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华董事长总结会议讲话.doc
《杜双华董事长总结会议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双华董事长总结会议讲话.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杜双华董事长2012年度总结会议讲话发布时间:2013-1-14 发布人:管理员 立足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稳定在企业透明健康发展中实现员工的尊严与快乐 自从2011年12月31日,我最后一次以日照钢铁总经理的身份召集中层以上干部开会,到现在整整一年间,这是第一次又把大家召集起来。李士才总经理昨天也代表团队做了年终报告。会议之前,他一再请我给他讲评一下上年工作,明确今年的经营盘子,我说生产经营是你的事情,既然去年初把权力赋予给了你们,那么我讲究用人不疑,凡是你们权力范围内的事,我绝不指手划脚、后台操纵。 所以,今天我的讲话与日钢的生产经营无关。我只谈“思想”与“文化”,讲我们今后的十年怎么做。主要
2、是跟大家交流一下去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到营钢驻点之后我的一些感触。一、通报营钢情况,正视管理上的重大挫折失败 今天是年终总结与新年动员大会,按惯例来讲,本该是评功摆好讲过年话,但今天我在这里,希望把这个会议开成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一个反思解剖、警醒提升的会议。 因为去年我们在营钢的管理上出现了大问题,这是我们不应该回避的。在错误失败面前,我不允许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对错误羞羞答答、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更不允许反面文章正面做,表功怎么补救改进。今天在家里关上门,我们只讲败在哪里、为什么会失败。 营钢在2012年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上。 第一,技术指标恶性下滑,造成全年严重亏损。企业是否健康
3、运转,第一评判标准是经济技术指标,直白说就是赚钱还是赔钱。营钢去年上半年亏损5亿多,全年亏损11亿,全年产钢225万吨,吨钢亏损500元,最高时吨钢亏损800多元。当然2012年的钢铁市场形势整体不好,同时宽厚板转固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升高,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市场好不好是一回事,企业的生产技术指标又是另一回事。上半年,我们的生产指标全线下滑,吨铁成本从原来低于日钢100多元攀升到高于日钢200多元、燃料比从308增高到319,喷煤指标从192下降到160。不是说以前底子不好,在2011年我们很多指标都已经追上去了,去年又大幅滑下来,这不是设备、产能的先天原因,而是管理大幅退步、严重削弱的体现。
4、举一个最现实的例子,到去年9月以前,营钢正式工3300多人,劳务工4000人,这4000名劳务工里,同时满足35周岁以下、初中学历以上两个条件的,只有184人,用这样的队伍,生产怎么管好?指标怎么可能会上得去? 第二,管理秩序严重混乱,企业稳定出现重大问题。企业不赚钱倒也罢了,能把人管住也行,可是,我们在这一点上又出了大纰漏。去年下半年以来,营钢接连三次发生职工集体上访事件,给企业和当地的正常秩序造成巨大冲击。 事情的直接导火索是企业转股改制。营钢作为央企五矿控股的国资企业,这几年来连年亏损,虽然2011年我公司进驻代管之后,通过堵漏挖潜实现了微弱盈利8000万,但到去年上半年,随着指标全面下
5、滑、亏损日益严重,大股东五矿出于整体发展战略上的部署考虑,准备从营钢退出控股地位,转让出售部分股权,而我公司作为第二股东,有条件、能力和意愿接盘。这本是股东之间正常的股份交易,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企业转股改制这种事在今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并且对于职工来讲,安置方案里已经明确,所有在职职工全部接收继续工作,并且按照法律所能允许的高限给予工龄补偿,给职工充分的选择权。这些条件,包括省市领导都认为是非常优厚的。但是,事实给我们当头一棒。 从7月份转股的消息一公开,7月13日、9月17日、10月11日,部分职工三次集体上街,甚至出现了围堵铁路道口的恶性事件。这期间,企业可以说是
