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沿江高速公路桥段海湾清淤专项方案.doc
《广东某沿江高速公路桥段海湾清淤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某沿江高速公路桥段海湾清淤专项方案.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合作区前海湾清淤工程(一期)沿江高速公路桥段清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企业名称: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4年6月目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 编制依据11.2 工程简介11.3 主要工程量21.4 工期要求21.5 自然条件2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案62.1 清淤施工方案62.2通航孔防撞及助航设施施工方案12第三章 桥梁变形监测213.1 监测内容213.2 监测背景213.3 技术要求213.4 监测技术方案233.5 成果提交283.6 主要设备及人员293.7 质量保证措施293.8 监测建议29第四章 险情应急预案304.1 预案目的304.2 紧
2、急事态范围304.3 组织机构304.4 紧急事态时各部门总体职能314.5 应急处置程序314.6 接受政府或社会救援行动384.7 紧急事态处理预案启动以后的外围响应384.8 应急预案演练384.9 应急联系方式39第五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05.1 质量方针和目标405.2 过程质量控制管理405.3 施工阶段质量保证措施415.4 验收阶段质量保证措施425.5 防止质量通病的具体措施42第六章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456.1 安全生产方针、原则和目标456.2 安全管理制度456.3 施工期间人员和机械安全管理规定476.4 安全保证技术措施48第七章 环境保护保证措施557.1 疏浚
3、施工污染防止措施557.2 油类作业防污染措施567.3 生活区防污染措施567.4 生态保护措施567.5 施工期间的环境监测577.6 环境保护报告57第八章 主要机械设备58第九章 主要人员投入59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1.1.1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1.1.2疏浚和吹填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324-2006);1.1.3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交通部2008年第1号);1.1.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31-2012);1.1.5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4696-1999);1.1.6通航海轮桥梁通航标准JTJ311-97;1.1.7中国海区水上助航
4、标志GB4696-1999;1.1.8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1.1.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1.1.10深圳前海湾清淤工程(沿江高速公路桥段)安全性评估报告(2014年1月);1.1.11深圳前海湾清淤工程(一期工程)初步设计(2014年4月),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1.12深圳前海湾清淤工程(一期工程)通航安全评估报告(2014年5月);1.1.13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205-1-2008);1.1.14前海合作区前海湾清淤工程(一期)设计施工图纸;1.1.15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发的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1.2 工程简介前海合作区前海湾
5、清淤工程(一期),疏浚区域疏浚土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设计清淤底标高均为-1.50m(赤湾理论最低潮面),平均水深较浅,除台风侵袭期间1外,一般湾内风、浪较小。由于沿江高速深圳段穿越湾区,将对前海特大桥附近面积约72万m2的沿桥区域开展清淤,为减少对桥梁区域干扰,并在前海特大桥预留通航孔的基础上,开挖施工航道并清淤,对上述桥区设置助航设施及桥墩防撞设施,对通过桥梁通航孔的船舶进行安全助航,避免或尽量减少来往船舶对桥梁的基础结构产生碰撞导致基础结构损坏和船舶破坏,保护桥墩及船舶本身的安全。同时在清淤期间对前海特大桥进行变形监测。1.3 主要工程量前海特大桥附近清淤工程,疏浚总量约75.0万m(含
6、施工期回淤约2.5万m),均为1级土,疏浚至底标高-1.50m(赤湾理论最低潮面)。1、沿江高速通航孔位置的桥墩防护,通航防撞设置工程量共设置4座桥柱灯,桥柱灯共12盏LED航标灯(灯质为黄色单闪,周期4秒,灯光视距3海里),5座灯浮标(配备LED航标灯器、太阳能电源、顶标、锚链、沉石等,灯光视距3海里),4座柔性防撞墩(每座防撞墩设置3根600mm钢管桩(=12mm),上部采用槽钢进行刚性连接,每个防撞墩设置SA超级拱形护舷2个(SA(DA-A)400H1500L(RL型),充气式防撞护圈2套(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2、除通航孔以外的沿江高速桥墩防护,采用在施工设备外侧安装充气式防撞护圈进
