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新型智慧城市规划.docx
《“十五五”新型智慧城市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新型智慧城市规划.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十五五”新型智慧城市规划一、规划概述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内容2(三)规划年限2(四)规划依据2二、发展现状与机遇8(一)城市发展概况81 .城市基本情况82 .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现状9(二)信息化现状及问题121 .信息基础设施132 .数据资源153 .城市应用17(三)智慧城市建设需求241 .基础设施智能升级需求242 .通用能力集约赋能需求253 .应用场景集成创新需求25(四)智慧城市建设机遇281 .全球化趋势创造转型新空间282 .国家政策指引提供新动能283 .区域战略创造协同发展新局面294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新发展295 .新冠疫情催生智慧新升级30三、总体思路3
2、1(一)指导思想31(二)基本原则32(三)建设思路34(四)建设目标351 .总体目标352 .具体目标373 、架构设计41(一)总体架构41(二)基础设施架构43(三)数据架构44(四)应用架构45(五)安全架构46五、主要任务49(一)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筑牢智慧城市底座491 .构建安全可靠的政务云平台502 .打造高速泛在的城市通信网络513 .统筹部署智能的物联感知设施52(二)打造城市大脑中枢赋能城市数字转型541 .建设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542 .构建物联感知平台553 .完善城市时空信息平台564 .打造Al能力平台565 .搭建应用支撑平台57(三)建设城市运行中心支撑
3、城市可视可管57(四)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构建国际善治城市581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智能化水平592 .推进精细精准的智慧交通建设603 .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624 .推动自然资源规划数字化升级625 .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646 .提高生态环境综合管理能力657 .构建安全实用的智慧水务体系678 .建设政法一体化办案集成应用689 .建设综合行政执法集成应用6810 .建设风险闭环管控大平安体系6911 提升“基层治理四平台综合信息系统6912 .提升市矛调中心信息化能力7013 .建设大数据检察监督系统70(五)推进政民普惠服务建设幸福和谐社会7114 打造高效特色的数字政务71
4、15 构建便捷舒心的智慧健康7416 发展互动共享的智慧教育7817 打造安全便民的智慧社区8018 创建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8119 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83(六)深化数字自贸发展建设特色创新贸易区831 .推进智慧商贸体系建设842 .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发展863 .提升智慧物流体系效率884 .完善商贸服务支撑体系92(七)培育新兴产业动能打造数字经济高地961 .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972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983 .推动文化旅游行业数字化升级994 .多措并举发展数字农业1015 .促进数字经济协同发展102(八)建立健全支撑体系营造可持续发展优质环境1031 .推动构建
5、政策制度体系1042 .建立标准规范与安全体系1043 .强化组织保障体系107六、建设运营模式108(一)探索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108(二)构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生态109七、实施阶段112(一)一期(2026-2022年):夯实基础,重点突破112(二)二期(2023-2024年):深化应用,持续创新114(三)三期(2030年):全面提升,争创标杆115八、保障举措116(一)加强统筹推进116(二)加大资金保障117(三)重视人才建设118(四)实施绩效评估118(五)加强宣传引导119一规划概述(一)规划背景新型智慧城市是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
6、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新形态。经过全国各地持续探索和实践,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城市服务质量、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城市创新发展、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6年2月18日,省用一场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开启牛年新局。会上明确了数字化改革定义、改革重点,提出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等重点任务。省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要对标国际一流、国内先进,着力构建系统配套、远期和近期相衔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数字化改革工作体系,找准工作发力点和努力方向,推
7、动改革螺旋式上升。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省委十四届八次和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十五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设要求,遵循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国家战略部署,深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指导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署,结合实际,特编制市新型智慧城市“十五五”规划(2026-2030),握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盘,以期在新时代长三角区域深耕细作、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上,铿锵有力地
8、奏响智慧发展的主旋律,脚踏实地地走出改革创新的大步伐。(二)规划内容本规划根据市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面临机遇,按照数字化改革部署的总体要求,提出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及架构体系,明确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设计运营模式、实施步骤和保障举措,力求通过高水平编制,使规划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文本和行动参考。(三)规划年限本规划基期2025年,规划期为2026-2030年。(四)规划依据本规划编制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智慧城市、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市委、市政
9、府相关文件,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以及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等为依据。国家政策文件:1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发(2016)73号)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5年)4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5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14)1770v)6 .关于继续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深入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81688号)7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8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智慧城市相关标准9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0 .GB/T36333-2018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ILGB/T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12 .GB/T34678-2017智慧城市技术参考模型13 .GB/T34680.1-2017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14 .GBT36620-2018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15 .GB/T36621-2018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运营指南省政策文件:16 .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54号)深化数字建设实施方案(浙委办发2018)110号)18 .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
11、化转型工作总体方案(浙政发(2018)48号)19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8)70号)20 .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行动计划(2018-2022年)(浙委办发201882号)2L省”城市大脑”建设应用行动方案(浙数办发201913号)22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的通知(浙政办发20181号)23 .省公共数据开放与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381号)24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导则的通知(
12、浙数局发20253号)25 .省公共数据共享工作细则(试行)(浙数局发2025)4号)26 .中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浙委改发20262号)27 .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县级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导则的通知(浙数局发20261号)28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政策文件:29 .关于印发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通知(金政办发201849号)30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全面推进标准化战略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金政发(2017)61号)31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布局建设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实施
