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表面处理.doc
《新版表面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表面处理.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Q/ABBM 116-2006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 发布2007-04-14实施2007-02-14发布开关设备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 要求与验收方法Surface treatmen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verified methods for switchgear parts and componentsQ/ABBM 116-2007代替Q/ABBM 116-2002Q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企业标准1Q/ABBM 116-2007目 次前 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14 表面处理表示方法15 钢件镀锌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36 钢件磷化技术要求
2、和验收方法37 钢件镀铜+镍+铬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38 铜、铝导电件镀银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49 喷涂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510 达克罗(DACROMET)涂层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611氢脆预防和试验方法612防护、包装、运输、贮存7附录A(资料性附录)“OBS+3位代码” 构成的“表面处理要求”的表达方式7表1 磷化后除氢退火7II前 言本标准系根据公司产品特点和生产实际,对旧版企业标准Q/ABBM 116-2002 开关设备零部件表面 处理技术要求与验收方法进行修订。 本标准取代了2002版的企业标准。它和取代的版本比较,增加了氢脆预防和试验方法及附录A,并在内容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增加。附录A为
3、资料性附录。本标准是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的,并将旧 编号Q/ABBM 116-2002改为新编号Q/ABBM 116-2006。本标准由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起草人张胜樟、陈建忠、吴立奇、罗榆智、罗毅。本标准由公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1999年首次发布,2002年第一次修订,2007年第二次修订,2009年第三次修订。开关设备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要求与验收方法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各型开关设备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钢件镀锌、磷化、镀铜镍铬和铜、铝导电件镀银,以及喷涂、达克
4、罗涂层和热浸镀等常用表 面处理,可作为公司设计部门选择表面处理方法、国产化部门制订技术交验规定、检验部门编制检验试验计划和采购部门签订合同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828.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30
5、98.172000 检查氢脆用载荷试验 平行支承面法GB/T 31381995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与有关过程术语GB/T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 阳极溶解库仑方法GB/T 49562003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方法GB/T 52702005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 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GB/T 97991997 金属覆盖层 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6、GB/T 113761997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GB/T 126092005 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相关精饰 计数检验抽样程序GB/T 139111992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GB/T 139122002 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品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4093.11993 机械产品环境技术要求 湿热环境用JB/T 75011994 湿热环境典型机械产品有机涂层 技术条件ISO 2409:1992 色漆和清漆 十字划格试验(Paints and varnishes Cross-cut test) ISO 4042:1999 螺纹连接件电镀层 (Fasteners - Electr