7、行安全防护,防撞圈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防刮划性能。1.4 工期要求工期为2014年6月25日至2014年12月25日,工期240天,具体以开工令为准。1.5 自然条件1.5.1气候前海湾地处亚热带、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潮湿、雨量丰沛,日照强烈,多雷暴,夏秋季节常有台风影响。(1)气温气温年平均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2.7。(2)风前海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况有明显的的季节性,受季风控制,本地区春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7m/s,大风主要出现在台风季节,多年平均出现6级以上风的日数为1.3d。深圳机场气象台的
8、常风向为N向,出现频率为16.8%;次常风向为S向,出现频率为13.6%;强风向为W向,最大风速为27m/s;次强风向为N向,最大风速为23m/s。赤湾站的常风向为E向,出现频率为23.4%,次常风向为S向,出现频率为14.2%;强风向为SE向,最大风速为30m/s;次强风向为W、E向,最大风速为27m/s。(3)降水年平均降水量:2090.3mm;年最大降水量:2588.2mm(1994年)一日最大降水量:254.5mm(1993年6月16日)年平均降水日数:123.7d;年最多降水日数:137d;年内日降水量25mm的日数:23.1d。本地区降水均为雨水,无降雪记录,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洪季
9、49月份,其降水量之和占全年的84%;枯季10月翌年3月降水量较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6%。(4)雾年本地区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主要由雾和雨造成的。据1992年200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年平均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数为10.4d,其中雾日5.8d,雨日6.5d,年最多雾日10d,年最少雾日2d,雾日多出现在10月翌年的4月份。3、4月份的雾日约占全年雾日的60%,5月9月很少出现。据统计,能见度小于1km的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h,最长达7.5h。(5)相对湿度本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每年38月份相对湿度较大,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大于80%;10月翌年2月相对湿度略小,其中11月份最小,为63
10、6)雷暴据1992年1997年资料统计,本地区年平均雷暴日45.6d,年最多雷暴日数为56d,年最少雷暴日为20d。雷暴集中出现在每年的49月份,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92%。1.5.2 水文(1)潮位1)基准面及换算关系:珠江基面1.190m0.024m1.348m1.714m1.934m平均海平面56黄海基面85国家高程面大铲湾理论最低潮赤湾理论最低潮面图1.5.1 前海湾各种基面关系示意图2)潮型据实测资料分析,湾内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日潮不等现象比较明显。3)设计水位表1.5.2 设计水位表基面水位珠江基面赤湾理论最低潮面设计高水位1.13m3.04m设计低水位-1.50m0.41m
11、极端高水位2.23m4.14m极端低水位-2.20m-0.29m(2)潮流前海湾口基本和口外涨落潮主流向呈垂直状态且湾口相对狭窄,湾内纳潮量较小,因此湾内水动力较弱,流速一般小于0.5m/s。(3)波浪前海湾湾口朝向SSW方向,口外有大小铲岛和其他小岛的掩护,外海波浪一般不易达到前海湾,而且受到大铲湾集装箱码头的掩护作用,部分波浪到湾内后已很小一般不会超过1m。1.5.3工程地质本区海底地貌为港湾内堆积平原,具滩潮相间特点,工程区低潮时部分区域露出水面,属潮间带范围内。根据地质勘察揭示的地层分析,工程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和第四系全新统至晚更新统碎屑建造层,主要为淤泥类土,砂类土或粘性土
12、基底基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工程区淤泥类土层埋藏情况及其工程特性详述如下:淤泥(地层编号1):深灰色,黑色,饱和,流塑状态。标贯试验平均击数为N=1击,含水量W=73.998.6%。天然重度r=14.43KN/m,液性指数lL=2.47,。土质状态流动极软,为1级土,属弱附着力层。淤泥(地层编号2):灰色,深灰色,饱和,流塑状态。标贯试验平均击数为N=1.1击,含水量W=39.3108.0%。天然重度r=14.95KN/m,液性指数lL=2.17,。土质状态极软,为1级土,属弱附着力层。淤泥质土(地层编号3):深灰色,灰色,饱和很湿,流软塑。标贯试验平均击数为N=2.33击,含水量W=44.
