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doc(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县XX镇xxx煤矿二七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一节 概 况1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6第三节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7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8第二章 矿区地质10第一节 地 层10第二节 构 造12第三节 煤 层12第四节 煤 质16第五节 煤的工业用途17第三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8第一节 水文地质条件18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24第三节 环境地质条件25第四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6第五节 小 结27第四章 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9第一节 核实方法、工程布置原则29第二节 生产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29第三节 采样及质量评述30第五章 资源
2、储量估算32第一节 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32第二节 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32第三节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32第四节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33第五节 采空区边界圈定34第六节 块 段 划 分34第七节 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35第八节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36第九节 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对比39第六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43第一节 煤炭市场需求预测43第二节 资源条件综合评价44第三节 外部开发条件45第四节 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46第五节 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47第六节 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47第七节 煤矿建设效益概述47第八节 煤矿建设综合评价48第七章 结 语51第一节 工作成果5
3、1第二节 存在问题52第三节 建 议5253附图目录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11地形地质图1:200022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33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4411、22线及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1:200055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6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7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86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97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10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1110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612水、工、环综合地质图1:20
4、00附 件1XX镇x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4承诺书5其它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概 况一、目的及任务受XX县XX镇xxx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该矿编制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其目的是核实XX镇xxx煤矿采矿权许可范围内的资源储量,为该煤矿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1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划分地层。2了解矿区内断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3了解区内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了解可采煤层及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煤类及用途,了解主要可采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倾向、煤
5、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等。4查明矿区内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等,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5了解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6估算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二、矿权设置等情况矿权设置: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5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光华煤矿于2007年6月整合而成。煤矿采矿权人为XX县XX镇xxx煤矿(唐兴友)。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表1-1 矿 界 拐 点 坐 标序号直角坐标地理坐标横坐标(X)纵坐标(Y)东 经北 纬02956100.0035524613.00105145
6、026425312955979.0035524606.00105145026424922955787.0035524438.00105144426424232955542.0035524070.00105143026423542955502.0035523620.00105141426423352955940.0035523620.00105141426424762956200.0035524280.001051438264256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矿区边界为:东以0、1拐点连线为界,南东以1、2、3拐点连线为界,南以3、4拐点连线为界,西以4、5拐点连线为界,北以5、6、0拐点为界。长0
7、440.98km,宽0.120.58km,面积0.4541km2,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整合后的采矿权范围与原采矿权范围关系见附图。三、核实依据(1)委托书;(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3)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四、收集的主要资料1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12000);2XX县xxx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年);3XX县光华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年);4XX县xxx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06年)52004年3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提交的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8、及2000年XX县地质矿局编制、提交的贵州省XX县光华煤矿地质简测报告;6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煤炭产品质量检验报告;7其他资料。五、矿区交通位置及矿区范围XX镇xxx煤矿隶属XX县XX镇管辖。矿区位于XX县城南西方向250,直距XX县城15km,直距XX镇6km。省道(S307)纳(雍)水(城)从矿区边界经过,往南西可至水城县城,往北东可达XX县城。矿区至滥坝火车站约60km,距阳长电厂10km,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光华煤矿(原xxx煤矿、光华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2、1-3)整合而成,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4141051450
9、北纬264233264256。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长0.440.98km,宽0.120.58km,面积0.4541km2。开采标高为19401600m。表1-2 原xxx煤矿矿界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 坐 标Y 坐 标12955870.0035524280.0022955870.0035524070.0032955542.0035524070.0042955502.0035524612.0052955940.0035523612.0062956200.0035524280.00开采标高:1785米至1600米 面积:0.3075km2表1-3 光华煤矿矿界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 坐 标Y 坐 标
10、12955803.0035524300.0022956100.0035524300.0032956100.0035524613.0043955979.0035524606.0052955787.0035524438.00开采标高:1940米至1800米 面积:0.079km2六、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为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貌。山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北高南低,最高点在矿区北东部边界附近陡坡上,高程2155m,最低点在矿区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1825m,最大相对高差325m。矿区内一般高程19002000m,一般相对高
