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docx
《“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前言4第一章发展环境6一、发展基础与成效6二、发展环境10第二章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主要目标14第三章总体思路16一、坚持稳中求进16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7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18四、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19五、深入实施“2+4+N”发展战略19第四章重点任务20一、主导产业21二、传统产业30三、新兴产业41第五章发展路径45一、打造现代化环湾都市重要制造基地46二、破解基础设施制约46三、激发企业发展活力47四、高效配置要素资源48五、完善人才支撑体系48六、加大制造业互联网的产品供给49七、提升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
2、化水平50第六章重要抓手51一、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51二、占领制造业价值链高端51三、高水平建设工业载体52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53五、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3六、优化区域制造业产业格局54第七章保障措施56一、组织协调保障56二、营商环境保障56三、招商服务保障57四、要素配置保障58五、财税金融保障59六、招才引智保障59-XX.1刖百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
3、就推动“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五五”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关键五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复苏振兴传统产业,构建完备的制造业生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努力建成制造业强市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根据中国制造2030省“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市“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市制造业发展实际编制市“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注重与市国土空间、城乡发展、主体功能区相关规划相衔接。本规划是指导“十五五”及今后五年市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
4、要阐述规划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规划期限20262030年。第一章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与成效“十四五”以来,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超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有序推进规划重点任务实施,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制造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工业总量持续上升全社会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355亿元扩大到2025年600.16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215.48亿元扩大到2025
5、年约315.95亿元、年均增长8.1%。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4亿元,年均增长7.2%。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大健康、传统冶炼等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49亿元、出口交货值32亿元,其中按摩器材出口交货值增长30%。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产值1212亿元,增长4.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13.6%o青拓集团成为全省最大的超千亿规模制造业企业集团,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单体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市基本形成以冶金新材料、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医疗保健器械、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重点的产业体系。五年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转换接续,
6、主导产业不断加快转型升级。2025年,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产值1212亿元,年均增长18.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90%以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电机电器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持续调整优化,电机电器产业已发展成一个产业结构完整、技术领先、配套齐全、特色鲜明、区域辐射广、产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青拓集团主导制定的6项不锈钢技术标准正式发布,青拓笔尖钢投入量产,有效破解了中国“笔尖难题”,市场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增强。电机电器产业加快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荣耀健身器材被评为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三禾电器被列入省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录。(三)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载体数量稳步增长,目前
7、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级众创空间分别达1家、10家和10家,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01家、省创新型企业1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拥有工业类国家级品牌7个。电机电器产业已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成为国家火炬中小电机特色产业基地。青拓集团牵头组建省不锈钢产业创新中心,成功试制并批量生产笔尖钢、全球首发高氮高耐蚀高强度节银奥氏体不锈钢304D等高新技术产品。经济开发区入选工信部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项目典型案例。(四)绿色发展逐步实施积极推进国家级生态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在重点乡镇、工业园区、
8、中心城区全面铺开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关闭整顿了一批污染企业和产业,万元GDP能耗完成省市下达控制指标。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全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刚性约束,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转型,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开展行业能效对标、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碳行动,“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省和市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80个。(五)工业招商稳步推进推动实施了“一把手”招商、“龙头”招“龙头”、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持续招大引强、补链强链。鼓励境外投资者参与企业改制重组,提升产品创新和更新换代水平。加快推动电机电器、船舶修造、特色农业与台湾地区的对接合作,建设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国家O中小型电机
9、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招商选资质量明显优化,引建了青拓集团高性能新材料、嘉元铜箔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通过各类招商平台有效对接优质招商项目近百个,实现引资项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根本转变。(六)产业集聚明显加强强化产业链建链强链补链,环三都澳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素不断集聚,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形成冶金新材料、电机、船舶修造、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5个产业集群,提升了“中国中小电机之都”“东南不锈钢之都”等特色经济影响力。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和两化融合等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强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了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其中国家级2家
10、当前,全市制造业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是制造业传统主导产业占比较高,面临产品同质化、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部分新兴产业以简单加工和组装为主,自主开发能力偏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全市范围内制造业创新研发能力仍然不足,企业研发机构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创新投入不足。全市高端创新人才缺乏,缺乏一流院校和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转化利用率不高;四是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仍然不足,制造业发展受到土地要素制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有待提升,高层次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素
11、质专业技术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五是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动力有待提高。受投资规模大、周期长、风险高等影响,加之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支撑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复合型人才资源,多数企业对智能化改造意愿不高,造成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智能化发展、转型升级的动力与激励机制较弱。二发展环境“十五五”时期,世界面临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市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善于把握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推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国际层面,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为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十五五”期间是全球经贸规则