13、453.3%。天然重度r=16.70KN/m,液性指数lL=1.45,。土质状态软,为2级土,属弱附着力层。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案2.1 清淤施工方案2.1.1 施工测量(1)测量人员、设备配备施工测量由测量小组负责、测量工程师组织实施。本工程配备的主要测量仪器等见下表表2.1.1 主要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用途备注1K5 信标机K55中国制造2010施工定位0.1-0.5m2K3信标机K32中国制造2009定位测量0.1-0.5m3全站仪Set220k2日本制造2006定位测量2mm+2ppm4水准仪C30-2日本制造2006标高测量2mm/km5单频测深
14、仪HD3701中国2009水深测量0.1m以上测量仪器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检验期在有效范围内。施工前均按照规范要求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检定,在开工后,向监理工程师及时提交在工程中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检定报告。(2)测量工作程序1)由测量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测量所需的资料、图纸;2)测量员负责现场测量及内业计算;3)测量工程师负责审核现场测量成果及业内计算结果;4)工程项目主管工程师复核测量内业计算结果;5)对须经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的测量工作,如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挖泥深度控制等应按合同及规范要求将有关资料上报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6)所有的原始测量、中间测
15、量和最终测量均要按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测量方法实施。各项验收测量工作要有监理工程师在场。每次测量结束后在规定时间内将所有测量数据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查。(3)GPS基准站的设立在施工区域附近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GPS基准站,并与平面及高程系统进行联测,确定基准站的坐标和坐标转换参数,为各流动站提供差分信息。为了直接有效进行施工控制并指挥施工船移船定位,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利用GPS定位系统指导疏浚船舶定位,通过建立在项目部的GPS基准站,施工期间昼夜不断地发送差分信号,安装在施工船舶上的Trimble 132接收仪收到卫星传送讯号后,通过专用软件实时进行基线船型的相互关系,从而真实反映作业船的行走轨迹。
16、使用步骤如下:1)GPS天线的安装根据测量的要求,要确定作业船的平面位置,一般需要三台GPS,二台控制船体平面位置,一台起校对作用,理论上GPS天线的间距越远测量误差越少,效果越好,但受船机设备尺寸,天线高度、差分信号接受等因素影响,实际安装时,应尽可能选用开阔无障碍的地方。由于GPS接收机与实际作业位置不一定一致,因此需确定作业区域与GPS接收机的位置关系,如铺排船作业,排体位于铺排船的中间,而接收天线位于船的两端,都必须经过职位换算才能真实反映排体的实际坐标、高程。具体方法是先建立船体坐标系,使用全站仪测出两个GPS点,排体首、尾入水点在船体坐标系下的坐标,从而经过换算确定各点的相互位置关
17、系。2)过程监控在施工前,先将船型参数、设计轴线、轴线两侧的宽度等工程参数输入软件,通过信标一体机接收仪施工定位软件建立船体文件。施工过程中,将作业区域的中心里程输入软件,电脑通过软件在显示信息,真实动态反映作业区域实际位置与设计值得偏差。(4)主要工序施工测量方法1)控制网建立测设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施工高程控制网复核业主提供的勘测平面控制点(网)、水准点;测设施工控制点及施工水准点;根据本工程现场施工条件,在施工现场合适地方设置若干个平面控制点,形成测量控制网。利用测量控制网加密施工控制点,用前方交会进行控制。施工水准点由业主提供的基点直接引测至施工现场。基点用桨砌石做成,点位用钢十字标示,并
