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热4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ppt
《建筑物理热4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物理热4外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本科生课程本科生课程 建筑物理(热)建筑物理(热)-建筑热工学建筑热工学 (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Building Thermal Engineering)展长虹展长虹 (副教授(副教授/博导)博导)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院建筑学院2021/6/161课程目录绪论1.建筑热工基础知识2.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计算与应用3.建筑保温与节能 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5.建筑防热与节能2021/6/162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2 围护结构的防潮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3
2、防潮防潮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耐久性耐久性保温性能保温性能室内环境品质室内环境品质空气含有水蒸气空气含有水蒸气室内外温度变化室内外温度变化客客观观现现实实 围护结构表面或围护结构表面或内部产生凝结内部产生凝结2021/6/164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人体舒适要求空气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人体舒适要求空气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湿度过湿度过大或过小会影响舒适度。大或过小会影响舒适度。室内外环境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如家具、材料等室内外环境需保持一定的湿度,如家具、材料等保持其物理性能所需,但需适中。保持其物理性能所需,但需适中。湿度过大使围
3、护结构发生冷凝的可能增大,会湿度过大使围护结构发生冷凝的可能增大,会影响其热工性能影响其热工性能湿度的必要性湿度的必要性2021/6/165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冷凝: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与之相接触的空气冷凝:当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与之相接触的空气露点温度时,出现冷凝水的现象。露点温度时,出现冷凝水的现象。外围护结构的冷凝可分两种情况:表面凝结表面凝结内部凝结内部凝结2021/6/166n表面凝结表面凝结,就是在外围护结构表面上出现凝结水,就是在外围护结构表面上出现凝结水,其原因是由于水蒸气含量较多而温度高的空气遇到其原因是由于水蒸气含量较多而温度高的空气遇到冷的表
4、面所致;冷的表面所致;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n内部凝结内部凝结,是当水蒸气通过外围护结构时,遇到结构内部某个冷区温度达到或低于露点时,水蒸气即形成凝结水,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外围护结构内部受潮,是最不利的。2021/6/167n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1.用于结构中的材料的原始湿度用于结构中的材料的原始湿度;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2.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施工过程中进入结构材料的水分;3.由于毛细管
5、作用,从土壤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由于毛细管作用,从土壤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4.由于受雨、雪的作用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由于受雨、雪的作用渗透到围护结构中的水分;5.使用管理中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使用水,使地板和墙的下部受潮。使用管理中的水分,生产过程中使用水,使地板和墙的下部受潮。6.由于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由于材料的吸湿作用,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分;7.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空气中的水分在围护结构表面和内部发生冷凝。2021/6/168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2 围护结构的
6、防潮4.3 夏季结露与防止措施2021/6/169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10n材料的吸湿特性用材料的吸湿特性用平衡湿度平衡湿度平衡湿度平衡湿度来表示。来表示。n n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把一块干的材料试件置于湿空气中,:把一块干的材料试件置于湿空气中,材料试件会从空气中逐步吸收水分(空气中的水材料试件会从空气中逐步吸收水分(空气中的水蒸气)而
7、变潮,蒸气)而变潮,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这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材料的吸湿。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干燥状态干燥状态吸水状态吸水状态吸湿硅胶吸湿硅胶2021/6/1611n平衡湿度:当材料试件与某平衡湿度:当材料试件与某一状态一状态(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一定的气温和一定的相对湿度湿度)的空气处于的空气处于热湿平衡热湿平衡时,时,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空气亦即材料的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一致温度一致(热平衡热平衡),),试件的重试件
8、的重量不再发生变化量不再发生变化(湿平衡湿平衡),),这这时的材料湿度称为时的材料湿度称为平衡湿度平衡湿度。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材料的吸湿特性,可用材料的等温吸湿曲线表征,如图。4.1.1 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空气湿度空气湿度最大吸湿湿度最大吸湿湿度“S”形曲线材料的吸湿强度在相对湿度相同的条件下,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2021/6/1612n建筑材料吸收的水分,是靠着水分子与材料骨架表面分子之间的分子作用力分子作用力分子作用力分子作用力,以及水的表面张
