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抛石专项施工方案.doc
《水下抛石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下抛石专项施工方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8合同段) 水 下 抛 石专 项 施 工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年 月目 录一、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目的11.3适用范围1二、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水文气象地质条件52.3水下抛石施工的重点难点概况6三、施工总体部署及施工方法83.1施工进度计划83.2组织机构83.3人员、设备与材料计划93.4施工方法9四、危险性较大工程特点分析14.1 影响通航安全的重点工艺14.2 重点工艺与通航的关系24.3施工区与主航道的关系24.4 安全保障及对策24.5 抛石施
2、工作业安全维护与管理34.6 对过往船舶的控制4五、危险性较大工程技术保障措施45.1 水上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45.2 水上复杂施工环境的技术措施55.3 防范船舶间碰撞风险的技术措施65.4 防范人员坠水风险的技术措施65.5 防止污染的技术措施7六、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措施86.1船舶安全保证措施86.2水下抛石运输船进入作业水域的展布方案96.3水下抛石作业的主要安全措施96.4抛石船的其他安全措施106.5施工与通航关系的主要应对措施106.6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及安全措施及其劳动保护措施116.7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11七、重大事故应急预案127.1应急组织机构127.2应急程序1
3、27.3应急措施的基本要求127.4水上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维护措施137.5施工区域自身安全防护措施137.6应急预案13八、船舶完整稳性计算书15九、船舶稳性和结构强度验算结果15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8合同段)水下抛石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段:XJ8)及其相关设计图和设计说明。2)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8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3)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 205-1-2008) 4)船舶静力学计算及稳性衡准系统 V4.2(201208) 1.2编制目的保障水下抛石作业施工质
4、量与施工安全。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8合同段)筑坝工程、护岸工程中所涉及水下抛石作业。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建设内容:西江(界首至肇庆)航道扩能升级工程(XJ8合同段)全长159km,通航设计尺度为4.5m135m670m。主要工程内容有筑坝、疏浚、清礁、护岸工程。本项目涉及水下抛石包括建12条丁坝,3个护岸工程本合同段筑坝工程平面布置如下:(1)界滩本项目对航道水深不足的料塘过渡段,左岸加密新建1条丁坝,右岸加密新建1座丁坝,其中,在界新27-1#丁坝下游新建29#丁坝,在界新28-1#、界新28-2#间新建28-3#丁坝。详见下图。图2.1
5、料塘河段筑坝平面布置图(2)三滩本项目对航道水深不足的新滩至都乐滩过渡段长岗河段,左岸加密新建1条丁坝,右岸加密新建2条丁坝,其中17#、19#丁坝间新建17-1#丁坝,26#、28#丁坝间新建26-1#丁坝,白木1#、白木2#丁坝间新建白木2-1#丁坝。将新滩段现有15-1#坝向左延伸至与堤岸衔接。详见下图。图2.2 长岗河段筑坝平面布置图(3)新增筑坝工程新增筑坝工程在封开西江大桥右岸2-3#、2-2#、2-1#、2#、4#、6#、8#丁坝中间左右各新增设1座丁坝,共新增6座丁坝,具体布置如下图。图2.3 新增筑坝工程平面布置图本合同段护岸工程平面布置如下:(1)竹洲塘至料塘护岸竹洲塘至料
