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规划(2).docx
《“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规划(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规划(2).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商务高质量发展规划一、现实基础1(一)坚持提质扩容,商贸流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二)坚持量质并举,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发展3(三)商务系统改革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5二发展形势7(一)国际形势7(二)国内形势7(三)省内形势8(四)市域形势8三、总体要求9(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0(三)主要目标12四、重点任务14(一)全面优化商业布局,提升商贸流通发展层次14(二)发展新兴业态模式,形成消费发展新格局18(三)完善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行业良性发展20(四)畅通双循环渠道,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5-(五)聚力战略引领,推动对外贸易升级提质-27-(六)聚力多方招引,推动引资
2、提量取得新突破-32-(七)聚力资源优配,强化外经进阶新优势-36-(八)聚力进级“主引擎”,推动开放平台重构新体系.-38-(九)聚力整体智治,助力商务治理数字化变革-47-五、保障措施-48-(一)加强规划组织保障-48-(二)完善政策组合体系-49-(三)提升政府治理能力-50-(四)强化人才引育机制-50-(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51-附件1:“十五五”时期市成品油分销体系布局方案45为全面推进市商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展示省县域商务高质量发展“重要窗口”,以省商务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市商务发展“十五五规划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为依据
3、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指导“十五五”时期市商务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期限为20262030年。一、现实基础“十四五”时期,市通过不断深化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策促进体系,落实外贸、外资、外经、平台、服贸、商贸流通等领域发展政策,商务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对外贸易稳中有进,利用外资增效提质,对外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商贸流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十五五”时期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坚持提质扩容,商贸流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7.5%,年均增长6.6%。其中,2025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
4、0.8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居市第1位。城乡消费市场不断扩容。2025年,城镇和农村消费市场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5亿元和48.4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1%和5.0%o2 .商贸流通体系更趋健全生产性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中间商代理、零售商采购、批发市场、展销会、商场专柜、连锁专卖、电子商务和订单生产等多渠道销售体系逐步形成。流通体系加速升级,大型商业设施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万达广场等综合体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吾悦广场、楚门印象广场、新楚门商城等多个商贸设施建成投用,市商贸核心区初步成形,为发展都市经济作出积极贡献。会展经济不断壮大,每年举办中国O国际机床展,2025年第十
5、七届展会参展企业近700家,吸引客商4万多人次,现场交易订单额达4.1亿元。3 .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市网络零售额年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2025年达35.4亿元,同比增长53.2%,增速居市第1位。持续完善“电商换市政策,十四五期间出台“电商换市”政策2.0版,电商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覆盖面、针对性进一步提升。依托市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红利,开通市首个跨境电商物流通道。不断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开展主播带货培训、亚马逊跨境电商赋能宣讲会、农产品电商实操等各类培训活动。积极筹办电商直播活动,搭建“乐活尚品”电商平台,举办20多场线上直播活动,全市共有4个乡镇上榜淘宝镇、6个村上榜淘
6、宝村。4 .粮食保障任务完成良好2025年,政策性粮食储备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粮食从收购、储备、销售等环节规范化全面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在全省和市粮食系统开展的库存清查、抽查中,市储备的粮食质量保持全优,仓库管理规范化全面达标。粮食产销合作呈现出良好态势,与吉林辉南县、江西乐平市等地合作建立粮源基地1.9万亩。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实现了大提升,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标准化救灾物资库,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全面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各县(市、区)中处于前列。在2025年度市粮食安全县(市、区)长责任制考核中,市取得优秀档次,创历年最好成绩。(二)坚持量质并举,开放型经济取得重大发展1 .对外贸易规模
7、不断扩大“十四五”期间,市对外贸易进出口规模显著提高,累计突破1268.5亿元,年均增速6.7%,其中出口总额累计1227.1亿元,年均增速约6.6%;累计进口总额41.3亿元,年均增速11.6%。“十四五”期间,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总额达1117.3亿元,约占全市累计出口总额的88.1%o2 .外资引进总量持续增加“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外商投资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2亿美元,超额完成191.8%,位居市第1名。外资主要来源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加拿大、德国、韩国、意大利等欧美和东亚国家或地区,集中分布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科研技术服务业、住宿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十四
