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升高的临床解读ppt课件.pptx
《心肌酶谱升高的临床解读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酶谱升高的临床解读ppt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心脏标脏标志物升高的志物升高的临临床解床解读读1心心脏标脏标志物志物第一类:反映心脏损伤的标志物ASTLDHCK、CK-MBcTn、hscTn第二类:反映心脏功能的标志物BNPANP第三类:反映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CRP、hsCRP2临临床床诊诊断用心肌断用心肌酶酶的的选择选择原原则则1.有较高的组织/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2.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3.生物半衰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4.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第三代心肌酶cTnIcTnT第二代心肌酶CK-MB第一代心肌酶AST、LDHMb、CK3心肌心肌细细胞胞蛋白或酶的大小、亚细胞分布、
2、生物半衰期决定了生物标志物出现在血循环中的方式和速度,以及在血清内持续的时间4血清心肌血清心肌损伤标损伤标志物志物变变化曲化曲线线肌红蛋白(Mb)起病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出现最早,敏感性强,特异性差,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5血清心肌血清心肌损伤标损伤标志物志物变变化曲化曲线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敏感性弱于肌钙蛋白,诊断的特异性较高,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6血清心肌血清心肌损伤标损伤标志物志物变变化曲化曲线线肌钙蛋白(cTn)
3、发病3-4小时即可升高,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恢复正常。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对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发病后较晚就诊的病人均有意义。7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诊诊断指南关于断指南关于酶酶学指学指标标的的变变迁迁p1999年以前的指南沿用AST、ALT、LDH、CK等酶学指标p2001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CK-MB仍为诊断“金标准”,最少应是正常上限值的2倍p2007年,ESC/ACCF/AHA/WHFUniversalDefini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明确指出心脏标志物以cTn最佳p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cTn
4、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由于CK广泛分布于骨骼肌,缺乏特异性,因此不再推荐用于诊断AMIAST、LDH及其同工酶对诊断AMI特异性差,也不再推荐用于诊断AMI8肌酸激肌酸激酶酶(CKCK)和肌酸激)和肌酸激酶酶同工同工酶酶(CK-MBCK-MB)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在生理水平上维持细胞内ATP的浓度。CK由M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组合成三种同工酶:CK-MMCK-MBCK-BB在细胞线粒体内还有另一种同工酶,称之为CK-Mt。9组织CK活性活性(IU/g)同工同工酶组成成(%)CK-MMCK-MBCK-BB骨骼肌250098.91.10.06腓
5、肠肌70-8218-300脑55502.797.3心47378.7201.3左心室48-6034-48乳头肌46-5640-51小肠11211-137-978-80大肠1383-40-196肾328-12088-92前列腺11434-392-659-60肝0.600100子宫1155-162-2064-93胎盘00100甲状腺4-260-173-9610CKCK和和CK-MBCK-MB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2%),而CK-BB极少.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CK-MB可增高10-25倍,超过CK总活力增高的倍数(10-12倍)在非心肌梗死疾病中,CK-MB也可以增高,但
6、占总CK的百分比常低于心梗发生时的百分比。11CKCK和和CK-MBCK-MB临床应用中,除测定CK和CK-MB的活性外,还应注意CK-MB/总CK25%,甚至大于CK的活性: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无论CK-MB绝对活性增高还是百分CK-MB界限值的诊断标准对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的诊断,均不适用于14岁以下病员。12横横纹纹肌溶解肌溶解CK:31246.2U/L;CK-MB:689U/LCK-MB/总CK2.2%13颅脑颅脑外外伤伤CK:1956.3U/L;CK-MB:94U/LCK-MB/总CK 4.8%14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CK:1489.5U/L;CK-MB:114U/LCK-MB/总CK
7、7.6%15肝硬化肝硬化CK:52.1U/L;CK-MB:38U/LCK-MB/总CK 72.9%16大面大面积脑积脑梗塞梗塞CK:47.5U/L;CK-MB:79U/LCK-MB/总CK 166%17Impossible!临床中,当CK-MB/总CK25%,甚至大于CK的活性时,应注意假阳性的可能18CKCK活性的活性的检测检测uDGKC法ADP+肌酸激酶ATP+肌酸NADP+葡萄糖-6-磷酸NAPDH测定NADPH在340nm处的吸光度u免疫抑制法假设血中只有CK-MB和CK-MM:血清+抗CK-M亚单位的多克隆抗体检测CK-B亚单位活性结果2CK-MB活力CK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
