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海伦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伦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编制背景(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渐趋明显,城市职能正趋向多元化。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如何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城市规划如何按市场经济规律综合协调、合理配置城市土地等资源,提高城市效率和质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可能,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是这一轮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更加强调城市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及其法律地位。本次规划从实际出发,从长计议,远近结合,留有弹性,规划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二)城市建设背景上一轮海伦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为海伦市这几年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
2、导作用,为海伦市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实施城镇化战略,海伦市在市域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同时国家将加大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投资建设力度,给海伦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城市人口、土地利用、郊区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使历次的总体规划逐渐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城市的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二、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建立节约型社会。以发展循环型经济为导向,抓住机遇,从宏观分析入手,深入地区实际情况,注重规划可操作性;调
3、整、改善城市职能,提高城市生活居住质量;节约用地,促进海伦市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海伦市域和主城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搞活城市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地建设城市,提升城市品位,突出城市特色,使海伦市域和主城区能够适应市场机制,高效、持续、协调地发展。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划199436号;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划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划1995333号; 5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8城市
4、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版);9黑龙江省实施办法;10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1海伦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12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四、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协调、综合平衡才能持续发展。遵循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经济、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平衡点,促进海伦市域和海伦市发展与布局有序地进行。2区域性原则充分认识海伦市在黑龙江省的地位及其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关系,构筑新的优化组合的城市空间,逐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3整体性原则针对海伦市实际从整体上妥善处理好工业与居住、建设与发展等矛盾,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规划建设
5、方针,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含义,解决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4集约性原则强化建成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具有较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多功能、现代化、生态化、园林化的城市区域。5动态性原则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本轮规划以动态的视角对海伦市的城市发展进行研究,将海伦市城市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统一到一个过程谋划其发展,对不同时段内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协调,实施滚动发展,充分留有余地和弹性。6创造性原则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城市和寒冷地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大胆创新,创造性地解决海伦市发展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7可操作性原则着重解决经济结构与城市空间结
6、构优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近期目标与远期建设等城市发展和总体规划实施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本着近细远粗的原则,编制好近期建设规划。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与建议,创造性地解决海伦市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性问题。五、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3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32010年,同时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远景发展构想。第二章 海伦市概况一、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市域东北部。以海伦市政府驻地为坐标,在东经12638,北纬4726。市域南起北纬4658,北至北纬4752;西起东经12614,东至东经12745,全境从东北到西南最长,
7、约150km,南北较短,约78km,幅员面积4,551km2。海伦市东与绥棱县为邻,南与绥化市、望奎县接壤。西以通肯河为界,与青岗、明水、拜泉县相望,北接北安市。海伦市南距省会城市哈尔滨市约227km。(二)地形地貌海伦市地势复杂多样,有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有广阔平坦的漫岗和低洼平川,各种地势的自然特点和地理景观构成了本市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全市地形可分为低山丘陵,丘陵漫岗,漫川漫岗和低洼平川四个区。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较高,一般海拔300400m,是小兴安岭西麓山前丘陵地带。丘陵漫岗: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广大地区,一般海拔230350m,个别残丘达380m左右。漫川漫岗:主要分布