8、五”期间,外商总投资额超过3000万美元的项目有10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7.9亿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的93.1%03 .对外经贸合作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市累计对外实际投资额约为0.7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项目为16个,其中超200万美元的项目有6个,投资总额约为06亿美元,约占境外总投资额的85.3%;“十四五”期间,市累计开展跨国并购3起,中方总投资额为0.4亿美元。4 .服务贸易发展步伐加快“十四五”期间,市服务贸易累计进出口总额达0.3亿美元,年均增长84.9%。以服务外包业务为主的服务贸易,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家具、厨具、五金制品、水暖洁具等多个行业,嵌入式、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也得到
9、迅速发展。中国O国际机床展等一批特色展会发展迅速。5 .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经济开发区整体优化提升效果明显,各功能区建设实现新跃升。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成就斐然,大麦屿港获批建设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提前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翻番”的目标任务,对台直航业务快速发展,扩大浙台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协议签署。天津大学数控与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水暖阀门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新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小微企业园区。现代化南部湾区“一区两城(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沙门滨港工业城和干江滨港工业城)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现代交通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
10、园区被列入创建名单。中国O自贸试验区市联动创新区片区(以下简称“联动创新区片区”)启动建设。(三)商务系统改革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 .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市在“10+N”便利化行动、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全面建设“高质量服务、高能级平台、高信用市场、高水平法治、高品质生活,低税负成本、低融资成本、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五高五低”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在市争先进位明显。2 .商务治理数字化应用不断推进积极推进商务治理数字化技术场景应用性改革。推动智慧能源在线监测系统企业和公共机构全覆盖。利用“垃圾分类智慧平台
11、全面实现农村垃圾分类“互联网+二维码督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已达8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引入人脸识别等智防系统,实现视频监控“雪亮工程”“智慧消防”等安全管理系统基本全覆盖,全力构建社会治理基层“一张网”体系,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与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两网融合3 .“最多跑一次”改革走深走实“十四五”期间,多项市厅级“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在落地实施,“跨省联办等改革经验获省级以上推介,在市率先推行“企业码”服务,企业点单、干部接单的“淘宝式”助企机制形成品牌,常态化企业开办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
12、一门办理、一网通办、一次办结、一天完成”全流程高效服务目标。外贸管理“订单+清单”机制深入推进,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序推进,外商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密切关注国际经贸形势,努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出台市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积极帮扶企业应对进出口风险与挑战。尽管“十四五”时期,市商务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人口不断减少,汽车、住房消费增速趋缓,消费品质有待提升;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速度有待提高;成品油分销体系和应急保供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二是开放型经济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外贸增速放缓,十四五末,出口商品中水暖阀门占比达53%,
13、产品结构依然单一;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发展基础薄弱;企业成本优势弱化,设计研发、品牌营销、售后服务等外贸新优势尚未建立。专栏一“十四五”时期市商务发展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单位“十四五”期间累计值年均增长(%)商贸流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986.16.5网络零售额亿元148.020.9对外贸易进出口亿元1268.456.7出口亿元1227.146.6进口亿元41.3111.6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5.19-对外经济合作境外投资额亿美元0.68-累计境外投资项目个数个16-二、发展形势(一)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
14、相互作用,国际经贸形势不断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深刻改变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推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改造传统生产模式和服务业态、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展示出巨大发展潜能。(二)国内形势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进一步彰显。从经济发
15、展结构来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经济结构更趋高级,创新驱动态势更加明显,发展方式转变速度正在加快,国内消费市场日益强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如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三)省内形势当前我省正处于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期,“三地一窗口一示范区”的政治优势持续推动区域飞速发展。从基础优势来看,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我省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经济发展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加速演化,开放型经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从竞争优势来看,增长动力进一步向科技创新数字