18、设明显的保护标志。验收平面控制点及水准点,并提交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审批。施工期间定期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校核。2)水深测量水下断面测量,采用的测量船由RTK-GPS与测深仪相结合进行测量,并采用水上测量软件实现高精度的数据同步,结合验测潮位,水深由测深仪,测深线间距及水深点采样间距按规范要求确定,可以快速绘制水深图。RTK-GPS无验潮水深测量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运用最为广泛。本工程的水下地形测量包括工前水深测量、固定断面测量、施工过程中的断面测量。水下地形测量基本方法测量时将测深仪换能器安装在距专业测量船船船艏1/3-1/2船长处,GPS移动站天线与测深仪换能器置于同一铅垂上,GPS移动站
19、与测深仪的数据采集同步进行,确保测深点与定位点完全重合并做到测深定标与定位时间完全同步,从而保证测深质量。根据水深测量范围利用专业测量软件设计航迹线,利用GPS实时测得的测量船平面坐标控制测量船航行方向,测深断面航迹线与设计航迹线的偏离不大于规范规定值,并自动保留已测轨迹。水深点采样按间距进行记录,间距大小按水运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确定。测深精度为10cm。测量数据通过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可以快速绘制断面图和三维立体图,三维立体图可以直观地反映水下地形成型情况。水下地形测量成果整理A、水下地形测量数据文件输出格式按监理工程师要求确定。B、外业原始资料(测深记录纸、定位校对记录等)按监理工程师要求通过
20、监理签认并复印交监理备查,测量数据文件按规定的格式当场拷贝给监理。C、水深测量的内业资料在现场测量完成后按监理工程师的时间内整理完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2.1.2 清淤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流程疏浚土由水陆挖机开挖装入100-300m自航泥驳,驳船满载后驳运至转运区,再利用10方抓斗将淤泥倒运至2000m自航开体泥驳将淤泥运至黄茅岛抛泥区外抛,由此往复至疏浚结束。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施工准备浚前测量水陆挖机挖泥100-300m驳船运泥1000-2000m驳船运泥验收测量水上倒运疏浚土设置防护设施图2.1.1湿地挖机转运疏浚土流程图(2)船舶选型根据本区域施工特点,拟投入施工的水陆挖机为1.
21、5m水陆挖机,同时另配备100-300m舱容自航泥驳和2000m舱容自航开体泥驳。每艘施工船舶均配备DGPS导航定位仪和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航行安全。其性能见下表:表2.1.2 8m抓斗挖泥船性能参数表总长14.00m宽5.0m高度4.48m斗容8m功率112kw挖掘半径7.5m重量31.25T(3)施工方法水陆挖机外型尺寸小,作业定位精确,移动灵活,是一种使用于陆地、沼泽软地面及浅水作业的多用途挖掘机,并且有利于在狭窄空间里进行挖泥作业,减少磕碰。本区域选用的水陆挖机行走装置采用双体船式浮箱结构履带架及密封的箱型履带板,保证能在水上安全游弋。加强的超长工作装置和特殊结构
22、销连接件,以及高效的回转机构,提高了作业品质和生产效率。美观的外形、宽敞而配置齐全的驾驶室与简明的声光报警系统,减少长时间作业的疲劳,提高了操纵的舒适性。先进液压系统与发动机的完美匹配,可实现复合动作,并保证了高效、可靠的工作和高经济性的同时实现。湿地挖机主要用于桥梁承台间施工,利用铲斗上的斗齿切削土壤并装入斗内,装满土后提升提升铲斗并回转到傍靠的100-300m泥驳上卸土,然后再使转台回转,铲斗下降到挖掘机面,进行下一次作业。水陆挖机施工类似于抓斗挖泥船。采用分段、分条开挖,全段共分三个区域:C1、C2、C3区及桥外侧50m、内侧100m,施工顺序从C1C2C3,分条宽度为15m,分层厚度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沿江 高速公路 桥段 海湾 清淤 专项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