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
《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doc(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陕西省府谷县普冉煤矿(Z52整合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一、矿区位置及交通1、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名称陕西省府谷县普冉煤矿2、企业性质该矿属集体企业,公司管理层现有员工70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24人,公司主要经营煤炭生产及销售。3、矿区位置及交通普冉煤矿位于府谷县城东北方向约15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府谷县府谷镇和海则庙乡所辖,从该矿以西通过的府(谷)准(格尔)公路与呼(和浩特)准(格尔)、东(胜)准(格尔)公路相接,神(木)朔(州)、神(木)包(头)铁路分别从该矿以南和以西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方便。煤矿交通位置见图111。二、周边整合区划分该
2、矿西南部为府谷县七一井口(Z54)整合区;南部与53整合区以孙家沟地堑相隔;北部分别为Z50、Z51整合区。普冉煤矿矿权设置见图112。三、矿权设置情况该矿地处国家规划的“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府谷矿区”的南部,原矿权设置分为四个部分,详见普冉煤矿矿权设置图112:1、府谷县高石崖村沙川沟第二煤矿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6100000220323,面积约0.6771Km2;其拐点坐标详见表113。2、府谷县府谷镇石庙焉二矿采矿权:采矿许可证号6100000420286,面积约0.5068Km2;其拐点坐标详见表114。煤矿交通位置图 图111普冉煤矿矿权设置图 图1123、府谷镇沙焉村办煤矿采矿权:采
3、矿许可证号6100000430520,面积约0.2728Km2;其拐点坐标详见表115。4、扩大区:即普冉煤矿整合区内上述采矿权范围之外区域。沙川沟第二煤矿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3 拐点号北纬东经XY13904331110407432699037505940239042511104264326740375064003390359111042643259403750640043904111110340432633037505290石庙焉二矿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4 拐点号北纬东经XY13904011110426432601037506390239040111104564326010375071103
4、39041711104544326500375070754390431111043343269253750657053904251110426432674037506400沙焉村办煤矿拐点坐标一览表表115 拐点号北纬东经XY139033811104264325310375063902390350111043343256653750655533903491110437432563037506650439040111104424326010375067905390401111045643260103750711063903381110446432530537506865二、自然地理及地震该矿地处
5、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地表基本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较大沟谷中出露基岩。区内主要为黄土梁峁地貌,大部分为黄土梁峁区。地势北部高,向东南、西南方向变低,地形起伏较大,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海拔标高最高点位于整合区北部,高程1091.3m;最低点位于整合区西南部,高程约850.0m。相对高差约241m。区内水系较发育。最大水系为黄河支流孙家沟,由西向东流入黄河,水流量不大,并受大气降水的控制。本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季风气候。天气多变,春季多风沙,夏季较炎热,秋季多暴雨,冬季长而严寒。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9.0),日温差1520。年平均降水量410.1mm,年
6、平均蒸发量1907.2mm。七九月份为雨季,十月中旬降雪,翌年二月解冻,最大冻土深度146mm,无霜期150180天。冬季至春未夏初多风,最大风速可达18.7ms,风向多为北西。根据陕西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的烈度划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0.05g,地震烈度属6度区。第二节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一、府谷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陕政发【2006】26号)文件精神,榆林市组织所辖的各县(区)编制了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并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以陕政函【2007】167号文件进行了批复,原则同意府谷县资源整合,地方煤矿由132个减少到84个,减少48个(其中整
7、合减少47个,关闭1个)减少36.4%。其中98个煤矿参与整合,共设49个整合区,生产能力由整合前的815万t/a提高到2646万t/a,单井平均生产规模提高到31.5万t/a。二、矿井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根据“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17号”文关于划定府谷县普冉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该矿西北东南方向长约4.83km,西南东北方向宽约1.092.06km,面积约7.1802km2,该矿为多井整合矿井。整合区编号:Z52开采煤层:4号、5号、6号、7号、8号、9-1号煤层整合规模:原拟建30万t /a,但根据该矿保有储量和可采储量,适宜建设45万t /a的中型矿井。三、整合前原矿井基本情况整合区内