12、重建的重要时期,我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将不断扩大,这为我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带来契机。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酝酿,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正在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为我市制造业发展加快智能化转型、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同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逆全球化”抬头、大国之间的战略博弈持续升级,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面临结构性冲击,给我市开放型工业经济带来严峻挑战。(二)国内层面,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为市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
13、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为市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基础,在国内产业循环中抢抓产业链关键环节提供了方向,为市制造业集聚创新要素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主攻方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及“一带一路”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有利于市承接国家产业布局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市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居民需求加快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更加迫切,有利于推动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但我市制造业发展同时面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发展环保约束加强、人才土地
14、资金等要素制约紧迫以及疫情下的外资投资落地难等系列挑战。(三)地方层面,全面崛起的发展目标为市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历史使命和“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推动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坚持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四梁八柱”,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有利条件。市围绕“一二三”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一二六”行动计划,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市场需求不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减污降碳压力增加等问题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第二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15、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五福新城、全家”发展目标,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复苏振兴传统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制造国内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制造向智造转型,在发展布局中“争当新标杆、建设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篇章。二基本原则(一)创新融通、扩链
16、延链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技术短板,重点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管理、制度、模式等方面深层次问题。(二)质效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质量品牌提档升级带动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绿色设计
17、绿色技术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等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三)系统推进,彰显特色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市内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统筹山海,突出全域发展、梯次互补,持续推动龙头企业重大项目沿海延伸成带,引导产业链项目向山区多点布局,促进科技、金融、人才与制造业协同,形成全市上下联动、各地特色彰显、产业生态完善的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四)加强对接,畅通发展深度对接国家战略,积极承建国家、省及市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加强长三角、福州大都市圈区域合作,积极开拓内需市场,注重需求侧管理,在扩内需上下更大功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
18、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打通内循环。优化外循环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国际合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升制造业在国内外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和地位。(五)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释放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加强规划引导、行业指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服务企业效能,提升产业治理能力。三、主要目标到2030年,市制造业发展效益再上新台阶,有效推进制造业创新高水平、制造高效率、供给高品质、结构更优化、区域更协调、环境更友好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产城
19、融合,打造现代化环湾都市的重要制造基地。(一)规模效益。主动融入市四大主导产业大局,紧承市“万亿工业计划”目标,着力打造“2+4+N”现代工业体系。到2030年,培育百亿以上企业8家以上,以规上工业年均15%的增速,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二)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1.5%O(三)创新能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6%,规上工业中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占比6.3%o新增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实现制造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
20、根本转变。(四)绿色发展。全力推进能耗“双控”,统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内。表2-1市“十五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类别指标2025年值203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规模效益工业总产值(亿元)14643000预期性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311预期性营收百亿规模工业企业(个)48预期性千亿产业集群(个)11预期性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641300680000预期性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115预期性工业投资年均增长()810预期性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
21、工业增加值比重(%)0.51.5预期性创新能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家)2850预期性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个)1012预期性国家级、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家)11预期性国家级、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家)02预期性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2.65预期性规上工业中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占比()6.310预期性发明专利授权量(项)3035预期性类别指标2025年值203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绿色发展单位GDP能耗较2025年下降(%)0.843吨标煤/万元12约束性/预期性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较2025年下降()1.84吨标煤/万元12约束性/预期性工业固体废物
22、综合利用率()8590约束性/预期性第三章总体思路一坚持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市制造业的发展是在合理区间内,继续做好制造业金融、制造业投资、制造业预期等“稳”。“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并用好市和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制造业改革和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保障和改善制造业经济上取得新成效。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要有忧患意识,时刻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有的放矢,破除高质量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各种问题,实现稳中求进。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制造业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冶金新材
23、料、铜产业、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去产能步伐,超前完成各项任务,有力促进企业进一步提质增效,节能、减排、降耗。一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安全发展理念为基础,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要坚持科技创新,大力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持续优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着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物流链现代化水平。三要坚持工业企业集约集群发展,按照“三个一批”原则,推进分散企业进园区,不断提升各类开发区、高新区能级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制造业 质量 发展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