6、塘护岸平面布置下游从西江右岸界新24-1#与界新24#丁坝中间起至上游界新22-3#丁坝止460m。详见下图。图2.4 竹洲塘至料塘护岸平面布置图(2)江口护岸江口护岸平面布置下游从西江左岸封开航道站码头起至上游已建堤围护脚平面止540m。详见下图。图2.5 江口护岸平面布置图(3)北凤咀护岸北凤咀护岸平面布置下游从西江右岸已建护岸端部起至上游江山村阶梯止500m。详见下图。图2.6 北凤咀护岸平面布置图本次施工为水下抛石作业施工,筑坝工程水上抛填块石净工程量11.13万m,护岸工程水上抛填块石量净工程量7.12万m。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抛填主要采用平板驳配合反铲挖掘机抛投
7、工艺进行施工,局部辅以人工抛投。机械选择:三艘平板驳船(定位船),3台挖掘机辅助抛石。2.2水文气象地质条件2.2.1水文西江流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由于西江流域面积大,暴雨频繁,因此其洪水往往由流域多次连续暴雨形成,洪水一般发生于59月,略迟于北江,集中于68月,占全年流量的78%,尤其以7月出现最大。西江枯水期一般从11月开始至翌年4月,最低水位和最小流量常在12月和1月。西江为一条含沙量较少的河流,西江来沙的年内过程与径流大体相应,多年平均最大月输沙量出现在7月,最小月输沙量出现在1月。2.2.2气象西江界首至肇庆整治河段属亚热带季风型,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多
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82-2243小时,多年平均气温在14-22C之间,年际变化不大,全流域最低和最高的气温记录分别为-9.8C和42.5C。西江流域的年平均风速为1.32.7m/s之间,风速的年内变化,一般以冬季较大,夏季较小,但在夏季受台风侵入影响时,风速能增至最大值。西江流域气候特点是年内四季分明,春季阴雨连绵,雨日较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频繁,雨洪特多;秋季常受台风雨入侵影响;冬季气温不低,严寒天气很少。整治河段的雾,主要出现在11月到翌年4月,以14月较多西江流域温高湿热,水汽充沛。流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都在80%左右,相对湿度春夏季较大,最大值多出现在5月、6月,春末夏初阴雨连绵
9、相对湿度有时高达100%;秋冬季节相对湿度较小,最小值多出现于12月、1月。2.2.3工程地质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如下:(1)第四系冲积层(Qal)中砂(3):浅灰色,饱和,稍密,成份为石英,砾径2-5cm不等,含约10%粘粒,颗粒均匀,分选性良。野外标准贯入试验2次,实测击数N=57击,平均6击;砾砂(4):浅灰色,饱和,稍密,成份为石英,砾径2-5cm不等,含约10%粘粒,颗粒均匀,分选性良。卵石(5):褐黄色,密实,含卵石约60%,砾径3-10cm,呈亚圆状,间隙由砂砾充填。野外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击数N=45击;(2)泥盘系泥质粉砂岩(D2,层号)场地岩石为泥盘系泥质粉砂岩,在勘探孔揭
10、露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带。强风化粉砂岩(层号2):灰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岩块状为主,局部夹中风化薄层,岩质软。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号3):浅灰色,由泥质、铁质胶结,裂隙发育,岩芯呈短柱状,节长5-18cm不等,岩质硬。该层取岩样10组,饱和抗压强度30.490.3MPa,平均57.8MPa,标准值42.9 MPa。(3)石炭系测水组灰岩(C1dc,层号)场地岩石为石炭系测水组灰岩,在勘探孔揭露深度范围内按其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带,分述以下:微风化灰岩(层号2):深灰黑色,隐晶质结构,由泥炭质、钙质胶结,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状,少量短柱状