7、oplated coatings)CALOR-EMAG WN2-31002-2006 表面处理要求(Surface Key Data in drawings)GB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实验 盐雾实验(eqv ISO 9227:1990)601189 E0678-2006 金属表面的保护涂层(Protective Coating For Metallic Surface)3 术语本标准采用GB3138的术语以及下列定义:3.1 主要表面覆盖层对零部件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重要作用的表面。3.2 局部厚度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3.3 最小局部厚度在零部件主要表面上
8、所测得的局部平均厚度应达到的最小值。4 表面处理表示方法表面处理的表示以GB/T13911和公司技术转让方CALOR-EMAG作业标准WN2-31002中的OBS或SK号两 种方法并举。完整的表示符号* 按顺序为:后处理覆盖层名称厚度m特征基体材料处理方法 / . . . . ( OBS号): Fe / Ep Zn12 c2C (OBS601) CALOR-EMAG 表面处理号 彩虹色铬酸盐转化膜 锌层12m 以上(最小局部厚度12m) 电镀(Electroplating的缩写) 钢材基体喷涂和达克罗的表示方法例外,喷涂见本标准9.1,达克罗见本标准10.1。5 钢件镀锌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钢件
9、镀锌是开关设备零部件常用的表面防蚀处理之一。Fe/EpZn12c2C(OBS601)最常用。5.1 技术要求5.1.1 外观: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镀层缺陷,如起泡、起皮、针孔、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5.1.2 厚度:主要表面上的最小局部厚度,除M2-M8螺纹件为5m、M10-M22螺纹件为8m外,其余均 为12-20m;对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凹处厚度可减少至规定厚度的50%;对主要表面中直径19mm的球触及不到的部分、非主要表面(如孔、槽、缝等),厚度不作规定。5.1.3 结合力:当按照5.2.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镀层应连续地附着在基体上。5.1.4 转化膜:采用彩虹色钝化工艺,生成防护性强
10、的铬酸盐转化膜。5.2 验收方法5.2.1 外观检验:采用GB2828进行连续批抽样检验,AQL=1.5,IL=。在天然散射光线或无反射光的 白色透射光线下目视检查,光的照度不低于300lx(相当于在40W日光灯下距离500mm处的光照度),必要时可用3-5倍放大镜检查。5.2.2 厚度检验:采用GB2828进行连续批抽样,AQL=1.5,IL=,按照GB4956规定的磁性方法( 有争议时按X射线法或GB4955的阳极溶解库仑法)进行检验。应选择零部件外表面相对中间的部位或工作、配合以及特殊要求的部位3点以上进行测量。5.2.3 结合力试验:采用热震试验,将烘箱加热至210后放入试样,保温2h
11、后在水中冷却,用放大镜检查镀层是否起泡或剥离。对重要零件,每批抽取1至2件试验,若有1件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对一般零件,在定期监督抽查时进行。该试验为破坏性试验,试样应退回供应商退镀。5.2.4 耐蚀性试验:按GB101251997 进行中性盐雾试验。)紧固件(螺栓、螺母、铆钉等)镀三价彩锌,实验持续时间为小时,合格标准按GB6461进行,试样评级(Rp10,Ra)。)其他件镀三价彩锌,试验持续时间小时,合格标准按GB6461进行,试样评级,(Rp10,Ra)。耐蚀性试验在定期监督抽查时进行或客户特殊要求时进行。6 钢件磷化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钢件磷化常用于开关设备机构件的促滑和防蚀,也用于
12、弹簧件的防蚀处理。最常用的是: Fe/CtMnPh8bks&f(OBS701) CALOR-EMAG 表面处理号 肥皂水封闭,涂油(锭子油、变压器油等) 磷酸锰盐处理层,8m 以上,黑色 化学处理(Chemical treatment的缩写) 钢材基体6.1 技术要求611 磷化要求统一采用锰系磷化工艺612 外观:表面呈黑色或黑灰色,结晶细密、饱满有磷光,手感润滑,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膜层缺陷,如锈迹、发红、发花、粗糙或局部无膜。允许缺陷:a)含铬合金钢磷化膜呈红褐色;b)因局部热处理、焊接及表面加工状态不同,颜色和结晶不均匀;c)轻微的水印、挂灰、擦白和重铬酸钾痕迹。613厚度:主要表面