9、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作用保持在材料内部。n n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水分子与材料固体骨架之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的结合能量取决于材料含水量的多少。量的多少。量的多少。量的多少。当含水量很低时,水分子与材料的结合是非常牢固的。在严重受潮的材料中,结合就较弱,所以水分较易自由的迁移。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2021/6/1613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
10、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14n当材料内部存在压力差压力差(分压力或总压力)、湿度湿度差差(材料含湿量)和温度差温度差时,均能引起材料内部所含水分的迁移,从高势位面向低势位面转移。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热量传递的动力热量传递的动力是什么?是什么?2021
11、/6/1615n材料内所包含的水分,可以以三种形态存在:气态(水蒸气)、液态(液态水)和固态(冰)。n在材料内部可以迁移的只是两种相态:一种是气态的扩散方式迁移(又称水蒸气渗透);一种是以液态水分的毛细渗透方式迁移。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2021/6/1616n当材料湿度当材料湿度最大吸湿湿度时最大吸湿湿度时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材料中的水分尚属吸附水,这种吸附水分的迁移,
12、是先材料中的水分尚属吸附水,这种吸附水分的迁移,是先经蒸发,后以气态形式沿水蒸汽分压力降低的方向经蒸发,后以气态形式沿水蒸汽分压力降低的方向材料内部就会出现自由水,这种液态水将从含湿量高的材料内部就会出现自由水,这种液态水将从含湿量高的部位向低的部位产生毛细迁移部位向低的部位产生毛细迁移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水分迁移水分迁移空气湿度空气湿度2021/6/1617n外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外围护结构的水分迁移 当室内外空气的水蒸气含量不等时,在外围护结构的两侧就存在着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压力差,水蒸气分子将从压力较高的一侧通过围
13、护结构向低的一侧渗透扩散。若设计不当设计不当设计不当设计不当,水蒸汽通过围护结构时,会在材料的孔隙中凝结成水或冻结成冰,造成内部冷凝受潮造成内部冷凝受潮造成内部冷凝受潮造成内部冷凝受潮。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2021/6/1618对于围护结构,稳态下纯蒸汽渗透过程的计算对于围护结构,稳态下纯蒸汽渗透过程的计算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与稳定传热的计算方法完全相似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
14、中的水迁移 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对围护结构的湿状况,还是采用粗略的分析方法,即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对围护结构的湿状况,还是采用粗略的分析方法,即按稳定条件下单纯的水蒸汽渗透过程考虑。按稳定条件下单纯的水蒸汽渗透过程考虑。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1)即在计算中,)即在计算中,室内外室内外室内外室内外空气的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分压力水蒸汽分压力都取为都取为定值定值定值定值,不随时间改变;不随时间改变;2)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不考虑围护结构内部围护结构内部液态水分液态水分液态水分液态水分的转移,也不考虑的转移,也不考虑热湿交热湿交热湿交热湿交换过程换
15、过程换过程换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影响。2021/6/1619n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稳态条件下,通过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量蒸汽渗透量蒸汽渗透量蒸汽渗透量,与室内外的,与室内外的水蒸水蒸水蒸水蒸气分压力差气分压力差气分压力差气分压力差成正比,与渗透过成正比,与渗透过程中受到的程中受到的阻力阻力阻力阻力成反比。即成反比。即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蒸汽渗透强度,蒸汽渗透强度,g/(m2h)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m2hPa/g室内空气的水蒸室内空
16、气的水蒸气分压力气分压力,Pa室外空气的水蒸室外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气分压力,Pa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与传热过程计算相似!2021/6/1620任一分层的厚度,m任一分层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g/mhPa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表明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表明材料的透气能力,与材料的密实程度有关。材料孔隙率越大,透气性越强。材料孔隙率越大,透气性越强。H0
17、围护结构的总蒸汽渗透阻,m2hPa/g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围护结构的蒸汽渗透过程2021/6/1621 油毡油毡 静止空气静止空气 玻璃棉玻璃棉 玻璃和金属玻璃和金属 不渗透蒸汽不渗透蒸汽 垂直空气间层和热流由下向上的水平间层垂直空气间层和热流由下向上的水平间层n应指出,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还与温度和相对湿度有关,计算中采用的是平均值。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0.00018=0.018=0.065=0.135 单位:g/mhPa2021/6/1622n
18、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水蒸气分压力可近似取为Pi和Pe,围护结构任一层的内界面上的水蒸气分压力计算公式:4.4.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外围护结构的湿状况4.2 4.2 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外围护结构中的水迁移 n由于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湿转移阻表面的湿转移阻表面的湿转移阻表面的湿转移阻,与结构材料层的蒸汽材料层的蒸汽材料层的蒸汽材料层的蒸汽渗透阻渗透阻渗透阻渗透阻本身相比是很微小的,所以在计算总蒸汽渗透阻时可忽略不计。m=2,3,4,n从室内一侧算起,由第一层至第m-1层的蒸汽渗透阻之和4.1.2 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迁移与确定内部温度相似!与与“导热热阻导热热阻”类比类比与
