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
《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要 素资源。在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 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建立全省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 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水利厅组 织编制了全省八大水系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及城镇供水水源规划等 一系列规划,在此基础上, 2003年 7月开始组织编制浙江省水资源 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下称规划),
2、并通过了省咨询委 组织的专家论证。规划按照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 局,根据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城镇体 系规划和各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在浙江 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科学 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统筹考虑保护与利用、开源与节流、水质与 水量、近期与远期、流域与区域的关系;通过对全省水资源状况和 开发利用程度的调查评价, 科学规划全省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确定全省水资源保护与配臵的总体格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规划范围为全省行政区域;
3、 规划期限近期为 2010 年,远期为 2020 年,并以 2010 年前为规划重点。规划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指导 性文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2第一章 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一、水资源总量与结构(一)水系浙江省河流众多,自北至南有苕溪、运河、钱塘江、甬江、椒 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其中钱塘江为第一大河,流 域面积 55558 平方公里。上述河流除苕溪注入太湖、京杭运河沟通 杭嘉湖平原水网外,其余均为独流入海河流;此外,尚有众多独流 入海小河流,另有部分浙、闽、赣边界河流;杭嘉湖和萧绍宁、温 黄、温瑞等主要滨海平原,地势平坦,河港交叉,形成平原河网。 浙
4、北和滨海地区为河湖和浅海沉积形成的平原,区域内河湖相连, 水网密布,是著名的“江南水乡”。(二)水资源量1降雨 浙江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降水充沛。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603毫米,历年降雨量在11002200毫米之间。 我省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约占总降雨量的 70%;年际降雨量差别较大,枯水年份降雨量仅及 丰水年份的 1/2;受地形影响,降雨在地域上差异也较为显著,自西 向东、自南向北递减, 山区大于平原, 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超过 2000 毫米,而北部平原和海岛略超过 1000毫米。2水资源量我省陆域面积 10.38万平方公里(含围垦新增
5、土地面积 0.2万平方 公里),其中山区占 70.2%,平原占 23.4%,河流湖泊占 6.4%。我省 山林植被较好,涵蓄水土能力较强。但夏季高温,秋冬干燥,年内 蒸发量也相对较大。经 50多年长系列实测资料计算分析,我省多年 平均水资源量为 955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 944亿立方米;浅 层地下水资源量 221亿立方米,其中与地表水重复计算量 210亿立方 米。不同频率的全省水资源量分别为 1194亿立方米( P=20%)、 927 亿立方米(P=50%)、745亿立方米(P=75%)、525亿立方米(P=95%)。 全省各市行政区不同频率水资源量见附表1。3入海水量与出入境水量浙江省
6、入海主要水系多年平均入海水量为 786 亿立方米(集水 面积 86922平方公里);从邻省流入钱塘江水量为70亿立方米(集水面积 6418平方公里);沿浙江省界流出水量为84 亿立方米,其中流入江西水量为 6 亿立方米(集水面积 511 平方公里),流入福 建水量为 25 亿立方米(集水面积 2367 平方公里);苕溪、运河水 系流入上海、江苏境内的出境水量约 53 亿立方米(集水面积 12274 平方公里),通过杭嘉湖南排工程流入钱塘江年平均水量约 5 亿立 方米。(三)水质状况1地表水水质水质现状评价的基准年采用 2002 年。地表水评价标准采用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
7、2),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采用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 93)。( 1)河流水质。 通过对全省主要河流 155 个水质监测站点(评 价河段总长度3367公里)监测资料的年均值评价,属地表水I山 类水的河长210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 62.5%;属地表水W劣V 类水的河长 1264公里,占 37.5%。苕溪水系:东苕溪上游水质较好,为H类水,中下游属山W类水; 西苕溪以山类水为主。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运河水系:嘉兴地区河网水质长期处于W劣V类,湖州地区河网 水质处于山W类,长兴平原水质处于山V类,运河杭州段水质处于 V劣V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
8、化需氧量、 氨氮、总磷。钱塘江水系:新安江、富春江为I山类水,衢江、兰江为山V 类水,马金溪为IH类水,常山港为山类水,东阳江、南江上游为山 类水,东阳江、南江下游为V劣V类水,金华江为V劣V类水,浦 阳江以H山类水为主。曹娥江干流为山W类水,长乐江为H类水; 澄潭江、黄泽江为H山类水,新昌江上游水质为山类水,新昌江下游 水质为V类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 总磷。甬江水系:奉化江水质以H山类为主,姚江干流余姚以下、甬江 干流宁波以下为W劣V类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总磷。椒江水系:始丰溪、永安溪以H类水为主,灵江河段上游为山类水