13、上磷化厚度为815微米;非主要表面上830m。614 后处理:除特殊规定,采用防锈油浸泡处理。615氢脆预防(见第11章)6.2 验收方法6.2.1 外观检验:同5.2.1。6.2.2 厚度检验:采用GB2828进行连续批抽样,AQL=1.5,IL=,按照GB4956规定的磁性方法进行 检验。应选择零部件外表面相对中间的部位或工作、配合以及特殊要求的部位3点以上进行测量。6.2.3 耐蚀性试验:在定期监督抽查时进行,采用GB 10125-1997试验条件,72小时不出现锈点为合格(棱边、尖角、焊缝除外)。7 钢件镀铜+镍+铬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钢件镀铜镍铬是典型的装饰、防护型电镀,用于开关设备的
14、铰链、门锁等零件。表示如下:Fe/EpCu15Ni15bCr r(OBS610、OBS612)Fe/EpCu10Ni5bCr r(OBS608、OBS612)7.1 技术要求7.1.1 外观:光亮的青白色。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镀层缺陷,如起泡、起皮、针孔、粗糙、裂纹 或局部无镀层。7.1.2 厚度:主要表面上的最小局部厚度12-18m、光亮Ni 12-18m、常规Cr0.3m ;对形状复杂的工件,凹处厚度可减少至规定厚度的50%;对主要表面中直径19mm的球触及不到的部 分、非主要表面( 如孔、槽、缝等),厚度不作规定。7.1.3 结合力:当按照7.2.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镀层应连续地附着在
15、基体上。7.2 验收方法7.2.1 外观检验:同5.2.1。7.2.2 厚度检验:按照X射线法或GB4955规定的阳极溶解库仑方法,可测得总厚度和各镀层厚度。每 批抽取2至4件进行试验,发现1件不合格即判定整批为不合格批。该试验为破坏性试验,试样应退回供应商退镀。也可按照GB4956规定的磁性方法测量总厚度。7.2.3 结合力试验:采用热震试验,将烘箱加热至30010后放入试样,保温30分钟后浸入室温的 水中冷却,用放大镜检查镀层是否起泡或剥离。每批抽取1至2件试验,若有1件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该试验为破坏性试验,试样应退回供应商退镀。7.2.4 耐蚀性试验:按GB 10125-1997规
16、定进行盐雾试验,试验持续时间:48h;合格标准:按GB6461进行 腐蚀试验后的电镀试样评级,保护等级为10或9级,外观等级为8级以上。耐蚀性试验在定期监督抽查 时进行或客户特殊要求时进行。8 铜、铝导电件镀银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铜、铝导电件镀银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接触电阻,改善导电性能,防止电化学腐蚀。主要有以下种类:a)Cu/EpAg102m (OBS603),标准镀银b)Cu/EpAg203m (OBS604),特殊镀银,用于接触件c)Cu/EpAg3+2m (OBS619),用于静态连接件d)Al/EpCu105m Ag102m (OBS620),用于铝件e)Al/EpCu105m Ag3+
17、2m (OBS621),用于铝件f)Al/EpCu105m Ag3+2m (OBS622),仅用于真空断路器铝件g)Al/EpCu105m Ag203m (OBS623),仅用于真空断路器铝件h)Al/EpCu105m Ag203m (OBS624), 仅用于真空断路器铝件I)Al/EpAg15,铝直接镀银8.1 技术要求8.1.1 外观:银白色。主要表面上不应有明显的镀层缺陷,如起泡、起皮、针孔、粗糙、裂纹或局部 无镀层。局部镀银件在镀与不镀的分界面向任一方向位移不超过1mm。8.1.2 厚度:应规定主要表面上的最小局部厚度;对形状复杂的零部件,凹处厚度可减少至规定厚度的50%;对主要表面中
18、直径19mm的球触及不到的部分、非主要表面(如孔、槽、缝等),厚度不作规定。8.1.3 结合力:当按照8.2.3的规定进行试验时,镀层应连续地附着在基体上。8.2 验收方法8.2.1 外观检验:同5.2.1。8.2.2 厚度检验:按照X射线法或GB4955规定的阳极溶解库仑方法检验。应选择零部件外表面相对中 间的部位或工作、配合以及特殊要求的部位3点以上进行测量。每批抽取2至4件进行试验,发现1件不合格即判定整批为不合格批。阳极溶解库仑法试验为破坏性试验,试样应退回供应商退镀。8.2.3 结合力试验:采用热震试验,将烘箱加热至25010(铜材基体)或21010(铝材基体)后放入试样,保温30分
19、钟后浸入室温的水中冷却,用放大镜检查镀层是否起泡或剥离。每批抽取1至2件试验,若有1件不合格,则判该批不合格;该试验为破坏性试验,试样应退回供应商退镀。 824 镀银件必须防硫化处理。防硫化验收标准:在2硫化钠溶液浸蚀,3分钟不硫化变黒。9 喷涂技术要求和验收方法9.1表示方法M C- L- P(OBS417等) 钢铁钣金件或活门、触臂、电极等特殊喷涂件 轻度类湿热环境 涂层 机械产品9.2技术要求9.2.1 外观:符合公司确认的色标或色板,主要表面上丰满平整,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涂层缺陷 ,如起泡、起皮、碰伤、麻点、砂眼、针孔、漏漆等,夹缝口的涂层要完整、不得渗出锈迹。9.2.2 厚度: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表面 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