8、酶CK-MB活性的检测19CK-MBCK-MB活性高于活性高于CKCK的原因分析的原因分析1.血清中存在多量CK-BB如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K-BB明显升高,其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脑血管意外及脑手术后内胚层来源的肿瘤,如前列腺癌(89%)2.CK过高,不能完全被抗人CK-M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定值高于其真值3.溶血,对CK和CK-MB产生正干扰。20CK-MBCK-MB活性高于活性高于CKCK的原因分析的原因分析4.血清中存在巨CK(M-CK),其M亚基不能被抗人CK-MM抗体封闭,其活性累加于B亚基M-CK-I:释出的CK-BB在血清中与Ig聚合的结果。M-
9、CK-II:主要来自肝脏或肿瘤组织,是CK-Mt在细胞严重损伤后,释放入血中聚合而成的巨分子酶。-见于恶性肿瘤、肝硬化、心脏病、高脂血症等病人的血清-常是病情恶化、预后不佳的标志,但亦有随疾病恢复而自行消失者。5.严重脂血增加漫反射,使透光度减低,干扰结果。21CK-MBCK-MB的的临临床床应应用用诊断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判断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分层监测溶栓效果,确定再灌注:CK-MB峰值前移(14小时内)再梗死的判断估计梗死范围22*x upper limit of normal*x upper limit of normal CK-MBCK-MB升高水平同升高水平同ACSACS患者
10、患者6 6个月死亡率关系个月死亡率关系Alexander JH et al.Alexander JH et al.CirculationCirculation.1999;Suppl 1:1-629.1999;Suppl 1:1-629.4.9%4.9%5.7%5.7%9.2%9.2%12.6%12.6%14.5%14.5%19.9%19.9%(n=5,681)(n=5,681)(n=1,098)(n=1,098)(n=294)(n=294)(n=302)(n=249)(n=211)(n=302)(n=249)(n=211)Normal Normal 1-2 1-2*2-3 2-3*3-5 3-
11、5*5-10 5-10*10 10*CK-MB CK-MB 水平水平水平水平23肌肌钙钙蛋白(蛋白(CTNCTN)24CTNCTN作作为为心心脏损伤标脏损伤标志物的志物的优优点点1.cTnT和cTnI均为心肌特异性2.兼有CK-MB升高较早和LDH诊断时间窗长的优点。3.心肌中cTn的含量高于CK,因此心肌损伤时敏感性更高,可以检测微小损伤4.血中浓度与心肌损伤范围相关性较好,可用于判断病情轻重25p2007年UniversalDefini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ACC/AHA/ESC/WHF)p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
12、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p2012年ThirdUniversalDefinitionofMyocardialInfarction(ESC/ACC/HAH/WHF)26心肌梗死的心肌梗死的临临床分床分类类1型:自发性心肌梗死,由1次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例如斑块侵蚀及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2型:继发于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心肌梗死,例如冠状动脉痉挛、贫血、呼衰、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2012年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ESC/ACC/HAH/WHF)27心肌梗死的心肌梗死的临临床分床分类类3型:突发、未预
13、料的心脏性死亡,包括心脏停跳,但死亡发生于可取得血样本之前或血中生物标志物出现之前。常有提示心肌缺血的症状,伴有推测为新的ST段抬高,新出现的LBBB,或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病理上冠状动脉有新鲜血栓的证据。4a型:PCI相关性心肌梗死4b型:支架内血栓相关性心肌梗死5型:CABG相关性心肌梗死2012年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ESC/ACC/HAH/WHF)28我国我国20102010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诊断断标标准准1.心脏生物标志物(cTn)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
14、即正常上限,URL),并有以下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2.突发、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涉及心脏停跳,常伴有提示心肌缺血的症状、推测为新的ST段抬高或LBBB、冠状动脉造影或尸体检验显示新鲜血栓的证据,死亡发生在可取得血标本之前,或心脏生物标志物在血中出现之前。摘自2010年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9我国我国20102010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诊断断标标准准3.在基线cTn正常、接受PCI的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肌 升高 临床 解读 ppt 课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