9、 永宁江、金清水系、椒北河网水质为V劣V类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 氮、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五日生化需氧量, 个别河段挥发酚、 氟化 物超标。瓯江水系:瓯江总体水质较好,以I口类水为主。温瑞塘河水质 为V劣V类水。飞云江水系:干流上游水质为IH类水,下游氨氮、高锰酸盐项 目超标,水质为WV类。鳌江水系:干流上游水质为I山类,中下游氨氮、高锰酸盐 指数超标,水质为V类。(2)水库(湖泊)水质。 经对西湖、鉴湖 2 个湖泊和新安江、 青山、老石坎、对河口、南山、长诏、石壁、陈蔡、铜山源、碗窑、 湖南镇、汤浦、长潭、里石门、牛头山、紧水滩、珊溪、泽雅、桥 墩等 19 座大中型水库进行水质评价,
10、西湖和鉴湖水体均符合景观娱 乐要求,19座大中型水库除青山水库为山类水水体外,其余水库除 氨氮、总氮、总磷等个别指标为 II 类水质水体外,绝大部分指标均 达到 I 类水体水质标准,水库水质普遍较好。营养化评价表明西湖、 鉴湖均为富营养;在 19 座水库中,紧水滩水库、新安江水库为贫营 养,湖南镇水库为富营养,其余均为中营养。全省地表水有机污染重于毒物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溶 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湖泊因总磷、 总氮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重;河流水体中,城市内河、河网 和各水系流经城镇的河段水体污染严重。2地下水水质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 221亿立方米,其中符合
11、地下水类 标准的为22亿立方米,占总量10%;符合地下水山类标准的为 26 亿立方米,占总量11.8%;W类、V类地下水分别为 119亿立方米、 54亿立方米,分别占总量的 53.7%和 24.5%。全省地下水主要超标项目为铁、锰和氨氮,其中山丘区基岩裂 隙水受土壤、岩性的影响,主要为铁、锰超标,非污染所致;平原 区浅层水受地表水入渗补给,主要为氨氮超标。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经对我省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表明,现状 101 个水源地中, 38个在河道取水、 63个在湖、库取水。其中 11个地级 市现有饮用水水源地 24个,河道取水和湖库取水分别为 10个和14个; 杭州、嘉兴、湖州三
12、市的城市用水全部从河(江)道取水,绍兴、 金华、台州、衢州、温州和舟山市等六市主要从水库取水,宁波、 丽水两市同时从水库、河道取水。县级市共有 29个饮用水水源地,河道取水和湖库取水的分别为 10个和 19个;各县共有 48个饮用水水源地,河道取水和湖库取水分别为 18个和 30个。上述101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为I、口、山、W、V类的水源 地个数分别为20、56、19、5和1个。其中河道型水源地水质为I、V类的个数分别为 3、19、10、5和1个;湖库型水源 地水质无W、V类,为I、口、山类的个数分别为17、37和9个。在水质为I、H类的 76个水源地中,22个为河道型(占29%), 54个为
13、湖库型(占71%)。在水质为山类的19个水源地中,10个 为河道型,9个为湖库型。水质为W、V类的6个水源地均为河道型。 水库水源地水质普遍较好,明显优于河道水源地水质。此外,全省乡村还有 1000 余万人的饮用水是直接从江河、溪流 和浅井取水,没有经过净化处理或只经简单处理,水质得不到保障, 农村改水任务繁重。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一)水资源供给能力近年来,以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宁波白溪水库、绍兴汤浦 水库为代表的一大批大中型水源和引水工程相继建成。台州长潭水 库、临海牛头山水库、德清对河口水库等原有以农业灌溉为主的一 批水库逐步转向城镇供水。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库 3900 余座,其中
14、大型水库 28座,中型水库 119座,总库容为 380 亿立方米,兴利库 容 210 亿立方米; 提水工程 4.2 万座, 装机容量 100 万千瓦; 引水工 程 5.6 万座;地下水工程 14 万眼。此外,沿海分散岛屿地区由于地 形地貌特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工程类型多样,以小规模分 散开发为主,工程数量众多,尚有海水淡化、屋顶接水等工程。现 有供水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总计约 235 亿立方米。我省城市供水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2003 年全省城镇水厂供水规 模 1350 万立方米 /日,年供水总量 27 亿立方米。除杭嘉湖平原地区 外,大部分城市供水已由水库水源供水,全省70%左右的城市人
15、口和重要工业用水已由水利工程提供水资源保障。(二)水资源利用结构2003 年全省实际总用水量为 20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 112 亿立方米,占 54.4%;工业用水量 55 亿立方米,占 26.7%;城乡生 活用水量 27亿立方米,占 13.1%;生态用水量 12亿立方米,占 5.8%。 地表水源供水量为 197.1 亿立方米,占 95.7%;地下水源供水量为 8.5 亿立方米,占 4.1%;其他污水回用、屋顶集水等其他水源供水 量为 0.4亿立方米,占 0.2%。另外,海水利用量为 58.6亿立方米(主 要为沿海火电厂冷却用水)。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 量为 74.08亿立方
16、米,占 37.6%;引水工程供水量 30.57 亿立方米, 占 15.5%;提水工程供水 92.43 亿立方米,占 46.9%,另外,人工载 运水量 0.05 亿立方米。2003 年全省降水量为 1201 毫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 25.1, 地表水资源量为 564 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 40.2,属枯水 年,天然径流量小,供水不足,大部分地方均发生干旱缺水,部分 地区自来水实行限制供水等措施, 舟山等地农业灌溉为城镇供水 “让 路”,大部分中小水库干涸或蓄水严重不足,用水量大幅压缩,故 全省供水量比上年减少 2.03亿立方米。全年优质用水缺水 56 亿立 方米,农业和一般工业用水缺水
17、约 20 亿立方米,沿海岛屿和宁波、 台州、玉环、义乌等地出现供水紧张局面。(三)水资源利用水平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约为 210 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 水资源总量的 22%,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 60%,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率与世界上缺水国家相比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目前我省人均年用 水量约 450 立方米,与全国人均年用水量 430 立方米接近,与世界 上缺水国家中的以色列、摩洛哥等国家相近,低于韩国的人均年用 水量 630 立方米;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约 440 立方米,与南方地区 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省份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115 立方米,低于全国的平均数 250 立方米。
