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1页.doc
《某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物流分拨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1页.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第一节 项目的基本情况1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1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2第四节 简要的研究结论3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6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6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1第一节 项目选址11第二节 建设条件11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4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6第一节 总体规划方案16第二节 总图运输17第三节 土建工程19第四节 设备选型21第五节 公用工程22第六节 物流信息平台25第六章 环境保护评价与安全卫生27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30第一节 劳动安全卫生30第二节 消防32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35第一节
2、节能35第二节 节水36第九章 项目组织及运营38第十一章 项目招标方案43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5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48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分析56第十五章 结论57 可修改 欢迎下载 精品 Word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的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县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分拨中心建设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县物流有限公司三、项目负责人姓 名: 联系电话:四、拟建地址项目拟建于县。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一、编制单位二、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编号三、资质等级四、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五、法定代表人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范围一、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原国家计委最新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
3、办法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六部委最新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4、县农村物流发展规划;5、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1、项目的背景和建设必要性2、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4、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5、项目组织及运营6、项目进度计划7、项目招标方案8、节水节能措施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财务分析11、社会效益分析12、结论第四节 简要的研究结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县物流分拨中心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
4、建设地点: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物流中心规划用地5.2公顷,项目总建筑面积20220平方米。其中:营业办公楼4000平方米,仓储库房8000平方米,分拨中心3024平方米,货物堆场3456平方米,硬化道路4416平方米,绿化面积2644平方米;并且购置叉车5辆,运输车辆70台30辆,以及其他汽车修理设施等。三、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1年。计划于2021年3月完成项目立项,4-5月份进行工程设计与招标,6月份正式动工建设,2021年2月竣工验收,2021年3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四、投资估算与筹措项目总投资2022万元,全部由项目承办单位自筹资金解决。五、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
5、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亩602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7887.22.1营业办公楼平方米4543.22.2分拨中心平方米30242.3仓储库房平方米103203货物堆场平方米34564容积率0.455绿地率%66项目定员人807项目总投资万元20228建设期年19年营业收入万元888.32正常年10年净利润万元257正常年11投资回收期年5.63年(税前)含建设期1年12年均投资利润率%32.413资本金净利润率%39.95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建设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2022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至此,国家确定的十大产业振兴规
6、划全部亮相,物流业搭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末班车”。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物流业提升到一个关乎全局的高度,充分说明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和功能价值的重要性。而且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作为商业贸易领域中一种先进的交易方式,适应了现代社会对物流速度、安全、可靠、低费用的需求,其最终成功更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物流体系。一、山东省针对农村物流在全省不少地区已经进行了分拨中心建设的试点。过一年多的探索,山东省试点地区已初步形成了连接城乡、辐射村庄层次分明的“县(市)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农村物流网点”的三级物流框架体系:县(市)分拨中心作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乡镇依托“四位一体”交通运输所“建