11、差200300m之间。2气象及经济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19942003年有关气象资料记载:冬季有冰冻和降雪天气,秋季有霜冻天气,每年59月为降雨季节,其中68月时有暴雨和大暴雨出现。10年中, 最高气温31.9(2002年5月1日), 最低气温-12.6(1999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量最大1362.5mm(1997年),最小1029.9mm(1999年),年平均1148.0mm;年蒸发量100012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260小时;年无霜期254天。区内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
12、经济作物以油菜籽等为主。3地震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4经济概况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石灰岩等,服务业均有所发展。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1972年“六盘水煤勘公司173队”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提交织纳煤田中岭勘探区马中岭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精查)(黔煤发(72)198号
13、井田内获得平衡表内资源量共计48484.61万吨,平衡表外资源量834.53万吨。井田精查区+1900水平以上资源量1003.16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1.01万吨);+1900+1500水平资源量23413.09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473.27万吨),其中+1900+1500水平A2+B级储量为10210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121b资源类别,+1900+1500水平C1级储量为8974.12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122b资源类别,+1900+1500水平C2级储量为3755.7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333资源类别, +1900+1500水平平衡表外
14、级储量为473.2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2S22资源类别。普查区资源量24902.89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360.25万吨)。22000年8月XX县地质矿产局地质简测组完成了该矿的地质简测报告。工作期间进行了1:5000地质填图及生产坑道的测量,并对矿界范围内的地层、构造、开采条件、煤层及顶底板岩性作了针对性的地质工作。初步查明本矿区范围内含4层可采煤层。32001年3月2002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在充分利用上述勘探工作可用资料基础上,对本井田开展了补充勘探工作,提交了贵州省XX县织纳煤田中岭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42004年3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原X
15、X镇xxx煤矿进行储量核实工作并编写了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及贵州省XX县XX镇光华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第三节 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一、矿井开发现状xxx煤矿由2个煤矿整合而成,2个矿井分别为:原xxx煤矿、光华煤矿。原xxx煤矿始建于2001年,主斜井沿7号煤层露头掘进。生产规模3.0万吨/年,现主采8号煤(M6)。2004年9月矿井通过技术改造,将生产能力提升为6万吨/年,由于受其它原因影响,2004年至2005年间矿井处于整改状态。光华煤矿与xxx煤矿紧紧相连,该矿始建于2001年,主斜井沿6号煤层露头掘进。生产规模3.0万吨/年,主采6号煤(M4)。原xxx煤矿、光华煤
16、矿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金属支护,炮采落煤,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斗车提升运输,证照齐全。光华煤矿现已停产。xxx煤矿附近生产矿井多数为斜井开拓,采掘斜深100400余米,部分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形式开拓,均有风井通风,生产规模3.06.0万吨/年。用矿灯照明,井上井下管理日趋规范,到目前为止未发生瓦斯突出、冒顶、突水等安全事故。二、老窑经调查访问,老窑多为平硐即沿煤层露头走向开采。少数沿煤层倾向掘进,斜井开采,长度一般1050米。局部用厢木支护,顶板较稳固。煤层顶底板出水,水量0.010.1l/s之间,雨季增大。多数坑道无水或顶板偶尔滴水,少数坑道内有极少量积水。
17、二、煤矿生产规模、开采等情况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及光华煤矿2个生产矿井整合形成,整合后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面积0.4541km2,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19401600m。三、煤矿建设情况XX镇xxx煤矿整个工业场地呈南北长条形布置,分别为储煤场、办公室、宿舍、检身房、工房、供电房等。矿井通风、供电、排水、运输系统工程等已全部配备。矿井监控系统采用瓦斯监控成套设备,目前已投入使用。四、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XX镇xxx煤矿矿区煤层浅部有老窑积水,可采煤层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为防止地面塌陷及矿井突水等各类矿山灾害事
18、故发生,矿井开采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节 本次工作情况一、工作情况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于2007年7月对XX镇xxx煤矿进行了野外地质填图,填图面积约1.0km2。由于项目时间较紧等诸多原因,本次工作以收集资料为主。“中心”根据工作情况成立报告编制小组到XX镇xxx煤矿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调查了井下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地层产状及新揭露的地质构造等情况,矿方提供了巷道掘进、煤质资料及以往地质资料和相关文件。本次现场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11/5千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填图 1.0km22老窑及生产矿井调查、编录 2000m3井下测量煤层煤厚 8个点4收集煤质资料 6本“中心”对相关资料进
19、行汇总、分析,编写文字报告和图件。本次核实工作编制图件12张,文字报告1本。本次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1初步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2初步查明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确定了煤层为较稳定煤层。3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煤类,初步确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4初步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初步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矿床充水因素,确定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简单。了解了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区内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5对矿
20、区内1、2、3、6、7、8、10号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核实整合后矿区范围内1、2、3、6、7、8、10号煤层总资源量491.5万吨:准采标高外总资源量为3.3万吨;准采标高内总资源量为488.2万吨。其中,采空量(111b)45万吨,保有资源量443.2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资源量(122b)0.2万吨;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4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5万吨;第二章 矿区地质第一节 地 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嵋山玄武岩组(P3)主要分布于
21、矿区南西部外围。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其上一般有15m紫、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平均厚度220m。2龙潭组(P3l)为本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含煤50层左右,含可采煤层八层,平均厚32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据其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分为三段。下段:煤系地层底界至K8底界,厚度变化大,含煤性较好,零星可采煤层有28、31、32号,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底部约3m厚铝土质泥岩。厚69.45115.23m,平均厚82.50m。本段在该矿范围内未出露。中段:K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资源 储量 核实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