6、乱成了一锅粥,谣言四起,波涛汹涌,暗地串联的、当班溜号的、上街游行的,等等,企业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自由主义泛滥,干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做引导工作毫无威信可言,企业管理秩序严重混乱、几近瘫痪。这几次上访,企业每次直接损失都在1个多亿以上,同时更牵扯了省市领导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大量精力。 第三,干部队伍素质退化,怠职违纪问题屡有发生。企业出现了这样一个亏损、混乱状态,与部分干部的不作为、胡作为有直接关系。去年我们营钢的干部队伍屡屡出现问题。 有谋图私利违法犯罪的:管焦炭供应的苏峰,被查出来受贿敛财50多万,已被批捕移送司法机关;原审计部的代军南受贿3万元,被判二缓三。 有不务正业消极怠职的:一个
7、是副总李占全,公司给他任命成副总,他却没有副总应有的高度和责任感,把干工作变成了跑关系,对本职该干什么稀里糊涂,不去用心研究工作,一味热衷于喝酒应酬。安排他协调解决供电,他一个多月连正常的流程都没搞明白,只管眼前不管以后,把挺简单的事办成了夹生,给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现在在日钢停职停薪反省;另一个是接宏伟,关系在五矿,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安心本职,天天吊儿郎当,老想着跑门路到五矿总部去,现在也停职到五矿候补去了。 有任命干部用人不当、管理不严的:前段时间发的通报,把一个在刑人员任命为中层干部,人是日钢的副总厉建强给推荐的,吴运田任命的。当事人已经开除了,涉及的其他责任人也给了处分、写了检查。还有
8、一个保安队长,私自开办小卖部,违规出售烟酒,也给除名了。 有无视制度、违规办事的:总经理助理李学民,私自调高运费,使营钢在关联交易中造成损失;保卫部长王林志,安排亲属开办超市,利用职权影响令招标形同虚设,影响极为恶劣。这两人都已经给劝退了。 我点出来的这几个人,是已经发现和暴露出问题并作了处理的,那么难道说就只有这几个人有问题吗?他们是撞在了枪口,还有更多隐藏着的、滑过去的。在这几个人身上,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了部分干部利欲熏心、斗志衰退、思想混乱、胆大妄为的现状。 这是2012年营钢摆在面上的三个问题。挖掘其实质,根子在人的身上。 这里我首先必须向大家承认错误。企业的所有问题,都是干部管理的问题
9、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行的干部,作为这个团队的最高职级干部,在营钢的问题上,不管是团队还是我个人的错误,我都是主要责任人。 首先是我本人斗志不旺、懈怠心理明显。在接管营钢之前,营钢情况的复杂我是有所准备的。不客气的说,在企业长期亏损的背景下,兵无斗志、将有私心,漏洞顽疾比比皆是。管理上不说是山头林立,也能分出四五个派系来。所以接管初期我是高度重视。李士才挂帅时,头半年我基本上每天一个电话,每周调度一遍副总,每月组织一次会议。我也一直很乐观,很有动力,想着等高炉技改完成、烧结球团匹配、炼钢轧材改造、发电制氧完备、产能填平补齐了,就能带着营钢走出亏损。 但是没想到2011年10月大高炉叫停,可以
10、说是当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没有斗志了。一度有了“等别的企业接盘、全面退出营钢”的想法。后面的11个月里,我只来过营钢两次,其中一次还是参加音乐会来的。自己一味躲着,眼不见为净,心不想不烦,懈怠逃避,不思解决,从而上无动力,下无压力,以至于营钢每况愈下。等到出大问题了,我才收起退出营钢的不现实想法,强打精神来处理危机、解决难题。作为团队总裁,这是我的严重错误,我应该为营钢的问题负主要责任,我个人在此向大家诚恳检讨。 二是派驻团队管理不力,工作重心失衡,临时思想突出。我多次说过,营钢虽然是在吴运田任上出的事,但是根子要从李士才身上算。李总在任一年,财务账面给了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但在思想文
11、化、干部队伍的管理提升上交了白卷。 从前年一进营钢开始,派驻人员就老是把一句话挂在嘴上:“四十年的老国企啊,思想就是僵化,没辙。”说完这句话,该干嘛干嘛。这是典型的鸵鸟政策,临时思想,只想任上交差,没有长期过日子的打算,这也是受了我后期的情绪影响,得过且过,只注重抓业务管理,没有关注员工思想,只抓物质不抓精神,只讲究工艺方法,不从根本上抓制度管理,工作重心失衡,这是管理团队的重大失误。表面上看,工作都干了不少,成本漏洞堵了、经营方式变了、管理权威有了。但是这些,完全是强推下去的,治标未治本,抓了企业表面上的漏洞瓶颈,没有抓职工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没有教育引导职工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现代价值观、培养
12、知法护法的法制素养、激发参与竞争的动力与活力,没有带领大家从思想意识上、从角色定位上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当中。 这些问题在2011年没有暴露,不是没有,是被市场形势尚好、企业微有薄利的表象所掩盖。等到2012年企业出现大亏损、体制实施变革时,问题积重难返、集中暴露。 三是个别派驻干部搞歪门邪道造成离心离德。在本身就没有主动对员工进行思想引导的情况下,员工对管理者的信任就成为格外重要的管理基础,但是,这种信任我们没有保持好。 我们当时进营钢时,我一再对派驻团队成员强调,我们是受托于企业危困之时,是人家请我们去的,能不能给人家帮上忙是你们的能力,但是,绝不允许添乱谋私利,别砸了我们的招牌。我还担心去