7、养、管、运”一体化平台作为农村物流的重要节点,村设物流点作为农村物流的神经末梢。农村物流的“龙头”带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引导、交通主管、公司运作、政策优惠、网络运营、繁荣城乡”的物流模式在全省已初步形成,并呈现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二、县物流市场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县工业的带动和经济的发展,物流市场发展也比较迅速,正处在全面建设现代物流网络的阶段,但如今的整个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1、物流货运市场较为混乱,不利于行业的发展。现在整个县大约有、等20多家快运、物流公司,这些物流货运公司能力、规模参差不起,而且经常出现物流公司相互争夺市场,恶性竞争,导致物流商
8、品流通市场较为混乱,对县整个物流业造成了较差的影响,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发展。2、不存在大型的物流分拨中心,运输车辆以及货物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现在整个县没有一个大型的、统一的物流分拨中心,导致运入县的货物、快件运入县城就终止了,通常需要运往下辖乡镇的货物不能及时到达收货人的手中,需要收货人到县城去取,造成很大的不便;或者运往乡镇的货物得不到合理的分拨配置,往往几件物品也需要运输车辆跑一趟,造成资源的浪费。随着县农业、商贸、服务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物流企业和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对现有的物流企业整合,建设一个集信息化、规模化、高科技于一体的物流分拨中心,县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
9、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顺应县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城乡货物商品流通渠道混乱的状况,建立安全、有序、质量一流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亟待建设一个大型物流分拨中心,适应物流市场的需要。一、提升我县形象,规范整合货运市场,建设县现代物流网络的需要。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流量逐年增加,但多年来,货物商品流通一直依赖于各自独立分散的配载、配货,没有统一的物流市场和组织机构,不仅配送渠道混乱,且成本高,无序管理,造成利润空间小,竞争力下降,不诚信经济行为时常出现,与我县经济发展形势和文明程度极不适应,严重影响了我县在外来投资
10、者心中的形象,也造成了我县运输市场规范程序不高,多小散弱并存,发展后劲不足的严重隐患。二、响应省市号召,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现代物流向农村延伸的需要。物流产业是国家提出振兴经济的七大产业之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好政策,加快物流产业的发展。截止2022年底,交通局按省厅、市局的要求,在所有城镇均建设了一所高标准的具有“四位一体”职能的交通运输所,为现代物流向农村延伸搭建了基础平台。分拨中心建成后,在县城以分拨中心为龙头,带动辐射各乡镇运输所,在乡镇以建、养、管、运“四位一体”运输所为节点,辐射全镇(乡)各村,形成由农村到镇(乡)到县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三、对接聊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全面启
11、动“四位一体”职能,落实人员转岗的需要。“四位一体”交通运输所的一项主要职能是农村物流,然而单靠一个运输所独立开展这一业务,没有龙头带动,在目前市场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市交通局也将为这一业务的开展建设“聊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我县也要有与之对接的设施齐全的一个基础平台。“分拨中心”作为我县货物进出的总渠道,对上可承接这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同时对接省市各大物流园区,对下辐射城区业务和各乡镇交通运输所,这就带动了各乡镇运输所物流业务的开展,为原征收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实现人员真正全新转岗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也保证了交通队伍的稳定。由此可以看出,县物流分拨中心的建设将有效地整合、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2、充分发挥乡镇交通运输所的功能,促进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服务广大的人民,所以项目的建设是相当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第一节 项目选址本项目地址位于 ,周围条件较好,场地能满足设计要求。第二节 建设条件一、地势与地貌本项目建设用地地势平坦,属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单一,无大的拆迁物存在,有利于建筑布置。二、气象资料县属吸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变化分明,降水集中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3.3度,年平均无霜期196天,结冰期103天,年平均降雨量582.1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0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663.3小时,相对湿度63%,最大冻土深度0.5米,最大日降雨量273.7mm日
13、最大雪压176Pa。全年各风向频率为偏南风最多达30-40。其次是北到东北风频率占20-30,大风日数以春季最多,主导风向为东南和东北。全年平均风速3.4-3.9米秒,最大风速23.2米秒,最大瞬时风速35米秒,最大风压336Pa,最大瞬时风压765Pa。 三、水文县区域地表水系与灌渠,支渠纵交错,相互沟通,对境内地下水起到人工补络作用场址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貌单一,地形平坦,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河水的渗透,主要排泄方式为大气蒸发和工农业用水及缓径流。根据该场地附近的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水质呈弱碱性,基本为重碳酸氯硫酸一钾钠钙镁型,对混凝土不具备分解性腐