13、方案的通知(金政办发20197号)32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8)13号)33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金政发2026)13号)市政策文件:34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5年)规划纲要35 .关于印发标准城市建设规划(2019-2030年)的通知(义政发201925号)36 .市域总体规划(20132030年)37 .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实施意见38 .关于印发促进商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的通知(义政发201857号)39 .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创业
14、园和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义政发(2017)49号)40 .市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义政发2025)4号)41 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义政办发2025)12号)42 .关于印发“四港”联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义政办发201996号)43 .关于印发市信用监管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义政办发(2019)85号)44 .关于印发市城市能级提升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5年)的通知(义政办发201958号)45 .关于推动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义政办发(2019)32号)46 .关于印发市全域“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
15、义政办发(2025)29号)47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48 .中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市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义委改(2026)1号)二发展现状与机遇(一)城市发展概况1 .城市基本情况市隶属于省市(下辖县级市),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金义都市区、杭金衢和金丽温城市带,是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市下辖8个街道、6个镇,包括稠城街道、福田街道、江东街道、稠江街道、北苑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佛堂镇、赤岸镇、义亭镇、上溪镇、苏溪镇、大陈镇。截至2019年底,全市总面积1105.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3.61万人,常住人口131.86
16、万人,城镇化达至U78.5%。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成为改革开放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县级市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有1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个省级高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国际商贸城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巨大的经济发展优势,使成为中国大陆六大强县(市)之一,人均收入水平在中国大陆名列前茅。2 .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现状2.1战略定位围绕“兴商建市”总体发展战略,市因时因
17、势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发展策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2011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落户,在国际贸易重点领域、环节取得一系列改革突破。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五届中非企业家大会闭幕式发表重要讲话时,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2019年,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升格”为试验区,自此大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面向未来发展,市紧抓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围绕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总体目标,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
18、为在新的起点上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求。2.2发展现状经济水平全国领先,居民收入名列前茅。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实现了经济稳中趋升、社会和谐稳定,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十四五”年均增速(以2015年末为基期)7.96%,高于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人均储蓄余额、每万人私人汽车拥有量、每百户电话拥有量等指标一直居省县级市第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国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529元,居十七强县第四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3%,高
19、于GDP增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新型市场破题开局。市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稳中有进,商贸环境总体平稳向好。通过整合自由市场、进口市场、数字市场、全球市场、创新市场和世界货地等,积极打造第六代市场,构建起“18+2+6+X”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明确指标清单、责任清单、改革清单,建立了社会化监督机制。以“六个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国营商环境评价试点唯一县级市,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特色50强。2019年,市进口转口、出口等板块全面拉开,外贸稳增长成效明显,实现出口2868亿元,同比增长13.7%;进口100亿元,同比增长160%。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总量再创新高,网红经济、社交电
20、商与实体市场加速融合,网红直播销售额约占全国的1/20,邮政和快递业务量达49.9亿件,跃居全国第二,入选全国快递示范城市。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城乡品质持续提升。拥有以“孝子颜乌”、“鸡毛换糖”等为代表的深厚历史地域文化,培育了以孝义、诚信、勤劳、创新、包容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为新时期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建成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项目,投入使用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书香商城”。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理念深入人心,2019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升格为国家试点,成功创建省“无违建市”。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提升改造,投用再生资源利用中心,生活垃圾实现
21、零填埋“、总量首次下降,工业垃圾管理经验全省推广,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民生保障逐步完备,社会治理日益精细。“平安”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探索建立了“网格综合管理、全员全科服务”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推行“掌上办事”、“掌上办公”。市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城市管理执法力量下沉,“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无废城市”等重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通过打造“无证明城市”,获中国法治政府奖。此外,市还获评首批国家物流枢纽、省四港联动示范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市、
22、省体育运动休闲基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市、无欠薪城市、省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二)信息化现状及问题近年来,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城市治理、政务民生、商贸物流以及产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出现了如物联感知设施缺乏统一规划、数据中心建设缺乏统筹、数据共享的范围、深度及获取便捷度不足、应用场景创新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通过对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和城市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梳理出核心的痛点问题,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明方向。1 .信息基础设施(1)发展现状高速宽带、政务云
23、政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9年信息化发展总指数为104.81,继续保持全省县级市第一名。“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互联网宽带光纤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光纤到户100%,光纤用户达70万户,骨干线路达到千兆传输能力,实现80%的小区实现200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其中主城区50%的区域达到1000M宽带接入能力。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顺利获得工信部批复,将覆盖丝路新区、信息光电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等四大产业园区,出口带宽预计达到160Gbpso全市4G网络实现全面覆盖,拥有4G基站近2800个,4G用户超过180万,基站密度、手机用户密度均位居全省前列。积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新型 智慧 城市规划