13、的人多了搞拉帮结派,所以严格控制人员,别搞成“日钢派”了,去的人越少越好。2011年第一批去了11个,之后零星按工作需要派遣,但是总人数最高的时候也没有超过17人。 可就是这么几个人还是出了问题。有些派驻干部到了营钢没多久,就膨胀起来,感到是日钢在主导管理,是日钢的天下,处处伸手、为所欲为。而我本人,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也确实疏于管理监督,造成了管理团队的权力监督真空。用营钢员工的话说:“你们管这个管那个,谁来管你们?” 有的人自认为天高皇帝远,自己是老大,有的人出工不出力,不务正业不思进取。结果呢?像上面我点的几个人,没有监督的权力是致命毒药,失去压力的权力是安逸温床,最终,在私欲膨胀中
14、迷失堕落,损害了公司利益,在消极懈怠中退步滑坡,降低了企业士气。在自行其是中抹黑形象,伤害了股东信任,在为所欲为中藏污纳垢,失去了员工支持。凡此种种,造成上下不服、左右排斥,企业内部离心离德,管理一盘散沙。 这三条原因,是我给自己和团队总结出来的错误。有我自身上的,有我管理上的。我为我和日钢团队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向营钢的其他股东和全体员工诚恳道歉!二、深刻剖析深层问题,反思查找集团管理缺失 营钢的问题摆出来了,原因找出来了,至于下一步企业什么走向,改制的事以后到底怎么解决,那是后话。我心里也没底,也可能三五个月,也可能一年半载,也可能不改制了,就这么维持现状,毕竟现在当事的各方面,都处在一个可
15、以维持的状态。对职工来说,依然是国有身份未变,没放假、没降薪,一如从前。对五矿来说,作为大股东要求我们管理团队今年保平争盈,如果出现亏损,由管理团队负责,我也承诺答复了。对日钢来说,我反而是有很大的信心,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团队的努力带领企业减亏扭亏,张贵银张总给营钢的目标是到今年底减亏至三个亿,我认为这个目标很保守,他们能够完成。 那么,改制的事我们可以先看一看,什么时间条件成熟了什么时间改。但是这件事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却无法回避,甚至对我个人来说,将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也许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10月11日100多名职工聚集在会议室,我主动出面与他们对话。头一天晚上就知道了消息,连夜安排在会议室
16、增加坐椅、提供饮水、悬挂横幅,写着“热烈欢迎广大职工为企业前途输送意见、为个人权益表达诉求”。我是真诚的想听一听职工的真实心声,大家在改制中有什么诉求,找一找自己的问题、干部在管理中有什么缺点。但是,我的真诚和热心准备没有得到尊重回报。我只是开口让大家肃静一下,没想到几个职工立即起哄,鼓动100多人愤愤离场,把我连同政府的几个领导晾在台上。大家能够体会我当时的心情吗?请你们换位思考一下,作为一个老板也好、一个管理者也好,在自己投资上百亿的企业里,被自己的职工背弃,那一刻我是什么心情?我不是说丢人,而是寒冷,心都凉了!我是又恨又怨,我恨我自己,放着好日子不过,在日照呆着多好,跑到这样的企业受这份
17、累、丢这份人。我图的是什么?钱我是够花的了,我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我只是想干更多的事而已。我恨我派来的日钢团队干部,你们怎么会把企业管理折腾成这个样,到今天这一步,体现了多么大的对立情绪?我也怨起哄的职工,我自问对待工人不苛刻,我历来的概念,成功的商人是带着工人在市场上赚钱,而绝不是靠剥削劳力成本。即使营钢都亏成这样了,对工人仍然是工资没减、奖金没停。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以心换心、坐下来心平静气,给我一个理性对话的机会呢?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营钢的稳定问题,是各级干部教育引导不力、部分职工留恋国有身份,思想观念上的不解放所造成的,这当然是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再深一点想,一边是长期亏损
18、再不改革必然破产的国企营钢,一边是在业内尚算旺盛发展、职工收入相对较高、能够给大家提供长期工作机会的民营日钢,两者孰优孰劣?大家都是具备理性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两个企业的竞争力不言自明,那么留恋国企营钢,留恋的是什么?排斥民营日钢,排斥的又是什么? 所以说,在营钢的三个月,职工的思想、情绪、诉求还有他们的方式,给我结结实实的上了一课,让我不停在反思,日钢和整个集团现阶段管理上的问题、以后管理怎么调整。 今年是日钢建厂的十周年,十年来,我们在物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绩,在业内享有了一定名气。这十年里,我们抓考核、抓干部、抓执行力,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打法,很多管理人员对这套打法引以为豪,自视很高,
