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县域工业空间布局规划.docx
《“十五五”县域工业空间布局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县域工业空间布局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县域工业空间布局规划目录前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第二条规划重点第三条规划依据第四条规划范围、对象和期限第二章现状基础与问题第一节工业发展现状第五条工业总量小,规上企业少第六条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第七条工业用地分布零散,占比低第二节主要问题与挑战第八条土地资源匮乏,工业用地储备不足第九条涉及规划管控要素类型多、分布广,制约工业集第十条产业园区初步成型,但各产业园区建设情况不一第三章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构建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第一节工业发展定位与目标第十一条总体定位第十二条分阶段目标第十三条产业发展指标第十四条用地规模指标第二节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第四章塑造开放发展格局,形成各具特色产业
2、分工第一节塑造开放协同的县域产业空间格局第十五条布局原则第十六条总体空间布局第十七条区域产业协同第二节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分工第十八条中心城区主导产业第十九条李墩镇主导产业第二十条咸村镇主导产业第二十一条七步镇主导产业第二十二条纯池镇主导产业第二十三条玛坑乡主导产业第二十四条礼门乡主导产业第二十五条泗桥乡主导产业第五章分区分类指引,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管控分区分类指引第二十六条重点发展区控制指引第二十七条优化提升区控制指引第二十八条储备培育区控制指引第二节工业集中发展控制线划定第二十九条划定工业集中发展控制线第三节工业用地分类管控第三十条重点发展工业用地发展指引第三十一条调整控制工业用地
3、发展指引第三十二条清理整治工业用地发展指引第三十三条城镇开发边界内零星工业用地发展指引第六章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能级第三十四条不锈钢产业第三十五条金属铸造第三十六条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第三十七条新型产业第三十八条现代物流第七章完善配套服务,支撑产业发展第一节加强基础设施保障第三十九条公共服务第四十条交通运输第四H一条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第四十二条现代物流设施第二节实施水资源高效利用第四十三条工业用水配置原则第四十四条水污染物排放与纳污分析第四十五条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第三节强化环境保护与城市安全第四十六条环境保护第四十七条安全生产第八章优化政策体系,保障规划实施第一节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第四十八条加
4、大重点产业支持力度第四十九条提升重点产业链能级第五十条完善产业准入退出机制第五十一条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第二节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第五十二条强化土地统筹利用第五十三条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第五十四条优化土地供给机制第五十五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第三节加强园区配套服务第五十六条创新招商思路方式第五十七条强化园区运营管理第五十八条开展园区精准招商第四节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第五十九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第六十条加强高端人才引育第六十一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第五节强化规划监测评估第六十二条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第六十三条健全规划实施体系第六十四条构建环境保护体系第六十五条搭建工业大数据平台第九章附则第六十六条成果构成第六十七条规划实
5、施附表附表1县规上工业企业一览表附表2园区分类管控一览表附表3工业用地分类管控一览表前言位于省东北部,位于之间。东邻市,西接市政和县,北连县,东南与区接壤,西南与县隔溪相望。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46公里,辖有6镇3乡,县域国土面积平方公里。省道公路线贯穿县境4个乡镇,县城距市政府所在地公里,距省会市公里。近几年来,随着周边诸县城的快速发展,对县工业发展的市场挤压趋势、相似产业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由于其他地方已获得领先优势,导致产业的发展的先发优势逐渐丧失,自身发展优势减弱。因此,县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一个整体性的空间规划,统筹、整合与协调各种影响县县域工业布局建设发展的相关要素,以指导各个工业
6、区后续发展。本次规划重点在于衔接落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2026-2035)要求,对全县工业用地利用和园区发展进行分类管控,划定工业集中发展控制线。并对各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具体工业项目用地范围由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等做出安排,为各工业区环评、招商引资、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县工业发展诉求,对县县域工业发展提出规划指引,特编制县县域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规划重点本规划重点在于衔接落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7、纲要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2026-2035)要求,对全县工业用地利用和园区发展进行分类管控,划定工业集中发展控制线。并对各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空间布局(具体工业项目用地范围由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落实)等做出安排,为各工业区环评、招商引资、相关规划编制提供参考。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修订);(5)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5年);(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
8、见(中发201918号);(7)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8)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闽政2022)19号);(9)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C)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6年);(10)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宁政202611号);(11)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5-2035年)(阶段成果);(12)其它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第四条规划范围、对象和期限规划范围为县县域国土面积,约1035平方公里。规划对象为县县域内工业用地。规划期限为20222035年,近期到