18、 三、水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一)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不足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955亿立方米,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 量为 92万立方米 /平方公里,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较丰,仅次 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四位,总体上我省在全国属水资源 较为丰沛的地区; 人均水资源量 2100立方米,略低于全国平均数 2200 立方米。考虑邻省流入我省的过境水资源量,扣除因地形条件和洪水等 不可利用因素的资源流失,在维系我省河流和主要湖泊、河网等正 常功能的前提下,我省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约 360亿立方米。近年来 我省实际利用水资源量约 210亿立方米, 与之相比尚有较大的可开发 利
19、用空间。但由于开发条件较优的项目在前期已经实施,留待开发 的资源成本将成倍增长,开发难度也相对较大,必须通过较大的投 入才可获得可利用的水资源。(二)水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须加大治理力度我省山区河流和大部分水库水体水质普遍较好。 20 世纪 80年代 以后,由于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化肥、农药的普 遍超量使用,以及生活废污水的增加,废污水排放总量有较大幅度 增加。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截污治污措施,对污染物的排放实 施控制,但由于工业发展迅猛,部分行业和企业环保意识的薄弱, 措施不到位,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增加态势,全省平原地区各河 流水体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局部地区非常严重,已显现水
20、质型缺水 的现象,制约了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由于地表水和浅 层地下水的污染,不少平原地区过度开采和不合理使用地下水,已 造成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衰竭和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 境问题,加上河道淤积严重,导致河网水体的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减 弱,加剧了水体的污染趋势,地面沉降还引起部分水利工程效益降低。我省水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 行动方案的实施,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控和治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全民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合理调整,特别 是实施排污许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制度后,辅以经济手段促使企 业不断增加环保投入,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可望得到有效控制,
21、通过 一定的措施得以进一步改善。根据我省河流多为独流入海的有利条件,可在省行政区内通过 法定的程序制订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有关制度,落实相应的措施。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污染治理的总体部署,落实各级责任,在近期 内抑制污染发展,有效改善水体水质,逐步恢复青山绿水的江南水 乡风貌是可以实现的。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需 要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实现。目前,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建 设污水处理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工作。(三)水资源使用尚显粗放,节水潜力较大浙江省人均水资源量仅 2100立方米左右,至 2020年,随着人口 的增长,人均水资源量将接近国际
22、公认的贫水警戒线。节约用水在 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节约 用水、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从而增加可利用的水量,减 少废污水排放量,起到节约用水、节省投资、减少污染的多重功效,贯彻“节水为本”农业是浙江省用水大户。目前全省农灌渠道的2/3仍是土渠,防渗漏能力差,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在 0.5左右,灌溉水量损失严 重,而先进灌区的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 0.65以上;微喷灌、 薄 露灌溉等先进灌溉方式在我省的应用仍不广泛, 农业节水前景广阔。 近年来工业用水增长迅猛,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35%左右,发达国家重复利用率达 75%以上;目前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
23、量为 115 立方米,对比国外节水先进国家的 35立方米尚有很大的差距。城市 供水系统自来水管道的漏损率约为 18%,目前国内上海等城市的漏 损率为 10%左右, 而发达国家的漏损率仅 8%,差距明显。 总体而言, 我省在水资源利用上尚显粗放,节约用水潜力较大。因此,应加快 建设节水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四)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能力不足分析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出现的供水紧张现象, 其缺水类型 “资 源型”、“水质型”、“工程型”兼而有之。我省水资源总量充沛, 由于受到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限制,以及人口分布、经济布 局与水资源条件的不匹配,我省规划期内所增加的用水需求,须通 过科学规划、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水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总体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