8、原有3个小煤矿:府谷县府谷镇高石崖村沙川沟第二煤矿、石庙焉二矿和沙焉村办煤矿。1、府谷县府谷镇高石崖村沙川沟第二煤矿:该矿建于1987年,其中2001年以前开采对象为7号煤层,底板标高为972880m,煤厚1.722.84m,年产原煤约13万t/年;2001年以后停采7号煤层,改采8号煤层,底板标高948870m,煤厚2.654.35m,设计生产规模3万t/年,实际生产规模410万t/年。煤矿主、副井井型均为斜井,房柱式开采,割煤机配合电钻打眼放炮采煤,矿车运输,机械通风、排水,矿灯照明。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均较好,以坑木、保安煤柱支护即可,煤矿未发生过冒顶、底鼓现象,煤层上覆各含水层富水性均弱,
9、最大矿坑涌水量6m3/d,井下地温正常,未发生过煤尘和瓦斯爆炸事故。2005年,由西安地勘院对该煤矿进行了检测。检测后煤矿开采8号煤层,工作面位于区内挠褶带以东,生产能力约25万t/年,截止2007年12月采动量约158万t,采出量约80万t。2、府谷县府谷镇石庙焉二矿:该矿建于1992年,开采8号煤层,煤层底板标高1002938m,煤厚3.814.45m,设计生产规模9万t/年,实际生产规模318万t/年。煤矿主、副井井型均为斜井,房柱式开采,割煤机配合电钻打眼放炮采煤,矿车运输,机械通风、排水,矿灯照明。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均较好,以坑木、保安煤柱支护即可,煤矿未发生过冒顶、底鼓现象,煤层上覆
10、各含水层富水性均弱,最大矿坑涌水量6m3/d,井下地温正常,未发生过煤尘和瓦斯爆炸事故。2005年,由西安地勘院对该煤矿进行了检测。检测后煤矿开采8号煤层,工作面位于煤矿西部,生产能力约7万t/年,截止2008年2月采动量约46万t,采出量约20万t。3、府谷县府谷镇沙焉村办煤矿:该矿建于1988年,开采8号煤层,煤层底板标高985958m,煤厚3.203.65m,设计生产规模3万t/年,实际生产规模35万t/年。煤矿主、副井井型均为斜井,房柱式开采,割煤机配合电钻打眼放炮采煤,矿车运输,机械通风、排水,矿灯照明。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均较好,以坑木、保安煤柱支护即可,煤矿未发生过冒顶、底鼓现象,煤
11、层上覆各含水层富水性均弱,最大矿坑涌水量6m3/d,井下地温正常,未发生过煤尘和瓦斯爆炸事故。2005年,由西安地勘院对该煤矿进行了检测。检测后煤矿开采8号煤层,工作面位于煤矿南部,生产能力约10万t/年,截止2008年2月采动量约61万t,采出量约30万t。第三节 编制依据、目的一、编制依据1、陕西省府谷县普冉煤矿(Z52整合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2、国土资发【1999】98号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3、陕政函【2007】167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榆林市煤炭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批复;4、陕国土资矿采划【2008】117号关于划定府谷
12、县普冉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5、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2008年7月编制的陕西省府谷县普冉煤矿(整合区)详查报告;6、陕国土资储备【2009】7号陕西省府谷县普冉煤矿(整合区)详查报告评审备案证明;7、矿方提供的原沙川沟第二煤矿、石庙焉二矿和沙焉村办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等资料;8、煤炭法、煤矿安全规程、环境保护法、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有关国家煤炭工业现行的政策、法规、条例等。二、编制目的煤炭是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资源储量有限,不能再生,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煤炭资源有着十分重要意义。该矿资源整合后,设计重新对井田开拓系统、生产系统、运输系统和通风系统优化,使矿井形成正
13、规化开采,生产过程中保证各项设施完整、通风系统完善、消防设备和防尘设备完善、各项设施及措施健全,尽量减少矿井事故发生,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地方煤炭产业的集中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实现煤炭工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第一节 矿产品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一、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目前榆林地区煤炭总产值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45%,其次是天燃气和石油。煤炭已成为全区的支柱性产业。府谷县乡镇煤矿目前以焦化用煤、民用煤和锅炉用煤为主,外用煤以锅炉用煤为主,其次为化工用煤。原煤分为大块煤、小块煤、混煤三种。二、国内外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
14、预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其储量约占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的90%,化工能源的95%,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据煤炭行业有关部门分析,未来30年内国内外市场对煤炭需求呈增长趋势。煤炭资源总量与国内外煤炭需求的缺口预测为:2010年:2.53.0亿吨;2015年:4.05.0亿吨;2030年:9.010.0亿吨。近年来煤炭产业发展稳定,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煤炭用户会越来越多,煤炭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该区产出的大块煤就地民用销售,小块煤经公路及集装站,运销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等地,煤产品供不应求,销售市场广阔,经济效益良好。因此煤炭可保证自产自销,销售市场广阔,不受外部市场影响。第二节 产品价格分