9、2030年,远期到2035年。第二章现状基础与问题第一节工业发展现状第五条工业总量小,规上企业少地处市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带,2025年,县地区生产总值约72.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7.95亿元,较以往相比,工业生产总值已有显著提升,但与其他县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至2025年,县现有工业企业246家(在业、存续状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9家(详见附表1),占全县工业企业比重不足20%o第六条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近年来,县通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其冶金、机械、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一批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产业群,为县工业生产增速注入活力。目前已形成水电能源、
10、金属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金属铸造与农副产品加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七条工业用地分布零散,占比低根据县2025年度变更数据,县现状城乡建设用地1601.57公顷,占全县国土空间总面积的1.55%o其中,工业用地183.9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11.49%。现状工业用地多分布于狮城镇和李墩镇,其余乡镇主要为依托地形零散分布。第二节主要问题与挑战第八条土地资源匮乏,工业用地储备不足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县城海拔880米,是全省最高的县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峰峦起伏,溪谷交错,海拔高差大,鹫峰山脉的主体部分在境内连绵起伏,形成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貌、海拔500米以上至80
11、0米的低山地貌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貌。最高的山峰龙冈头海拔1506米,最低的街头亭海拔65米,有千米以上的山峰282座。全县800米以上的中山占全县总面积的61%,500800米的低山占全县总面积的26.7%,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占全县总面积的12.3%O第九条涉及规划管控要素类型多、分布广,制约工业集聚全县涉及规划管控要素主要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湿地、水源保护地、生态公益林等,涉及类型多,分布范围广。一定程度使得工业用地难以突出重点,也增加了未来工业用地的整合集约发展难度。第十条产业园区初步成型,但各产业园区建设情况不一目前全县已形成李墩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七步梨坪铸造产业
12、科技园、虎岗山海协作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但各产业园区产业分布与发展的自发性特征明显,整体建设水平较为一般,既有建立在规划引导之下,手续齐全的园区,也有缺乏规划引导,随意搭建,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手续上与建设不一致的工业集聚区域,各园区建设情况不一,降低了土地使用效率,制约了园区整体效益和空间质量的提升。第三章明确发展定位与目标,构建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第一节工业发展定位与目标第十一条总体定位积极对接四大千亿产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以培育发展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汽车配套及大数据产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实力再上新台阶。第十二条分阶段目标到2030年,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强化
13、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支撑,打造市山区县首个不锈钢产业基地,闽东北制造业的配套协作基地和知名的铸造之乡。到2035年,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建成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成为市重要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之一。第十三条产业发展指标到203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到2035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第十四条用地规模指标到2030年,全县工业用地规模不低于200公顷;到2035年,工业用地规模控制在270公顷以内,占全县城乡建设
14、用地比例约为18%o第二节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围绕市重要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坚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提档升级优势产业并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增量转型、存量升级。以不锈钢产业为引领,以发展不锈钢产品中下游精深加工等领域为重点,以水电产业、铸造产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谋划布局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未来产业,加快前沿科技探索与应用,推动产业加速变革。深入推进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快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绿色制造转型。第四章塑造开放发展格局,形成各具特色产业分工
15、第一节塑造开放协同的县域产业空间格局第十五条布局原则生态优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对占用生态空间的工业用地进行整体清退,确保城市生态廊道完整性。产业集聚。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主线,以园区为主要空间载体,加快推进全县重点产业向重点园区集聚、重点园区向主导产业集聚,打造一批有特色、有灵魂的产业主题园区。资源集约。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推进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再利用。区域协同。落实市“一核两区、两带五轴、九园多点”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政策协调,打造产业协同发展共同体。第十六条总体空间布局落实县域国土空间格局,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一个核心园
