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论证报告.doc
《护理专业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专业论证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证报告项目名称:设置中职三年制护理专业申报单位: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论证部门: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医研室2007 年 8 月 12 日目录、八、前言第一章 开设护理专业论证报告 2第一节 开设护理专业必要性分析 2第二节 开设护理专业可行性分析 7第二章 开设护理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 12第三章 开设护理专业可能遇到的问题 19第四章 结束语20八f1前言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 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了数 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 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
2、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 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 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 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 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 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加上 市委市政府对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更是为我校建设护理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契 机。我校无论从办学历史到办学环境,还是从师资软件到设备硬件都已经具备了 建设中职三年制护理专业的条件,我们坚信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一定能打 造一个富有东莞特色的护理教育品牌。第一章 开设护理专业
3、论证报告第一节 开设护理专业必要性分析一、开设护理专业的时代背景(一)社会需求方面1、卫生服务模式的改变增强了护理工作的作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卫生服务模式从传统的医疗救 治逐步转向包括保健、康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等的全面照顾,对护理 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银行早在 1993 年世界发展状况中就明确指出:大部 分的卫生保健工作应该由护士和助产士承担。2、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的增长点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 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 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 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也日渐突出。发展老年卫生事业,迎接 人口老龄化
4、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改革城市卫 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1999 年,我国确立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 务的总目标:到 2010 年,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使社区护理服务成为新的重要的增长点。随着社区卫生服 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将承担更多的初级卫生保健、流行病学调研、 传染病监控、卫生宣教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者 广泛地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 康教育等工作。随着老龄人口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增加了老
5、年护理和慢性 病护理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 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二)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护理人员数量匮乏1998 年上海、沈阳、广州等城市的 10 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人力资源调查结果 显示,护士编配比例为:医、护比例为1: 0.51: 0.75,床位数与护士比例为1: 0.21: 0.35,护理人力状况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人力编配要求,也难 以适应整体护理需求。有个别医院护理人力紧缺,护士只限于完成打针发药。由于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没有精力进行基础护理,因此,病人的基本病情观察、部分基础护理则由其家属完成,由此产生了护理质量严重滑坡的现
6、象。2003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个)合计卫生技 术人员执业 (助理)医师执业 医师注册 护士药剂 人员检验 人员其他 技术 人员管理人员丄勤人员5274786430647138192814860291265959357378209616225697199331450292(三)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护理人才数量紧缺截至2002年12月31日,广东省注册护士人数达到1O. 3万人,医生数为10.6 万人,病床位数为16.9万张,床护比低于1:0.4,医护比低于1:2,护士编制 无论绝对值还是相对值都是不足的。而另一方面,在整个广东省的临床护士中, 中专学历占83. 3 %,大专学历占7.8%
7、本科学历只占0.4% ,另有8.5% 的护士 没有护理专业学历。由此可见当前广东省护理人力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 都是偏低的,即广东省的护理人才的数量是紧缺的。(四)东莞市护理人力资源现状东莞的护士数量远远少于应有的数量截止2009年底,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2472个,其中医院74间、 分院22间、门诊部298个和社区卫生服务站362间。全市实际开放床位 19980 张,执业医师13491人,注册护士16162人(其中医院13790人,社区1411 人,其它机构961人 。目前东莞市各类卫生机构的临床护士与床位比还不到0.4: 1,而世界大多数国家为1:1以上,广东省对于临床护士
8、的要求最低为0.43:1, 现在我市常住人口达170多万,再加上800万以上的流动人口与周边市县的需求, 现有的护理专业人员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需要不断补充大量的护理专业 人员。也就是说东莞的护士数量远远少于应有的数量。(五)与国外护理人力状况比较分析1、人力结构比较WHO的资料显示,在千人口护士比例方面,1998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达 到3人以上,部分发达国家甚至达到30人以上,只有印度、土耳其、巴西等国家 的千人口护士比例在1人以下(见表1)。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国家千人口护士比明 显高于经济不发达国家。表1 1995-2000年世界部分国家/地区医护人力资源现状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
9、生产总值($)卫生预算比例人均卫生支出($)医生 (千人 口)护士(千人口)医护比中国7402.27%331.641.001:0.61中国香港26,43710.30%5911.546.221:4.04日本33,7158.90%2,1941.877.791:4.16菲律宾1,2952.54%-1.254.431:3.56新加坡22,9442.80%6511.434.111:2.87泰国6,1006.21%1.260.381.551:4.2印度尼西亚1,58554%2.360.140.441:3.16澳大利亚37,2958.40%1,7502.758.641:3.14德国21,17010.50%2
10、3393.545.011:4.16芬兰23,66029.50%1,8433.0325.771:8.5英国-5.80%1,3471.395.721:4.1加拿大19,640-2,0851.8110.861:6.0美国30,08813.50%4,0902.689.161:3.4据2001-2002年西太平洋地区卫生资源报告及世界护理的现状、不足及 预测的资料,在世界主要的二十余国家和地区,我国大陆与土耳其、巴西的医 护比例均小于1:1。我国香港地区、日本、泰国、德国以及英国等国的医护比例 都超过1:4,而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的医护比例均越过了1:6。印度人均 GNP只有中国的一半,但医护比例
11、明显高于中国。世界银行在其1993年世界发展 状况中指出医生同护士的比例应该达到1: 2或1:4。1998年全球的平均医护比例 为1:2.698(见表2)。表2 1998年世界各大洲平均医护比与我国2001年的医护比地区医护比南美洲1: 0.9251亚洲1:2.019欧洲1: 2.473大洋洲1:3.636非洲1:3.457北美洲1:3.679全球1:2.698中国(2001年)1: 0.613就护士与床位比例而言,世界许多国家都基本保持在1:1以上。以英国为例,普通病房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一般是1:1;恢复病房(HighDependent Unit)护士 与病床的比例大约是2: 1;重症监护病房
