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教案.doc
《清塘荷韵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塘荷韵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班级:2013级五年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 学时:2 学年:2013-2014 学期:1课程名称:语文 单元、章节:第四章 记叙文阅读与写作(下)课 题:清塘荷韵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 2、品味荷之韵:张扬生命的强者,彻悟生命的智者。 3、讨论探究荷花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品味荷之韵。 难点:让学生体会莲荷顽强的生命力,结合自我人生体验,获得人生的感悟,增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和生命。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体味荷韵。第二课
2、时:具体分析、文化探究。教法设计:情境感悟式和阅读研讨式教学用具:教材、黑板、多媒体课件讲 授 内 容旁批导入荷花,既没有牡丹的雍荣华贵,也没有梅花的铁骨铮铮,既没有水仙的玲珑清秀,也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然而,她却在炎夏酷暑中,在万里晴空之下,亭亭玉立,超然脱俗,送丝丝清凉,散阵阵幽香,添几多美景,增几分神韵。自古以来,人们在荷花身上寄托了不同的感情。当代有名学者、散文家季羡林老人在他86岁高龄时写下清塘荷韵,可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相媲美。荷塘月色写的是月夜荷塘的景象,力求写出物境的美,写出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与忧愁。而本文写的是莲荷从虚无到繁茂的漫长历程,重在写莲荷顽强的生命力,写作者的欣慰
3、和希望。文章中浸透了作者对人生及人类历史的沉重思考,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深刻体悟生命的内涵,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一种生命力的顽强。季羡林为何对荷花情有独钟,在这篇文章中他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走进季老的世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一、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荷花的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试着用几个词语来归纳。明确:恋荷种荷盼荷护荷赞荷名荷赏荷祝荷2、作者描述荷花的生长情况,是按什么顺序来表达的,又表达了这样的感悟?(1)明确:荷花真正长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按照时
4、间顺序来表达。(2)时间 荷花的生长情况 我的心情变化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心里总希望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水面仍然没露出什么荷叶;“我”已灰心,没有希望。第三年: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五六片圆圆的绿叶,平卧在水面上,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 虽微有希望,但仍灰心。第四年:荷叶扩张,全为绿叶覆盖,一些绿叶长成亭亭的荷叶;“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不禁狂喜。3、作者种荷是有心还是无意的,从哪里体现?明确:有心。别人从湖北洪湖带来的莲子;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一条缝。4、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煞费心机的种植荷花?明确:(1)
5、作者在记忆中曾经有荷花的碎影;(2)没有荷花不符合作者的审美观念;(3)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二、体悟荷韵 1、几颗来自洪湖的莲子带着老人的希翼跃入了池塘,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便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从此老人的心为之牵绊,随之起伏。为什么荷花让季老情有独钟?荷之韵究竟何在? (提示:季老在漫长的等待后,有什么样的心理感悟)明确:生命力。2、找出写荷这种生命力的语段(第7自然段)?明确:我们很难想象,寂寞的岁月里,荒凉的湖面下,阴暗的泥沼中,那几颗莲子是怎样暗暗积蓄着力量,是怎样将生命的嫩芽钻出了坚硬的外壳,这芽一旦破壳而出,便以一种惊人的力量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漂亮,一千多个日夜过去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塘荷韵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