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1).docx
《“十五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前百“十五五”时期,是我县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二个五年,也是在更高起点上为加快建设美丽提供地震安全保障,全面推进县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关键五年。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性、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县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毗邻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接的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台湾地震带,区域内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国务院划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县“十五五”防震减灾专项规
2、划,对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新时代美丽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篇章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以“十五五”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福建省“十五五”防震减灾规划和市“十五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编制,主要阐明我县未来五年防震减灾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政策举措,是“十五五”时期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防震减灾
3、发展相关政策和安排相关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本规划基期为2025年,规划期限为2026年一2030年。第一章现状与形势一、“十四五”时期发展成果“十四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地震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经过全县从事地震工作同志的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的各项工作,实现了“十四五”防震减灾的目标任务,我县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三大体
4、系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全县防震减灾能力明显提高。2016年至2025年防震减灾工作连续5年名列全市第一、连续5年被省地震局评为全省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我县(办)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县级防震减灾工作年度考核先进单位,我办主任黄新辉2016年至2018年连续3年被中国地震局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工作者。“十四五”期间,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建成“福建省地震监测预警与社会服务系统”;和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合作开发建设了全省首个“县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用示范”科技项目;加强6个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观测,及时查处地震宏观异常并上
5、报;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对3个地震烈度台、7个地震监测台站(网)的管理维护;完成我县房屋设施抗震设防首次信息采集工作;创建一中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华侨中学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县城东中心小学、县职业中专和游洋中心小学等3个学校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立大济乌石、鲤城东门社区、天博城、枫亭滨江步行街等4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使我县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达到8个;先后成功创建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大济乌石村、龙华金溪村和西苑乡凤山新村、“美丽乡村”书峰乡四黄新村以及菜溪乡菜溪旅游新村等为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小区;新建完成10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预警终端建设安装完成534处;
6、投入1100万多元为县地震应急救援队伍配置了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建立充实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39支820人。(一)地震监测预警能力逐步提升“十四五”期间,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加强对石苍田坑、西苑凤山、榜头后坂等3个地震烈度台、东屏中学国家强地震监测台、榜头后坂GPS基准站、郊尾宝坑地下流体观测台站、金钟水利枢纽地震监测台网等7个地震监测台站(网)的管理。加强对全县现有6处地震宏观异常观测点的管理,积极落实各类前兆异常,加强宏观异常监测、排查并防止地震谣传。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建成“福建省地震监测预警与社会服务系统”,已正常运行并发挥了作用;和厦门地震勘测研究中心、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合作开发建设的“县地震
7、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用示范”科技项目已全部完成,为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技信息和参考依据。(二)地震震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积极参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事中、事后监管,先后成功创建市级“幸福家园”试点村:大济乌石村、龙华金溪村和西苑乡凤山新村、“美丽乡村”书峰乡四黄新村以及菜溪乡菜溪旅游新村等为民居抗震设防示范小区。积极配合省、市地震局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情况检查,按照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通知要求,积极牵头,联合各主管单位通过自查和抽查等形式对全县各学校、医院、水库、桥梁、道路以及房屋建筑工程等地震安全进行监管检查,
8、经自查,各建筑物都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抗震设防。采集我县巳完成加固和新建、改建、扩建房屋设施数据信息,建设数据信息完整、统计分析功能全面、使用便捷的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数据库,准确掌握房屋设施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已完成我县房屋设施抗震设防首次信息采集工作,为开展地震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积极推进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创建了天博城、枫亭滨江步行街等2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亮点。(三)地震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强化灾情速报网络和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推进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建设,完善灾情信息速报与发布制度。加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地震应急预
9、案的制定或修订工作,组织指导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管委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或修订地震应急预案;推进县教育、卫计、水务、住建、商务等8个系统的学校、医院、水库、建筑公司、液化气公司、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或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共制定、修订地震应急预案400多部。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分别依托县水务局和县卫计局成立县第2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水务)和第3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卫计);积极组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参与每年的地震应急演练和专项演练;投入115万多元为18个乡镇(街道)的山区村主干配置117部地震和防汛兼用的应急卫星电话,增强应急救援通讯设备。地震应
10、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新建立了天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枫亭小城镇建设有限公司、大济镇、社硼乡、县工艺产业园管委会、县华侨中学、榜头中学等7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到目前为止,我县共有39支志愿者队伍合计820人;每年召开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会议并举行地震应急志愿者“第一响应人”业务培训及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地震时应急处置能力。有力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护,全县共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3处,其中新建完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0处,提级改造3处,在建2处。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终端建设,目前安装完成534处;2018年9月4日,县政府、市地震局联合在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县大济
11、镇乌石村举行“县首期地震预警业务培训及疏散演练活动”,是我县首次(全市第一个)在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试点开展地震预警业务培训及疏散演练,成为全市的亮点,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开展年度全县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大检查活动,组织或指导有关单位进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民众地震时互救自救能力和应急水平。(四)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鲤城街道洪桥社区防震减灾科普馆是全市第一个社区防震减灾科普馆,建成以后一直成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基地,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积极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已成功创建一中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华侨中学为省级防震减灾
12、科普示范学校,县城东中心小学、县职业中专和游洋中心小学等3个学校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组织开展宣传演练活动,每年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紧紧抓住“5.12”防灾减灾日等重点时段,采取举行启动仪式、组织演练、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宣传活动,共投入宣传经费20多万元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0多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讲座和业务培训60多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20多万份,展出挂图2000多幅。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地震监测及分析预报水平有待提高。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观测手段和仪器设备仍需不断优化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不高,地震烈度速报等信息服务能力亟需提高。(二)地震易发区
13、房屋加固工程工作体量大,涉及部门多,时间跨度长,个别主管部门对开展前期即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信息报送及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采集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积极性不够强,配合不够紧密。(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提高,宣传手段较为单一,方式不够创新,与新闻媒体结合的工作机制有待加强,广大民众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氛围不够浓厚。(四)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尚需完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建设工作进度偏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的专业人才不足,应急救援队伍不够强大,地震救援设施设备仍然薄弱。三、面临的形势(一)震情形势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毗邻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
14、块交接的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台湾地震带,辖区内断裂构造纵横交错,长乐一一诏安断裂带与南日岛一一沙县断裂带交叉贯穿境内,存在发生中强度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县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特别是近年来,我县发生过多次有感和中强地震。未来5年县震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东南沿海地震带进入第五个活跃幕,台湾海峡仍然处于5级以上强震的活跃时段,台湾存在发生6.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台湾强烈地震也经常波及我县,对全县的经济社会稳定造成一定影响,防震减灾工作任重道远。(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新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实现,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防震减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都提出更高要求。新型智慧城市、韧性城市
15、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美丽乡村等新发展行动的实施推进,高大建筑、一批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容易引起地震次生灾害工程不断的增加,如果不重视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不重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一旦强震发生,必然会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严重的损失。(三)社会治理提出新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防震减灾多元主体作用更加突出,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为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群防共治的公众基础。同时也需要县委、县政府依法规范防震减灾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公众事务,构建主体明确、权责清晰、运行流畅的防震减灾治理体系;依法规范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提高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指导开展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防震 减灾 专项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