19、与“对流换热热阻对流换热热阻”类比类比2021/6/1623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1 材料的吸湿特性材料的吸湿特性4.1.2 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围护结构中的水分转移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24内部冷凝的危害内部冷凝的危害?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 所以在设计之初,应分析所设计的构造方案是否会产生内部冷凝现象,以所以在设计之初,应分析
20、所设计的构造方案是否会产生内部冷凝现象,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其影响程度便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其影响程度1)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内部出现冷凝水,会使保温材料受潮,材料受潮后,导热系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数增大,保温能力降低;2)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此外,由于内部冷凝水的冻融交替作用,抗冻性差的保温材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料便遭到破坏,从而降低结构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危害很大,围护结构内部冷凝的危害很大,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患。还记得还记得“热电模拟实验热电模拟
21、实验”吗?吗?2021/6/1625n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判断围护结构内部是否会出现冷凝现象,可按下述步骤进行:象,可按下述步骤进行:(1)(1)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确定室内外水根据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确定室内外水蒸气分压力蒸气分压力Pi和Pe,然后根据公式(,然后根据公式(4-34-3)计算)计算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围护结构各层的水蒸气分压力,并作出P的分布的分布线。线。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对于采暖房屋,设计中取当地采暖期的室外空气的平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均温度和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室外计算参数。4.4.建筑围护结构的
22、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2)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根据室内外空气温度,确定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并作出相应确定围护结构各层的温度,并作出相应的最大水蒸气分压力的最大水蒸气分压力(饱和水蒸汽分压力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s)的分布线。的分布线。(3)(3)根据根据P和和Ps线相交与否判定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线相交与否判定围护结构内部是否出现冷凝。PiPiPePe不产生冷凝不产生冷凝产生冷凝产生冷凝单一均质层材料单一均质层材料2021/6/1626经判别若出现内部冷凝时,可按经判别若
23、出现内部冷凝时,可按下述近似方法估算下述近似方法估算冷凝强度冷凝强度冷凝强度冷凝强度和和采暖采暖采暖采暖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期保温层材料湿度的增量。冷凝界面冷凝界面经验和理论都已判明,在蒸汽渗透的途径中,若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经验和理论都已判明,在蒸汽渗透的途径中,若材料的蒸汽渗透系数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汽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出现由大变小的界面,因水蒸汽至此遇到较大的阻力,最易发生冷凝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叫做围现象,习惯上把这个最易出现冷凝,而且凝结最严重的界面,叫做围护结构内部的护结构内部的“冷凝
24、界面冷凝界面”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2021/6/1627显然,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显然,当出现内部冷凝时,冷凝界面处的水蒸汽分压力已达到该界面面处的水蒸汽分压力已达到该界面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s,c。则,冷凝强度为:则,冷凝强度为:分压力较高一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Pa分压力较低一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Pa冷凝界面处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力,Pa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入一侧的蒸汽渗透阻,m2hPa/g在冷凝界面蒸汽流出一侧的蒸汽渗透阻
25、m2hPa/g4.4.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与防潮4.1 4.1 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建筑围护结构的传湿4.1.3 4.1.3 内部冷凝的检验内部冷凝的检验冷凝界面冷凝界面2021/6/1628采暖期内采暖期内采暖期内采暖期内总的冷凝量的近似估算值为:总的冷凝量的近似估算值为:当地采暖期的延续天数,当地采暖期的延续天数,day采暖期内保温层材料湿度采暖期内保温层材料湿度(重量湿度重量湿度)的的增量为:增量为:应指出应指出,上述的估算是很粗略的,当出现内部冷凝后,必须考虑冷凝范围内的液,上述的估算是很粗略的,当出现内部冷凝后,必须考虑冷凝范围内的液相水分的迁移机理,方能得出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物理 外围 结构 防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