十动 “弓步按掌” 说明与“左揽雀尾”的第十动相同,只是左右式相反。这是“右揽雀尾”中的“按式”,也是“右揽雀尾”的定式。九 、单 鞭第一动 “转体扣脚” 1. 左腿屈膝,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脚尖尽量里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练二十 四式 太极拳 教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