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分析题库整理全.docx
《教育政策分析题库整理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政策分析题库整理全.docx(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 ( 表示仅出现在名词解释部分;页码表示在简答、论述部分中出现的页码;表示老师曾提示过的重要内容)1、教育优先发展2、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3、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P1)4、现代教育的政治功能(P2)5、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P3)6、学习优势说(P3)7、成熟优势说(P3)8、社会本位论(P4)9、个体本位论(P4)10、现代教育(P5)11、人的全面发展1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3、终身教育(P20)14、教育民主化(P5)15、教育机会均等(P5)16、学习型社会(P20)17、师生关系民主化(P5)18、教育目的19、教育价值2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7)21、
2、三个面向”22、教育方针23、学制(P9)24、知识与能力(P17)25、主知主义(P17)26、行动主义(P17)27、教师中心论(P19)28、学生中心论(P19)29、直接经验(P20)30、间接经验(P20)3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P19)32、学校消亡论(P21)33、教师消亡论(P21)34、传统教育的三中心(P17)35、现代教育的三中心(P17)36、教育全球化37、教育均衡发展38、择校与公平39、教育终身化(P20)40、学习型组织(P20)41、科学主义(P5)42、人文主义(P5)43、人本主义(P5)44、教育救国论45、教育万能论46、现代教育管理(P13)47
3、教育管理(P12)48、教育管理的特点(P12)49、科学管理(P13)50、泰勒制(P13)51、科层管理(P14)52、行为科学(P14)53人际关系学说(P15)54、系统理论55、民主决策56、正式组织57、非正式组织58、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P22)59、全面发展教育(P8)60、现代教育制度二、简答题:(页码表示在简答、论述部分中出现的页码)1、简述教学活动的规律(P18)2、简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P22)3、简述20世纪世界教育的五大变化(P23)4、简述20世纪后30年与教育有关的三次革命性变化(P24)5、简述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P25)6、简述以人为本教育发展观的内涵(P
4、25)7、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P1)8、简述现代教育的政治功能(P2)9、简述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P3)10、简述学生发展的成熟优势说个人学习优势说(P3)11、比较分析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体本位论(P4)1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P5)13、简述教育民主化的内涵(P5)14、简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的影响(P22)15、简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P7)1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P7)17、简述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P8)18、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P8)19、简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P17)20、简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P18)21、什么是教师中心论(P
5、19)22、什么是学生中心论(P19)23、简述教学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P20)24、简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P19)25、简述教学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P20)26、什么是学校消亡论(P21)27、什么是教师取消论(P21)28、简析传统教育的三中心(P17)29、简述现代教育的三中心(P17)30、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23)3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P10)32、简述现代学制的三个类型(P9)33、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P11)34、为什么说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P12)35、简述“六.三.三”学制(P27)36、简述教育管理的特点(P12)37、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6、P13)38、科学管理理论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P13)39、科层管理理论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P14)40、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P15)三、论述题:(页码表示在简答、论述部分中出现的页码)1、结合实际论述教学活动的规律(P18)2、20世纪世界教育的变革(P23)3、论述什么是教育优先发展(P25)4、我国如何实现教育优先发展(P25)5、论述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P25)6、论述现代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P1)7、论述现代教育对于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P2)8、论述现代教育对于文化的促进作用(P3)9、论述分析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体本位论(P4)10、谈谈你对于现代教育
7、的理解(P5)11、论述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基本特征(P5)12、你对于教育民主化与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P5)13、你对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考(P20)14、论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发展的革命性意义(P22)15、论述对于中国教育现代的思考(P7)16、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P7)17、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P8)18、论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P19)19、论述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P21)20、论述现代社会中学校和教师的作用(P21)21、论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变革(P10)22、我国现代学制的回顾与发展展望(P11)23、结合实际论述学校管理的特殊性