16、驱动转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快速打造。从发展面临的挑战来看,我省仍面临应对经贸领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挑战。(四)市域形势从来看,沿海产业带区位优势明显。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交汇地,以现代化湾区建设统领“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和新时代美丽建设“,抢抓湾区经济发展机遇,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为带来率先对接国家战略、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拓展开放空间、深化区域合作、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大战略契机。市产业优势明显,以制造业为支撑,以湾区经济为新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市向海而生、拥湾发展,是南部湾区建设的主战场,打造以汽摩配、
17、水暖阀门为主导,工程机械、药械包装、机床制造、缝制设备、眼镜、家具为特色,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现代交通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智能家居、智能电气为新兴的“268”产业新格局。同时,市区位优势显著,坐拥乐清湾和漩门湾,是首批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海岛统筹发展试验区和浙台O经贸合作区。港口优势突出,大麦屿港5万吨级船舶可双向自由进出,10万吨级船舶无需乘潮即可进出港区,是目前省唯一的县级一类口岸。尽管市商务发展基础条件得天独厚,但由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因此,易受国际经贸形势变化扰动,发展自主性、稳定性尚需加强。综合研判,“十五五时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
18、战略窗口期”、向海图强谱新篇的“关键机遇期”、转型升级谋裂变的“承压突破期”、共同富裕竞风流的“同台竞技期”,推进向经济强市跨越的关键期。面对内外部发展形势新变化,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新形势,全力打造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北融杭甬、南协温州、西承金义、东接台湾、联
19、动上海”的开放融合发展新格局,走深走实“融圈人群、开放兴港、强产优城、共富发展”奋进路径,聚焦聚力商贸流通发展层次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外贸发展战略引领、外资增量提质、外经发展空间拓展、服务贸易新业态培育、开放平台“主引擎”提级、商务治理数字化转型等重要举措,大力推动市商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和“全域创新之城”“海上花园之城”“和美善治之城”,加快建设“活力”“开放”“品质”“幸福(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强化商务发展新优势。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商务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发展,引领开放型经济高水平发展和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深化商务领
20、域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着力培育商务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强化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外贸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力提高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水平,厚植发展新优势。坚持协调发展,优化商务发展新格局。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贸易格局、市场格局、商贸流通格局得到全方位优化,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国内消费与流通等一体化协调发展。坚持开放发展,拓展商务发展新空间。坚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快推动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促进要
21、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开放内涵。紧抓“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等机遇,积极对接“四大建设,等重大部署,努力把市建设成为东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发展极以建设外向型经济合作发展重要支点为切入口,推动资本、产品、服务和标准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输出;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接轨江海联运体系;加强对台交流合作,以创建国家级对台交流合作平台为契机,打造对台交流合作桥头堡。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商务发展新方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国家、省、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探索商务绿色发展之路,以创新发展绿色
22、商贸、绿色外贸为切入点,降低商务领域发展能耗强度,吸引国际国内要素集聚,提升绿色产业比重、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助力内外贸绿色化发展。(三)主要目标市在“十五五”时期要肩负起展示“重要窗口”的重大使命,围绕“一极三城”总定位,以建设“四个”为总基调,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现代化对外开放体系和现代化商务治理体系,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到2030年,力争实现“五优两提三进一化”发展目标。优化消费商圈品质。到2030年,形成“三大核心、多点协同的城市商业布局,核心集聚效应凸显,形成吾悦广场、万达广场、中央商务区三大商圈;社区商业繁荣发展。优化消费业态种类。到2030年,消费规模显著扩大,
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速力争达到6%左右。新兴业态发展壮大,新零售门店、体验店数量显著增加。到2030年,网络零售额力争达到132亿元,年均增速力争达到30%。力争将中国O国际机床展览会打造成国家级展会。优化应急保供体系。到2030年,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更加成熟,供销对接体系发展更加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更加充足。优化资源回收市场秩序。到2030年,再生资源年回收量达到135万吨左右,行业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带动作用明显。建立金属熔炼企业园区,建成分拣中心1个,回收站点覆盖全市。优化成品油零售体系。到2030年,成品油零售网点数量达到46个左右;网点布局更趋合理,运营更加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商务 质量 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