8、在西南部地区,一般海拔150230m。低洼平川:主要分布在通肯河、扎音河、海伦河和克音河沿河一带,一般海拔150165m。境内无高山峻岭,除少量残丘外,大部分为波状起伏的高平原。耕地中坡度小于三度的土地占95,且土地大块成片,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三)气象条件海伦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型,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全年降水量为500600mm,88集中在59月,春季平均风速较大,大风日数较多,且降水较少,因此,春季多有干旱发生,全年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 ,太阳辐射能源丰富,总辐射量为111.32kCal/cm2,和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相等。(四)水资源海伦市的水资源不
9、算丰富,且时空分布不均,共包括大小5个水库。1通肯河:属呼兰河一级支流,自海伦市东北山区蜿转流向西南,全长182km,流域面积8,125km2,主要流经通肯河林场、海伦农场、双录乡、扎音河、爱国、爱民、永和、百祥等。2扎音河:是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海伦市东北部山区、全长105km,流域面积1,264km2,主要流经景家店林场、双河林场、陈家店林场、红光农场、东方红乡、长发乡、海北镇、共荣乡、永和乡等。3海伦河:是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海伦市城区,全长74km,流域面积1,141km2,流经海伦市十多个乡镇。4三道乌龙沟:是通肯河支流,发源于望奎莲花乡,在海伦市永富乡入境,由东向西,流经永富、新兴两乡
10、流域面积527km2。5克音河:是呼兰河的支流,是海伦市与绥棱县的界河,总面积为1,369km2,其中海伦市占33,为447km2。市域总蓄水量为2.57亿m3。地表径流4.4亿m3,地下水1.4亿m3,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左右。(五)土地资源海伦市总面积4,551km2,相当于6,826,500亩,其中耕地面积455.2万亩,占土地面积66(其中旱田面积449.9万亩,占总面积的65.84),草坡面积(荒地)74.6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0.92,森林面积8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12.7,草山面积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67%,草原面积7,000亩,占土地面积的0.1%,沼泽地2.2万亩
11、占土地面积0.32,道路占地面积1.3万亩,城镇占地面积(包括水利工程等其它占地面积)49.9万亩,占土地面积7.3。土壤类型为黑土,土质肥沃。(六)野生动植物资源海伦市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主要野生植物有森林、羊草、小叶草、三棱草、莆草等,山产品也很丰富,有猴头、木耳、蕨菜等;动物品种繁多,在东部山林区有数十种野生动物。食肉动物主要有熊、鹿、狼、猞猁、野猪、獾狸等;鸟类主要有大雁、雀鹰、麻雀等。此外海伦市的中草药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品种有平贝、地手、刺五加、车前子、大活、开麻等品种。(七)矿产资源市域矿产资源主要为建材用石,距市区22km处储存量十分丰富。二、社会经济概况1市域目前有25个乡镇场
12、300余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80余万人,其中95以上是汉族人口,少数民族主要有朝鲜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农业人口60余万人,农业劳动力20余万人。2海伦市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市(县),同时又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市(县)之一。市域经济主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建材生产、塑料制品为主的工业体系。二三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3亿元,比二年年均递增11.5%现有耕地面积440万亩。二二年粮豆薯产量143,000万斤,经济作物产量200万斤。工农业总产值现39.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0.7亿元,县及乡村工业产值为12.8亿元。农业生产坚持稳粮兴牧、上企活商的方针,农
13、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村人均收入可达到2,500元左右。32002年,市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2,22.3和31.5。以第一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从1996年至2002年,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已从68.3调整到46.2;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从15.2提高到22.3;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从16.5上升到31.5。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已初见成效。42002年,市域总人口8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7.0万人,市域非农化水平为2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1997年至2002年,人
14、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4.8。2002年市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09,1997年至2002年,人口平均机械增长率为0.4。三、基础设施条件1海伦市与邻近各县、县与乡、乡与乡之间交通比较方便,市域内有滨北路贯穿南北6个乡镇,境内有东边井、海伦、赵家、扎音河、海北5大车站,全市共有市、乡级公路30条,全长436.7km,城市主要街道和白色路面达80,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7万吨,客运量达198万人次。2邮电通讯以提高现代化通讯水平为目标,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农村电话全部程控化与市话联网,长途电话以光缆传输为主,实现国际国内直拔、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均形成四通八达通讯快捷的通讯网络,全市邮电业务总量在
15、1,000万元。四、旅游资源海伦市的旅游业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到目前为止,初步形成了东方红水库、九龙口水库为主山水旅游度假景区;以通肯河转山子森林公园,陈家店万亩红松林为主的森林狩猎旅游景区;以雷炎公园、东风南塘景区为主的园林旅游景区;以北极星市场、伦河镇、海伦市中心广场为主的商业文化娱乐旅游景区,以海北“天主教堂”、共合“三圣宫”、南兴“龙南寺”为主的宗教旅游景区,其中转山子森林公园主要保护对象是原始森林河流源头、大量古生物化石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突出了绿色环境为依托,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五、环境质量(一)水环境流经海伦市境内的通肯河、克音河、扎音河、海伦河四条河流的水质监测分析,符