11、岩质较硬,局部夹薄层强风化层。2.3水下抛石施工的重点难点概况2.3.1施工船舶与通航矛盾突出本项目工程施工区靠近或处在通航主航道内,西江一年四季都有船舶航行,航运繁忙航行船舶和工程施工船舶的相互干扰较大,如何妥善解决通航和施工的问题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应对措施:(1)根据各施工点施工时段的施工水位和具体地理条件,与航道管理部门协商制定设计施工期临时航道的布置,调整施工水域航道航线,解决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确保通航船舶和施工船舶的安全。(2)施工前由海事部门发布航行通告,航道部门发布航行通电,告知过往船舶施工水域的通航情况,包括施工范围,施工船舶、施工方法等,使过往船舶进出该水域心中有数,减
12、小相互干扰。(3)会同航道部门设定施工专用标志,以便使过往船舶有序通过施工水域。(4)合理安排各作业面施工船舶钢缆和锚链配置,在危险地方设立警示标志。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将施工船舶限制在划定的施工水域内,不得随意穿越航道。2.3.2本工程坝根护坡需在低水位时施工,西江上游水电枢纽放水无规律可循,水位变化较大。筑坝工程坝根护坡,护岸工程护坡、护底抛石受水位影响大。应对措施:枯水期进行水深部分施工,带水位上升到合适时进行护坡及护底抛石。2.3.3竹洲塘至料塘护岸及新建28-3#坝位于XJ7合同段料塘卸渣区,该区域的进行卸渣将有碍运输船舶的进出。应对措施:加强与XJ7合同段项目部沟通,我部先行在该区域
13、进行施工,合理进行优化施工管理,加快施工作业,减小相互影响施工。2.3.4长岗河段存在穿越的过江通讯电缆,距离拟建17-1#坝头较近,如何确保该电缆安全也是施工全过程应关注的重点。应对措施:查找过江电缆设计、施工资料,了解其埋深后进行针对性施工。2.3.5坝头抛填块石量多根据筑坝工程特点,坝头冲刷严重,因此,如何提高抛填质量保证质量是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应对措施: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分析设计文件和设计图,并对施工区进行逐一分析建档归类。2)同时,组织对主要区域进行详细地形踏勘,并结合设计图分析结果,制定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3)坝头采用较大的块石抛填,在洪水期之前形成
14、一定规模。2.3.6坝体抛石时间控制坝体抛石在中水位时抛石,具体时间满足船舶吃水就进行抛石。水位太高时抛石偏移大,需把握抛石时间。2.3.7安全管理重点机械抛石作业的安全管理要点首先是防止挖掘机在上船及抛石作业中出现人员、机械的意外落水事故。另外是在施工过程中的通航安全,施工全程中必须加强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及时与海事及航道部门沟通与协调。三、施工总体部署及施工方法3.1施工进度计划序号施工部位起止时间施工天数2016年2017年34567891011121234561界首段2016.03.01-2016.10.31244天2三滩段2016.03.01-2017.03.31396天3新增筑坝2
15、016.10.01-2017.02.28151天4竹洲塘至料塘护岸2016.04.01-2017.05.31426天6江口护岸2016.04.01-2017.05.31426天7 北凤咀护岸2016.11.01-2016.12.31120天8交工验收2017.04.01-2017.06.3091天本工程水下抛石计划2016年3月1日开始施工,2016年5月31日完工。3.2组织机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领导原则,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保障小组。按照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一系列
16、规定,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逐级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职责范围与安全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达到全员参加、全面管理,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筑坝组:王智超、王松泉安全保卫部:吴泊汛专职安全员:汪龙瀚项目经理:张利洪护岸组:汪传万、薄文志参与工程的全体施工人员施工负责人曹文斌兼职安全员林一菲施工负责人杨兴春兼职安全员吴政林图3.1 安全管理保障机构图3.3人员、设备与材料计划3.3.1人员投入计划序号施工人员单位数量进场时间1专职安全员名12016年2月2施工员名22016年2月3技术主管名22016年2月4机械操