12、Intensive Care Unit)护士与病床的 比例大约是5-6:1。(六)我国护理人力需求预测2002-2003 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医护人力17 年的 资料(1985-2001 年),对未来的护理人力的需求进行了预测:我国要建设小康社 会,在卫生人力的配置上应基本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到2015 年我国的医护比例 应达到1 : 1。按照这个比例进行预测和规划,2015年医护人数均将达到232.3万 人,千人口的医护比例均为1.5,这就意味着护士数量在2001 年128.7万人的基 础上,净增加103.6万,平均年净增加11.5万。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社区服务扩 大
13、等带来的人力需求增加,经过专家论证,我国实际需要的护理人员应比预测的 数量更多(专家建议应为预测数量的 1.25 倍),建议2003-2010 年我国护理教育 的年平均招生数量应在 15 万左右。二、开设护理专业的市场前景分析1、东莞经济发展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东莞毗邻港澳地区,在发展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过程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号称“世界工厂”。目前,东莞有外商企 业 13800 多家,在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全球 100 强企业有 12 家, 跨国公司有124 家,境外上市公司有近800家。20 多年来,东莞经济 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22%,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大中城市
14、 30 强。与此相应,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不 断提高,从以前的单纯生病治病到目前的预防保健,需要大量的卫生 人才。2、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力资源规模不足,满足不了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按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的实施意见(粤府【2007】23 号)要求:“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 范围或按照3 万-10 万人的居民人数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并根据需要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东莞市常住人口超过656 万, 如按服务人口 3-6 万人设置 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服务人口 8000-16000
15、人设置1 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就是说其服务中心的数量 至少应为109 所,而服务站的数量至少应达到410所。截止到2006年 底,全市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50 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 60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90 个。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医师1165 人,护士 934人,医护比为1:0.8。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总量明 显不足。根据省级的要求,目前东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数量显然 是短缺的。同时按照全市 656 万常住人口的统计口径计算,东莞每一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人口约为10.9 万人,每一所社区卫生服务 站的服务人口约为 3.45 万人。而结合东莞目前的实际情况,这
16、也远远 超出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能承受的服务能力,且在调查中发现,有 些地方的服务站,仅有 1 个医生和 1 个护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处于 “干渴”状态。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严重不足。3、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东莞卫生学校,作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卫生事 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学校护理专业是全校重点发展专业之一,办 学 51 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总之,护理不仅缺少人力, 更为缺少的是人才培养系统和人才成 长的环境, 这将极大地影响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人力资 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是实现人力资源提升和增加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 , 能产生直接和
17、间接社会经济效益。只有培养一大批素质高、业务能力 强的社区卫生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实现卫生 工作的根本宗旨。而我校开办护理专业,不仅是对东莞社区护理人员 的补充,特别是专业护理人员的补充,对完善东莞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第二节 开设护理专业可行性分析东莞卫生学校创建于1958 年,是一所全日制培养初、中级医药卫 生专业人才的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建校51 年以来,我校坚持面向市场 办学,为东莞市培养了近2 万名实用型、技能型中等卫生技术人才及 乡村医生,涉及护理、社区医学、中西药剂、卫生保健、医学检验、 助产、妇幼保健、预防医学、卫生监
18、督、中西医结合等10 个专业,为 配合本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方针 既注重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又强化学生的医疗专业知识教育、医疗 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历年来学生就业率达100%,护 士执业考试通过率81.6%(2010 年)。历届学生参加工作以后,专业 技能及整体素质均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次获得了广东省“文明校 园”、“先进团组织”;东莞市“文明单位”、“共青团先进单位”等光 荣称号。近年来凭借东莞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学校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 阶段。学校规范化管理成效显著,坚持以培养实用性基
19、层医疗卫生专 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体现 “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为基层医疗卫生行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 才”的办学特色,以护理为骨干专业,不断完善学校设施的建设与发 展,促进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端正办学方向,及时调整和拓宽办 学思路,转变办学模式,积极推动学校向多学科、多层次发展,广泛 开展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努力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 合型卫生职业技术人才。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中职教育,把加快发展卫生职业教育作为 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的基础上, 作出了建设东莞卫校新校的重大决策。2009 年9 月28 日,我校作为东
20、 莞市 28 项重点工程之一在新校址举行动工仪式。新校总建设面积 7.2 万平方米,其中普通教学区 6.3 万平方米,专业实训区 9 千平方米, 总投资约1.72亿元。新校根据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标准设计,以创造“水 文化学校、园林式学校”为基本出发点,按照“一线三园”的布局规 划设计,预计 2011 年初竣工。办学规模将达到在线普通中专生 3000 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500 人,每年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各类培训 5000 人次。届时我校将担负起我市初级和中级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卫 生技术人员成人学历教育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的康复、住院 医师规范化、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等工作的需要。为促进我市
21、教育与医 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卫生 人才支持。一、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我校拥有护理专业的教师共27 人,全部达到学历要求,均具有中 职教师任职资格。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教师 17 人,高级职称教师 10 人,“双师型”教师14 人,他们的专业学科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 高,完全能胜任中医护理专业的教学。护理专业主干课程专业教师情况表姓名性别学历职称担任课程名称备注宋海燕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基础护理学学科主任、双师林珊女本科高讲妇产科学执业医师王勇男本科中医高级讲师中医学、针推双师陈映云女本科中医护理讲师中医护理学双师冷静女本科儿科高级讲师儿科护理学双师杨琼女硕士妇产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专业 论证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