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
《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 制 说 明 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2018年4月27日 一、工作概况(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本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桂质监函2017412号文2017年第八批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的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0810。(二)参与起草单位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三)主要起草人员名单及职务或职称研 制人 员姓名职务/职称现从事专 业所在单位项 目负责人欧善生教授植物保护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参加人员覃连红实验师植物保护广西农业职
2、业技术学院冯春梅研究员食品加工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苏桂花实验师园艺技术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何元强副教授植物营养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陈丹副教授农业气象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梁耀平副教授果树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陈宇农艺师园艺技术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杨泽湘农艺师园艺技术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二、编制标准意义火龙果又称红龙果、青龙果、芝麻果,为仙人掌科(Cactaceae) 量天尺属(Hylocereus) 和蛇鞭柱属(Seleniereus)植物,原产于中美州热带地区,属典型的热带植物。20世纪90年代先在我国福建省、海南省引种成功。火龙果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和经济价值,是集
3、水果、花卉、蔬菜、医药于一体的世界级高档水果,可称其为极少见的水果、花卉两冠之王。从2015年起,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2017年,树龄已达3年,大部分火龙果果园水肥管理到位,而且已进入投产期。一年内各地火龙果果园可产出10批以上成熟的火龙果果实,但是,有其中34批产出量较少,有时也会遇到市场价格不理想的时候,而且,广西产出的火龙果除了少量在区内销售外,产出的大量火龙马果果实靠销往区外。尽管火龙果属非呼吸高峰果实,但采后常温贮藏3d后其鳞片出现黄化、萎蔫现象,贮藏5-7d果实失重率达6%左右,且果皮呈现皱缩、开始腐烂,一般腐烂率高达11%左右,若受机械损伤则腐烂率更高,不利于贮藏保质。
4、基于如此,火龙果很有必要进行采后保鲜,这样,不仅解决了批量少的时候可囤货、提高产品市场价值,包装运输过程中保鲜,还可延长火龙果果实的货架期、保持其营养品质。由于缺乏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导致广西大部分火龙果果园只是把采后的火龙果进行简单的分级包装、运输,在市场上还是粗放式销售、货架上也是顺其自然放置,没有进行分级、包装和保鲜等处理。火龙果采后处理技术短缺,直接影响火龙果产业效益的提升。为了促进火龙果产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因此,本课题组在总结2017年立项研究的科技厅科研项目“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2015年立项研究的农业厅科研项目“火龙果高产栽
5、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基础上,制定了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带动和指导我区火龙果产业发展,提高广西南部火龙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拓宽我区火龙果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提高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促进我区火龙果产业向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环保节能、优质高效、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标准编制起草及研究过程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标准化工作导则国家标准汇编、标准制定和产品标准编写规定等相关文件资料,研究确定标准的编写原则和项目的实施方案。参照有关国家标准、中国药典与行业标准,并根据本产品的特点而制定标准。力求标准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各项指标的试验方法引用国家相关
6、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引用国家标准、中国药典与行业标准,并参照执行。(一)前期研究工作。2015年宁明县驮排水坝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承担了广西农业厅农业科技重大项目火龙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5-25),2017年承担了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桂科AB17292076)对火龙果进行采后保鲜技术的系统研究,火龙果采果前处理、采果时间、采果要求、采后清洗、除劣、消毒、果实分级、果实包装、保鲜前处理、保鲜方法的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实际应用验证资料。研究成果在某几家火龙果种植地应用,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本标准的制定打下了良
7、好基础。(二)2015年3月,成立了以欧善生为组长,陈宇、何元强、梁耀平、苏桂花等人组成的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并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递交了制定广西地方标准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规程的建议书和申请书,2017年9月获批准立项。(三)任务下达后,标准起草小组及时部署了标准编制的工作方案和小组成员调研、起草工作时间安排表。在编制过程中,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编制标准工作的要求,主要起草人员于项目实施期间,除了在实验室进行大量试验,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全面统计分析,此外还到各生产企业和广大种植户以及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在编制过程中咨询了相关权威专家。 四、标准编制原则、依据1、标准
8、编写原则(1)本标准的格式和编写方法执行GB/T 1.1-2009的规定。(2)本标准的制定力求科学、准确、系统,内容与当前黑老虎种植、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重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标准编写依据(1)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火龙果采后保鲜技术,以提高其应用的成功率和促进其在广西火龙果主要栽培地区的推广应用。(3)本标准的编写以黑老虎种植的田间生产试验数据和广西黑老虎产区的调研数据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了生产企业和市场流通现状。标准起草单位2017年承担了广西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火龙果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桂科AB17292076)、2015年以来承担了广西农业厅农业科技重大项目
9、火龙果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5-25):(1)火龙果采果前田间管理技术研究;(2)火龙果采果方法研究;(3)火龙果贮藏保鲜前处理技术研究;(4)火龙果贮藏保鲜方法方法研究。通过多方面研究,积累了大量、翔实的数据和实际应用验证资料。研究成果在广西推广应用多年,目前,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本标准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础。五、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本标准规定了火龙果采果前处理、采果时间、采果要求、采后清洗、除劣、消毒、果实分级、果实包装、保鲜前处理、保鲜方法。(一)采果前处理:在采果前半个月,停施氮肥,喷施磷酸二氢钾+异菌脲咪鲜胺,可以降低火龙果的呼吸作用,增加表皮的坚实度;在采果前37
10、天,可再喷施维生素、氨基酸等叶面肥,同样可以降低果实的呼吸作用,增加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延长保鲜时间。(二) 采果时间:以夏季果实果皮转红后23天采收为宜,冬季果实果皮转红1520天采收为宜。食用成熟期(花后30天)、生理成熟期(花后33天),食用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两种成熟度的火龙果采收后适合鲜食,食用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长距离运输,生理成熟期采收的火龙果适合产地销售。主要依据以下实验研究的结果,见表1:表1 火龙果采收期与货架期的相关关系夏季果实采收期货架期(d)冬季果实采收期货架期(d)果皮转红后23天采收57果皮转红57天采收1520果皮转红后35天采收45果皮转红79天采收1015果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龙果 保鲜 技术规程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