14、蚀作用和结晶性腐蚀作用。四、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区域内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有东间断层从该县通过,走向NEE,倾向NNW,断层北侧上部为第四系地层,厚度在100米左右,其下第三系地层埋置深度在440-480米之间;断层南侧第四系地层厚度在70-130米之间,第三系地层埋置深度在320米左右,其下为奥陶系灰岩组成。而北段灰岩内具有串富的岩溶水。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500112021)的划分,场地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本项目按七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2、地层断层北侧上部的覆盖层厚度在320米左右,主要由粘土,粉质粘土,钙质粘土及砂岩组成。下部为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15、豹皮灰岩及钙质泥岩。该地区的主要含水层集中在臭陶系地层中。 3、水文地质补给排泄条件该地区地下水重要补给来潭为大气降水,其东北侧的黄河流向平行于其东间断层走向,其黄河水的补给至断层处,由于受断层的阻挡,其地下水无法向北流动,所以在东间断层以南形成一个地下岩溶裂隙水富集带。该地区地下水具承压性,水头压力较高,静止水位4米左右。五、配套设施条件1、供水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城区供水已基本实现自来水化。本项目拟选建址距离县城较近,经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从城区供水主管网接管至场区界外,建址内供水管网建设由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建设。2、供电县电力供应充足,供电网络建设较完善,已达到户户通电。本
16、项目拟选建址距离县城较近,需电量较小,供电电源可从城区变电站架设专线引入。建址内按照需要建设变电站,区内供电电缆采用埋地方式,供电有保证。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县为推进当地物流业的发展,针对当地物流业市场现状,对现有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同时为加快现代物流向乡镇、村庄的延伸,逐步改变乡镇交通运输所的职能,开展农村物流。一、项目建设内容根据项目的实现的目标,建设内容可分为两部分:1、物流分拨中心项目规划用地60亩,拟建成能涵盖集货、配货、仓储、分拨、中转、配送的现代物流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分拨中心办公室、营业办公楼、仓储库房以及货物堆场,并购置相应的运输装卸机械。2、乡镇交通运输所改造现县所辖
17、所有乡镇均建有高标准的交通运输所,需对其适当改造,以满足乡镇物流的需要。二、项目建设规模1、物流分拨中心建筑总面积17887.2平方米,其中:营业办公楼4543.2平方米,仓储库房10320平方米,分拨中心3024平方米,货物堆场3456平方米,硬化道路4416平方米,绿化面积2644平方米,并同时对所辖乡镇交通管理站进行改造;并且购置叉车7辆,运输车30辆,构建物流信息系统,对接聊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2、乡镇交通运输所根据所辖每个乡镇的不同情况进行适当改扩建,主要建设仓库、分拨站、集货站、车辆停靠区等,并且对原有部分办公场所进行适当改造作为乡镇物流营业中心,基本实现乡镇物流中心的功能。第五章
18、 项目建设方案第一节 总体规划方案一、总体规划原则1、按照现代物流产业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要求;2、重视区域开发条件以及内外交通系统优化完善;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创造宜人的外部环境。二、功能结构及用地布局项目分为四大功能区:1、分拨中心管理区以实现物流分拨中心的集散分拨和日常管理功能为主,兼有一定的后勤配套服务功能,设置接待中心、客服中心、分拨管理中心,配套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本区块位于物流中心西北,由两栋单层建筑组成,作为物流分拨中心办公和信息服务区域。2、物流营业区项目建成后将集中整合其它物流公司进入分拨中心进园营业,营业区可容纳15家物流或货运公司,并且每栋营业办公楼配套建有420平方
19、米的仓库,保证进园物流公司营业与仓储的需要。3、集货堆放区作为货物露天堆放的主要区域,承担在此中转、短暂停留货物的堆放。本功能区位于项目区域的中心,方便运输车辆的进出。根据县所辖乡镇进行合理分区,将运往各乡镇的货物分别堆放,实现货物的分拨功能,由运输车辆统一运往各乡镇。4、货物仓储区本区域位于分拨中心北侧,作为物流分拨中心的仓储库房,可用于自己存放货物;也可用于租赁给企业或其它物流公司使用。三、总图技术经济指标物流中心功能分区用地、技术指标见下表物流中心总图技术经济指标表序 号指 标单位指标备注一总用地面积亩601分拨中心管理区亩102物流营业区亩253集货堆放区亩84货物仓储区亩17二总建筑
20、面积平方米17887.21分拨中心平方米30242营业办公楼平方米4543.23仓库平方米10320三货物堆场平方米3456四绿化平方米2644五容积率0.45第二节 总图运输一、总平面布置1、总平面布置原则本项目占地面积大,营运期车流量大,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难度较高,根据本项目营运期生产作业的要求,充分考虑场址特点、交通条件等因素,确定总平面布置原则如下:(1)根据拟选场址的地形、地貌及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主要包括了物流信息与管理中心区、仓储配送区、车辆服务区三大部分,力求各功能区域划分明了,联系方便,保证各环节相互衔接,交易流程顺畅。(2)各功能区内,每个部分的划分应尽量使运输距离
21、最短,避免迂回与交叉干扰,运输通道采用无交叉的单向环形路线,车流、货流顺畅,保证作业的安全与顺序。(3)各仓储区的进出口设置应方便车流的进出,便于提取货物,同时避免人流与车流交叉。(4)设计方案应重视经济论证,在满足项目建设指标要求的前提下,要节约用地,提高面积利用率,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2、总平面布置方案结合功能分区的需要,对项目进行总平面布局,两栋分拨中心临街建设,主入口设置在两栋分拨中心之间;正对主入口的是集货露天堆场;项目区域正中设计绿地广场;围绕货物堆场与绿地的是物流营业办公区,由15栋营业办公楼组成,营业办公楼后为各自仓库;项目区北侧为建设公共仓库。物流分拨中心内道路设计为环形,
22、将各区域自然分隔,且互相贯通,区内设宽7-12米不等的主次道路。项目区域内充分考虑到绿化的要求,办公区前后设置利用冬青、松树等植物进行间隔。3、道路设置本项目道路设计遵循简洁、方便的原则,道路以较短的距离到达仓储区的出入口,方便运输车辆的深入各个单元,其中弯角处应充分考虑车辆拐弯的需要,仓储区外围留出适当的面积供运输车辆的停放。二、运输1、运输量测算本项目为综合性物流中心,运输量较大,根据建设规模确定的交易量可得出本项目的运输量数据。2、运输方式本项目主要采用汽车运输和铁路运输,除配备30辆运输汽车外,其他采用社会运力解决。第三节 土建工程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物 分拨 中心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DOC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