19、认为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但作为我来说,恰恰在这一点上,一直以来有很强的危机感,但是我总没有把准脉,这次找到了。 因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区别的态度看到管理变革创新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方法绝对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以前行,不代表现在行,现在没出事,不代表以后依然有效果。因为日钢不是十年前的日钢,六零后和七零后职工也绝不是八零后、九零后职工。企业的盘子在做大,干部的队伍在扩容,职工的收入在增加,群体的素质在提升,管理所满足的需要也要升级,满足了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还要有精神文明的需求,有了文化娱乐还要有受尊重被认可的需要。我们日钢以前的管理上确实有很多独到之处,可以称之为经验,但是如果经验一直粗放的生长
20、下去,绝不是说会成为成熟经验,如果不能一贯创新就必然会成为过时做法。 我认为,日钢现在的管理,至少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人治色彩浓厚,靠制度、文化管理企业的意识不强。管理学者说,管理有三种境界,靠人管人、靠制度管人、靠文化管人。很不幸,咱们是处于最低的靠人管人的档次上。虽然也有制度、有文化,但是管理上靠的还是“人治”。 前几天李士才跟我一起分析营钢问题的原因,他自己说了一条,说从营钢往日钢撤的时候,他把几个骨干带了回来,造成了营钢力量薄弱,这也是营钢出事的原因之一。这说明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不是团队的力量。这也反映了我们一个缺陷,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能人支撑模式”?把管理的稳定性维系在某一个能
21、人、某一部分能人的身上,一旦将其抽离调走,就会倒架塌台,这是一种失败的模式。 我以前也说过,你们高中层干部工作成功的目标,就是你们不在位的时候,工作照样转得开,谁要是休假一个月不办公,下面能自行运转不出事,谁就最成功。可咱们没有一个人能达到这个水准。去年让你们执行年假,你们都没休,说的好听“不好意思休”,实际上我看是不敢休,因为你们自己心里有数,平时不发现新人、不提拔新人,抓权不放权,怕没位子,怕休假出事,回来位子没了。所以你们谁都不敢说休假一个月不办公。 我认为要达到人不在位工作照样转的目标,得具备至少三个条件。 一是下面得有能干的顶上来,能人在与不在一个样。 二是得有完备的制度转起来,按规
22、矩办事的理念深入人心,凡事按规矩卡不必请领导定夺。 三是得有正面的文化引导,团体里具备浓厚的清风正气,有一种催人上进、导人向善的环境感染力,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干活不是给领导看的,而是出于本心、出于荣誉、出于团队精神,出于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在这个氛围里不好意思不干好。 而我们现在呢,不是靠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是一靠级别权威来治企。给了你们干部的级别,一级有一级的权威,下级服从上级,你们是拿着这个官本位来管理下面、来管理职工,是以“官”为主管下边,而不是以“法”为本管大家包括你自己。二靠人际关系来治企。日钢现在提拔干部,特别是到了高中层,不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而是靠着人头熟。在一起时间长了,能力
23、品性都有个认识,所以选人用人时心里有个谱。这种方式短时期可以,时间长了行吗?以前提的七零后,都是我杜双华熟的,现在提的八零后,都是你李士才熟的,那么要提拔九零后新生代呢?干部少的时候可以,岗位多了怎么办?我现在偶尔回日照一次,新任的中层干部我基本上都不熟悉,前几天我找了六个谈话,就是想认识认识。那么放在你李士才身上,八五后、九零后你认识几个人?这种靠伯乐相马、选马的做法能维持多久?所以,不仅要批评任人唯亲、任人唯熟,甚至在这种背景下任人唯贤都是不对的,你们所谓的贤是你们作为领导者的印象中的“贤”,企业没有一个能为上下左右都认同的考成标准、没有一个能够经得起检验评测的程序制度。这也是典型的人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双华 董事长 总结 会议 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