16、区、多个产业组团”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一条工业走廊是指在七步镇依托302省道形成的工业走廊发展带;一个核心园区是李墩工业园区;多个产业组团是由山海协作产业集中区、返乡创业园、咸村站前工贸科技园等重点园区为载体,形成的多个产业组团。第十七条区域产业协同深化与闽东北区域的产业融合协作,主动融入“环三都澳大湾区”开发建设,推动“湾区一拓展轴”联动发展,积极对接不锈钢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等相关产业链梯度转移。深化一仓山“对口帮扶”、一福安“山海协作”、一东侨“飞地共建”等开放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产业跨区域转移和产业园区共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合作。第二节形成各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分工围绕构建现代工业产
17、业体系,确定主要乡镇、各园区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协同联动、集聚发展。引导各区聚焦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竞相发展的县域产业分工格局。第十八条中心城区主导产业以山海协作园区、返乡创业园区为核心载体,集中布局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第十九条李城镇主导产业以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落地为契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重点发展以不锈钢为主导的高端制造,提升配套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强镇。第二十条咸村镇主导产业以站前工贸科技园为主要载体,着眼于道口经济、园区经济发展,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
18、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先导区。第二十一条七步镇主导产业依托高速道口、省道沿线的交通优势,推进“七步工业走廊”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属铸造等产业,加快金属铸造向梨坪工业组团集聚,加快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积极发展智能铸造产业。第二十二条纯池镇主导产业以现有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集中区。第二十三条玛坑乡主导产业以现有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重点发展茶叶及宝岭花生、中药材、林下经济、科技养殖等特色产业。第二十四条礼门乡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形成重要农产品集散地。第二十五条泗桥乡主导产业着力提升现有高山冷凉花卉、果蔬、茶业等产业,打造
19、生态农业乡。第五章分区分类指引,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按照“生态优先、县域统筹、集聚高效、功能集成”的原则,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遵循减少数量、提高质量、集约集聚的总体思路,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重要性,在各园区的基础上,划分“三区一线”,实施区别化政策引导,保障工业核心用地,保护制造业发展空间,引导零星工业用地减量化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一节管控分区分类指引落实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划定重点发展区、优化提升区、储备培育区三类政策管控分区,对全县园区发展进行分类指引(详见附表2)。第二十六条重点发展区控制指引重点发展区是保
20、障工业长远发展的工业用地管控区域,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不冲突,线内有一定的增量空间,用地空间符合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产业类型符合全县主导产业方向。在用地控制上,严格保护重点发展区内工业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向重点发展区内投放。重点发展区围绕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鼓励发展不锈钢产品中下游精深加工、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区主要涉及李墩工业园区、咸村站前工贸科技园区、七步梨坪组团、七步溪头组团、中心城区山海协作园区、返乡创业园等,总面积约270公顷。新建重大工业项目优先在重点发展区内布局。严禁向禁止类工业
21、项目供地,限制发展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和简单扩大再生产,可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要求的企业,予以清退淘汰。第二十七条优化提升区控制指引优化提升区是指有一定工业基础,但存在一定问题(如产业档次偏低、位于城市核心区等),需逐步引导转型的工业用地过渡区域,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不冲突,用地空间符合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产业类型符合全县主导产业方向。优化提升区主要涉及园区原龙潭工业园区、虎岗工业园区、七步登科地组团和县域范围零散分布的工业用地,总面积约98.63公顷。优化提升区重点鼓励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和功能用途转换,着
22、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对环境影响,提升土地利用率。严禁向禁止类工业项目供地,限制发展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和简单扩大再生产,可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要求的企业,予以清退淘汰。第二十八条储备培育区控制指引储备培育区是有一定土地资源和发展潜力、培育条件较好的园区,应位于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与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不冲突,用地空间符合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产业类型符合全县主导产业方向。储备培育区主要涉及纯池镇工业用地,总面积约2.3公顷。第二节工业集中发展控制线划定第二十九条划定工业集中发展控制线为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工业用地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工业 空间布局 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