16、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扎音河水质随着季节变化和工业生产情况变化很大,在监测的16项指标中,个别月份氨氮超标,COD平均值超标。通肯河地表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东方红水库水质除COD个别月超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二)工业企业废水污染状况海伦市工业废水排放量120万吨,生活污水日排放量为438万吨,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繁殖与生长。(三)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海伦市已采取集中供热的形式,大气污染较轻,大气污染主要是以烟尘和二氧化碳为主的烟尘污染。其主要污染源有工业废气;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全市每年耗煤46万吨,汽油0.9万吨、柴油2.1万吨,工业粉
17、尘排放量0.05万吨,烟尘排放量1.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6万吨。(四)噪声现状情况海伦市环境噪声源主要分为交通、工业、生活和其它噪声源三种。其中:交通噪声所占的比例为40%,最大值为昼76.8dB(分贝),夜73.5dB,平均值为昼69dB,夜65dB。工业噪声占14,Icp最大值为昼82.5dB,夜72.9dB,平均值为57.8dB,夜48dB。生活和其他噪声所占比例虽然高于交通和工业噪声,但等效声级低于交通和工业噪声,噪声的声源主要来自家庭音响的设备,社会生活噪声,目前不是我市环境噪声的主要声源。(五)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海伦市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已达220吨/年,其中工业废物120吨 /
18、年。生活垃圾100吨/年,全市固体废弃物危害较大的是城市垃圾,由于没有处理厂及固定的堆放场地,春夏污染物腐烂,在降雨时溶入水中,经流、渗透污染河水和地表水。六、历史沿革海伦,原名苏拉亲咀子。位于黑龙江省中部,绥化地区东北部。全市总面积为4,551km2。光绪二十四年设通肯副都统衙门,光绪三十一年设通肯直隶厅,后改海伦府,辖今青冈、拜泉两县。民国时期,改海伦府为海伦县。伪满时期,实行保甲制。伪康德5年,改保甲制为街村制。1945年11月9月,海伦县人民政府成立,属黑龙江省管辖(省会在北安)。1947年2月7日,改属黑嫩省(省会驻齐齐哈尔市)第一专员公署(驻北安)。1947年9月17日,撤销黑嫩省
19、和第一专员公署,设立黑龙江、嫩江两省,海伦县归属黑龙江省(驻北安)。1949年5用,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海伦县归属黑龙江省。1956年3月6日,划归黑龙江省绥化专员行政公署(驻绥化)。1958年8月27日,绥化专员行政公署迁往哈尔滨市,改名松花江专员行政公署,海伦县乃属松花江专员行政公署管辖。1965年6月,松花江专员行政公署迁回绥化,更名绥化地区行政公署,1990年设海伦市。第三章 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回顾随着海伦市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土地使用、郊区发展、市政设施等方面对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海伦市人民政府委托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
20、院编制的上一轮海伦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10)迫切需要修编,原规划要点如下:1规划年限:19992010年。2规划人口规模:至2010年人口为16万人。3规划用地规模: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030.82hm2。4主要规划举措(1)海伦市城市性质:海伦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食品加工和塑料工业为主,以建材与农用机械加工业为辅的小城市。(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城市中心不变,建设用地向北发展,少量向西发展。(3)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编制了各类专项工程规划。5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情况上一轮总体规划在海伦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对海伦市的城市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
21、用。但上一轮规划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路网局部规划有些不尽合理;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较散;市区内的零散工业布置过多,特别是市区南部的亚麻厂用地,影响镇区的环境景观;公共绿化用地略嫌不足且过于零散。第四章 海伦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与建设条件综合评价一、区位条件较好,有利于海伦市的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海伦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市域东部与绥棱相接;西隔通肯河与齐齐哈尔的拜泉县,绥化市的青冈,明水三县相望;南部与望奎县、绥化北林区毗邻,北隔通肯河与黑河市的北安接壤。海伦市南距省会哈尔滨约227km,距绥化市约122km。北距区域性中心城市北安约103km。从经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海伦市的
22、区位条件较好,有助于海伦市的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二、土地面积较大,土地资源丰富,耕地资源优良。有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绿色农业。海伦市行政辖区内土地总面积466,725.6hm2,其中耕地293,405.5 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2.9,园地106.8 hm2,林地61,355.6 hm2,占13.1,;牧草地3,098.4 hm2,占0.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573.7 hm2,占4.6,交通用地8,768.3 hm2,占1.9,水域面积29,249.6 hm2,总6.3;未利用土地面积49,168.7 hm2,占10.5。土地资源利用中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土地利用率高达89.5,垦
23、殖率为62.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垦殖率是全省垦殖率25的2.5倍,反映出海伦市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的特点。2土地利用自然条件优越,耕地集中连片,地势比较平坦,土质肥沃,土壤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是全省主要黑土地带之一,有利于机械化作业。3土地集约化水平较高。全市土地生产力水平,机械化作业面积、单位面积施肥量、有效灌溉面积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三、市域内交通网络系统业已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市域内铁路、高等级公路、一般公路构成了良好的交通网络系统,农村公路网目前已形成“一纵两环三横”的公路网主骨架。海伦市域内滨北铁路(哈尔滨至北安)由南向北直通而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伦市 城市 总体规划 说明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