17、作人员名22016年2月5船舶作业人员名62016年2月6测量名22016年2月7其他配合人员名42016年2月3.3.2 设备投入计划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进场时间1水下抛石定位船艘32016年2月2小松PC200挖掘机台32016年24月月3中海达RTK测量仪器套12016年2月3.4施工方法本工程水下抛石工程量约为18万m,选用100t-200t驳船作为定位船进行抛投,施工能力完全能够保证施工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将块石用驳船运至施工丁坝、护岸抛投水域范围后主要采用挖机抛投,由专职施工人员进行抛投指挥,做好安全施工。抛填施工自北面水深位置处,先脚后坡,连续施工。抛石施工工艺流程为: 抛
18、石前准备抛石前测量抛投试验抛石船就位抛投抛后测量检查合格后移到下一抛投位置。3.4.1丁坝抛石设计参数丁坝段结构型式采用抛筑块石的梯形结构:丁坝坝身顶宽为1.5m,坝头长15m,坝头顶宽2 m,迎水坡1:1.5,背水坡为1:1.5,丁坝顶纵坡取1:200,为使丁坝坝头不易受损,坝头向河坡取1:3。丁坝顶面采用人工铺石,厚度为0.5 m。丁坝抛筑后需对迎水坡、背水坡、坝头向河坡理平水位以上的抛石进行人工理平,理平水位为丁坝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以上1.5 m。新建丁坝标准结构形式如图3.2所示:3.4.1护岸抛石设计参数1)竹洲塘至料塘护岸采用斜坡式结构,分别在高程8.0m和13.0m各设一处平台
19、8.0m以下部分采用抛石护坡和抛石棱体护脚,抛石厚度0.7m,下设0.3m后二片石垫层,抛石宽度为20m;棱体护脚宽2m,外边坡为自然坡。2)江口护岸采用斜坡式结构分别在高程8.0m和13.0m 各设一处平台。8.0m平台以下采用抛石结构,其中高程1.99m以下部分采用抛石结构;8.0m平台至1.99m采用抛石结构,上面设人工铺石,外坡采用1:3;坡底采用抛石护底和抛石棱体护脚,抛石厚度0.7m,下设0.3m后二片石垫层,抛石宽度为13m;棱体护脚宽2m,外边坡为自然坡。3)北凤咀护岸采用斜坡式结构,分别在高程7.5m和10.5m各设一处平台。7.5m以下部分采用抛石护坡和抛石棱体护脚,抛石
20、厚度0.7m,下设0.3m后二片石垫层,抛石宽度为19m;棱体护脚宽2m,外边坡为自然坡。14 图3.2 新建丁坝标准结构图3.4.2抛石网格划分、计算网格工程量首先测绘出水下地形图,然后沿坝轴线根据水深、船型分层划分若干网格,并结合设计断面尺寸和划分的网格计算出各区段各网格的工程量。3.4.3测定漂移距水下抛石位移直接影响到抛石质量,施工前进行抛投试验,实测不同粒径,不同重量的块石,在不同的水位,不同的流速下的水平落距,以利于定位船准确定位。若水位过高,水深流急,无法触及到河床底,抛石前根据水深、流速、流向,计算出漂移距。通过现场抛投试验确定船舶定位方式、移动控制方法、方量控制方法等。抛石漂
21、移距确定需采用理论计算和实测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接近实际的漂移距,控制抛石施工。理论漂移距按下面公式计算:Ld0.74VfH/G1/6式中: Ld 块石抛填水平落距(m);Vf表面流速(m/s)H水深(m)G块石重量(kg)测量块石抛填水平落距还有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选择不同粒径的块石分别系上2倍水深的细尼龙绳,将绳的另一端系上浮漂,抛投后根据绳长、水深及入水角和浮漂计算漂移距,做好记录。计算结合实测漂移距离,将其绘制成水深、流速、流向和漂移距离对应表格以供施工员参考。3.4.4 石方验收计量方式采取首船称重计量,即在船舶首尾标志清晰满载和空载标线,并建立船舶图片档案,石场装料需在监理工程师
22、旁站监督下进行称重装料并登记在册,每船需以空载线进场装料并装至满载线,按1.8t/m3石方堆积密度系数计算实际单船抛石方量。块石运输船舶要求相对固定,并建立每艘船舶的资料档案,确定每艘船舶的运输方量。施工现场收方时只需观察空载线和满载线,并实行欠载不收、超载不计(不计算超出部分石方量)的收方制度。现场施工员根据抛投后有无不合格石料进行二次扣方,现场签字认可。3.4.5抛石船定位抛石船垂直于水流布置,采用5缆定位,上游方向抛设主锚,左右两侧抛设 “八字”锚以固定船位,通过收、放锚缆可灵活控制定位船上、下、左、右移动。根据抛石区域水流的情况给定位船配备合适的锚缆。通过定位船上配备的GPS-RTK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下 专项 施工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