8、P12)24、科层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于教育管理发展的影响(P13)25、科层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P14)26、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P15)27、谈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管理的影响(P16)28、结合实际论述信息技术对于教师的影响(P22)29、论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与决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P15)30、论述信息技术变革对于学生学习的影响(P22)2一、名词解释1、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包括七方面内容:(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3)提高高等教育质量(4)加大教育投入(5)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9、6)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7)建设学习型社会。2、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解决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加快发展三个重大问题的关键,是加快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落实“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和“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前提。3、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包括社会生产力功能和商品经济功能。社会生产力功能包括(1)现代教育的社会生产力基础(2)现代教育的社会生产力功能。4、现代教育的政治功能:现代政治为现代教育奠定了社会基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现代教育也同样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和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1)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2)现
10、代教育对社会政治制造舆论的功能(3)现代教育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功能。5、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社会文化影响着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包括三个方面的功能:(1)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保存、传递功能(2)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交流功能(3)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造、更新功能。6、学习优势说:主要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实质上不是什么心理能力的增强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而是合适行为的形成。合适的行为不是来自于成熟,而是来自于SR(即刺激反应)的连接,刺激和强化在学习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根据刺激和强化呈现时间和方式不同,学习行为又可以分为经典性
11、学习、操作性学习和观察性学习三种具体方式。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向学生提供适宜的材料(刺激)和奖惩(强化),帮助学生形成适当的行为,促进学生发展。教育和学习走在发展的前面。7、成熟优势说:代表人物是格赛尔和皮亚杰,主要关注与成熟对于生理能量的增加和心理活动形式的变化的影响,所以不能很好地解释许多高级的社会品质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即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社会学方面的动因教育与学习。后人批评皮亚杰等人的学说有生物学化倾向的实因盖出于此。8、社会本位论:人之不同于动物的最根本标志之一。社会的观念和意志能够而且应该完全地体现在个体的一切心理活动和一切发展之中,个体发展需要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反映。教育作为促进
12、个体身心有目的变化的手段,主要是反映社会的观念和意志,传递社会的经验和价值,把学生训练成适合一定社会需要的“社会人”。9、个体本位论:从社会本位论的对立面出发,强调个体心理活动和个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反对把它们当成社会影响的消极产物,主张对儿童本性的尊重,主张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他们认为教育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教育的目的是根据人的发展需要制订的,不能把社会意志强加于个人发展的客观法则上面。个人本位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和个体发展有其内在的自然秩序,这种内在的自然秩序只跟人的本性有关,而与社会的意志无关。而且,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破坏这种内在的自然秩序,阻碍人的发展。10、现代教育:马
13、克思概括出了现代教育的根本特征,这就是:朝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这条道路前进的教育。(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想(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3)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4)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5)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6)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7)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8)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9)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0)理论自觉性越来越提高。11、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实践,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想。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
14、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第一,它不是简单地从量上去规定全面发展的,而是赋予它以深刻的历史与阶级内容,主要谋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即人类绝大多数并且是数千年被剥削被压迫的直接生产者体力劳动者在智力方面的发展;第二,它提倡个人自由充分独创地发展,谋求每个人(当然是历史的个人,集体中的个人)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知识能力等等的力量去更好地创造新世界,逐步摆脱屈从和被动以及各种身体上和精神上被奴役的地位。1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再一个基本特征,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遍规律,在教学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5、还反映了教育向民主化方向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即教育必须普及到最普通的劳动群众,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它本身又不断发生新的变革的时代,它的意义也越来越大,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这也是必然规律。13、终身教育:终身性,使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不会终止于学校教育阶段,而是使其一生受到连续的教育,直至生命的终结;全面性和自由性,教育和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人的身心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不再是从外部强迫灌输的,而是自由的、根据个人需要和兴趣的,有机联系的、协调性的学习化社会,教育的场所、机构和组织不仅仅是学校,而是全社会构成的一