15、析一、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该矿各煤层属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根据调查,府谷县府谷镇对石炭二叠纪煤炭的销售情况,原煤平均综合售价280元/吨, 2006年、2007年煤价稳定在260元左右。二、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环保型用煤的需求,以及国际、国内对陕北侏罗纪煤的青睐,煤炭价格稳中有增;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整顿煤矿生产,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增大对安全资本的投入,煤炭产能有所下降。然而国家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对能源、及原材料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故该矿投产后,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章 矿产资源概况第一节 矿区总体概况一、19851988年西安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完成
16、了府谷矿区沙川沟小区详查工作,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石炭二叠纪煤矿区沙川沟小区详查报告及B+C+D级煤炭储量4.53亿吨。陕西省地质矿产局以陕地地发(88)48号文批准了该报告。本次工作共施工钻孔15个,工作量4226.33m。随后又对该区进行了勘探,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石炭二叠纪煤矿区沙川沟井田勘探报告及A+B+C级煤炭储量1.63亿吨。陕西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陕储决发(90)14号文批准了该报告。本次工作共施工钻孔12个,工作量3620.16m,其中整合区内施工钻孔1个(ZK603),工作量305.49m;南侧施工钻孔2个(ZK602、ZK407),工作量652.18m。二、19851993年西安
17、地勘院(原第八地质队)完成了海则庙-段寨小区详查工作,提交了陕西省府谷县石炭二叠纪煤矿区海则庙小区和段寨小区详查报告及B+C+D级煤炭储量58.1亿吨。陕西省地质矿产局以陕地地科发(1993)51号文批准了该报告。本次工作共施工钻孔110个,进尺42499.94m,其中整合区内施工钻孔1个(ZK807),工作量134.62m;北侧施工钻孔4个(ZK1002、ZK1004、ZK1005、ZK1006),工作量872.23m;第二节 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一、整合区地层整合区位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府谷矿区南部,地表基本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在较大沟谷连续出露基岩。区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古生界奥陶
18、系中统马家沟组(O2m),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上统石千峰组(P2sh)和中生界三叠系刘家沟组(T1l);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N2j)、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上更新统马兰组(Q3m)等。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古生界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零星出露于整合区东部孙家沟中,本组在区内未见底,厚度大于39.30m。本组为一套碳酸盐岩类夹少量陆源细碎屑岩及蒸发岩组合。下部为青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虫迹灰岩夹灰色泥岩及泥灰岩;上部为灰色、灰白色砾状白云质灰岩、内碎屑灰
19、质白云岩夹灰绿色泥岩及不规则团块状硬石膏。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零星出露于整合区东部孙家沟中,向西主体深埋地下,厚度020m。本组为一套滨海泻湖潮坪环境下的,有明显填平补齐特点的沉积组合。主要为一套含铁铝质岩和少量碳酸盐岩的陆源细碎屑岩组合,下部为紫色铁质泥岩、含铁细粒石英砂岩或赤(褐)铁矿层;中部为灰色、灰白色块状铝土矿、铝土质泥岩(铝土矿层);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炭质泥岩,夹石英砂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煤线。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整合区内施工钻孔均未完全揭穿该地层,该组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含煤及含少量碳酸盐岩的陆
20、源碎屑岩组合,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在地质填图成果、钻孔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的基础上,依据岩性组合、含煤性、旋回结构等特征,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段。(1)第一段(C3t1) 出露于整合区东部孙家沟中,厚度为3.1415.25m。分为两个大的次级沉积旋回,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砂岩、细粒砂岩泥岩、粉砂岩、炭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等。(2)第二段(C2t2):出露于整合区东部孙家沟中,厚度16.0641.98m。中部较厚,向四周变薄,变化规律不明显。可分为23个次级沉积旋回,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泥岩夹煤层(9-1、10煤层)和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其中下部的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编号S2),
21、全整合区分布,层位稳定,厚度28m,是划分对比10号煤层组的重要标志。该段中上部的黑色炭质泥岩中夹菱铁矿层,相当于斜道灰岩(H2)层位,是划分对比9-1号煤层组的重要标志。(3)第三段(C2t3): 出露于整合区东部孙家沟中,厚度12.7462.60m。该段地层总体东部薄、西部厚。可分为23个次级沉积旋回,每个次级旋回下部为灰色、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浅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灰黑色泥岩、炭质泥岩夹数层可采煤层(即8、7、6、5号煤层)。向南底部砂岩层明显增厚,使得6、7号煤层局部缺失,向上铝土质泥岩层增厚。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该组也是整合区含煤地层之一,分布整合区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