16、个教育和学习的整体,构成学习化社会或教育化社会,整个社会是一个协调性的互相联系的整体。这些设想既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反映出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4、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与教育民主化的进程是同步向前的。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不民主的教育,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教育民主化的进程首先是教育普及化,然后要求“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民主化的发展,导致教育法制化,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与民族化、国际化的关系也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15、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一个表现,首先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口号是“受教育机会均等”。20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提倡“
17、积极参与”,即不满足于接受教育,而要办教育,参与教育活动的教育决策。所谓“教育民主化不仅要把更多的教育给予更多的人,也要更多的人参加教育管理”。“让教育民主化从真正的民主行动开始;让尽可能多的人民帮助重新创造教育。”16、学习型社会:(同13)17、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再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由外部民主向内部民主发展。这就是说,民主化已逐步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内部。实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片面重教让位于重教也重学。强调学生自我教育,自己学习,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地主动地发展。反对教师专制的师生关系,反对强制学习和强迫纪律也反对抹杀学生个性的平均要求。承认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论,越来
18、越受到人们关注和讨论。18、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的质的规定性,它包括价值型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包括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包括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定向功能,具有调控功能,具有评价功能。19、教育价值:教育的价值也就应当是教育的有用性或“效用”,是人们有意识地掌握、利用或接受、享有教育时,对教育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但是作为价值的意义的有用性本来是对人而言的,人们在审视和判断教育的价值时,同判断其他客体一样,总是以一定的利益和需要为根据的。2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这样一个思想
19、即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过程和历史的产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时间增多,从而为个人全面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3)大工业的发展使新的产业不断兴起,劳动变换加速,从而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21、“三个面向”: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我国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正确的方向。22、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从二者的联系看,他们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具有内在一致性。是一个社会,国家,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都不得违背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从其区别来看
20、一个方面教育方针所含内容比较教育目的更多一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括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的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方面更为突出。2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讨论的是施教机构系统的结构问题。如果从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的结构来分析,那么,现代学制不外由两种结构所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由这个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
21、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是前者,美国的学制属后者。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和以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这种分支型学制。24、知识与能力:对于现代教学来说,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它要提高人的智慧、增长人的智力和能力,这也是重要任务。在现代教学的历史上,强调知识还是强调能力,存在矛盾斗争。比如:“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一个偏重能力,一个偏重知识;凯洛夫教学体系和赞科夫教学体系,前者偏重知识掌握,后者强调能力发展。25、主知主义:“主知主义”如斯宾塞认为教学是为未来完满生活
22、做准备;而“行动主义”如杜威强调现实的教学生活亦即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学目的,教学“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反映了教学目的内在的矛盾: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矛盾。教学是引导儿童从今天走向明天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学是立足于今天呢?还是明天?这存在不同的考虑。“行动主义”强调教学立足于儿童的今天,注重儿童在教学中获得直接经验,体验生活,提高儿童学校生活的质量,满足儿童的欲望和兴趣。立足于儿童的现实,必然要求以儿童为出发点,并以儿童的发展作为归宿,因而具有儿童本位的倾向。“主知主义”以未来作为教学的立足点,认为教学就是要学会未来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从而做好未来生活
23、的准备。立足于未来,必然从成人角度来规划,注重教学的效用,具有知识本位倾向。26、行动主义:(同25)27、教师中心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基本的教学关系之一。这一矛盾关系的实质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教师是权威,学生主要应服从教师权威。这就是教师中心说。28、学生中心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基本的教学关系之一。这一矛盾关系的实质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在教学中,学生是中心,是太阳;教师要围着学生转,起帮助、辅导作用。这就是儿童中心说。29、直接经验:“行动主义”以经验(直接经验
24、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选择的是直接认识道路。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探索、发现、实验、操作等形式,认识已有的知识经验,获得发展。直接经验具有亲身了解知识产生过程、锻炼技能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等优点,是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它独特的适应性和作用。30、间接经验:“主知主义”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走的是间接认识道路。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听课、读书等方式,直接从教师(从他人)、从书本那里得到知识经验,掌握学习它们。间接经验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有利于系统知识的学习,而现代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生理性的发展(即知识、技能获得与能力发展),因而,在现代教学中,间接经验是主要的教学方式。3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政策 分析 题库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